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

bookmark

ads_wz_txt;

去年的水災給了大河下游南北兩岸以重創,而今年的旱災則波及範圍更廣,但災情最爲嚴重的地區還是集中在大河南北兩岸,原因很簡單,去年災民沒有得到有效賑濟,再加上舉旗造反者此起彼伏,導致餓殍遍野,生靈塗炭,兩岸大片田地荒蕪,所以退一步說,就算這些地區今年沒有遭受旱災,形勢也同樣惡劣,而旱災的來臨,等於雪上加霜,把大河兩岸的黎民百姓徹底推向了死亡深淵。

災民走投無路,要麼造反,要麼逃荒,但造反需要力氣,需要一副好身板,而老弱婦孺卻連造反的本錢都沒有,只好背井離鄉去逃荒,去乞討。然而,地方官府絕對禁止逃荒,這不僅僅危害到社會穩定,損害了地方官僚的臉面,也危及到了官僚們的仕途,而沒有受災的郡縣,考慮到自身之利益,也想方設法阻止災民的逃入。

災民很可憐,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千鈞一髮之際,魯西南義軍聯盟突然殺進了中原,摧毀了由地方官府和貴族官僚們聯手設置的“牢籠”,給了災民們一條逃生之路,但是,災民很卑弱,很無力,魯西南義軍聯盟成了他們唯一的生存希望,而魯西南義軍聯盟根本就沒有拯救災民的實力,他們不得不盡快甩掉這個巨大的“包袱”,否則,他們必將被這個“包袱”活活壓死。

義軍聯盟在濟、菏一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勢如破竹,摧毀了地方官府,給了地方貴族官僚以重創,把河南災民從“牢籠”裡釋放了出來,但並沒有成功越獄逃出天生。對於河南災民來說,他們的生機在距離他們最近的京畿地區,在沒有受到災害打擊的富裕的潁汝地區,他們只有逃到那裡,才能討到飯吃,才能尋到生存之路,才能活下去。當然,他們也可以逃到樑郡,逃到徐州,但魯西南義軍馬上就要殺進樑郡,樑郡即將成爲烽煙四起的戰場,而徐州距離太遠,還沒等他們趕到地方就已經餓死了。

但是,進入京畿必須翻越天塹關防,而天塹關防後面還有天然險阻通濟渠,還有滎陽、虎牢、黑石等道道險隘,義軍聯盟自己都殺不過去,更不要說手無寸鐵的災民了,而進入潁川郡,則要越過汴水、睢水、通濟渠、渙水和蔡水五條水道,這對災民來說,同樣是難於上青天。

如果把京畿和潁汝地區比喻爲生存之地,把河南災區比喻爲牢籠,那麼阻隔兩者之間的道道險阻就是監獄的“高牆”,災民唯有越過這道高牆,唯有越獄,才能進入生存之地,才能活下去。

監獄一定有門,義軍聯盟只要打開這道門,河南災民就能成功越獄,就能進入生存之地。跟着義軍對抗官府、對抗衛府軍,危險太大,尤其老弱婦孺,不但幫不上忙,反而會成爲累贅,所以可以肯定,只要義軍打開“監獄”的門,無數災民就會瘋狂衝出“監獄”,不會再跟在義軍後面與官府爲敵,而義軍也就乘機甩掉了這個隨時都會爆炸的巨大“包袱”,由被動轉爲主動,輕裝上陣,進退無憂。

很多時候,“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無法透過迷霧看到前進的方向,而李風雲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便撥開了籠罩在豪帥們心裡的霧霾,讓他們清晰地看到了勝利的希望。這就是實力,你看不到的東西,人家看得到,你解決不了的難題,人家解決了,不服氣都不行。

甄寶車如醍醐灌頂,霎那間便看到了未來戰局的走向,信心陡然暴漲,“明公,俺連夜完成選鋒軍的整編,明日清晨便渡過濟水,直殺浚儀。”

甄寶車心情大好,對李風雲的謀略更是佩服,一張嘴,連稱呼都改了,尊稱李風雲爲“明公”了,實際上就是爲剛纔的衝動道歉,畢竟從現在開始,雙方是一個碗裡吃飯,彼此要信任,要合作,如果總是矛盾重重,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合作兩利,分則兩傷,很淺顯的道理,再說李風雲現在是幫助甄寶車壯大,明面上還是給他好處,他有什麼理由拒之門外?

衆人聽到甄寶車這句話,馬上安靜下來,不再三三兩兩的交頭接耳小聲議論,都專注地看着李風雲,等待他拿出攻擊之策。

浚儀是歷史古城,中原重鎮,戰國時期是魏國都城大梁,歷經戰火,飽受劫難,如今風采依舊,巍然屹立於中原大地之上,爲京畿天塹關防中原東部第一鎮,承擔着戍衛京畿門戶和保護通濟渠水道之重任。浚儀也是中原水陸交通樞紐所在,四通八達,其中汴水、睢水、渙水和蔡水與通濟渠交匯處就在其境內,而河南災民若想進入潁川,其捷徑就是由浚儀方向越過通濟渠,由陸路進入潁川,這比橫跨五條水道進入潁川不但節約了時間和路程,也大大減少了路途上的危險性。

所以,浚儀實際上就是義軍聯盟必須爲河南災民打開的“監獄大門”,而浚儀正因爲它在中原地區的重要性,其城池不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且屯有重兵。雖然目前並不清楚浚儀城內有多少戍軍,但有一點很肯定,以義軍聯盟現在的戰鬥力,根本就不可能攻克浚儀城。

既然如此,李風雲將採取何種計策,幫助河南災民順利“越獄”?

