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劉盛盯着那一片血紅之地,鼻尖縈繞着的血腥味,讓他心思不斷翻轉,心思漸起。
有人說,人在無意識中(發呆中),會想得很多很多,而現今,他也正是如此。
看着那一片戰場,他真的想了很多很多,一場戰役,數萬人的死亡,讓狄那城外血流不止,如同溪流。
數萬人,在這裡,已不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條條人命。
數萬人就已至此,那歷史上斑斑記載的十萬、數十萬,又是怎樣的一副慘狀?
劉盛心想。
“哎~”
“五胡之亂,究竟埋葬了我多少漢家郎?”
劉盛自問,腦中不禁思索,一幕幕他看過的典籍好似浮現在眼前,嘴脣輕啓,喃聲自語猶如背書:
“自劉景沉男女三萬人於河開始,羯人石勒,發動起義,攻城掠地之餘,殺略官兵。
永嘉五年,大敗晉王時,殺百官將士十餘萬,相踐如山,無一人得免者,隨後縱兵搶掠,宮殿官府化爲灰燼,三萬餘人被殺,洛陽飢甚,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人相食。”
“關西饑饉,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人相食。”
“猗盧軍與劉耀大戰於汾水,再戰於蒙山,劉耀軍大敗,伏屍數百里,山爲之赤,八月,劉耀軍進逼長安,長安飢甚,米鬥金二兩,人相食。”
緩緩而言的劉盛莫名的多出一股悲憤之情,心中之聲逐漸加大:
“前趙與後趙廝殺,持續六年,河東、弘農之間,民不聊生,人相食。”
“其再戰於高侯,積屍二百餘里......斬首三萬餘級......斬首五萬餘級......枕屍千里.....人相食。”
“隨後,便是冉閔知道羯人不爲所用,便下令殺羯人,無論貴賤,男女老少皆斬,死者二十餘萬!”
“呵呵~”
說到此處,神思飄蕩的劉盛輕笑一聲,搖了搖頭,嘴角露出些許不屑:“呵呵......殺胡令,呵呵......”
劉盛蔑笑,雙目微冷:“哼!”
“所謂一代天王,名起殺胡令,後敗石琨、張賀,斬首十四萬,竟至中原大亂,盜賊蜂起,司、冀大飢,人相食,後人誰人知曉?
唯道其人殺胡,只因,他是第一個對胡人如此者!”
“天王?冉閔?殺胡令?我不否認其功,但,你有罪,因爲你,人相食.....”
“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亡,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者,人相食。”
“前秦統一,慕容反叛建立燕國,與秦對峙經年,幽冀大飢,人相食,燕軍征伐無糧,食死人之肉。”
“北涼與南涼征伐,姑臧谷價蛹貴,鬥值錢五千文,餓死者十餘萬口,城門晝閉,樵採路絕,百姓請出城乞爲夷虜奴婢者日有數百,呂隆懼沮動人情,盡坑之,於是積屍于衡路,人相食。”
“人相食,人相食!”
想到此處,劉盛咬牙切齒,面露狠色:“五胡之亂,害我中國不淺,數以百萬計死於鐵騎之下,千萬之衆餓死溝壑,每有戰,必相食!”
“啪~”
一隻手掌狠拍城牆。
“秦中川,血沒腕......”
劉盛擡頭,怒極而笑。
“如此歌謠,果真道盡這五胡南北,秦中川,血沒腕,血沒腕!!!”
嘎吱嘎吱~
劉盛雙拳緊握,嘴巴緊繃,即便看不到嘴中情景,卻也知道他正在咬牙切齒。
“呵......在這亂世之中,人不如狗,何時方至盡頭?
百餘年?
盛唐?
呵,可百年內那?
戰亂仍不休,更有被後人稱爲後三國的時代,何其亂?何其慘?”
扶牆良久,劉盛咬了咬牙,說道:“既來此世道,我理當有所作爲,安能如此碌碌?若無此魄力,我拿什麼來平復南北之亂?”
“來此亂世,不就是打嗎?怕什麼吶?都說腦袋掉了碗大一個疤,人死鳥鳥朝天,不死萬萬年,我怎能如此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
劉盛懊惱自問,雙拳緊握,目視天空:“那就來吧,你這狗日的世道,你不弄死我,我就弄死你,這個亂世,需要平定,需要下猛藥,讓後三國時代的人相食不再出現!”
