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已來

李密在軍帳裡負手徘徊,情緒惡劣,彷徨不安。

韓相國把韓家長者的話代傳給李密後就走了,但李密從韓相國的言辭中敏銳地察覺到了一些變化,韓相國對李風雲的態度似乎發生了轉變,而這個轉變顯然與韓家長者有關。

對韓相國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生存,是找一個可以庇護他並且有發展前途的“靠山”,本來楊玄感就是他的“靠山”,但現在他距離楊玄感太遠,中間隔着一個李風雲,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所以當下擺在韓相國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越過李風雲這個“障礙”獲得楊玄感的庇護,一個是投奔李風雲,與聯盟合二爲一,化險爲夷。韓相國如果選擇越過“障礙”,與李風雲爲“敵”,李風雲肯定要吃了他,原因很簡單,誰也不知道兵變能否成功,爲確保退路,李風雲必須壯大自己,他絕無可能把韓相國這塊“肥肉”送給楊玄感。

爲此韓相國進退兩難,一籌莫展,關鍵時刻韓家長者看透了東都政局背後的玄機,幫助韓相國做出了選擇,那就是追隨李風雲。李風雲藏在韓相國的大旗下,操控韓相國來指揮大軍參加兵變,攻打東都,韓相國此舉實際上等於背棄了楊玄感,只是從表面上看,韓相國尊奉的還是楊玄感,根本就沒有背棄楊玄感,唯有等到兵變失敗,韓相國纔會“原形畢露”,但到了那個時候,楊玄感衆叛親離,自顧不暇,哪裡還顧得上韓相國?

韓家長者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是因爲東都政局的變化已經不利於楊玄感的兵變,兵變的未來很不樂觀,他也是別無選擇,只能把韓相國這個賭注押在李風雲身上,把希望寄託在李風雲背後那股龐大力量上,這就是一個老政客的睿智。

李風雲預測準確,隴西戰事再起,突然爆發的危機激化了西北內部的矛盾,元弘嗣出事了,而這直接影響到了兩京政局,影響到了謀劃以久的兵變大計。

牆倒衆人推,元弘嗣成衆矢之的乃必然之事。關隴本土貴族對西北疆和西北軍的控制權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放鬆,而聖主因爲與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對西京越來越憎恨和戒備,所以在東征期間,對西北疆軍政大員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其中倍受關注和飽受詬病的便是任命元弘嗣出任弘化留守,主掌隴右十三郡軍事,爲西北最高軍政長官。

自關隴人崛起以來,西北疆和西北軍便是關隴人的“勢力範圍”,是關隴人的核心利益所在,但中土一統後,這種地方獨大的做法就成了變相的“割據”,與中央集權的改革主旨背道而馳,然而關隴貴族集團畢竟是統一後的中土王朝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團,若想維持長久的統一和實現中央集權,皇帝和中央就必須贏得關隴人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先帝朝的改革溫和漸進,雙方的矛盾和衝突並不嚴重,聖主登基後採取了激進的改革方式,結果雙方的矛盾和衝突迅速白熱化。聖主西征,有利於關隴人,關隴人積極配合,西北軍政兩界傾力支持,戰果累累,等到了東征,情況就不一樣了,關隴人不但無利可圖,還有潛在的可預見的巨大利益損失,關隴人當然“扯後腿”了,結果聖主一怒之下就對關隴人的“自留地”下手了。

這下好了,元弘嗣出事了,聖主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扇了自己一個大巴掌,被關隴人所恥笑,未來雙方的仇怨必然越結越深,聖主逮到機會就會報復,而以楊玄感爲首的保守勢力所發動的兵變,一旦失敗進行政治清算,關隴人必然受累,想躲都躲不掉。

既然躲不掉,關隴人如何應對?兩個選擇,要麼與楊玄感合作,一起發動兵變,要麼利用楊玄感的兵變要挾聖主,迫使聖主向關隴人做出政治妥協,讓度政治利益,比如拿到弘化留守這個關鍵位置,完全控制西北軍,先把自己“武裝”起來,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出兵平叛,摧毀楊玄感,拿到平叛功勞,如此“雙管齊下”,聖主將來即便有報復關隴人的心思,但面對“武裝”到牙齒的關隴人,也唯有忍氣吞聲,先忍了。

第一個選擇風險太大,有可能葬送統一大業,如果王朝崩潰,對關隴人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這不符合關隴人的核心利益,另外與楊玄感合作有太多的變數,如果關隴人不能掌控皇統的選擇權,也就無法保障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受損失,但楊玄感發動兵變的目的正是要更迭皇統,如果他拿不到皇統的選擇權,他還會發動兵變?所以關隴人在解決了元弘嗣這個潛在隱患,並利用西北危機再一次牢牢掌控西北軍後,必然要重新權衡利益得失,而此刻楊玄感已經失去了元弘嗣這個強有力的盟友,隨之失去的還有要挾關隴人的“武器”,還有與聖主正面抗衡的“資本”,如此劣勢下,已經不可能贏得關隴人的合作,關隴人只會落井下石,也就是做出第二個選擇,先誘騙和逼迫楊玄感發動兵變,然後以此爲“籌碼”,與聖主討價還價,關隴人“心滿意足”了,大獲其利,楊玄感的末日也就到了。

