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真理不辯不明(中)

沒想到會見到嚴復,嚴復同樣也沒想到會碰見辜鴻銘也曾共事過一段時間。辜鴻銘是北京大學的名譽教授,嚴復是北京大學的校長。不過這兩個人理論不同,又知道對方學識深厚,自然不敢輕易交流,這次竟然讓趙剛給撮合起來了,在洞庭湖邊的岳陽樓上開始了一場大辯論。

不消說,這場辯論引起了中國人的興趣,洞庭湖一下子沸騰起來,岳陽樓已經被人包掉了,不消說一定是趙剛做的。岳陽樓的位置被分爲48個,由辜鴻銘和嚴復各選擇12個人進

剩餘的24個席位。由趙剛印在了婦女報上,由婦女報的讀者選出來。一時間婦女報的銷量大增,滿街都是老爺們,滿頭大汗的問道:“婦女報還有沒有?”48名評委,在每場辯論之後投票給決定辯論的勝負。

爲了公平起見,一共舉行三場辯論會,先勝兩局者贏,贏家可以獲得獎金若干,並擔任國子監祭酒。作爲一箇中國人,趙剛對於國學還是十分尊重的。兩位大師一到,趙剛立刻擺了一桌接風宴。

關於菜餚,趙剛煞費苦心,不過這個對於他來說,過於高深了。雖然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但是治理國家還算不錯的趙剛,現在會的唯一一道菜就是炒雞蛋,所以最後也只能放棄這種想法,交待廚房做菜的標準。

“中西合璧,土洋結合“這八個字到了廚房大師傅面前。立刻變得十分深奧。在這位大師傅看來,來吃飯的都是國師。天上地星宿,半點馬虎不得的。所以,這菜也就做得十分精細,讓所有與會地人大吃一驚。

火雞與魚翅齊飛,沙拉共醬汁一色,趙剛雖然不會做,但是還算得上是一個美食家。見到這樣奇特的菜餚也沒有了胃口,還是礙於面子,硬下心腸恨吃大嚼,兩位國學大師也只好應景吃一些。

或許是這番實在太差,兩位大師馬上引發了第一場辯論,這個非正式的辯論。辯論的題目就在“國子監”是否應該存在,嚴復的意思是,作爲獎項首先應該公平,國子監這個機構。嚴復是不同意的,認爲它是一個學術團體,而不是一個官方機構,這句話。馬上就遭到了辜鴻銘的反擊。

放下了嘴裡面堅固無比魚翅,辜鴻銘一說話,就是長篇大論,記憶之佳讓趙剛瞠目結舌。

“國子監古已有之。總地說來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官府名。西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導諸生。這個時候它是官方機構,

北齊改名國子寺。

隋文帝時﹐改寺爲學。不久﹐廢國子學﹐唯立太學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學博士﹐總知學事。這個時候它是非官方的,文帝在位23年,也就是說有23年,國子監是非

煬帝即位﹐改爲國子監﹐復置祭酒。唐沿此制﹐國子監下設國子﹑太學﹑四門﹑律算﹑書等六學﹐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員﹐掌監學之政﹐併爲皇太子講經。

宋屬禮部。宋初承五代後周之制﹐設國子監﹐招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弟爲學生。

端拱二年(989)改國子監爲國子學﹐淳化五年(994)依舊爲監。

慶曆四年(1044)建太學前﹐﹐國子監成爲掌管全國學校的總機構﹐凡太學﹑國子學﹑武學﹑律學﹑小學﹑州縣學等訓導學生﹑薦送學生應舉﹑修建校舍﹑畫三禮圖﹑繪聖賢像﹑建閣藏書﹑皇帝視察學校﹐皆屬其主持籌辦。

