第1015章 何必在意

陸秀夫與文天祥在拜訪了小皇帝之後,雖然覺得陛下所言有些不大靠譜,但是也將信將疑的對此作出了應對之策。而事實很快驗證了其所言非虛,蒙元朝局的走勢與小皇帝的預測即便完全一致,卻也八九不離十,真金在無奈之下選擇了將軍權歸於蒙古人、財政歸於色目人,政治上依靠漢人的體制。

隨着伯顏受命回京,與三皇子鐵穆耳前往上都出鎮西北,桑哥也在漢臣的反對聲中入主中書省,他的頭一把火就燒到了自己主政的中書省——鉤考中書省。鉤考與現代的審計意思相近,就是通過覈查賬目來清查錢糧,理清賬目。

應該說桑哥這手很高明,他通過檢校中書省,便查出了虧欠鈔近五千錠,昏鈔近二千錠,這也便給了他整治中書省的藉口。如此一來,一大批中書官員被罷免,桑哥也在嚴厲整治中聲威大振,於是他藉機將鉤考範圍擴大到各個部省

在蒙元當前的政治環境下,貪污和收受賄賂已經成爲常態,若是說無官不貪可能有些冤枉他們,但是十官九貪卻也不過分。當時凡倉庫諸司無不鉤考,聲勢甚厲,於是乎又有一大批中央官員被罷黜,而前時主政的漢官也難逃失職之罪,受到了牽連,遭到桑哥的彈劾而落職,或是忌憚於其威懾不得不與其妥協。

在桑哥嚴厲的打擊下,蒙元朝廷可謂一夜變了天,大批官員落馬,沒有下臺的也是人心惶惶,紛紛倒向其以獲得庇護,而不少人也開始走他的門路以求授官。僅月餘的時間,桑哥借鉤考之名打擊異己,提拔親信,迅速掌握了中書省大權。

不過桑哥並沒有就此止步,他藉機上奏真金成立‘徵理司’秩正三品,專治合追錢糧。真金也沒有想到自己執政兩年來,大批朝臣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行奸,遂準其奏,令其鉤考天下錢糧。於是鉤考範圍擴大,各地普遍進行清查和追徵積年通欠錢糧,期限嚴急。

桑哥所爲從政治的角度看應該是十分聰明的,他在上奏中稱鉤考的目的完全是爲解決國用不足的問題,且又不會傷及百姓。這很符合真金的胃口,也與‘民爲重’的儒家理念相合,進而得到大汗的支持。而桑哥卻藉此擴大了勢力,打擊了地方上素以自己不合的漢臣,空缺又被色目人和蒙古人填補,理財派再度掌握了朝政。

另一方面,真金採用月赤察兒之策,再度重啓與南朝的和議,以求獲得戰略時間緩衝,避免當下兩面作戰,並通過通商獲得所需要的物資。而此次他派出以尚書省左丞安童爲和議使坐鎮揚州主持此事,同時又任命河南行省右丞馬紹爲副使協理此事。

馬紹此人也算是名儒,其在蒙元初期應詔自薦入朝,受到忽必烈的賞識,稱其爲‘秀才’,其先後任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單州知州,勤政愛民,得當地士民刻石讚頌。至元十年,改僉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以賑災恤民爲先務。十三年,遷任和州路總管府同知。明年,升參議中書省事,歷遷兵部尚書、尚書省參知政事等職。其爲人廉潔剛正,與桑哥不合,兩人都有衝突,後轉任河南行省。

從中可以看出,真金對於和議還是有些誠意的,畢竟大家所學同源,應該有着共同的語言。不過陸秀夫以爲小皇對此的評價卻是中肯的,其忘了文人相輕之事,何況自認漢儒正統的大宋士人們向來視他們叛逆,兩下可以說是視同水火。將這兩撥人放在一起相商和議之事,只怕不打起來都算是成功了。

所以,陸秀夫與小皇帝商議後,決定派出老成持重的劉黻去應付,而當下己方在佔據主動的條件下自然不會做出大的讓步,抱着談成了更好,談不成也不會有什麼損失的目的與其虛以爲蛇。畢竟大宋現在同樣也需要蒙元的一些物資,比如耕牛、馬匹、皮毛之類的短缺品。