“秦中川,血沒腕,既然殺,方爲現今之道,那我,也唯有殺!我當以殺止殺,殺盡視民如狗之輩,殺盡這人相食的亂世,殺破這南北的昏蒙之氣,以壯我華夏光華之色!”
雙目微低,兇光閃現,心中冷喝:“大檀!”
怒瞪雙眼,劉盛擡頭,緊盯着前方離去的柔然部衆,那一雙眼中,露出的,是野獸一般的兇光,即將擇人而噬!
。。。。。。
柔然大軍北行,正在策馬狂奔的大檀心中突然一驚,猛然打了一個哆嗦,一時間,恍若芒刺在背。
“嗯?”
渾身不得勁的大檀輕咦一聲,也不知是心有所感還是怎地,情不禁的回頭朝狄那望了一眼。
但見,這一座原本平靜的小城,歷經昨夜一戰,城牆上下早已鮮血遍佈,血染的城頭之上,正有無數黑點若隱若現。
大檀微目掃視。
這一座小城,不知怎地,竟讓他升起一股心驚的感覺,好似這座小城猶如一個兇獸一般,它即將覺醒捕食人間。
“怎會如此?”
大檀暗自皺眉,這種感覺,讓他極爲不喜,連連回頭望來。
“哼!”
略有心悸的大檀冷哼一聲,咬牙說道:“待我整兵明旗,定要將你這小小狄那城池攻破,看你又能如何?呵,獨孤盛嗎?”
大檀自問。
片刻,冷笑一聲,大檀迴轉,大聲喝道:“悉令各部,速往白道,莫要遲疑!”
“是可汗!”
“是可汗!”
部衆的回言,讓大檀有了些心安。
他現在也開始有些心急了,一路策馬奔騰,不斷責令部衆儘快趕往白道城,而其部下得聞,卻也策馬狂奔,加快了速度,慢慢的離開了狄那的視野。
大檀卻沒看到,在一片黑點中,有一個黑點獨立在外,那人正對他露出噬人的目光,而他之所以有感,或許和其人有關吧。
向其看來,正是劉盛。
此時,看着柔然大軍遠去,劉盛收回心神,恍然一驚。
“呵,原來,我竟也如此嗜殺?”
看着那戰場莫名出現的一些想法,讓劉盛搖了搖頭。
“哎~”
“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依柱觀,涼州!”
已回覆常態的劉盛呢喃,擡頭看向西北方,那是北涼佔據的涼州之地,但這個北涼,並非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軍卒葬沙場的煌煌北涼,而是匈奴盧水胡沮渠蒙遜建立的北涼。
良久。
“哎~便是涼州也不安啊,又何來依柱觀?”
想到北涼近幾年來發生的事情,劉盛心嘆一聲,轉身朝城下而去。
........
狄那城中,一片兵荒馬亂,無數將士奔走,趕着一些身着體面的人往府衙趔趄走去。
這些身着體面之人,皆是狄那城中懂些醫術的人。
原本他們這些懂醫術的人,雖然不如士族高貴,卻也得人尊重,可不想,此時,卻被一些甲士不斷往前趕着,稍有怠慢,便是拳打腳踢,一路趔趄。
被人如此對待,他們心中極爲憤怒,可那一片片明晃晃的馬刀,讓他們知道,你敢不前,我就敢殺,在性命面前,他們又能如何吶?也唯有前行了。
此刻,府衙內,陣陣怒吼傳來。
“他若亡故,吾便讓爾等陪葬,哼,爾等還不快去?”
滿身鮮血的孟小虎對前方几位醫官怒吼。
“是是是,軍家莫要惱怒,莫要惱怒,在下自當盡力而爲,盡力而爲......”
一位年長的醫官擦了擦腦門的汗,對孟小虎陪着笑臉,心中極爲忐忑,生怕眼前的軍家一個心情不好,便害了他的性命。
處此亂世,對於兵家、軍家,他們都知道這是一羣不能惹的人,倘若得罪了,你就得要小心你的頭顱什麼時候會被其取走了。
而這位年長的醫官更是深知,對孟小虎彎腰作輯,說道:“在下這便前去!”
“快去!”
孟小虎冷喝!
