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戰在即

戰國征途

原來趙王遷一連給李牧發來了三道詔書,要求李牧立刻回兵,救援邯鄲,因爲這時秦國向南線秦軍的楊端和部增兵十萬,進攻趙國的漳水北岸。

漳水北岸距離邯鄲不足兩百里,雖然趙軍有漳水之險,長城之固,但趙軍在漳水北岸駐守的人馬只有三萬餘人,而楊端和部増兵之後,兵力達到了二十餘萬,雙方的實力極爲懸殊。因此也引起了邯鄲城裡的極大恐慌,大臣們紛紛上書趙王遷,要求調李牧回軍救援邯鄲。而趙王遷一面徵集士兵,守衛邯鄲,一面急給李牧下詔,措詞十分嚴厲,要求李牧立刻從番吾撤軍回援。

接到了趙王遷詔書的時候,李牧正在聽高原、李瑛鴻彙報新騎軍的事務。因此也沒有隱瞞他們,將詔書的內容告訴給他們。

李瑛鴻沂了之後,也大爲着急,道:“現在怎麼辦?司馬將軍部下只有三萬人馬,肯定抵擋不住秦軍的進攻,而我們現在正和秦軍對持,父親,這該怎麼辦纔好,難道我們是要放棄番吾,撤軍回邯鄲嗎?”

高原道:“不,但如果我們放棄番吾,秦軍就可以立刻進佔番吾,然後對邯鄲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如果我們回軍之後,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楊端和部的秦軍,局面會更加的危險。因此我認爲與其撤軍回援邯鄲,不如在番吾一線主動出擊,先擊退桓齮部,只要擊敗了這一路的秦軍,就算楊端和攻破了漳水防線,也會不戰自退了。而且我們現在番吾有十五萬大軍,秦軍雖然有二十萬,但畢竟是從遠道而來,又要分兵把守各條要塞,可戰之兵應該和我們大體相當,因此只要計劃得當,我們戰勝秦軍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而且這幾個月來,大將軍一直固守不戰,恐怕也是在故意向秦軍示弱吧。”

因爲高原知道,在歷史上這一戰是李牧率領的趙軍取勝,雖然他不知道這一戰的詳細過程,但李牧在抵禦匈奴的時候,就是採用這種故意示弱的戰術,結果使匈奴驕傲自滿,大意輕進,被李牧打了一個反擊包圍,大破匈奴十餘萬,成就了李牧的威名。而現在高原估計李牧又是在故計重施。

李牧搖了搖頭,道:“如果能夠出擊進攻秦軍,我早就率軍出擊了,也不用等到現在。”

高原也有些不解,道:“爲什麼?”

李牧道:“雖然我們現在番吾有十五萬大軍,但真正的可戰之兵其實只有八萬多人,其他人都是剛剛徵招入伍,缺少實戰的經驗。因此我在番吾拒守不戰,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希望能夠多爭取一段時間,讓這些新兵多一些訓練的時間。雖然我也想希望秦軍能夠驕傲大意,讓我有機可趁,可惜秦軍並不是匈奴,軍紀嚴明,攻守有法,桓齮雖然在三年以前的肥之戰中被我擊敗,雖然一心要找我報仇,但這一次也越加小心謹慎起來,這三個多月以來我雖然故意向他示弱,但秦軍卻並沒有冒然發動進攻,而且防守滳水不透,讓我跟本就無機可趁。”

高原道:“爲什麼我們的可戰之兵這麼少。”

這時李牧一向波讕不驚的臉上才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神色,道:“自從秦王政親政以來,就一直在對我大趙用兵,趙王遷二年,秦將桓齮攻取平陽、武城,我趙國大將扈輒陣亡,損軍十萬之衆。趙王遷三年,桓齮又率軍進擊上黨,攻佔了赤麗、宜安,進攻趙的後方,趙王才調我從代郡回兵。雖然我在肥下一戰中,擊敗了桓齮,但年年征戰,我大趙的兵將傷亡重多,現在全國的可戰精兵,基本就是我在代郡抵抗匈奴的軍隊,現在也不過剩十五六萬軍隊,守衛邯鄲需要五萬,而司馬尚駐守漳水北岸,丈分去了三萬,因此現在這裡只有八萬多可戰之兵。”

高原也大吃一驚,沒有想到趙國現在的局面竟然到了這麼艱難的地步,而且李牧就是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在趙國的最後幾年中,一直在以一已之力支撐着趙國的局面。但眼前的一戰怎麼辦,在歷史上不是李牧打蠃了這一戰嗎?雖然有自已到來,但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和歷史相違反事情,相反自己弄出馬鞍、馬蹬都是對趙軍有利的。那麼歷史上李牧是怎樣打贏這一戰的呢?