元豐改革官制(見元豐改制)前﹐國子監官員有判監事﹑直講﹑丞﹑主簿等。自元豐三年(1080)起﹐改設國子祭酒(即舊判監事)﹑司業(祭酒的副手)﹑﹑﹑(即舊直講)﹑﹑﹑﹑律﹐﹕﹑﹐案管文﹑武學生公私試﹑補試﹑上舍試﹑發解試等升補﹑考選行藝﹐知|設書庫﹐刻印經史書籍﹐供朝廷索取﹑賜予以及本監出售之用。南宋在監內專設“印文字所”。國子監所印書籍稱“監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國之冠。北宋陪都西京﹑南京﹑北京亦陸續置國子監﹐設分司官﹐由朝廷執政﹑侍從等官迭互充任﹐職事頗簡﹐僅出納錢糧﹐實際成爲士大夫休養之所。崇寧四年(1105)﹐﹐一員。

遼太祖置南面上京國子監﹐設祭酒﹑司業﹑丞﹑主簿﹑下轄國子學。中京另建國子監﹐設官與上京同。金代國子監下轄國子學﹑太學﹐設祭酒﹑司業各一員﹔監丞二至三員﹐一員兼管女直學。元初置國子監﹐屬集賢院﹐下轄國子學﹐設祭酒﹑司業﹐掌國子學的教令﹔監﹐:.人之別。

明初設中都國子學﹐後改爲國子監﹐掌國學諸生訓導的政令。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u|﹐﹑﹑各一員。清代國子監總管全國各類官學(宗學﹑覺羅學等除外)﹐設管理監事大臣一員﹔祭酒﹐滿﹑漢各一員﹔司業﹐滿﹑蒙﹑漢各一員。另設監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學官。光緒三十三年(1907)﹐並歸學部。

‘“國子監”1600多年的歷史,只...做學術團體呢?

