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鐵壁的失敗(下)

果按照沃頓將軍的預想.將兩隻誘敵艦隊犧牲.換取十艦的近距離突擊.是很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戰績的.不過.:因爲中國突然宣佈.接受美軍代表的建議.既然不經過.沃頓當然願意交出手中的武力。

從另外一個方面說來,沃頓即便不投降,想要繼續抗戰的話,也無從談起。在接到通知後一個小時之內,沃頓收到了十幾個電話,都是那些巡洋艦艦長打過來的,內容都是一個;“拒絕戰鬥!”

於是這場‘鐵壁;之戰只能是虎頭蛇尾的收場了,如果說是爛尾也是一樣。而在北京,一直掌管國家最高權力的趙剛臉色陰沉,站在地圖前聽參謀的彙報:

“進4以來,俄國人的北方軍團突然加打了進攻力度,據韓興華上將傳回的消息,俄國人的兵力至少增加了100,考慮到之前俄國人只派了75萬人地獄韓興華的進攻,這次俄國人的增兵顯得十分

趙剛點點頭,俄國人深陷兩線戰爭,按理說根本沒有實力做出大規模徵兵的事情,在原來的世界歷史中,俄國人兩次大戰都是與德國人攪在一起,可以說兩敗俱傷。可是現在俄國人增兵了,而且是對中國增兵了,這意味找什麼。

這就意味着,俄國人或者不顧戰爭的正常秩序,強行抽取了大量的農民,將他們送到了戰場上。如果是這樣地話,趙剛並不擔心。

“俄國人有沒有發佈召集令?”

那個參謀馬上回答道:

“俄國已經開始大規模徵兵。不過按照時間來看,這批增援部隊顯然不是新兵,因爲據韓興華上將傳回的消息,新來地俄**隊都是老兵,作戰勇猛,訓練有素,肯定不是新加入部隊幾個月的士兵所能具備的。”

趙剛的臉色又沉了幾分。俄國人的兵來自何處,他已經知道了,如果不是德國人做了什麼交易的話,俄國人又怎麼敢把兵力從西線抽調出來,放到自己的這邊來。在考慮到最近突然加強地法國兵力,趙剛已經可以斷定,這都是德國人搞的鬼。

以前在看到二戰歷史的時候,趙剛經常慨嘆,如果日本能夠採用北上的策略。那麼在解決了俄國之後,德日就可以減輕壓力,然後對抗美國人。可是經過了一系列教訓之後,趙剛終於意識到。那樣做的後果就是替德國人作嫁衣。

如今這次不過是德國人優越感再次發作,對中華帝國實施的又一次下拌而已,趙剛覺得有必要給德國人一些厲害看看。

“恩,馬上下令給韓興華上將。”

“是。”

書記員馬上打開本子。聚精會神的準備將趙剛的命令記下來

“不計一城一池之得失,必要時可以退出中亞,務必大量消耗敵有生力量。創造大規模大範圍迂迴殲敵的有利條件。戰場之上戰績轉瞬即逝,凡是自己做主,不必事事請示,以免誤事。”

“陛下,寫好了。”

“再讀一遍”

“不計…….

“好。這就去發吧。”

處理完西線與俄國地戰事後,趙剛開始考慮印度的問題,印度一向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如果能夠拿下印度,趙剛準備將印度作爲自己的海外第二個根據地,第一個根據地是澳大利亞。

趙剛相信,憑藉印度豐富的資源,不出十年就能成爲不次於澳大利亞地重要根據地,以此作爲跳板,在奪取中東在進一步奪取非洲的控制權,完成一個地跨亞非歐的龐大帝國。不過,進攻印度的軍隊屢戰屢敗,卻十分出乎趙剛地預料。

有關印度軍事的事蹟,趙剛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成吉思汗徵印度

“思汗很快撤回了阿富汗,並未攻入印度境內。進入印度境內的八剌率領的2蒙古軍沿途攻下一些城市,但盤查了幾個月,一直找不到扎蘭丁的蹤跡。

當時耶律楚材婉言勸說成吉思汗放棄追擊,從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繼續追擊扎蘭丁,還要乘機攻下印度這塊陸地。這時傳來哲別部隊進軍高加索山,戰勝欽察援軍,進兵阿羅思(俄羅斯)的好消息。於是成吉思汗更加堅決地下令渡河南行,接應八剌,平定印度,儘快完成他的帝國大業。

