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節留下地址,我會一一發送的,只限於本章節留言,加樓留言或者在其他章節全部無視·····
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爲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爲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週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玄燁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時爲庶妃,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少年康熙的畫像順治十八年,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爲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爲皇太子。順治十八年正月玄燁即位時只有6歲(虛歲八歲),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康熙8歲喪父(存疑),10歲喪母。母親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嘗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病故後,玄燁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赦天下。但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即擅殺同爲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時常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作撲擊之戲,不過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這些侍衛在鰲拜進見時將其逮捕。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誅其族,康熙帝念鰲拜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爲長期勾結鰲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經中風而死,臺灣鄭氏王朝發生政變,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爲馮錫範、劉國軒掌握,鄭氏官員向心力開始動搖,負責與清朝談和的傅爲霖甚至願當內應。[4]姚啓聖認爲是進攻臺灣的好時機,向康熙帝推薦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爲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臺,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海軍,收復了臺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一府(臺灣府)三縣,即臺灣縣(今臺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隸福建省,並在臺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八千。在澎湖設副將一員,兵二千。從而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從明末開始,沙俄遠征軍曾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四處蠶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勒令盤踞在雅克薩等地的沙俄侵略軍撤離清領土。侵略軍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竄至愛琿劫掠,清將薩布素將其擊敗,並將黑龍江下游侵略軍建立的據點均予焚燬,使雅克薩成爲孤城。但侵略軍負隅頑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爲了徹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命都統彭春赴愛琿,數日攻克雅克薩城,即行回師,留部分兵力駐守愛琿,另派兵在愛琿、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屯田,加強黑龍江一帶防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捲土重來,再次佔領雅克薩城。俄軍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爲引起清政府的極大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托爾布津不理。八月,清軍開始攻城,托爾布津中彈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揮,繼續頑抗。八月二十五日,清軍考慮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薩,必待援兵,且考慮隆冬冰合後,艦船行動、馬匹糧秣等不便,於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侵略軍被圍困,戰死病死很多,826名俄軍,最後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清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答應所請,准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爲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爲清朝領土。
康熙親政不久後,便宣佈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着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覈制度。爲了防止被臣下矇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瞭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舉極大的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瞭解,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導致官吏貪污,吏治敗壞。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內倉銀六十四萬餘兩,牽連的官吏多達一百一十二人。康熙說“朕反覆思之,終夜不寐,若將伊等審問,獲罪之人甚多矣”[10]。最後只把希福納革職,其餘官吏則勒限賠款。
康熙強調興禮教。他在康熙十八年下詔說:“盛治之世,餘一餘三。蓋倉廩足而禮教興,水旱乃可無虞。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移。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賴。”康熙自幼就對儒家學說充滿濃厚興趣,認爲“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他在御製《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明確宣佈清廷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以儒家學說爲治國之本。
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後又生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追封敏妃。雍正初年,雍正帝因爲胤祥的緣故,追封章佳氏爲皇考敬敏皇貴妃,並祔葬景陵,開了清朝皇貴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個陪葬康熙的妃子。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爲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爲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爲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爲貴妃,雍正時尊爲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爲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諡爲愨惠皇貴妃。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滿洲鑲黃旗人,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爲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順懿密妃,王氏。初爲密嬪,後尊封爲密妃。三子,允禑、允祿、允衸,允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妃,陳氏。初爲勤嬪,被雍正尊封爲勤妃。一子,允禮。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爲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爲惠嬪;二十年
爲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褆。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爲榮嬪;二十年爲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后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爲平妃。
親們記得本章留下地址哦!
作者有話要說:(*^__^*)嘻嘻……我好不容易寫好了!重生大清太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