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九 高俅出兵

“你可是寧州彭原人?”趙桓問道。

李孝忠臉上閃過一絲詫異,回道:“小將家已經徙居鞏州。”

不錯,就是這個人,趙桓大樂。

李孝忠確實不怎麼出名,然而這是本名,他改名後叫李彥仙。

靖康元年金兵進犯汴京,李彥仙散盡家財,招募兵馬三千勤王。

這是氣節。

堂堂中國幾千萬人,能主動傾家蕩產招募軍兵支援東京,其實沒幾個。

能這樣乾的,皆是氣節之輩。

時李綱奉旨宣撫兩河,李彥仙上書彈劾李綱不知用兵之術,結果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

那個時候李綱權傾朝野,妥妥的大佬,李彥仙還敢上書彈劾,可見其正直。

這樣的人,難怪一點面子不給鄆王留。

不過,也不是頭鐵之輩。

直言上諫,被通緝後果斷跑路,可見其善於機變。

逃亡後,金兵佔領了河東,李彥仙爲報效國家,再度從軍。

愛國救國之心,拳拳可見。

河東失陷後,李彥仙前往陝州拜見守將李彌大,李彌大請教西北防務,他中肯建議,詳盡回答,被留爲裨將,駐守崤澠之間。

隨後金兵又犯汴京,永興軍帥範致虛統帥六路大軍增援,開拔前,李彥仙建議:“崤澠險要,難以駐軍,軍兵行進困難,易致潰散。應分道並進,擇機出關。還應當以一半軍兵扼守陝西,纔可進一步採取行動。”

範致虛剛愎自用,不聽勸告,反而責怪李彥仙貪生怕死,沮喪軍心,將李彥仙革職調離。

隨後範致虛進兵到千秋鎮,果然被金兵打得措手不及,全線潰敗,士卒逃散。

這個範致虛,就是剛晉升不久的政事堂相公。

事態發展也如同李彥仙所言,可見其料敵先機之韜略。

建炎元年,金兵進犯陝州,經制使王燮抵擋不住,率部逃跑。

咳,這個王燮就是東宮少詹事。

想想,這兩個李彥仙的豬隊友,一個和東宮親善,一個就在東宮裡,着實讓趙桓心情複雜。

當然,感慨轉瞬即逝,趙桓繼續回想李彥仙的戰績。

王燮潰逃後,李彥仙以石壕尉收攏安置百姓,訓練軍兵,堅守三嘴山。

不久,金兵來攻,有一兇悍金將站在山寨前高聲罵陣,李彥仙抖擻神,單槍匹馬衝下山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生擒活捉,挾回山上,震驚兩軍。

得民心,能治軍,有勇力,不可就是名將?