據《元史》和《耶律楚材傳》記載,促使成吉思汗回馬班師地原因與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種叫角端的怪獸有關。當年成吉思汗的部隊攻到印度河,遙見河水蒸氣磅礴,日光迷濛。將士們口乾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不能入口。

這時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成吉思汗命令將士準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響聲,酷似人音,彷彿有“汝主早還”四字。

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瑞獸名叫角端,是上天派來儆告成吉思汗爲了保全民命,儘早班師的天意,沒有行進,回馬班師。八剌亦即日北歸。會師後,成吉思汗率軍返回蒙古。“

趙剛一直認爲這段史實的記載是一個神話,因爲同樣的日本人也有過這樣的記載“神風摧毀了遠征的蒙古巨大的艦隊。”只不過是這兩個民族爲了掩飾自己無用做出的粉飾罷了。征服南宋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財富,征服一個島夷,一個窮光蛋能得到什麼,同樣的一個只有幾十萬人地部落。沒有金銀的部落,有什麼資格讓成吉思汗動心呢?

奇形怪獸是可能地。而且印度地方有些獸類蒙古人並未見過。至於把怪獸的叫聲說成是“汝主早還”的話,那是耶律楚材牽強附會,借怪獸的叫聲規勸成吉思汗班師的做法。這就好比是一個強盜,在搶劫了幾個大財主之後,沒有注意到遠處躲在那裡發抖的兩個小乞丐,結果過了幾年之後,那兩個小乞

得意洋洋的說道:

“那個強盜不敢打我地主意。”

同時伸出自己瘦搜骨嶙峋的胳膊。以證明自己的武力。

不過事實證明,印度雖然美好,不過並不是好啃得骨頭,並不是印度的士兵如何驍勇善戰,實際上在戰鬥之初的機場小規模戰鬥中,就發現印度一貫宣稱的“印度士兵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士兵,一個印度士兵可以頂的上三個中國士兵”

可是一打起來發現,印度兵實在差勁,根本就不是中國兵的對手。初期戰鬥無一例外都是中國獲勝,甚至出現了一個班擊敗一個連地戰績,以至於陸軍部不得不調高了授獎的標準,只有擊敗超越三個級別的敵人(班擊敗營。排擊敗營,連擊敗師)才能授予一等功,這也就是說,大約十個印度兵可以抵一箇中國兵。

真正麻煩的事印度地天氣。進入五月份以來,印度的天氣就十分炎熱,就連那些四川武漢等‘火爐‘地區的人都受不了,這裡的熱並不是乾熱,而是溼熱,到處都是瘴氣。士兵紛紛倒下,而印度士兵則毫無影響。最嚴重時,一個師有六千人倒下,幾乎是一半。而且在印度地運輸也受到了極大地限制,根本無法進行大量的鐵路運輸,所以到目前爲止,進攻印度受到了極大的挫折。

在這種情況下,趙剛又考慮到了另外一條進攻路線,就是由西藏進攻,可是這條路線馬上收到了衆多將軍的懷疑

“這個根本就不可能,至少我認爲我們西北軍做不到。”

西北軍區司令譚正午首先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此後更是擺出了中印邊境的沙盤,開始說出自己的理由:

“從中印邊界地地形看,中印邊界東線向中國一側多爲高山,向印方一側則地勢平緩。藏南那塊土地多爲平原,利於攻不利於守,誰佔住了不好守,對中方如此,對印方同樣如此。我軍進攻由高山乘勢而下,如轉圓石於千仞之上,確實可以把印軍打得落花流水、狼奔豕突。

但部隊皆爲輕裝,遠離後方炮兵火力支援,沒有任何重武器,連75毫米野戰炮、無後座力炮這樣的隨伴火器都沒有。如果與印軍在平原上列陣攻防,以我軍的輕裝部隊,後繼無援,後勤保障困難,與印度舉國動員的大軍對抗,並不佔太大勝面。

即使當時站住腳,以後要在這塊背靠高原的平地上放多少兵?恐怕不是一兩個軍就能打發得了的,那塊地方能容多少人居住?就算佔住了,能從遙遠的內地遷來多少人?數百萬人,是那麼好動的嗎?更何況還要翻過喜馬拉雅山

如果這塊土地這麼好佔,那麼用不着現在,大清朝以前就被漢人住滿了.服困難遷來幾百萬人,並且全民皆兵,但平原攻防必需的坦克大炮之類重裝備,現代化戰爭所需的大量補給從哪來,難道從天上飛過去不成?

