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草珠

於氏和寧婉聽了寧清的話,先前的緊張不由得消了不少。於氏到底經歷了幾次生兒育女,此時就出來道:“清兒這是初產,還早着呢,我生賢兒時就生了一天一夜。”

寧樑方醒過神來,“對,不錯。”卻又想到,“我還是趕緊騎了毛驢去劉家告訴一聲吧!”

於氏也趕緊道:“去吧,把兩頭驢都帶去!”

三家村這邊的規矩,女人是要將孩子生在婆家的,可是寧清當初和劉五郎來的時候就身懷六甲,以通向三家村山路的崎嶇難行,她應該就沒打算回劉家生孩子。後來爹孃問時,劉五郎也道劉家不講這些規矩,於是便也就算說定了。

雖然村裡也有人悄悄向寧樑和於氏說女兒在孃家生子不好,但是寧樑和於氏卻不以爲然,他們都當二女兒果然在劉家分家中吃了大虧出來的,因此反向人說:“就比如女兒遭了難回孃家,還不許她生孩子?”倒將得別人無話可說。

但是真到了生孩子的時候,畢竟是劉家的孫輩,他們覺得還是應該及早告訴劉家的。寧樑前腳剛走,於氏又在後面喊他,“順便再買點紅棗回來,清兒月子裡吃!”

於氏雖然告訴大家不急,但心裡也是急的,寧婉自然看出來了,反又勸她,“娘,乾孃到了傍晚前一定能來的,正好給姐姐接生,不必着急。”

胡大娘果然是在傍晚時過來的,她採蘑菇進了深山,出來的晚了。但因爲要到寧家送蘑菇,因此還未聽到家裡的信人卻先來了。

於氏和寧婉見了她都吁了一口氣。寧婉趕緊送了茶上來,“乾孃,你先歇一歇,然後看看我姐姐怎麼樣了?”

胡大娘聽說寧清發動了,便放下茶,“我先去看看!”由於氏陪着進了東廂房,只一轉身就出來了,又捧了茶吃,“還早着呢!我明早再來就趕趟兒!”

寧婉就拉了乾孃的手,“乾孃,你就留在我家吧,缺什麼我去找,若是我家裡實在沒有的就去胡家村取!”

胡大娘就笑了,“你不懂,你姐姐是頭胎,胎兒又大,今天斷然生不下來的,明日也未必生,乾孃就是來了也白坐着,不如回家睡上一覺明早過來,其實那也是早了。”又拍了拍寧婉的腦袋,“婉兒放心,乾孃的話一準兒沒錯!”

寧婉也知道乾孃說的對,只得放了手,又問:“那我們做些什麼?”

“什麼也不必做,而且你們也幫不上忙,只管安心等着,到了時候自然就瓜熟蒂落了!”胡

大娘便又向於氏說:“你是知道的,急也沒用。今晚你和婉兒也只管好好睡,明天后來恐怕纔是關鍵的時候,別今天熬累了明日卻沒了力氣!”

聽了胡大娘的話大家都安下了心,這時二姐夫也從外面回來了,聽說媳婦要生了,也手足無措起來,於氏倒又安撫他半日,“都是打這個時候過來的,你也別怕,親家公和親家婆也就好來了,到時候你就聽他們的。”。

寧樑是入夜時分才從馬驛鎮回來的,一進院門便問:“清兒可是生了?”

於氏聽了聲早迎了出爲,見只丈夫一人,也急忙問:“親家呢?”

兩人又趕緊回答對方,“還沒生,婉兒乾孃說早着呢。”

“親家說過這兩日家裡事多,過些時候不忙了再來。”寧樑並不是很會掩飾自己心情的人,因女兒女婿就在家中,他不好說親家的壞話,但語氣裡滿是不快。

“怎麼……”於氏說了一半,見女婿走了過來,便改口道:“啊,是這樣。”清兒懷的是劉家的孫輩,到了寧家來生且不說,親家又不急着來看,還真是奇怪呢!由此她倒更相信二女兒和二女婿說的劉家分家不公的事了。

寧婉早知道劉公劉婆的爲人,這對老夫妻對錢要比對兒女們親,而且越老越愛錢,此時不來很正常,因此接了爹手中的東西,“趕緊進屋吃飯吧。”