而在這個時候,讓人所料不及的卻是有朝臣參小皇帝荒與朝政,沉迷於機巧之物不說,還行爲不端,如此乃是自取亡國之道。這讓陸秀夫等了解實情的人有些哭笑不得,幾個宰執議後決定將奏本盡數壓下,免得讓小皇帝分心……

趙昺被參,其實也不完全冤枉,這些日子是做了些令人覺得出格的事情。今年按照新軍制一些中高級軍官到了退役的職限,已經難以在軍中升遷,按照以往的慣例不是退居二線掛一閒職直到致仕,便是領着一份薪資回家養老了。

但是趙昺覺得這些行將退役的軍官都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也有着豐富的實戰經驗,若是閒置起來不僅浪費人才,也令人有卸磨殺驢之感。於是他根據這些人的年齡和才幹重新進行了調整,一些年齡尚輕的中級軍官被調整到各地方任職,擔任都監、觀察使一類的軍職,負責駐地州府軍的訓練和指揮作戰,還有一些人轉資爲文官,擔任通判、巡檢等地方官員,甚至進入兵部、刑部等強力部門任職。

而一些高級軍官,他們不僅有着良好的軍事素養,同時也具備管理地方的經驗,趙昺將這部分人轉資後到各個軍州任職。而稱之爲軍州的地方不是軍事要地,便是戰爭頻發之地,由他們擔任知軍可以發揮軍事特長,且能夠在戰時直接指揮地方軍進行作戰,比之那些不通軍旅事務的士人出身的官員要讓人安心的多。

另外還有部分在輜重和後勤部門任職的官員,趙昺也是人盡其才,要他們進入戶部或是擔任地方的轉運司一類與軍事相關的部門任職。或是經過轉資後仍留在軍中擔任虞侯、高級參軍一類的文職軍官,他們熟知軍務,又懂得如何配合軍事長官,也能人盡其才。

趙昺如此是因爲這些軍旅出身的官員忠誠度要高,畢竟他們都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班底;另外軍旅出身的人雖然也有毛病,但在軍法長時間的約束下已經形成令行禁止的習慣,執行力要比那些文官強多了,不會像那些文官磨磨唧唧的先盤算番利弊,才動手執行;再有軍中少了那些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之事,思想還是相對單純,由他們主政地方也可以改變官場風氣。

不過趙昺這麼做,等於‘侵入’了一直由士人把持的文官體系,往輕裡說是搶了他們的‘飯碗’,往重裡說便是打破了自太祖以來形成的官制。如此必然引發文官們的恐慌,擔心隨着武人出身的官員不斷滲透,會進一步改變文重武輕的局面,從而終有一日朝堂會被一幫武人把持。

此外在嚴厲打擊侵街行爲之後,臨安城的改造也逐漸展開。趙昺決定造一座廣場,他知道有些時候還是需要些儀式感的,那種宏大的場面,莊嚴肅穆的場景不僅能提振士氣,還能讓人產生壓迫感,從而心生畏懼,起到震懾之功。

在規劃中,受制於臨安城舊有的格局和現狀,一直意圖收復中原的趙昺知道大舉興建宮室即不現實,也沒有必要,要建造一座夠氣勢的廣場只能去打舊宮的主意,於是他計劃將原皇城的和寧門外一片空地加以改造。和寧門原是皇城的北門,也是御街的起點,三省六部及相關政府部門皆在其外,也是過去舉行慶典的地方。

在考察後,趙昺覺的用作廣場還是有些小,於是他又把過去隸屬於戶部和大內的倉廩盡數遷入原宮城東面,那裡臨近東水門,便於物資轉運,且也便於統一管理。如此在和寧門外便形成一片廣爲六七百畝的廣場,作爲朝廷舉行重大典儀,校閱軍隊的地方。

當然這裡不止是一個空蕩蕩的廣場,趙昺計劃在此樹立一根高大的旗杆,由御前護軍在此每日舉行升旗儀式,以增加百姓們對國家的認同感。並在太廟前的御道上建起一座凱旋門,沿街兩側樹立大宋在歷次反擊外敵中立下不朽功勳的文臣武將的雕像,一直延伸到廣場,以激勵人們建立功勳的雄心。