總之這是塊飛地,並不好守,還不如說是個軍事上的大包袱,背上了才知道太重。藏南地形,於印方確實有後勤補給方便的優勢,但也有限,再說印軍在那裡駐了20多萬大軍,兵力兵器上都佔了優務卻是防守而非進攻,也是受困於地形因素。”

趙剛也知道這些問題,不過還想再問問其他的:

“如果我們準備軍隊呢,比如說五十萬軍隊,難道不能徹底打敗印度嗎?”

趙剛的想法馬上被澆上了一盆冷水在西藏高原上保障後勤的困難超乎趙剛的想象。攻得下而守不住是中**隊面臨的最大困難。舉個例子,墨脫是中國唯一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實際控制的縣,由於惡劣的地質環境和天氣原因,也是中國唯一至今不通公路地縣。

每年的5至10是墨脫地開山季節。其餘時間大雪封山與世隔絕。而這短短的幾個月中,還要受到雨季的限制。維持墨脫軍民生活的物資大部分靠人背畜馱運進墨脫。

1914年6月,由於遭受泥石流侵襲的易貢湖水突然暴瀉,墨脫境內橫跨雅魯藏布江的解放大橋被毀。爲修復這一有戰略意義的大橋,林芝、米林、墨脫、日喀則等地羣衆4000人C匹騾馬日夜搶運建橋物資。水泥,建材可以分包運輸,建橋用地鋼筋怎麼辦。只得將鋼筋每隔三米盤一圈,讓背夫扛着。排成一字長蛇陣,翻:=.00多米的多雄山口,抵達工地。整座大橋的修復耗資上千萬元。交通運輸之艱難,可見一斑!

十八軍進藏,開始只有三個步兵師三萬餘人。隨着進軍深入,運輸補給線不斷延長,後方機構迅速膨脹,相繼成立汽車部隊、工兵部隊、兵站系統、航空站和地勤站等,全軍總人數擴到七萬餘人。實際上真正進藏部隊只有八千多人。其他人都是服務於後勤,相當於每進藏一個人,後方要有八個人支援。

藏南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大致和墨脫相仿,中國只有選擇9月進攻。躲開多雨的6、7、8份,然後在11月大雪封山後(次年山)繼續留在喜馬拉雅山南麓,面對鐵路公路直達山腳下的印軍的攻擊,最後陷入孤軍奮戰、彈盡糧絕的地步。

受到打擊的趙剛終於明白。爲什麼一顆價值1元五角地75米炮彈送到藏南前線需要兩百四十五元了,修建西藏鐵路看來勢在必行,在此之前西藏所能容納的最大兵力不超過六萬。

“能不能4人,擊潰對面的印軍,然後攻擊新德里?”

