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祭旗出征

裡中各排房子裡都涌出了或多或少的男人。他們有的穿着簡單的皮甲,有的就是平常的長袍。手裡拿着長長短短的木棍;有些人在棍子上捆上一小塊各種形狀的石頭,看不出也說不清究竟適合刺還是擊。

這些人彙集到裡前的廣場上,大約有三十來人。里長早已儘自己所能披掛起來,手裡握着一根木棍,已經站在那裡;他的兩個兒子,身材瘦小,顯然還未發育成熟。身後還站着幾位老人,應該是裡中各家的老者。旁邊插着一面旗子,上面曲裡拐彎,不知道畫着些什麼,但裡中的人都知道,這面旗就是自己裡的戰旗。

隊列是以家族劃分的,族長就是隊長。族內各家的家長帶着自家人排成一排,家裡人多的,一排七八個也有,少的三二人,和鄰家共排一排。

鄭安平和誰都不沾親不帶故,一個人站在一旁。他是武卒,自然應該返回驛站歸隊,但他不願意早早獨自回去,寧願在裡中多待一會兒,跟着裡衆一起開赴前線,再行歸隊。

里長見人都到齊了,開始大聲訓話:“咱大梁城,從打建城起,沒人敢來過;城高十仞,兵甲十萬。今個有不怕死的要來,都把心放在膽上,沒個大球。”他轉過身,施一禮,轉過來說:“請長老訓教!”

幾位老人中走出一位顯然是年齡最大的一位,用一種略帶顫抖、嘶啞的聲音說道:“你們這些伢們還不曉得,二十年前,我跟着孟嘗君一直打到函谷關,秦人連出都不敢出來。十年前,這你們記得了,秦人到了我們大梁城底下,看了一眼,就跑了。爲麼?城太高,兵太多。這次秦人不死心,還來,你們要讓他們看下,大梁城高不高,兵多不多!打仗莫怕他,眼睛看他的額殼,他就怕你了!”

這位老人退回去,另一位老人走出來:“剛纔大長老說的都記住了?”

衆答:“記住了!”

“莫掉臉,莫鬆勁,跟着里長,莫丟了。記得了?”

衆答:“記得了!”

“丟了怎麼辦?找這面旗,往旗子下靠。記得了?”

衆又答:“記得了!”

這位長老擺擺手,也退回去了。

里長見兩們長老訓過話,大喊一聲:“祭旗!”

又上來兩位老者,擡出一個雞籠,裡面是一隻大公雞。大長老抓出拼命掙扎公雞,熟練地反擰住它的脖子,用手鐮一劃,雞血噴涌而出。長老順勢將手猛地一甩,雞血飛濺到大旗上,點點猩紅。

大長老隨即大喝:“請旗鼓!”

里長的那兩個還未長成的兒子,回身從門前馬樁上解下馬車,牽到廣場正前方。說是旗鼓,其實車上空蕩蕩的並沒有鼓,車左邊掛着一張弓,右邊支着一根長棍。

大長老吃力地拔出大旗,交給里長,里長接過,將它插到車上,在一個兒子的幫助下用束帶束牢。

里長從車上拿起一隻破瓦罐,敲了一下,對大家說:“這在陣上就是鼓聲,明白嗎?”

衆人答應:“明白!”

“聽到鼓聲就要前進,一聲走一步,敲得慢走得慢,敲得快走得快,明白嗎?”

衆人答應:“明白!”

里長又從車上拿出一隻銅傢伙,時代太久遠,已經看不出它原本是個什麼物件。他敲了一下,說:“這在陣上就是鐘聲,明白嗎?”

衆人答應:“明白!”

“聽到鐘聲就要後退,不許轉身,往後退着走,這樣……。一聲退一步,敲得慢退得慢,敲得快退得快,明白嗎?”里長一而示範,一面說。

衆人答應:“明白!”

里長說:“做一遍!”