而這也引起了士人們的警惕,擔心這又是小皇帝藉以提高武人地位的措施之一。於是紛紛以舊宮以廢棄,北宮又偏據御道一隅不符合營造法式,且又有違禮制爲由進行‘勸阻’。一番爭議後,直到趙昺答應在廣場周邊的廊道間樹立歷代先賢故事的刻石纔算作罷。

至於說趙昺沉迷於機巧之物這條向來是一抓一個準,那是朝中上下誰都知道的,而此次之所以又被參,也是其這回做的過分了。在他弄出了沼氣燈之後,近些日子又泡在了軍器監,不僅連續多次爲此沒有上朝,且住在那裡夜不歸宿,才惹得衆臣參奏。

事實上趙昺也是十分無奈,誰都知道當下宋軍配置的武器大部是以火藥爲動力的,因此火藥的生產可謂重中之重。他們已經嘗試使用以水車爲動力的機械配製火藥。配製火藥時,首先開動水車,以水車的動力傳動搗磨機,將搗磨機下方的火藥碾碎。不過這麼多年來雖然幾經改進,由於火藥的特殊性,多數工序依然採用手工,導致生產效率很低。

另外無論是在瓊州,還是江南都難逃潮溼、陰雨氣候的影響,且火藥成分中的木炭又極易吸收水分,這不但導致有些時間段無法生產,也使得火藥的保存出現問題,最直接的就是使火藥有效期縮短。且在火藥分發到各部後,儲存條件差,尤其是水軍問題更爲嚴重,使得他們不得不採用定期報廢的手段來保證火藥的有效期。

再有誰也無法準確獲知戰爭何時爆發,強度的大小以及戰爭延續的時間長短,因此需要有一定量的儲備。如此又產生一個問題,火藥生產多了,卻又無法長時間的保存,使得部分火藥威力下降,甚至失效,造成極大的浪費。而保有量少了,一旦戰爭爆發,火藥需求量大增,以當下的生產能力一時也無法滿足需求。

且在實際製造的過程中,由於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加之對火藥生產的監管和標準的不確定等原因,自然難以實現高質量批量化的火藥生產,質量難免會有相當粗糙和低劣的情況。所以趙昺只能採用超量生產以求得有備無患,卻同時又不得不承受火藥過期而造成的損失。

出於種種原因,趙昺就想着借軍器監外遷的時機,對一些設備進行升級改造,而火藥坊則是重點。他想到在前世的近代,西方國家對火藥的生產和研究已經超過了中國,他們火藥製造工業採用了蒸汽機、水壓式機械、機械造粒缸、蒸汽加熱器、石墨製成的磨光機等一批先進的機械生產火藥。

以先進的工業設備提取純度高的硝和硫;以蒸汽機帶動轉鼓式裝置,對火藥混合物進行粉碎和拌合,用水壓式機械將製成的火藥放在碾磨上,壓成堅固均勻的火藥塊;接着使用機械造粒缸將火藥塊製成大小均勻的火藥粒;再將火藥粒放置到烘乾室內,用蒸汽加熱器將室內溫度提高,使火藥粒乾燥;最後用石墨製成的磨光機將藥粒表面磨光除去火藥粒上的氣孔,降低火藥的吸溼性以延長火藥的貯存期。

現在以蒸汽爲動力的設備趙昺以爲還難以製造,他只能有選擇性的進行改進或是替代。而這項工作並非是誰都能勝任的,且火藥的製造不但十分危險,還關係到戰爭的勝負,說嚴重點兒決定國家的命脈也不爲過。因此趙昺如何重視都不爲過,又不能對他們詳加解釋,他也只能頂着玩物喪志的‘惡名’去做,哪怕史上留污也不會在乎,何況他從來沒有拿這些當回事兒……

