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

bookmark

ads_wz_txt;

段達主動撤離永濟渠戰場,給了河北豪帥們一個驚喜,尤其高士達和張金稱,根本就沒有與段達決一死戰的念頭,之所以酎合李風雲步步緊逼,做出三路夾擊之勢,完全是爲形勢所迫,不得不爲之。

當前永濟渠形勢對清河義軍非常不利,先有段達戡亂,把各路義軍壓制得難以喘息,接着李風雲又來趁火打劫,好在李風雲還算仗義,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主動聯手王安攻克了侯城,給了段達致命一擊。段達受創,便給了清河人逆轉戰局的機會,他們只要因勢利導,讓李風雲和段達兩虎相爭,打個兩敗俱傷,便可一箭雙鵰,輕而易舉的解決兩大勁敵。

然而,清河人失算了,段達果斷撤離,根本就不給清河人算計自己的機會,如此一來,清河人非但沒有逆轉戰局,反而惡化了局勢,更加被動了。

侯城一戰,段達沒有損失一兵一卒,他的軍隊完好無損,他到信都郡獲得糧草補充後,馬上就能殺回來,而清河義軍卻在這一戰中把自己的真實實力暴露了,同時也把清河上上下下一致對外的真相也暴露了。段達到清河戡亂本來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現在他有了確切證據,當然要奏報東都求援,以便在接下來的一戰中,以對實力“畢其功於一役”。

清河人有苦難言,鬱憤不已。局勢的惡化都源自李風雲這個“罪魁禍首”,如今永濟渠一線陰霾重重,山雨欲來風滿樓,形勢非常緊張,而李風雲的目的卻已達到,他攻克了侯城,成功擄掠了大量錢糧物資,當然要拍拍屁股趕緊走人了,豈會留下來與清河人“生死與共”?清河人雖然憤怒,但面對實力強悍的李風雲,還有李風雲留在大河一線的數萬大軍,無論如何也不敢與其交惡,以免落入腹背受敵的窘境,所以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不忍也得忍了。

河北豪帥們齊聚侯城,李風雲見到了文質彬彬氣質儒雅的高士達,器宇軒昂卓然不羣的竇建德,還有如出鞘利箭一般鋒芒畢露的張金稱,其他諸如王伏寶、曹旦、張金樹等十幾位義軍首領也是聞名已久。

這些人基本上出自世家豪望,罕見寒門出身的子弟,至於市井等貧賤出身者,在這個時代既沒有號召力,也沒有人力物力財力,即便機緣巧合拉了一幫人舉起了造反的大旗,也因爲“後繼乏力”而難以堅持,運氣糟糕的早早覆滅了,運氣好的也只能依附於貴族出身的豪帥們,在生死線上掙扎求生。

河北豪帥們面對李風雲這位號稱中土第一賊,坐擁數萬大軍的強橫人物,情緒非常複雜,羨慕嫉妒恨,都有,而尤其讓他們倍感難受的是,此等人物不但不能得罪,現在還要極盡拉攏之能事,看看能否把他留下一段時間,以便對抗段達即將發動的新一輪戡亂攻勢。

依照約定,侯城一戰的戰利品,四家均分,李風雲拿一份,高雞泊的高士達和竇建德拿一份,張金稱拿一份,臨清義軍首領王安雖然附翼於張金稱,但此仗居功至偉,單獨拿一份。

張金稱的臉色很難看,對王安的意見很大。在與李風雲合作這件事上,王安擅自作主,算是犯了大忌,然而事急從權,再說王安又不是張金稱的直接下屬,他也是一支義軍的首領,一股勢力的老大,自家的事自家做主,從道理上說得過去,但關鍵問題是,李風雲是什麼人?他的出現,必然會影響到河北局勢,永濟渠局勢,清河局勢,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以張金稱爲首的清河南部義軍的生死存亡,如此大事,做爲與張金稱利益攸關、榮辱與共的好兄弟,王安擅自做主不但危及到了張金稱的直接利益,甚至還危及到了高雞泊義軍的利益,所以一大幫豪帥們怨恨王安也就在所難免了。