雖然胡大娘早已經說過這一夜寧清不會生,但是於氏又哪裡能睡着?又因寧婉是未出閣的姑娘,不好去產房,她便一直陪着。到了第二日早上,寧清還是先前的樣子,口裡直嚷着疼,但就是不生,寧婉便請了大娘來照顧,讓娘回屋睡了。

胡大娘日上三竿纔過來,先進了東廂房裡打了個轉,出來說:“今日也未必生。”卻將神情凝重了幾分。

寧婉心裡便顫了幾顫,她怎麼也不願意寧清出事的,趕緊扶住乾孃的手問:“可是要緊?”

“有些難。”胡大娘搖搖頭說:“我每次見了你姐姐都囑咐她少吃,她不肯聽又有什麼法子?定然是要遭罪的。”

寧婉也無奈,家裡人一再勸她少吃,哪一次她肯聽?寧清出嫁時身材窈窕,如今怕有當時的兩個重了吧!只現在再說這些也無用,只懇求道:“乾孃,還是要你費心了。”

胡大娘笑笑,“這哪裡用你囑咐我?”

寧清這一胎足足生了兩天兩夜,到了後來叫得嗓子都啞了,再出不了聲,人也半昏了過去才生了出來,但總算母子平安,生下一個九斤多的大胖小子。

明明因爲貪嘴遭了大罪,可她醒了過來便依舊能吃,好在這時候吃的多奶水也好,於氏便每日燉了好湯好水給她,又心疼女兒,“好好補補身子,當日可真兇險!”

寧清還在月子中,寧雪便也生了,只是她終究是癡傻的人,竟將孩子生到了野地,後來還是羅雙兒發現她不在屋裡,叫了全村人出去找纔將她們母女找到。孩子抱回來倒是養活了,可是寧雪卻沒了。

大家嘆息了一回,卻也無人去責怪原本應該看着寧雪的郭老太太和郭大娘,就是寧家三房也沒有說什麼,看着郭家給寧雪隆重下了葬也就罷了,畢竟寧雪本就不是正常人,又是她自己胡亂跑出去的!

羅雙兒抱了侄女兒,每日裡照顧奶娃子一點空兒也沒有,雖然日日到寧家來,卻不是來做工的,而向寧清討奶吃。在三家村,這也是尋常的事,哪一家的孩子沒有奶,就抱着吃百家奶,東家一口西家一口,再加點米糊麪糊,怎麼也能將孩子養大。

沒多久春玲嫂子也生了,她身子好奶水也足,也幫着羅雙兒奶孩子,又有胡家村一個產婦,三人幫忙寧雪的女兒倒也一天天地長了起來。因她是寧雪在黃豆地旁生的,羅雙兒便給她起了名叫小豆兒。

寧清、春玲嫂子生了孩子,寧大娘和於氏要伺候月子,羅雙兒要照顧小豆兒,一時間寧家做活的人便不大足,寧婉便讓爹給大姑和大姐捎了口信,問她們可願意來幫幾個月的忙。

大姑和大姐很快就來了,又說趙太太今年要嫁女,因此不會到莊子上住,本以爲今年的這筆外財沒了,不想寧家這邊卻要用人,因此十分喜悅。她們再想不到寧婉早暗自計算,今年趙太太嫁女,年後趙典史患病,此後趙太太便一直獨立支撐着家業,兩三年的時間再沒去莊子上悠閒度夏,還是待趙家的典史之職保住了,她再有閒心去的莊子上,那時便遇到了自己。

除了讓大姑掙些錢,寧婉還再三要她將喜姐兒帶來,又說寧家的活計中自有輕省適合喜姐做的,就是不做活到舅家住些時日大家在一處親香親香也好。其實是因爲她記得,喜姐兒大約就在這個時候遇到的那個賊,如今讓她到三家村來,正能避寒開與那賊人相識。

如此這般的小算盤之外,寧婉還是要承認,大姑和大姐都是利落能幹的人,過來幫忙比外人要強得多。

對不做粗活兒的喜姐兒,寧婉也給她安排下合適的事兒,“家裡裝乾菜用的布袋不夠用了,我和娘每日裡沒空弄針錢,正好喜姐兒幫忙做些,再就是幫我們多串幾掛草珠子門簾,再做幾個冬天用的棉門簾。”

“布口袋好縫,”喜姐兒平日在家也是做針錢,眼下到了舅舅家裡做針線還要給工錢,因此倒很願意,但又不解地問:“家裡這草珠子門簾還好着呢,怎麼又串?”