第832章 各有目的第1021章 自有主意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1282章 依然嚴峻第604章 應急措施第1327章 難以理解第219章 民生第813章 域外之物第689章 局勢第601章 假道伐虢第609章 浮城第292章 奇葩王朝第1079章 問題所在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1368章 剝絲抽繭第832章 各有目的第579章 選官第610章 攪渾水第539章 扛雷第428章 顧慮第965章 得道多助第509章 衝陣第805章 談又何妨第187章 試探第1249章 適可而止第1192章 世事無常第764章 能怎麼樣第1070章 信服第807章 出招第1034章 困獸猶鬥第678章 舉一反三第070章 煩惱第440章 共贏第194章 漏洞第362章 援軍第849章 好爲人師第157章 要務第637章 良機第603章 遇襲第016章 選擇第643章 手段第658章 二遍苦第809章 防範未然第279章 吃撐了第1261章 權衡利弊第666章 震撼第639章 各司其職第757章 難啊第1215章 速戰速決第614章 中計了第681章 虛驚一場第1476章 取捨皆難第1054章 畫蛇添足第044章 濫好人第469章 非利不動第375章 斷水之危第145章 安瓊策(四)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082章 以守爲攻第454章 擦屁股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914章 懷璧其罪第1290章 問題不小第947章 故布疑兵第373章 難捉摸第1310章 等待何時第1061章 闖灘(三)第738章 只差他跳了第516章 進逼不止第1245章 險象環生第909章 事皆有因第263章 破陣第976章 觀感各異第816章 兜兜轉轉第1030章 包公違法第083章 名聲累人第541章 化繁爲簡第259章 助力第1377章 審慎而行第112章 師徒鬥(二)第1316章 舉重若輕第068章 預想之地第572章 除掉他第992章 財神歸來第438章 發難第150章 順勢而爲第1291章 過在於君第354章 危在旦夕第1367章 一團亂麻第1417章 亂在根源第841章 另闢蹊徑第648章 因時就事第870章 舊事重提第124章 逆者亡第860章 難以抉擇第087章 升官發財第1310章 等待何時第761章 心有疑慮第1277章 出警入蹕第852章 樣車
第832章 各有目的第1021章 自有主意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1282章 依然嚴峻第604章 應急措施第1327章 難以理解第219章 民生第813章 域外之物第689章 局勢第601章 假道伐虢第609章 浮城第292章 奇葩王朝第1079章 問題所在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1368章 剝絲抽繭第832章 各有目的第579章 選官第610章 攪渾水第539章 扛雷第428章 顧慮第965章 得道多助第509章 衝陣第805章 談又何妨第187章 試探第1249章 適可而止第1192章 世事無常第764章 能怎麼樣第1070章 信服第807章 出招第1034章 困獸猶鬥第678章 舉一反三第070章 煩惱第440章 共贏第194章 漏洞第362章 援軍第849章 好爲人師第157章 要務第637章 良機第603章 遇襲第016章 選擇第643章 手段第658章 二遍苦第809章 防範未然第279章 吃撐了第1261章 權衡利弊第666章 震撼第639章 各司其職第757章 難啊第1215章 速戰速決第614章 中計了第681章 虛驚一場第1476章 取捨皆難第1054章 畫蛇添足第044章 濫好人第469章 非利不動第375章 斷水之危第145章 安瓊策(四)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082章 以守爲攻第454章 擦屁股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914章 懷璧其罪第1290章 問題不小第947章 故布疑兵第373章 難捉摸第1310章 等待何時第1061章 闖灘(三)第738章 只差他跳了第516章 進逼不止第1245章 險象環生第909章 事皆有因第263章 破陣第976章 觀感各異第816章 兜兜轉轉第1030章 包公違法第083章 名聲累人第541章 化繁爲簡第259章 助力第1377章 審慎而行第112章 師徒鬥(二)第1316章 舉重若輕第068章 預想之地第572章 除掉他第992章 財神歸來第438章 發難第150章 順勢而爲第1291章 過在於君第354章 危在旦夕第1367章 一團亂麻第1417章 亂在根源第841章 另闢蹊徑第648章 因時就事第870章 舊事重提第124章 逆者亡第860章 難以抉擇第087章 升官發財第1310章 等待何時第761章 心有疑慮第1277章 出警入蹕第852章 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