這種想法也被否決了

第26章 晉商與徽商第28節 百花齊放電影春第53節 克拉運河(一)第46節 特戰雄兵(十三)第8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上)第16節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艦第15節 霸王別姬(下)第3節 北京條約第29節 美法同盟第41節 血戰(八)第17節 會獵木蘭第56章 困局第8節 屈打成招第50節 大白艦隊下第12節 奇襲布里奇伯特第6節 突襲(一)第49章 刺馬(下)第48節 宿命對決(六)第103章 原子彈(中)第35節 禁菸(二)第31節 慕尼黑會議第63章 羅斯柴爾德財閥的末日(下)第45節 特戰雄兵(十二)第81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少將(二)第73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五)第51節 搖搖欲墜的沙皇寶座第25節 香港論策(下)第45節 宿命對決(三)第69章 侵略波蘭第34節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27節 北疆鏖戰(八)第55節 俄國投降了第44章 螳螂捕蟬第31節 升龍戰爭---雄關如鐵第5節 醒獅第52節 血戰(二十)第16節 兵貴神速(二)第27節 廉政風暴第8節 屈打成招第45節 血戰(十二)第66章 火在燒第34節 痛定思痛引聽證第73節 鐵壁的失敗(上)第19節 鏖兵山海關第4節 千里江山一日還第4節 股市狂瀾第19節 鏖兵山海關第62章 羅斯柴爾德財閥的末日(上)第9節 M國人都是活雷峰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下 未完第52節 巴拿馬運河(下)第36節 禁菸(三)第10章 直諫(下)第53節 克拉運河(一)第51節 搖搖欲墜的沙皇寶座第4節 英美海上聯軍第13節 以假亂真第1節 風起萍末第6節 海蘭泡之戰(下)第35節 禁菸(一)第70節 退位第21節 兩手都要硬(下)第18節 巡檢做天子(二)第8節 天水易手第39節 水庫三日談(三)第14節 激戰定西第33節 祝融計劃-第三十三節 特種小分隊第15節 危機第45節 赤字搞教育(中)第4節 海蘭泡之戰(上)第22節 北定中原第1節 西北偏北第16節 趙爾豐第1節 太平年間歌昇平(上)第32節 三戰(中)第66節 鐵流(五)第2節 酒樓英雄會第27節 廉政風暴第46節 特戰雄兵(十三)第44節 赤字搞教育(上)第93節 搶灘登陸戰(上)第44節 宿命對決(二)第93節 搶灘登陸戰(上)第11章 貿易利潤第39節 特戰雄兵(六)第46章 要和平不要內戰第12節 歸燕迴翔(中)第67節 鐵流(六)第38節 碧血祭忠魂第7節 血腥執法第34節 光復故土第5節 運籌千里(五)第4節 英美海上聯軍第28節 科技的威力班下第44章 螳螂捕蟬第23節 北疆坦克之海(四)第20節 吹灰直下九門口第17節 強取第4節 烈日要塞(下)第47節 血戰(十四)
第26章 晉商與徽商第28節 百花齊放電影春第53節 克拉運河(一)第46節 特戰雄兵(十三)第8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上)第16節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艦第15節 霸王別姬(下)第3節 北京條約第29節 美法同盟第41節 血戰(八)第17節 會獵木蘭第56章 困局第8節 屈打成招第50節 大白艦隊下第12節 奇襲布里奇伯特第6節 突襲(一)第49章 刺馬(下)第48節 宿命對決(六)第103章 原子彈(中)第35節 禁菸(二)第31節 慕尼黑會議第63章 羅斯柴爾德財閥的末日(下)第45節 特戰雄兵(十二)第81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少將(二)第73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五)第51節 搖搖欲墜的沙皇寶座第25節 香港論策(下)第45節 宿命對決(三)第69章 侵略波蘭第34節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27節 北疆鏖戰(八)第55節 俄國投降了第44章 螳螂捕蟬第31節 升龍戰爭---雄關如鐵第5節 醒獅第52節 血戰(二十)第16節 兵貴神速(二)第27節 廉政風暴第8節 屈打成招第45節 血戰(十二)第66章 火在燒第34節 痛定思痛引聽證第73節 鐵壁的失敗(上)第19節 鏖兵山海關第4節 千里江山一日還第4節 股市狂瀾第19節 鏖兵山海關第62章 羅斯柴爾德財閥的末日(上)第9節 M國人都是活雷峰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下 未完第52節 巴拿馬運河(下)第36節 禁菸(三)第10章 直諫(下)第53節 克拉運河(一)第51節 搖搖欲墜的沙皇寶座第4節 英美海上聯軍第13節 以假亂真第1節 風起萍末第6節 海蘭泡之戰(下)第35節 禁菸(一)第70節 退位第21節 兩手都要硬(下)第18節 巡檢做天子(二)第8節 天水易手第39節 水庫三日談(三)第14節 激戰定西第33節 祝融計劃-第三十三節 特種小分隊第15節 危機第45節 赤字搞教育(中)第4節 海蘭泡之戰(上)第22節 北定中原第1節 西北偏北第16節 趙爾豐第1節 太平年間歌昇平(上)第32節 三戰(中)第66節 鐵流(五)第2節 酒樓英雄會第27節 廉政風暴第46節 特戰雄兵(十三)第44節 赤字搞教育(上)第93節 搶灘登陸戰(上)第44節 宿命對決(二)第93節 搶灘登陸戰(上)第11章 貿易利潤第39節 特戰雄兵(六)第46章 要和平不要內戰第12節 歸燕迴翔(中)第67節 鐵流(六)第38節 碧血祭忠魂第7節 血腥執法第34節 光復故土第5節 運籌千里(五)第4節 英美海上聯軍第28節 科技的威力班下第44章 螳螂捕蟬第23節 北疆坦克之海(四)第20節 吹灰直下九門口第17節 強取第4節 烈日要塞(下)第47節 血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