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廳堂。
張進、方誌遠、董元禮等人陸續又回到了這裡,不過顧忌着孫師爺在,他們幾個也不過交換了幾個眼神,並沒有開口說話,議論什麼,其他人也是如此,安安靜靜地跟着孫師爺來到了廳堂裡,也沒有人敢坐下。
這時,有一個大娘挎着個食盒,一個丫鬟端着一壺熱水進來,兩人向孫師爺略微躬身一禮,就去了各茶桌前,大娘從食盒裡拿出了一盤盤點心來擺上,丫鬟則是給茶杯續上了熱水,這才告退出去。
然後,孫師爺輕咳一聲道:“因你們做考卷,耽擱了午飯,所以大人特意吩咐給你們準備了熱茶點心,你們就在這裡吃點點心,墊墊肚子,再喝喝茶,等候着吧,稍等一會兒,兩位大人應該還會見你們的!”
說完這話,孫師爺就甩袖走了,看着他走出去離開的背影,衆人面面相覷,終於是忍不住三兩個湊成一堆,議論紛紛起來。
有人抱怨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下帖子把我們這些人請來,我還以爲兩位大人又有什麼閒情逸致要辦什麼聚會呢,可沒想到卻是出題考教我們,這到底是有何用意啊?”
旁邊的人就輕笑道:“用意我也是不知道的,不過兩位大人既然下了帖子,自然是要來的,既然出了考題,那自然也是要認真對待的,想來也不會是什麼壞事!”
衆人聞言,也各自是點頭附和着,都覺得這話有理,應該不會是什麼壞事,而且他們也是聰明人,趙知縣和吳學諭這樣的行爲舉動,有些人也從中猜到了些什麼,只是藏在心裡不說而已。
至於張進、方誌遠和董元禮明白趙知縣做這些的緣由的人,聽了他們的這些議論,三人對視一眼,不由默契一笑,可也沒有出頭給衆人解惑的意思,這種事情還是不說的好。
然後,三人又是湊到了一起,坐下喝茶吃點心,當然少不了的談論起剛剛的摸底考試了。
那方誌遠就問道:“師兄,董兄,你們文章寫的怎麼樣?我剛剛有些緊張,尤其是那兩位大人走到我身後的時候,心都砰砰直跳,拿着筆的手都有些抖動了,所以這一次可能發揮不好,文章寫的有些勉強!”
董元禮笑着點頭附和道:“我也是如此!兩位大人走到身後,我也很緊張,這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平時練習破題做文的時候,我爹我爺爺在身邊看着,我並不會感到緊張啊,怎麼換了兩位大人就不一樣了呢?真是奇怪!”
張進卻沒有先說自己考的如何,而是眼神鄙夷地看着方誌遠和董元禮,輕哼一聲道:“你們可別在我面前裝模作樣啊!我還沒動筆呢,你們都寫了小半了,就這樣還考的不好,發揮不好嗎?你們兩個啊,可比我發揮的好多了,我可是幾乎壓着時間才寫完文章的,差點沒完成,說起來比你們兩個還不如呢!”
董元禮搖頭失笑道:“張兄謙虛了!”
方誌遠則是詫異問道:“師兄,這是怎麼回事?你以前不是一個時辰就能完成的嗎?怎麼今日這樣耗費時間?難道師兄也很緊張不成?”
緊張是不緊張的,不過是斟字酌句有些艱難而已,文章要藏匿自己的真實想法,不在字裡行間表露出來,還是有點困難的,尤其是考教亞聖孟子的思想的時候,簡直就是雷區,一不小心就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當然,這些張進是不能和方誌遠說的,他搖了搖頭敷衍道:“也沒什麼,只是今日思路不順暢而已,所以耽擱了點時間!”
然後,又不等方誌遠多問,他就端起茶杯道:“不說了,喝茶吃點心吧,也墊墊肚子,這中午飯沒吃,我還真有點餓!”
方誌遠聞言,到了嘴邊追問的話也不由嚥下去了,明白張進不願多說,他也就沒再多問,跟着端起茶杯喝茶吃點心。
隨後,三人就是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嘀嘀咕咕地閒聊着,等候着趙知縣的再次召見。
他們大約等了半個時辰左右,那孫師爺就再次來到了這廳堂裡,依舊板着臉道:“你們跟我來後院吧,兩位大人要見你們!”
聞言,衆人自是又跟着孫師爺來到了後院,見過了趙知縣和吳學諭,就在趙知縣的吩咐下,又各自坐回了剛剛考試時的位置。
然後,衆人看着前面坐着的趙知縣和吳學諭,那趙知縣見狀就沉吟道:“剛剛,我和吳學諭都看了你們寫的文章,唔!總的來說,你們的文章都不錯!破題立意,遣詞造句,甚至於用典佐證方面都不錯,並沒有出現什麼明顯的差錯,寫文章能做到這一點,就已是合格了!”
聽到這讚揚的話,衆人剛剛提着的心都不由放了下來,心裡大鬆了口氣,覺得能得到趙知縣的認可,這總算是件好事吧,心裡也有些高興!
不過嘛,他們顯然有些高興的早了,那趙知縣誇完之後,接着又皺着眉頭道:“你們的文章合格是合格的,童子試裡這樣的文章確實不錯,不過想要在鄉試裡你們這樣的文章就很難通過了,裡面的問題很多,主要是不夠出彩!”
剛剛鬆了口氣的衆人聞言,又是忍不住面面相覷,瞬間就變的有些坐立不安起來。
這時,趙知縣卻又道:“當然,你們之中也有幾篇寫的很不錯很出彩的文章,比如這劉文才、董元禮、方誌遠和張進等人的文章,都寫的很不錯!這樣的文章就是在鄉試裡都有一定的可能通過的!”
趙知縣說完,還笑着向張進、方誌遠等人點了點頭,眼裡滿是欣賞之色,顯然他們的文章得到了這位知縣大人的賞識,而張進等人自是忙低頭施禮表示謙虛。
至於其他人嘛,則是隨着趙知縣的目光看向了張進等人,有人僅是好奇,也有人心中不服氣,
認爲自己的文章未必不如張進他們。
趙知縣又接着道:“好了!接下來,我們就一篇一篇的文章傳閱着看,你們的文章好在哪裡,又不好在哪裡,我們都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看法!來!我們先看劉文才、董元禮、方誌遠和張進的文章,你們也別不服氣,秉着謙虛的態度學習着!”
於是,他把張進等人的文章挑了出來,傳閱下去,衆人拿着互相看了看,有人讚歎連連,再不服氣的也不敢說出什麼來了,畢竟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他們的文章確實不如人家嘛!
而張進則是特意看了下劉文才的文章,他看完之後,就皺着眉頭,不管他怎麼看劉文才不順眼,也不得不承認劉文才文章寫的真不錯,或許後年的鄉試,劉文才還真有可能中舉呢?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張進心裡就有些不舒服了,這不僅僅是因爲張進看劉文才不順眼,更是因爲後年張秀才也要參加鄉試的,你說要是後年張秀才不中,那劉文才卻中舉了,想想這種可能,張進心裡能舒服嗎?
可是不管張進心裡舒服不舒服,他也是無可奈何的,他也不是鄉試的考官,也不能決定劉文才能不能中,這一切也都要聽天由命的,而聽天由命,這就是人生最無奈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