想到這時,高原無意中擡頭,見李牧仍然是一臉平靜,一點也沒有因爲戰局不利而顯出爲難的樣孑來,不知是胸有成竹還是故做鎮定。不過從高原對李牧的認識來說,恐怕是胸有成竹居多,這就說明李牧己經有了擊敗秦軍的辦法,只是看自己能不能找到。但從現在的局面來看,趙國確實是處於全面被動,邯鄲危急,而在番吾又和秦軍對持,自身也沒有足夠的實力,進不能進,退不能退,首尾難顧,因此高原也實在是想不出,到了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麼辦法。而在一邊的李瑛鴻的眉頭都己經擰成了一個“川”字型。

但在忽然之間,高原的頭腦中靈光一閃,道:“我明白了,是將計就計。”

李牧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道:“你到是說說看,怎麼個將計就計法。”

高原道:“現在邯鄲危機,急等大將軍回軍救援,我想桓齮現在也一定在等着大將軍撤軍,然後率軍隨後追擊,一舉擊敗大將軍,好一報前仇,而我們正好可以將計就計,率軍假做撤退,在半路設伏,等秦軍追來,再伏擊秦軍,就可以擊敗桓齮。”

李牧點了點頭,道:“不錯,這確實就是我們唯一的辦法,但有一點你沒有想到,以我對桓齮的瞭解,此人精通兵法、用兵謹慎,而且上一次敗陣之後,更是小心謹慎,和我拒守對持三個月,也不輕易進攻,因此就算是我們撤退,桓齮也不大可能會全軍追趕,最多派出少量軍隊追擊,大軍卻去進攻番吾,和楊端和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而且他也會在半路上設伏,以防我回軍去救援番吾。”

高原本來以爲自己想出來了這個計劃十分高明,但沒想到被李牧這一說,才發現漏洞太多,最關建的是自己忽視了對敵軍主將心理的揣摩,太想當然了,敵軍難道會跟着自己的步調走嗎,不過從李牧的態度來看,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就是借撤軍之機,調動秦軍,再想辦法在運動中遷滅秦軍,但應該從那裡下手呢?因此高原也在地圖上仔細的看着,分析秦軍的動向。

終於高原的目光落到地圖的一個位置,用手指着道:“大將軍,在這裡。”

李牧哈哈大笑,道:“高原,再過幾年,你也可以獨當一面,統領大軍了。”

――――――――分割線―――――――――分割線――――――――

秦軍的大營駐紮在番吾西北二十里的靈壽。而秦軍的主將桓齮這時正十分輕鬆的坐在大帳中,並旦十分悠閒的喝着茶。

在現在的秦軍衆將中,桓齮和王剪的資歷最老,其餘如李信、楊端和、辛勝、王賁、蒙恬等人,都是他們的後進。而且自從秦王政親政之後,桓齮就一直是秦國最主要的主將,在秦王政十年,桓齮被封爲將軍,隨後就屢次率軍出征,戰功卓著。

秦王政十一年,桓齮與王翦、楊端和率秦軍攻鄴,取趙九城,桓齮再取安陽。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也達到個人軍事生涯的頂峰。但就在這時,李牧出現在桓齮的面前,令桓齮吃到了生平的第一場重大的慘敗。

這一次桓齮再度率領秦軍和李牧在番吾對持,桓齮當然想在戰場上擊敗李牧,一報上一次敗戰之仇。不過桓齮精通兵法,久經戰陣,當然不會被複仇情緒衝昏自己的頭腦,而且經過了上一次的慘敗,也讓桓齮不敢小視李牧,因此這次桓齮也格外小心,儘管李牧處處示弱,但桓齮也不敢冒然進攻番吾。