開戰後,李彥仙先派部分精兵埋伏,後同金兵正面廝殺,雙方拼鬥正酣時,伏兵突從後掩殺過來,金兵猝不及防,大亂潰逃。

李彥仙率部乘勝追殺萬餘人,奪取戰馬300匹,一戰成名,消息傳出,四方百姓爭相投靠,隊伍迅速擴大。

李彥仙接着兵分四路,接連攻下金人50餘座營壘。

金兵進佔陝州城時,讓降順頃者和未逃散的士卒駐守,李彥仙暗派兵士混入其中,並約定時日,內應外合攻打陝州城。

建炎二年,李彥仙率兵攻打陝州南門,城中弟兄放起大火,又有預伏的水軍從城東北潛入,與城外軍隊呼應夾擊,一舉克城。

李彥仙乘勝渡過黃河,接連告捷,收復大片失地。

後來,邵興率衆來歸,這是在東宮的神隊友,不多說。

金都統婁宿敬重李彥仙才能,企圖派使者勸降,李彥仙斷然拒絕,並斬殺來使。

建炎三年,婁宿率1軍十萬進攻陝州。

李彥仙端坐樵樓之上,氣定神閒,一邊飲酒,一邊令手下人役大作鼓樂,暗地裡卻令士兵深挖地道,直通至金兵大營。

入夜後,派健卒出地道襲營,自率大軍衝殺出城,金兵大潰,後退數裡紮營。

然敵衆我寡,陝州城陷入圍攻中,李彥仙被金人炮火所傷,全身糜爛,仍自酣戰。

兵力微弱,糧草不濟,外無援兵,最終城破,李彥仙不屈抵抗,左臂被砍斷。

爲免被俘吃辱,李彥仙渡河逃脫,中途聞金兵屠城,不願苟活,遂投河而死,年僅36歲。

其全家也被金兵屠戮,僅一弟一子倖免於難。

這樣忠孝無雙,有勇有謀的良將,趙桓如何不發自內心地喜愛?

“殿下。”見趙桓自己沉思,王進不禁出言提醒。

他當然看出來了,太子對對眼前這人頗爲青睞。

“觀孝忠賢弟體格,必是良將無疑,閒置禁軍之中着實耽誤了,不如請調到東宮來?”王進又道。

“多謝兩軍擡愛,然劉都指揮使已經外放,正在清點沿邊軍武,想來不日即對西夏用兵。

小將以爲留在禁軍之中,遲早能去征討西夏,因此不願進入東宮。”李孝忠道。

聰明!趙桓暗贊。

劉法外放不是秘密,然而整頓沿邊軍隊,不是有心人根本不知道,更不要說聯想到征伐西夏了。

“征伐西夏,非三五年準備不足以成行,你在禁軍着實浪費時間,何不進入東宮加強本事?”趙桓勸道。

聞言,李孝忠猶豫了。

說到底,他只是個十人將,能看到征討西夏已經是極限了,具體計劃肯定不知道的。

三五年的等待,實在是太久了。

宿元景還不錯,然而侍衛司的禁軍,這就那麼回事,即沒出徵的機會,也不可能學到東西,在裡面只能浪費時間。

思忖片刻,李孝忠拜道:“承蒙殿下擡舉,小將願入東宮。”

“好好好~”趙桓扶起他,又問道:“未知孝忠,可願改個名字?”

李孝忠不解,卻沒多問,只拜道:“但憑殿下做主。”