李密越想越是惶恐,他萬萬沒想到形勢突然發生了顛覆性變化,之前所有對兵變有利的舉措,比如李風雲劫掠通濟渠,混亂豫州,以即將開始攻打東都,等等,現在都變成了“自殺”行爲,都在把楊玄感和他的兵變同謀們以更快的速度推向“斷頭臺”,而這一切都是因爲楊玄感和他的同盟者們對未來形勢做出了錯誤的預測,對關隴人和聖主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做出了錯誤的評估,結果把自己葬送了。

現在再談是否發動兵變已毫無意義,目前形勢下不兵變必死,而發動兵變尚有一線生機,所以唯有兵變,殊死一搏。

既然再無退路了,那就要不惜代價奪取一線生機,就要竭盡全力做好兵變的前期準備工作,尤其舉兵時間更是重中之重,直接關係到了兵變成敗,然而從目前危局來推測,若想七月舉兵已絕無可能。

關隴人若決心置楊玄感於死地,決心洗劫以楊玄感爲首的政治集團的龐大利益,決心打擊以聖主爲核心的改革勢力,就必然要把這場兵變對中土的傷害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就必然要最大程度的遏制這場兵變的規模,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逼着楊玄感在遠征軍尚未渡過鴨綠水之前發動兵變,如此既能破壞聖主的二次東征,沉重打擊聖主和中樞的權威,又能確保己方在最短時間內摧毀楊玄感結束兵變,同時還能憑藉從聖主手中搶來的政治利益和從楊玄感那裡奪來的政治“戰果”壯大自身,以便贏得皇統繼承上的更多話語權,爲未來政治利益的攫取做好前期準備。這是一箭多雕之策,若關隴人成功了,利益之大難以估算。

所以對楊玄感來說,既然七月兵變已絕無可能,那倒不如化被動爲主動,提前兵變,提前的越早就越能掌握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現在元弘嗣還在西北軍統帥的位置上,聖主還沒有下旨免去他的官職,另外遼東到西北的距離太遠,即便聖主罷免了元弘嗣,聖旨傳遞也需要時間,而新的西北軍統帥上任同樣需要時間,所以在新統帥沒有上任之前,元弘嗣依舊大權在握,依舊對西京構成了重大威脅,依舊能給楊玄感以巨大幫助,這種情況下,如果楊玄感馬上在黎陽舉兵,而元弘嗣很快在西北響應,那麼元弘嗣這顆舉足輕重的“棋子”就能發揮作用,元弘嗣和那些前期部署在西北軍裡忠誠於楊素、楊玄感父子的軍官們還是能拉出一支隊伍殺進關中,威脅西京,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兵變的勝算。

然而,此刻李密在潁川,楊玄感在黎陽,相距上千裡,李密無從知道楊玄感是否做出了新決策,即便他憂心如焚,也是徒呼奈何,不過李密手中還有一張可以影響甚至是決定兵變成敗的王“牌”,那就是李風雲。

李密斷然決定,即刻追趕李風雲,看看李風雲在形勢突變後有何新的對策。至於潁川戰場,李密根本不關心,這從李風雲把潁川戰場交給韓相國,自己帶着主力急速北上襄城就能看得出來,打潁川實際上根本不需要軍隊,只需要韓相國一個人就足夠了。

當夜李密在汝水東岸追上了李風雲,詳細告之最新消息,而這些消息充分證實了李風雲對近期東都局勢的分析和推演十分準確。聯盟高層們雖然早已接受了李風雲這一近乎妖孽般的“天賦”,但事實沒有出現之前,總還是有些懷疑,如今親耳聆聽到李密通報的消息,他們對即將開始的東都大戰更有信心了,因爲李風雲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神不會敗。

“越國公肯定要提前舉兵,攻擊目標也唯有東都。”李密神色凝重,擔憂地說道,“但事出倉促,他能徵召的軍隊十分有限,所以他能否以最快速度兵臨東都,攻陷東都,還要看我們在伊闕方向能否成功牽制住東都衛戍軍的主力

李風雲看了一眼李密,笑道,“蒲山公有何妙計?”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799章 連夜雨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三百七十六章 通濟渠告急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與虎謀皮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與杜伏威結拜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三十七章 白髮帥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六百六十一章 相見不相識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六百八十二章 不爲所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九百二十三章 秘兵刀已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三百八十六章 “寶貝”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論第八百八十七章 說來聽聽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厲一擊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四百六十二章 楊恭仁的對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百一十七章 捨本求末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結盟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來玄妙在這裡第七百三十八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六百三十八章 驚天炸雷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九章 劫獄第八百三十一章 代價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兩百二十五章 瓦崗人賺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六百九十六章 偷襲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八百五十二章 收之桑榆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五百五十二章 小伎倆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799章 連夜雨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三百七十六章 通濟渠告急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與虎謀皮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與杜伏威結拜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三十七章 白髮帥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六百六十一章 相見不相識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六百八十二章 不爲所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九百二十三章 秘兵刀已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三百八十六章 “寶貝”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論第八百八十七章 說來聽聽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厲一擊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四百六十二章 楊恭仁的對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百一十七章 捨本求末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結盟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來玄妙在這裡第七百三十八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六百三十八章 驚天炸雷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九章 劫獄第八百三十一章 代價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蠅頭小利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兩百二十五章 瓦崗人賺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六百九十六章 偷襲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八百五十二章 收之桑榆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五百五十二章 小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