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回 億萬年兄弟相會,定海神珠收亥豬(一)

孫悟空臉色凝重,一雙猴眼中精光閃爍,卻又有一絲猶豫。好半響才嘆息道:“二位師弟,此事關係重大,俺老孫還要去問問師傅才知道?”

“那老和尚只知道打坐唸經,哪裡知道什麼?”豬八戒不屑的說道。

一邊的沙和尚拉了拉豬八戒,笑道:“大師兄是要去問問準提佛母。大師兄,是不是兇手來歷不凡,可是道門三清中哪一位門人弟子?”沙和尚甚是沉穩,自然知道能讓孫悟空如此費心之人,肯定不是簡單的角色,趕緊問道。

孫悟空將手中的紫色道袍袍袖揮了揮,苦笑道:“是鎮元子的前世兄弟,因爲玉龍師弟傷了他的弟子,所以找上門來,將其擊殺。”

“鎮元子的前世兄弟?”豬八戒與沙和尚臉色大驚,鎮元子輩分之高,西遊之後,衆人方纔知曉,與三清佛祖同在紫霄宮聽道德人物,號稱與世同君,地仙之祖,說實在的能與孫悟空稱兄道弟也是孫悟空高攀了不少,就算他是聖人弟子,背後有三大聖人罩着。能被稱爲鎮元子的前世兄弟的,必定是洪荒中人物,也曾在紫霄宮中聽過道德人物,這種人物卻是能讓孫悟空忌憚一番。

“鎮元子道兄已經將洞府搬離西牛賀洲,前往東勝神州與南贍部洲交界處的天柱山,與其兄弟比鄰,他那兄弟雖然尚未恢復前世的修爲,但是有鎮元子在其身邊,你我要報仇,也得三思一番,你二人先在花果山中住下,我去見我師傅就來。”說着也不搭理二人。足下升出一朵筋斗雲。成七彩,瞬間就消失在天際。豬八戒二人雖然心中仍然有疑問,但是見孫悟空如此,也知道他心裡不好受,無奈之下,只得在花果山中住下,幸好有衆多的猴子猴孫伺候着,也甚是舒坦。

且說鎮元子割袍斷袖,分了自己與孫悟空之間的因果。雖然有點難受。但是兩人相交也不過數千年之久。更何況,兩人相交。一方面有佛門中的算計在內,而另一方也是鎮元子接好佛門,好躲過一場大劫,兩人之間也確實沒有多少情分在其中。

鎮元子道行高深,也不過數日功夫就到了五莊觀,當即命四方揭諦神護住五莊觀,自己使了袖裡神通。將整個五莊觀收入袖中。呼啦啦的就朝天柱山飛了過去,原地上只留下一個偌大地黑洞。以及沖天而起地天地靈氣,片刻之間就瀰漫半個西牛賀洲,直到百年後,此地化成數萬裡的湖泊,靈氣才緩緩消失。從此之後,五莊觀徹底從西牛賀洲消失,佛門也徹底的佔據了西牛賀洲。

天柱山上,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如今的天柱山豈是當初的天柱山可以比擬的。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生香。嶺上蟠桃紅錦爛,洞門茸草翠絲長。時聞仙鶴唳,每見瑞鸞翔。鶴聲振九泉霄漢;瑞鸞翔時毛輝五色彩雲光。白鹿玄猿時隱現,青獅白象任行藏。真乃洞天福地,果乃勝天堂。山間星光搖動,山下白雲飄飄,一架白玉橋直通山頂,玉橋之下,隱有芝蘭香氣,又有深潭無數,深潭之上,或是金魚吐沫,或有玉蛟飛舞,或有金蓮無數,均有數丈方圓,亭臺樓閣點綴羣山之間,縹緲之中,寶光閃閃。三百六十三座山峰直插雲霄,隱隱之中,有兩座山峰並肩而立。

玉橋之上,方辰面色祥和,周身祥光涌動,瑞氣千條,彷彿猶如神祗一般,真元晦澀不堪,顯然在很短的時間內,方辰的道行又進一步提高,雖然離當年的道行還相差甚遠,但是也遠不是一般地金仙相比擬地了。在他地身後卻站立着四十六位道者,正是五莊觀鎮元子門下。衆人其聚如此,真是鎮元子今日將要駕臨,方辰自然親自來迎接。

半響之後,西方隱有祥雲一朵,祥雲之上,立一道人,身着鶴氅,頭戴紫金冠,大袖飄飄,不是地仙之祖,又是何人。

“賢弟!”

“兄長!”

