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是寧州彭原人?”趙桓問道。
李孝忠臉上閃過一絲詫異,回道:“小將家已經徙居鞏州。”
不錯,就是這個人,趙桓大樂。
李孝忠確實不怎麼出名,然而這是本名,他改名後叫李彥仙。
靖康元年金兵進犯汴京,李彥仙散盡家財,招募兵馬三千勤王。
這是氣節。
堂堂中國幾千萬人,能主動傾家蕩產招募軍兵支援東京,其實沒幾個。
能這樣乾的,皆是氣節之輩。
時李綱奉旨宣撫兩河,李彥仙上書彈劾李綱不知用兵之術,結果遭到有司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
那個時候李綱權傾朝野,妥妥的大佬,李彥仙還敢上書彈劾,可見其正直。
這樣的人,難怪一點面子不給鄆王留。
不過,也不是頭鐵之輩。
直言上諫,被通緝後果斷跑路,可見其善於機變。
逃亡後,金兵佔領了河東,李彥仙爲報效國家,再度從軍。
愛國救國之心,拳拳可見。
河東失陷後,李彥仙前往陝州拜見守將李彌大,李彌大請教西北防務,他中肯建議,詳盡回答,被留爲裨將,駐守崤澠之間。
隨後金兵又犯汴京,永興軍帥範致虛統帥六路大軍增援,開拔前,李彥仙建議:“崤澠險要,難以駐軍,軍兵行進困難,易致潰散。應分道並進,擇機出關。還應當以一半軍兵扼守陝西,纔可進一步採取行動。”
範致虛剛愎自用,不聽勸告,反而責怪李彥仙貪生怕死,沮喪軍心,將李彥仙革職調離。
隨後範致虛進兵到千秋鎮,果然被金兵打得措手不及,全線潰敗,士卒逃散。
這個範致虛,就是剛晉升不久的政事堂相公。
事態發展也如同李彥仙所言,可見其料敵先機之韜略。
建炎元年,金兵進犯陝州,經制使王燮抵擋不住,率部逃跑。
咳,這個王燮就是東宮少詹事。
想想,這兩個李彥仙的豬隊友,一個和東宮親善,一個就在東宮裡,着實讓趙桓心情複雜。
當然,感慨轉瞬即逝,趙桓繼續回想李彥仙的戰績。
王燮潰逃後,李彥仙以石壕尉收攏安置百姓,訓練軍兵,堅守三嘴山。
不久,金兵來攻,有一兇悍金將站在山寨前高聲罵陣,李彥仙抖擻神,單槍匹馬衝下山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生擒活捉,挾回山上,震驚兩軍。
得民心,能治軍,有勇力,不可就是名將?
開戰後,李彥仙先派部分精兵埋伏,後同金兵正面廝殺,雙方拼鬥正酣時,伏兵突從後掩殺過來,金兵猝不及防,大亂潰逃。
李彥仙率部乘勝追殺萬餘人,奪取戰馬300匹,一戰成名,消息傳出,四方百姓爭相投靠,隊伍迅速擴大。
李彥仙接着兵分四路,接連攻下金人50餘座營壘。
金兵進佔陝州城時,讓降順頃者和未逃散的士卒駐守,李彥仙暗派兵士混入其中,並約定時日,內應外合攻打陝州城。
建炎二年,李彥仙率兵攻打陝州南門,城中弟兄放起大火,又有預伏的水軍從城東北潛入,與城外軍隊呼應夾擊,一舉克城。
李彥仙乘勝渡過黃河,接連告捷,收復大片失地。
後來,邵興率衆來歸,這是在東宮的神隊友,不多說。
金都統婁宿敬重李彥仙才能,企圖派使者勸降,李彥仙斷然拒絕,並斬殺來使。
建炎三年,婁宿率1軍十萬進攻陝州。
李彥仙端坐樵樓之上,氣定神閒,一邊飲酒,一邊令手下人役大作鼓樂,暗地裡卻令士兵深挖地道,直通至金兵大營。
入夜後,派健卒出地道襲營,自率大軍衝殺出城,金兵大潰,後退數裡紮營。
然敵衆我寡,陝州城陷入圍攻中,李彥仙被金人炮火所傷,全身糜爛,仍自酣戰。
兵力微弱,糧草不濟,外無援兵,最終城破,李彥仙不屈抵抗,左臂被砍斷。
爲免被俘吃辱,李彥仙渡河逃脫,中途聞金兵屠城,不願苟活,遂投河而死,年僅36歲。
其全家也被金兵屠戮,僅一弟一子倖免於難。
這樣忠孝無雙,有勇有謀的良將,趙桓如何不發自內心地喜愛?
“殿下。”見趙桓自己沉思,王進不禁出言提醒。
他當然看出來了,太子對對眼前這人頗爲青睞。
“觀孝忠賢弟體格,必是良將無疑,閒置禁軍之中着實耽誤了,不如請調到東宮來?”王進又道。
“多謝兩軍擡愛,然劉都指揮使已經外放,正在清點沿邊軍武,想來不日即對西夏用兵。
小將以爲留在禁軍之中,遲早能去征討西夏,因此不願進入東宮。”李孝忠道。
聰明!趙桓暗贊。
劉法外放不是秘密,然而整頓沿邊軍隊,不是有心人根本不知道,更不要說聯想到征伐西夏了。
“征伐西夏,非三五年準備不足以成行,你在禁軍着實浪費時間,何不進入東宮加強本事?”趙桓勸道。
聞言,李孝忠猶豫了。
說到底,他只是個十人將,能看到征討西夏已經是極限了,具體計劃肯定不知道的。
三五年的等待,實在是太久了。
宿元景還不錯,然而侍衛司的禁軍,這就那麼回事,即沒出徵的機會,也不可能學到東西,在裡面只能浪費時間。
思忖片刻,李孝忠拜道:“承蒙殿下擡舉,小將願入東宮。”
“好好好~”趙桓扶起他,又問道:“未知孝忠,可願改個名字?”
李孝忠不解,卻沒多問,只拜道:“但憑殿下做主。”
皇帝賜名,太子賜名,都是極大的榮譽,也是重視和親近的體現,實在沒拒絕的道理。
“吾以爲,彥仙比較合適,孝忠以爲如何?”趙桓問道。
當然是極好的,李孝忠……不,應該叫李彥仙了,再次拜謝。
以東宮和宿元景的關係,調撥一個十人將實在不會有什麼波折。
都不需要李彥仙的豬隊友王燮出馬,只要一個親衛走一趟就搞定了。
接下來不必多說,進入軍中練習武藝,學習軍略。
幾天時間轉瞬即逝,李彥仙剛剛熟悉東宮親衛時,高俅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