辜鴻銘言語如刀。趙剛自思嚴復無法抵擋,就想打個圓場。擡眼間卻看到嚴復面色不變,左刀右叉上下翻飛,將一塊火雞腿就地殲滅。趙剛心中一動,不再言語,看嚴復如何作答。

第4節 京城流血夜(上)第101章 轟炸芝加哥(下)第3節 密謀?第62節 鐵流一第65章 光頭黨的末日第15節 辯論大賽(中)第33章 民心所向第104章 原子彈(下)第18節 前進第47章 震懾第71節 燒烤論英美(下)第6節 因禍得福(上)第5節 英帝國的衰敗第2節 京師風雲第54節 血戰(二十二)第63節 鐵流(二)第17節 兵貴神速(三)第50節 血戰(十七)第66節 孟買慘案(中)第24節 香港論策(中)第38節 特戰雄兵(五)第5節 變生肘掖(下)第23節 太后的決斷第30節 螳螂捕蠶第8節 突襲(三)第37節 血戰(四)第38節 碧血祭忠魂第12節 突襲(七)第87節 餘波未止第32節 拼將熱血灑山河第25節 慰安婦與戰爭第21節 北大荒(上)第34節 大清皇家海軍的誕生第25節 偵緝營的未來(中)第43節 水庫三日談(七)五十節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第2節 太平年間歌昇平(下)第8節 屈打成招第25節 輕巡艦隊的力量第44章 螳螂捕蟬第33節 鉅艦(上)第94節 搶灘登陸戰(中)第4節 變生肘掖(中)第30節 白人間的信任(下)第60節 進退兩難(四)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2節 酒樓英雄會第5節 太白樓上試金甲第17節 小豬快跑第60節 潛伏第15節 空襲(中)第47節 特戰雄兵(十四)第12節 歸燕迴翔(中)第25節 北疆鏖戰(六)第55節 俄國投降了第19節 中亞自治同盟第31節 見公婆第16節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艦第24節 鷸蚌聯合 血拼漁翁第85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六)第32節 審訊第25節 北洋閱兵(中)第34節 痛定思痛引聽證第13節 激戰定西第22節 北疆坦克之海(三)第9節 大敗西班牙第23節 閃電戰(下)第39節 談和第34節 鉅艦(下)第1章 手談(上)第42節 特戰雄兵(九)第23節 北疆坦克之海(四)第15節 獨立宣言的作用第37節 抽身第67節 孟買慘案(下)第79節 初戰(下)第15節 西藏風雲起第91節 武神駕到第34節 特戰雄兵(一)第37章 鐵板燒(下)第93節 搶灘登陸戰(上)第72節 直插美國心臟第53節 設想俄羅斯公國第13節 日本竹槓敲得響第28節 百花齊放電影春第58節 經濟危機(三)第57節 進退兩難(一)第79節 技術決定成敗第67章 激戰掌骨峰第15節 西藏風雲起第24節 鷸蚌聯合 血拼漁翁第41節 水庫三日談(五)第30節 協約國與同盟國第6節 因禍得福(上)第21節 雄關如鐵難阻英雄第83節 多送幾路鬼子走好第44章 螳螂捕蟬第43章 杯弓蛇影第94節 搶灘登陸戰(中)第6節 清鹿誰得(下)
第4節 京城流血夜(上)第101章 轟炸芝加哥(下)第3節 密謀?第62節 鐵流一第65章 光頭黨的末日第15節 辯論大賽(中)第33章 民心所向第104章 原子彈(下)第18節 前進第47章 震懾第71節 燒烤論英美(下)第6節 因禍得福(上)第5節 英帝國的衰敗第2節 京師風雲第54節 血戰(二十二)第63節 鐵流(二)第17節 兵貴神速(三)第50節 血戰(十七)第66節 孟買慘案(中)第24節 香港論策(中)第38節 特戰雄兵(五)第5節 變生肘掖(下)第23節 太后的決斷第30節 螳螂捕蠶第8節 突襲(三)第37節 血戰(四)第38節 碧血祭忠魂第12節 突襲(七)第87節 餘波未止第32節 拼將熱血灑山河第25節 慰安婦與戰爭第21節 北大荒(上)第34節 大清皇家海軍的誕生第25節 偵緝營的未來(中)第43節 水庫三日談(七)五十節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第2節 太平年間歌昇平(下)第8節 屈打成招第25節 輕巡艦隊的力量第44章 螳螂捕蟬第33節 鉅艦(上)第94節 搶灘登陸戰(中)第4節 變生肘掖(中)第30節 白人間的信任(下)第60節 進退兩難(四)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2節 酒樓英雄會第5節 太白樓上試金甲第17節 小豬快跑第60節 潛伏第15節 空襲(中)第47節 特戰雄兵(十四)第12節 歸燕迴翔(中)第25節 北疆鏖戰(六)第55節 俄國投降了第19節 中亞自治同盟第31節 見公婆第16節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艦第24節 鷸蚌聯合 血拼漁翁第85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六)第32節 審訊第25節 北洋閱兵(中)第34節 痛定思痛引聽證第13節 激戰定西第22節 北疆坦克之海(三)第9節 大敗西班牙第23節 閃電戰(下)第39節 談和第34節 鉅艦(下)第1章 手談(上)第42節 特戰雄兵(九)第23節 北疆坦克之海(四)第15節 獨立宣言的作用第37節 抽身第67節 孟買慘案(下)第79節 初戰(下)第15節 西藏風雲起第91節 武神駕到第34節 特戰雄兵(一)第37章 鐵板燒(下)第93節 搶灘登陸戰(上)第72節 直插美國心臟第53節 設想俄羅斯公國第13節 日本竹槓敲得響第28節 百花齊放電影春第58節 經濟危機(三)第57節 進退兩難(一)第79節 技術決定成敗第67章 激戰掌骨峰第15節 西藏風雲起第24節 鷸蚌聯合 血拼漁翁第41節 水庫三日談(五)第30節 協約國與同盟國第6節 因禍得福(上)第21節 雄關如鐵難阻英雄第83節 多送幾路鬼子走好第44章 螳螂捕蟬第43章 杯弓蛇影第94節 搶灘登陸戰(中)第6節 清鹿誰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