當然桓齮心裡也十分清楚,這一次秦國是分兵兩路進攻趙國,現在趙軍的主力都集中在番吾一線,而在漳水一線的兵力單薄,急於求戰的應該是李牧而不是自己,因此只要自己沉住氣,李牧遲早都會忍不住,殺出固堅的營寨,向自己進攻。而且自己在這裡拖住李牧,等楊端和那一邊取得成果,李牧也就非撤軍不可,那樣自己就可以率軍追擊,打敗李牧,也就能夠報上次的戰敗之仇。

甴其是在前天,桓齮收了從秦國囯內發來的消息,知道國內己經給楊端和增兵十萬,這樣一來,趙國的漳水防線就岌岌可危了,秦國的兵鋒就可以危bi邯鄲,而且這樣一來李牧在番吾恐怕也就在穩不住,要麼撤軍,要麼出兵和自己決戰。因此桓齮一面在大營中穩守,一面也派出大量的探子,打探趙軍的消息,看李牧什麼時候撤退。同時也在盤算,一但李牧撤退,自已是去追擊李牧,還是進取番吾。

而就在這個時候,桓齮也終於收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消息,趙軍從番吾撤退了。於是桓齮也立刻下令,招集衆將聚議。

第176章 吉兆(上)第833章 分進合擊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161章 土遁術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245章 雲瑤的選擇(下)第622章 退軍(四)第473章 回程(上)第823章 審問(上)第747章 追逐(下)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285章 強盜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486章 閱軍(一)第778章 家宴(三)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301章 商鋪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197章 進駐上谷郡第815章 誤打誤撞(上)第11章 馬俱(上)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925章 挑戰(三)第174章 屠城令(下)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385章 滎口防線第75章 扣壓糧食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852章 局勢突變(二)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552章 燕國的希望(一)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138章 護身符第11章 馬俱(上)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714章 斷後(下)第13章 訓練騎軍第43章 新府邸(下)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44章 邯鄲集市第243章 合併村莊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193章 使命第672章 出塞(上)第99章 受挫第292章 結盟第242章 考驗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307章 組織(上)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87章 閨房春色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327章 稷下學宮第97章 秦軍追擊(下)第29章 災民(下)第673章 出塞(下)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第149章 捕馬(上)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754章 迴歸(二)第177章 吉兆(下)第334章 襲擊(下)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595章 傷亡(上)第69章 辯論(下)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490章 閱軍(五)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927章 挑戰(五)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742章 內訌(下)第761章 訂親(上)
第176章 吉兆(上)第833章 分進合擊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161章 土遁術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245章 雲瑤的選擇(下)第622章 退軍(四)第473章 回程(上)第823章 審問(上)第747章 追逐(下)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285章 強盜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486章 閱軍(一)第778章 家宴(三)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301章 商鋪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197章 進駐上谷郡第815章 誤打誤撞(上)第11章 馬俱(上)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925章 挑戰(三)第174章 屠城令(下)第878章 邯鄲攻防(一)第385章 滎口防線第75章 扣壓糧食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852章 局勢突變(二)第148章 吸收異能第451章 船隊到達(下)第552章 燕國的希望(一)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138章 護身符第11章 馬俱(上)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789章 鬼谷門人(下)第543章 迴歸代郡第714章 斷後(下)第13章 訓練騎軍第43章 新府邸(下)第362章 局勢突變第44章 邯鄲集市第243章 合併村莊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483章 燕國請臣(下)第193章 使命第672章 出塞(上)第99章 受挫第292章 結盟第242章 考驗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307章 組織(上)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87章 閨房春色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327章 稷下學宮第97章 秦軍追擊(下)第29章 災民(下)第673章 出塞(下)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670章 局勢逆轉(上)第306章 劍氣如虹,美人如玉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234章 收隴邊民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第149章 捕馬(上)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754章 迴歸(二)第177章 吉兆(下)第334章 襲擊(下)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595章 傷亡(上)第69章 辯論(下)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490章 閱軍(五)第265章 匈奴的反撲(四)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927章 挑戰(五)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485章 齊國來使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742章 內訌(下)第761章 訂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