皇帝賜名,太子賜名,都是極大的榮譽,也是重視和親近的體現,實在沒拒絕的道理。

“吾以爲,彥仙比較合適,孝忠以爲如何?”趙桓問道。

當然是極好的,李孝忠……不,應該叫李彥仙了,再次拜謝。

以東宮和宿元景的關係,調撥一個十人將實在不會有什麼波折。

都不需要李彥仙的豬隊友王燮出馬,只要一個親衛走一趟就搞定了。

接下來不必多說,進入軍中練習武藝,學習軍略。

幾天時間轉瞬即逝,李彥仙剛剛熟悉東宮親衛時,高俅出兵了。

二百五十七一百九十四 發狂的趙楷九十二 潤州城外一百五十三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一百一十六 挑逗一百五十八 年底了一百五十七 惡謀一百二十九 真香七十三 實施一百三十六 沙門島上四十四 王進和王倫一百六十三 各自準備一百六十五 校閱場的挑釁一百二十 瞬間成了暴發戶二百七十八 登基一百 遇襲二百八十八 大江之戰五十二 文鬥二百五十 掛逼一百零七 殺手鐗二百八十八 大江之戰六十八 比武一百三十三 航海技術二百零七 突發變故九十九 以工代賑十七 小事幾件無題三百五十四 洪武十一年二百七十八 登基三百五十四 洪武十一年一百六十八 教訓人的意外收穫十 後續二 政和八年一百一十三 常州事定也五十 武鬥一百一十六 挑逗一百五十一 東宮近況一百九十八 藥不能停二百三十一 軍改二十七 獨對三百二十五七十二 二次收穫三百三十八 旗開得勝二百四十五 有人死一百零七 殺手鐗二百一十一 魏勇的消息二百二十七 圖謀大理十三 武備漸廢無題二百八十五 攻守易勢四十六 蒸酒六十一 船沉啦二十三 拐人不成二百九十九 全面進攻開始三百四十四 綁架案一百 遇襲一百六十五 校閱場的挑釁二百零五 分化瓦解一百二十三 再鬥明教二百一十七 驚喜與驚嚇一百二十二 長槍早已飢渴難耐二百四十八二百五十六 遮掩的殺機八十 殺子之仇七十六 太子離京一百二十九 真香十 後續五十四 賞罰三百一十二 雙王會面一百六十一 征剿梁山決議通過二百七十四 方亳有些慌二十一 跳題二百零七 突發變故一百七十二 東宮又沒錢了一百二十九 真香三百四十三 收入與支出二百八十七三百一十三 絕對與相對三百一十九 應對一百五十四 任性殺朱勔一百四十 榮與恥二百五十五三十四 分基地的打算三十四 分基地的打算二百一十四 要當爹了九十 過揚州一百五十一 東宮近況三十二 密議一百一十七 合謀六 無視一百三十 太湖之上二百三十二 登陸道州一百一十七 合謀二百九十 淮西平定一百五十七 惡謀九十二 潤州城外一百零一 酣戰一百三十六 沙門島上二百七十七 喜當爹二百六十三 局勢略壞
二百五十七一百九十四 發狂的趙楷九十二 潤州城外一百五十三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一百一十六 挑逗一百五十八 年底了一百五十七 惡謀一百二十九 真香七十三 實施一百三十六 沙門島上四十四 王進和王倫一百六十三 各自準備一百六十五 校閱場的挑釁一百二十 瞬間成了暴發戶二百七十八 登基一百 遇襲二百八十八 大江之戰五十二 文鬥二百五十 掛逼一百零七 殺手鐗二百八十八 大江之戰六十八 比武一百三十三 航海技術二百零七 突發變故九十九 以工代賑十七 小事幾件無題三百五十四 洪武十一年二百七十八 登基三百五十四 洪武十一年一百六十八 教訓人的意外收穫十 後續二 政和八年一百一十三 常州事定也五十 武鬥一百一十六 挑逗一百五十一 東宮近況一百九十八 藥不能停二百三十一 軍改二十七 獨對三百二十五七十二 二次收穫三百三十八 旗開得勝二百四十五 有人死一百零七 殺手鐗二百一十一 魏勇的消息二百二十七 圖謀大理十三 武備漸廢無題二百八十五 攻守易勢四十六 蒸酒六十一 船沉啦二十三 拐人不成二百九十九 全面進攻開始三百四十四 綁架案一百 遇襲一百六十五 校閱場的挑釁二百零五 分化瓦解一百二十三 再鬥明教二百一十七 驚喜與驚嚇一百二十二 長槍早已飢渴難耐二百四十八二百五十六 遮掩的殺機八十 殺子之仇七十六 太子離京一百二十九 真香十 後續五十四 賞罰三百一十二 雙王會面一百六十一 征剿梁山決議通過二百七十四 方亳有些慌二十一 跳題二百零七 突發變故一百七十二 東宮又沒錢了一百二十九 真香三百四十三 收入與支出二百八十七三百一十三 絕對與相對三百一十九 應對一百五十四 任性殺朱勔一百四十 榮與恥二百五十五三十四 分基地的打算三十四 分基地的打算二百一十四 要當爹了九十 過揚州一百五十一 東宮近況三十二 密議一百一十七 合謀六 無視一百三十 太湖之上二百三十二 登陸道州一百一十七 合謀二百九十 淮西平定一百五十七 惡謀九十二 潤州城外一百零一 酣戰一百三十六 沙門島上二百七十七 喜當爹二百六十三 局勢略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