醫官無言,作輯連退,待至三步,在兩個甲士的‘護衛’下,朝一間廂房跑來。
剩下的幾位醫官見狀,擡腳便追,因爲孟小虎的狼牙槊已舉起,他們再稍慢一步,誰能知曉那骯髒的槊頭上,會不會也將沾染他們的鮮血?
面對猶如亡命之徒的兵家、軍家,他們不敢賭。
廂房內,昏迷的全旭盡去衫袍,赤裸的躺在胡牀之上,可他身上卻是一片髒亂,紅一片紫一片的,淤青更是遍佈全身,尚有無數傷口。
廂房內正有幾個醫官在爲其擦拭身子。
昏迷的全旭嘴脣蒼白,猶自唸叨着:“奪帥,奪帥,郎主,郎主......”
年長的醫官剛一入門便聽到此言,臉上露出驚異之色。
“此人尚能言語,不像是將亡之人啊?”
年長的醫官心道一聲,駐足停留,他此番模樣,卻是他從別人口中得知,他們之所以被一羣兵家持刀趕來至此,是要救一個將死的軍家,可現在,這人明明還能言語啊?
醫官疑惑。
“你這奴子,楞在此處作甚?還不快去?倘若我阿兄有所差池,吾定拿你試刀!”
醫官的停留,讓兩個甲士怒了,對其喝聲怒罵。
“是是是,兵家,我這便去!”
聽兩側的甲士對他怒喝,醫官忙不迭的轉過身來對其賠笑,言說兩句,便邁步朝胡牀走去。
“又來一人!”
“哎,又來了!”
“咦,王青囊?是你來了啊!”
“王岐黃!”
“王懸壺!”
“王杏林!”
圍着全旭的幾人對年長的醫官紛紛招呼着,看來此人在這羣人中還是很有威望的,因這四種不同的稱呼,其實都是此時對醫生、大夫、郎中的稱呼。
比如,青囊,它的來源是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
華佗被殺前,爲報一獄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將所用醫書裝滿一青囊送與他,而華佗死後,獄吏亦行醫,使華佗的部分醫術流傳下來,後人便稱中醫爲青囊。
杏林,這個名字的起始,也與三國有關。
三國時吳國有位名醫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廬山隱居,附近百姓聞名求醫,董奉從不收取錢財,只求輕症被治癒者種一棵杏樹,大病重病被治癒者種五棵杏樹,數年後,董奉門前杏樹成林,一望無際。
從此,人們便喚中醫爲杏林。
懸壺,出自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的費長房,其得壺翁傳贈的治病鞭鬼之竹杖,從此懸壺行醫,從那時起,醫生腰間掛的、和診所前懸的葫蘆,便成了中醫的標誌。
至於岐黃,與黃帝有關,醫學也叫岐黃之術,就是因此。
雖然他們是如此稱呼,但對當兵的來說,他還有另一個統一的稱呼:醫官!
…
“諸位青囊安好!”
見衆人對他招呼,年長的醫官也笑眯眯的回道一聲。
“快進去!”
一聲怒喝,讓衆人看來。
“諸位青囊安好!”
卻是緊追姓王的醫官而來的幾人,他們此時正面色尷尬的看着衆人。
被甲士怒喝,在他們看來,這是極爲羞辱的行爲。
和姓王的醫官來比,他們可算是有些看不清時勢了,姓王的醫官貪生怕死,呃......好吧,其實算不上,畢竟,這個世道的人,都是爲了活着,只能說拿得起放得下,有氣度???
“諸位快莫要站着了,且來近前,看這軍家如何醫治,倘若我等不作爲,這外面的兵家,可會粗鄙的對待我等!”
一位手拿素布,爲全旭擦拭血跡的醫官對衆人說道。
“對對對,諸位快近前來看!”
早先一步入內的醫官們紛紛說道,併爲其讓開了道路。
姓王的醫官見狀,對他們點了點頭,挎着個小藥箱便已至前。
“鐺~”
將小藥箱放下,捋了捋袖子,伸手搭在全旭的手腕處,雙目微閉,感受着全旭的脈搏。
半晌,王醫官內心一驚:“嗯?脈搏微弱,大限將至啊!”
想着,王醫官不動聲色的站起身來,對身後幾人伸手示意,便退往一旁!
“如何?”
待其退至一旁,觀看着另一人上前把脈,旁邊有一人冷不丁的湊過來對其問道。
“哼......”
王醫官輕哼一聲,搖了搖頭,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