然而現在除了張金稱,誰都不敢把對王安的不滿擺在臉上。李風雲力挺王安,好似他是王安的老大一般,張金稱當然有理由不高興了,但其他人白拿了一份戰利品,又有求於李風雲,於情於理都要給李風雲面子,再說王安發展壯大了,與張金稱的矛盾大了,那是別人的家事,於己何於?尤其高雞泊諸雄,巴不得王安和張金稱決裂,這樣他們就有機會把勢力延伸到永濟渠南部地區了

高士達是豪帥們中聲望最高的首領,理所當然成爲清河義軍的代言人,他首先對李風雲在危難時刻的支援表達了謝意,接着就講述了侯城一戰後永濟渠形勢可能出現的一系列新變化,言辭之間謹慎而委婉的提出,希望李風雲繼續給予支援。

李風雲在衆人的注視和期待之中,沉思良久,忽然搖了搖頭,“你們是否瞭解現今的東都政局?你們知道某爲何突然出現在永濟渠?”

高士達與竇建德、張金稱等人交換了一下眼色,感覺到李風雲這句話的背後藏有很深的玄機,遂拱手爲禮,“願聞其詳。”

“某之所以出現在永濟渠,是爲了山東人在東都政局中牟利。”

李風雲直言不諱,直奔主題,然後圍繞着這個主題,剝繭抽絲,層層演進,非常透徹地分析和推演了在過去一段時間、現在和未來幾年,東都政局紛繁複雜變化中所蘊藏的核心矛盾和潛在危機,而義軍若想生存發展,山東人若想東山再起,就必須善加利用這些矛盾和危機。

就目前東都政局而言,核心矛盾是改革和保守,潛在危機是二次東征再次失敗,而二次東征假如再次失敗,必將加劇核心矛盾以更快速度爆發,爲此,以聖主爲首的改革勢力,正在想方設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確保二次東征的勝利,而山東人正是聖主要拉攏的重要政治力量,但聖主不可能爲此讓度太多的政治利益,關隴人更會爲此設置重重障礙,所以山東人若想借機牟利,難度遠比想像得大。

隨着李風雲滔滔不絕的述說,他在河北豪帥心目中的形象愈發神秘,尤其那一頭飄散白髮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更給人一種詭異之感,當李風雲通過一系列的事實構建出東都政局的“前世今生”以及較爲悲觀的未來之後,他在豪帥們心目中就不僅是神秘和詭異了,還有沉甸甸的份量,還有無數的疑惑,其中最大的疑惑便是,以李風雲所表現出來的才智,以及他對中外大勢和東都政局的瞭解,他的來歷肯定非同尋常,那麼他到底是什麼人?他在大河南北所作所爲的背後有什麼內幕?他舉旗造反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

但現在不是探究這些秘密的時候,永濟渠危機正在擴大,清河義軍正處在生死存亡關頭,河北豪帥們迫切需要的不是對東都政局的瞭解,不是對永濟渠危機本質的解讀,而是如何度過危機,如何從官軍的圍剿中突圍而出,如何說服李風雲留下來幫助自己。

“將軍能否告訴某,侯城一戰,河北人將從中牟取何種利益?”

張金稱聽了半天,雖然有所收穫,卻發現李風雲避重就輕,根本沒有回答其突然出現在永濟渠的真正原因,遂毫不客氣的直指要害。

李風雲稍加沉吟後,不動聲色地說道,“拯救黃臺公(崔弘升)。”

博陵崔氏天下知名,而崔弘升是博陵崔氏當代子弟中名聲最爲顯赫者之一,河北貴族富豪們當然知之甚詳了。今年東征大敗,崔弘升受敗績所累下了大獄,危在旦夕,此事早已在山東豪門世家中傳開,而與豪門世家保持密切聯繫的河北豪帥們,又焉能不知?