“諸位應該都聽說過孫臏賽馬的故事。”李風雲看看衆人,說道,“面對強敵,我們唯有避實就虛,一邊牽制敵人的主力,一邊耐心尋找戰機。孫子曰:‘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在接下來的通濟渠戰場上,我們攻敵的主要策略便是避實擊虛。”

“明公的意思是避開滎陽方向的強敵,南下攻打樑郡,以主力猛攻雍丘、陳留一線,從汴水等五條水道上打開一條進入潁川的通道?”徐師仁當即問道,“雍丘、陳留雖然距離樑郡首府宋城有三百餘里,但距離浚儀非常近,幾十里路,官軍不論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都能很快抵達。三城官軍互爲支援,必能構築起一道牢固防線,使得我們無從下手。”

“大總管,樑郡有四個鷹揚府,都在通濟渠兩岸,其戍衛力量非常強。”孟海公也提出質疑,“在某看來,不論是滎陽方向,還是樑郡方向,官軍的實力都超過了我們,所以我們只要攻打通濟渠,不論打哪一段,都會遭遇強敵,談不上避實就虛。”

“你說對了。”李風雲笑道,“我們實力弱,精銳有限,在這種困難情況下,若想實現既定目標,絕對不能與官軍硬碰硬,所以纔要避實擊虛。我所謂的避實,不但要避免與敵人主力決戰,還要避免攻城。攻堅的戰鬥不能打了,通濟渠一線的官軍數量太多,戍衛力量太強,與濟陰官軍的實力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我們在濟、菏一線可以攻城拔寨,但到了通濟渠一線,這種事絕對不能於。我們殺到通濟渠的目的是什麼?是劫掠通濟渠。”

李風雲舉起手,在空中揮動了兩下,以引起衆人的注意力,然後神情嚴肅,鄭重其事地強調道,“記住,我們是劫掠通濟渠,有目的有組織有規模地劫掠通濟渠,而不是中斷通濟渠,阻絕通濟渠。”

衆人連連點頭,心領神會。此次義軍西征中原的目的是劫掠通濟渠來發展壯大,如果把通濟渠水道打斷了,迫使南來北往運送物資的船隻都停下來了,那麼必然影響到東征,如此一來,東都就急了,就會派出大量軍隊戍衛通濟渠,戡亂剿賊,到那時義軍就不得不後撤,這等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不但戰前目標無法實現,還連累了不計其數的河南災民。

“我所謂的擊虛,實際上就是劫掠通濟渠,而不是尋找戰機去攻打官軍。”李風雲說道,“某再強調一遍,你們把心思都放在劫掠通濟渠上,而不是放在攻打官軍上。當然,官軍也要打,但必須在戰機非常好,我們佔據絕對優勢,有絕對把握,且不會對我們造成嚴重損傷的情況下才去打,否則堅決不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事,無論如何不要於。”

霍小漢又忍不住了,衝着李風雲叫道,“大總管,官軍都在通濟渠兩岸,如果我們堅決不與官軍交戰,那如何劫掠通濟渠?”

李風雲笑而不語。

衆人看出來李風雲成竹在胸,愈發好奇。

甄寶車衝着李風雲拱手爲禮,“明公計將何出?”

“百團大戰。”李風雲吐出四個字。

百團大戰?拿一百個團出來作戰?一百個團,就是兩萬人,這不但把義軍的精銳主力用上了,七個備軍用上了,還要把各路豪帥的新近擴張軍隊用上一部分,這算是傾盡全力了。衆人疑惑不解,等待李風雲的解釋。

“某說過,義戰代練,所以這次劫掠通濟渠,所有軍隊一起上,故名百團大戰。現在我們有五萬餘人,有兩百五十多個團,在這次作戰中,所有團旅沿着通濟渠全線鋪開。人多力量大,行動時,各團要明確分工,要各司其責,如一個團負責劫掠,那麼其他幾個團就要幫助其牽制敵軍,配合掩護其安全撤退等等,務必做到令行禁止,默契配合,互爲支援。”

李風雲停了一下,目光從衆人臉上緩緩所過,看到豪帥們對自己的話基本理解了之後,繼續說道,“敵強我弱,請諸位在攻擊通濟渠的過程中,務必靈活用兵,要趨利避害,揚長擊短,要在戰鬥中保存自己,發展自己,千萬不要因爲一時衝動而與官軍拼個魚死網破。”

帳內衆人至此都知道了李風雲的意圖,怪不得他把無數災民引到通濟渠一線,原來是打人海戰術。官軍實力再強,但面對混在不計其數的災民中的義軍將士,也只有仰天興嘆,一籌莫展,徒呼奈何。

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過的就是你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爲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都的疑惑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八百八十章 敵人是誰?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六百五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五十一章 治標不治本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日東進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七百四十九章 兄弟的質疑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十八章 瓦亭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渾的人品第兩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後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九百章 到位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楊恭仁的目標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要抱有幻想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九百四十章 當斷不斷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兩百二十章 做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已來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八百四十二章 話不投機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不是一場勝利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絕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爲第八百八十六章 愚不可及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
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過的就是你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爲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都的疑惑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八百八十章 敵人是誰?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六百五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五十一章 治標不治本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日東進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七百四十九章 兄弟的質疑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十八章 瓦亭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渾的人品第兩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後第兩百八十章 杜伏威來了第九百章 到位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情不明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楊恭仁的目標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要抱有幻想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九百四十章 當斷不斷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兩百二十章 做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已來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八百四十二章 話不投機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不是一場勝利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絕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爲第八百八十六章 愚不可及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