於氏就笑着說:“你婉兒妹妹一心要到鎮上做生意呢,因此今年種地裡特別種了一大片草珠子,爲的就是給鎮上鋪子裡串門簾用。”

大姑就問寧婉,“我也聽你爹說過,只當還早着呢,不想你們現在就有打算了?”

寧婉點頭,“所以東西要早些備出來呢。”

“婉兒果然是有心的,”大姑向於氏笑着說:“就連草珠子這些小事她都想着了,還有什麼不成的?”

於氏也說:“這東西雖小又不值錢,可是串門簾還真只用它好,若是不提前種出來,到時候還真沒處找去。”

大姑是閒不住的人,就說:“不如把草珠子拿來,我們先串着。”

於氏就拿出一袋子草珠子,這東西長成了就是圓溜溜的黑色灰色珠子,外面的皮很硬,又有光澤,最神奇的是珠子中間天生就有一道孔,很容易用大針串起來。不過串之前要先把孔中的芯撥出去才行,因此大家一面說着話一面將那草芯撥掉,喜姐兒再用麻線串起來,到了門高那樣的長度就打個結,許多串這樣的草珠子連到一處釘在木條上就成了門簾,用的時候將木條放在門框上固定好就行。

爲了讓這門簾更好看些,還可以用彩色的錢在草珠子之間打上花結,在門簾下面繫上彩色的流蘇——這些正是喜姐兒愛做的,她每日就弄這些,寧婉也不管她做了多少,只要喜姐不再嫁歹人,大姑不再傷心就好。

除了夏天用草珠子門簾擋蚊蟲,到了冬天,還要掛棉門簾子當寒風。遼東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打開門時如果門裡面沒有掛着棉門簾,寒風一下子就灌了進去,屋裡立即就冷了。因此一般人家不只大門要掛門簾,就是裡面的兩間屋子裡也掛上棉門簾,這樣就暖和多了。

冬天的棉門簾裡面多是用舊被子的棉花,外面加上一個好看些的布,再講究些的還可以繡花打流蘇什麼的。

這些做完了,又有家裡人的衣裳鞋襪等等,寧婉一併交給了喜姐兒,怎麼也不放她先回梨樹村。

於氏正好空出來專門帶石頭和狐保,原來大姐來時雖將囡囡留給公婆,卻也將還在吃奶的小外甥狐保抱來。如此這般,寧家便十分地人多熱鬧。

寧婉此時也不再鎖屋門了,大姑帶着喜姐兒,大姐帶着狐保都住在她的西屋裡,當然狐保也會時常到東屋裡去,他對比他小几個月的石頭舅舅十分地感興趣,時常圍着石頭用含混不清的話叫着:“久!久!”,把大家都笑得肚子疼。

到了秋收的時候,大姑大姐回了梨樹村,不過收好麥子,她們又都回來了,還帶了姑丈和大姐夫。這時節正是進山裡採榛子、核桃、松子兒的好時候,也是掙錢最容易的時候,幹上一個月便足夠過年的花銷了。

寧家又添了一頭毛驢,山貨卻比去年多了一倍,院子裡住滿了人,也裝滿了東西,每日都忙碌而熱鬧,大姑、大姐、二姐還有二房、羅雙兒等好多人家都掙到不少的錢,但更多的銀錢似流水般地流進了寧家。

寧婉盤了帳,“今年的生意是比年的三倍。”三家村、胡家村採山貨的熱情又比去年高了,二姐夫人又將附近的幾個村子的山貨也收購了過來,因此向爹孃道:“明年我們應該搬到馬驛鎮裡做生意了!”