他敲響了瓦罐,衆人開始往前走;隨着敲擊聲加快,衆人加快了步子;最後里長用兩根棍輪流猛敲,衆人開始跑起來。看着大家快出場子了,里長敲了一下那隻破銅,衆人停下,並隨着聲音向後退。退到原地時,里長停下,衆人停下。看來,大家平時對這一套還是很熟的,沒有什麼障礙。

里長重新整好隊,變換着號令。衆人也跟着他的號令前進後退,快走慢行。

正練着,各門鼓聲再次大起。正在練習的人們,臉色瞬時嚴肅起來。

里長也揮着手:“把傢伙放在牛車上,整隊!”

大家把手裡的各色木棍都放到一輛空的牛車上,再次按行伍排好隊。里長和他的兩個兒子攀上馬車,站在車廂裡。大兒子帶過馬繮、馬鞭,準備趕車,二兒子則在一旁,一手扶着那根比他要長出兩倍的木棍。里長一聲長號,大兒子輕抖馬繮,馬車緩緩駛出。裡中出征的衆人跟在車後也緩緩前行。鄭安平走在最後。他的後面,是兩輛裝載糧草和兵器的牛車。

出東鴻裡不遠就是西門大道,這裡是本鄉各里集中的地方。里長把自己的隊伍停在道邊,讓大家坐下休息。陸續又有其他裡的隊伍到道邊集合;不多時,本鄉十里的人都集結完畢。

不多久,城門方向傳來馬蹄聲起,鄉長們從城中返回了。西門外三十里共十個鄉,鄉長在第一通鼓響時,就坐着馬車進城接受指令了。三通鼓響後,他們按規矩是領受完任務返回自己的鄉,按領受的任務帶領部隊出發。

鄉長來到鄉衆的集合地,不顧其他人詢問的目光,先喊道:“武卒立即歸隊!”

鄭安平只能與里長相辭,跑步趕往驛站。路上,他看到沿途的鄉衆陸續開始整隊,看模樣,似乎是要往西開。

“不進城嗎?”鄭安平心裡疑惑着。他記得上次秦軍攻近大梁時,樑王可是把全部壯丁和武卒都撤進了城。

“大王要在城外決戰?!”鄭安平想到這兒,心裡又一緊。

“新君即位,自然要立立威。”鄭安平覺得自己找到了理由,“但……”顯然,作爲一線作戰的武卒,前景可就不太美妙了。打仗本來就要命,打野戰更要命,那簡直就是拿命在賭。

忽然,一輛四駕馬車從大道上飛馳而來。鄭安平跑得有些氣喘,眼睛略掃了掃,馬車就從身邊一閃而過。

“有個大人物出城了。看來要大打!”鄭安平不祥地想。

第171章 信用第36章 定奪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1章 離城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33章 呂太公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104章 夜訪第10章 麻三第261章 秦箭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73章 夜議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63章 商賈第44章 入城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86章 尉府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4章 定計第158章 女閭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66章 濮陽呂氏第4章 信陵君第64章 布衣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59章 拜將第37章 點兵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44章 慰功第273章 練兵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9章 邂逅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73章 夜議第1章 鄭安平第157章 交糧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365章 執帚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42章 撲空第137章 軍市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7章 圃田第61章 席議第194章 追蹤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1章 籌謀第366章 寧治第21章 籌謀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0章 麻三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68章 夜襲第78章 帳議第67章 交酒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60章 議連衡第133章 呂太公第120章 俠士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43章 等待第二章 戰警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02章 倉城第293章 韓援第260章 議連衡第362章 管邑初成
第171章 信用第36章 定奪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1章 離城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33章 呂太公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104章 夜訪第10章 麻三第261章 秦箭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73章 夜議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63章 商賈第44章 入城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86章 尉府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4章 定計第158章 女閭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66章 濮陽呂氏第4章 信陵君第64章 布衣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59章 拜將第37章 點兵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244章 慰功第273章 練兵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9章 邂逅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173章 夜議第1章 鄭安平第157章 交糧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365章 執帚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42章 撲空第137章 軍市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7章 圃田第61章 席議第194章 追蹤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1章 籌謀第366章 寧治第21章 籌謀第91章 美酒美姬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0章 麻三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68章 夜襲第78章 帳議第67章 交酒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60章 議連衡第133章 呂太公第120章 俠士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43章 等待第二章 戰警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02章 倉城第293章 韓援第260章 議連衡第362章 管邑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