一幫豪帥們無不動容,震驚者有之,豁然頓悟者有之,若有所思者有之,更有人目瞪口呆地望着李風雲,屋內一片死寂,連呼吸聲都聽不到,大大小小的豪帥都被這普普通通的五個字“打懵”了。但博陵崔氏和崔弘升距離他們太遙遠了,遙不可及,所以李風雲這個匪夷所思的答案,就如天雷一般從他們的心中轟隆隆的呼嘯而過,然後迴盪在他們心間的則是一個讓他們自己都感覺難以置信的念頭,此子莫非出自山東超級大豪門?但一個超級大豪門的子弟,即便是支房旁系的子弟,身份也非常尊貴,豈會自甘墮落,與賊爲伍?就不怕羞辱了先祖,連累了家族?只是李風雲活生生的坐在眼前,他們卻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李風雲和他們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貴族子弟,相反,李風雲知道的東西,他們不知道,這足以證明他們心中的猜測了。

“侯城一戰,當真能拯救黃臺公?”王安忍不住質問道。他想不通,爲什麼段達敗走了,永濟渠危機嚴重了,河北局勢嚴峻了,東都震怒了,卻能拯救黃臺公。

李風雲不厭其煩,再次做出詳細解釋。

“侯城一戰的事實證明,若想解決永濟渠危機,武力不行,必須在政治上向山東人做出妥協和讓步。黃臺公(崔弘升)復出,讓河北人去解決永濟渠危機,則正好符合雙方利益所在,各取所需,各取其利,皆大歡喜。”

竇建德敏銳地發現到了這句話中的破綻,當即問道,“依將軍之推測,當段達再次殺到永濟渠,我們豈不要大敗而逃,才能讓河北豪門滿足東都之需要

李風雲鄭重點頭,“所以,某馬上渡河返回齊魯,而諸位則要做好敗退清河的準備。某要告誡諸位,這一次務必不要心存僥倖,關鍵時刻,利益至上,河北豪門爲了自身利益,會毫不猶豫地犧牲諸位。”

屋內再次沉寂,氣氛突然變得十分壓抑。

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四百三十四章 楊玄感的諱莫如深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肥羊第三百四十七章 劉黑闥的憤怒第一千零十章 一唱一和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三十九章 坑慘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一千零十章 一唱一和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兩百五十七章 齊王要低調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壓第八百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四百七十八章 關中韋氏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要與我一戰?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九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十二章 突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個好消息第九百九十三章 粟末靺鞨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個流氓對一羣流氓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八十一章 玉未琢第735章 四大寇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737章 深夜突變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四百四十六章 樊子蓋的堅持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賊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六十八章 致命的誤會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百章 但是第九十二章 有真有假第五百六十章 你還能更流氓一點嗎?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第七百一十五章 與虎謀皮第799章 連夜雨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二十二章 你爲何畏懼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三百三十八章 決非易與之輩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壓第二十八章 逃亡第五百六十二章 若能北上殺虜第九百四十章 當斷不斷
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兩百零九章 誰做出頭鳥第四百三十四章 楊玄感的諱莫如深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肥羊第三百四十七章 劉黑闥的憤怒第一千零十章 一唱一和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三十九章 坑慘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一千零十章 一唱一和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兩百五十七章 齊王要低調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壓第八百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四百七十八章 關中韋氏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要與我一戰?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九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十二章 突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個好消息第九百九十三章 粟末靺鞨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個流氓對一羣流氓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八十一章 玉未琢第735章 四大寇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737章 深夜突變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四百四十六章 樊子蓋的堅持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賊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六十八章 致命的誤會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百章 但是第九十二章 有真有假第五百六十章 你還能更流氓一點嗎?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第七百一十五章 與虎謀皮第799章 連夜雨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二十二章 你爲何畏懼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三百三十八章 決非易與之輩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壓第二十八章 逃亡第五百六十二章 若能北上殺虜第九百四十章 當斷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