先前在三家村看馬驛鎮非常了不得,鎮上是那樣的富裕,那裡有飯鋪子,包子鋪子、羊湯館、雜貨鋪子,賣魚的攤子賣肉的攤子,一切都要比三家村好,因此三家村人一向十分羨慕能到馬驛鎮上住。寧清當初看上二姐夫,這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但是眼下在寧家人的眼中,在馬驛鎮置辦房舍鋪子卻不算什麼,爹雖然不管帳,但也知道家裡有足夠的銀錢。不過眼下他的擔心卻不是這個,“我們在三家村做得順風順水的,到了馬驛鎮萬一生意不好了該怎麼辦?”

“是啊!”娘也怕,“如果我們不在三家村了,山貨可怎麼收?”

以前寧婉提過幾次生意做大了要搬出三家村,那時寧樑和於氏都是滿心不捨的,又一再想着房子、地、豬、雞什麼的怎麼辦,但這一次,他們竟然問的都是生意,寧婉就笑了。

第290章 黑水第110章 姨娘第167章 捧場第277章 歧途第201章 出色第41章 親戚第218章 狐狸第240章 硬撐第53章 大雨第45章 送親第293章 嘴硬第269章 山洞第302章 慈愛羅雙第326章 年輕第305章 狼煙第229章 剿匪第309章 好玩第274章 換親第63章 魚片第240章 硬撐第69章 出氣第213章 相配第73章 鍋貼第233章 分別第99章 叫罵第151章 心機第296章 捐銀第48章 伐木第88章 肉乾第112章 故人第254章 槐花第98章 水塘第172章 丁三第156章 詭計第272章 防備第318章 致奠糧食第109章 香脂第173章 詐問第46章 真心第265章 默契第162章 不回第327章 隨意第300章 虛驚第178章 花轎第297章 團聚第216章 條件第189章 底氣第321章 復職第255章 心意第121章 琢磨第81章 撕扯心意第228章 心境第103章 結論第277章 歧途第89章 炒麪第54章 世仇養胎第81章 撕扯第69章 出氣第292章 告狀第299章 壽麪第40章 信心第216章 條件第354章 北上第154章 挑揀第194章 火候第31章 退貨第352章 名門第241章 放心第315章 不通第168章 反對第253章 洗三第281章 秘密第170章 圓滿第303章 惻隱第260章 貓冬第147章 送禮第27章 回禮第332章 痛快第157章 心結第213章 相配第173章 詐問第313章 狡詐第159章 好奇第336章 領情第317章 箭傷第345章 閱兵第61章 認出羅雙第180章 槓頭第131章 真誠第96章 私心第140章 招贅第147章 送禮第231章 行事第73章 鍋貼第140章 招贅
第290章 黑水第110章 姨娘第167章 捧場第277章 歧途第201章 出色第41章 親戚第218章 狐狸第240章 硬撐第53章 大雨第45章 送親第293章 嘴硬第269章 山洞第302章 慈愛羅雙第326章 年輕第305章 狼煙第229章 剿匪第309章 好玩第274章 換親第63章 魚片第240章 硬撐第69章 出氣第213章 相配第73章 鍋貼第233章 分別第99章 叫罵第151章 心機第296章 捐銀第48章 伐木第88章 肉乾第112章 故人第254章 槐花第98章 水塘第172章 丁三第156章 詭計第272章 防備第318章 致奠糧食第109章 香脂第173章 詐問第46章 真心第265章 默契第162章 不回第327章 隨意第300章 虛驚第178章 花轎第297章 團聚第216章 條件第189章 底氣第321章 復職第255章 心意第121章 琢磨第81章 撕扯心意第228章 心境第103章 結論第277章 歧途第89章 炒麪第54章 世仇養胎第81章 撕扯第69章 出氣第292章 告狀第299章 壽麪第40章 信心第216章 條件第354章 北上第154章 挑揀第194章 火候第31章 退貨第352章 名門第241章 放心第315章 不通第168章 反對第253章 洗三第281章 秘密第170章 圓滿第303章 惻隱第260章 貓冬第147章 送禮第27章 回禮第332章 痛快第157章 心結第213章 相配第173章 詐問第313章 狡詐第159章 好奇第336章 領情第317章 箭傷第345章 閱兵第61章 認出羅雙第180章 槓頭第131章 真誠第96章 私心第140章 招贅第147章 送禮第231章 行事第73章 鍋貼第140章 招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