兩人相對無言,億萬年的交情,而方辰墜入輪迴,也不知道多少年,兩人到今日才得見面,回想當年,兩人不由得唏噓了幾聲,好在方辰恢復了記憶,又墜入輪迴億萬年,道心沉穩連鎮元子都不敢與之比肩,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笑道:“兄長來此,小弟也就輕鬆了不少,從此也可以高枕無憂了。”說着哈哈大笑。

鎮元子聞言一愣,但是很快反映過來,也哈哈大笑道:“沒想到當年地洪荒老好人,也會算計別人了。也罷!誰讓貧道攤上你這麼個兄弟,也算是當年你替我遮風擋雨的一點報酬吧!”說着哈哈大笑,袍袖一揮,偌大的五莊觀就朝天柱峰旁邊的光明頂放了下去,霎時間整個天柱上頓時有了兩座山峰並相聳立,高入雲霄數千丈。

“兄長,請!”方辰點點頭,與鎮元子並肩上了白玉橋。而其他弟子也緊隨其後。那鎮元子正走間,忽見空中光華一閃,一道星光從九天而下,將整個天柱與光明頂兩座山峰都包括期間,正是周天星辰之力。

鎮元子大驚失色道:“周天星辰之力?玉帝好大的一份禮啊!”他雖然號稱地仙之祖,玉帝也不曾在他的五莊觀內多灑了一點星辰之力,而如今到了天柱山中,卻不曾想到居然有如此濃厚的星辰之力,如何不讓他吃驚。

方辰苦笑道:“小弟雖然有周天星辰大陣,但是也引不到如此濃厚地星辰之力來,恐怕那玉帝明知道小弟能接引周天星辰之力,所以又做了個大方,撒下了如此多地星辰之力,還讓小弟與他結了因果。”鎮元子點點頭,也暗自驚訝玉帝居然有如此心機。

密室之中,方辰與鎮元子二人面前各有托盤一隻,從密室中隱約可聞的清香,和托盤上地錦繡山河帕就知道,剛纔放在二人面前的到底是何物了。

“賢弟,這次爲兄可是徹底將佛門給得罪了。”鎮元子苦笑道。一向期望成爲福德之仙,與人爲善,驅禍避災的鎮元子自從離開西牛賀洲的那一霎那,就知道以後的佛門恐怕再也不會給自己面子了。在西牛賀洲,衆生無不沐浴在佛音之下,佛音從靈山而下,籠罩整個西牛賀洲,造成西牛賀洲無比信佛。而五莊觀雖然有地書保護,若是西方佛門真的下的了很手,恐怕鎮元子也擋不住佛音的侵蝕,門下弟子恐怕都被度進佛門之中。所以與孫悟空割袍斷義之後,鎮元子趕緊將五莊觀搬到了天柱山。

“兄長,可知月之變化?”方辰淡笑道,渾身雲氣飄渺,玄不可言,彷彿自身將要融入天地之中一樣,對面的鎮元子臉色一變,忍不住接口說道:“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賢弟是說?”

方辰點點頭,泥丸之上雲光一動,一朵斗大紅蓮現於其上,十二顆定海神珠起伏其中,光彩照人,畝田大的功德金光照耀周圍,只聽得方辰淡淡的說道:“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兄長,那佛門太滿了!兄長,道行高深,可知道在人間界龍脈重聚,天維之門再現之時,天機突然混亂之舉?”

“賢弟的意思是說?”鎮元子臉色一變,忍不住問道。

“當年我雖被道祖賜下鴻蒙紫氣,在衆聖齊出之時,我尚未得道反而身隕。小弟猜測恐怕就是爲了今日了,大劫當臨。人間界物慾縱橫,地仙界殺虐無數,修真之人,爭名逐利,相互廝殺,天地之間一片混亂,因果糾纏,這都是大劫來臨的原因。兄長雖然與佛門斗戰勝佛交好,但是到底不是佛門中人,又不是聖人,不成聖終是螻蟻。那孫悟空雖然號稱鬥戰勝佛,乃是佛門護法,但是佛門盛久必衰,日後若無機緣,首先身隕的就是這位鬥戰勝佛;而他身爲聖人子弟,背後有三大聖人,他若不死,必有替代之人,兄長與其有結拜之意,兄長不做那替代之人,何人能替代。”

鎮元子到底是洪荒之時,就成道之人,聞言如何不知道佛門的算計,好半響才嘆息道:“賢弟所言甚是。幸虧爲兄見機快,才脫了這次災難。雖然日後多有因果糾纏,但是隻要過了殺劫,尚可以做個福德之仙,總比做了別人的替代之物要好。只是,賢弟,你所殺的那條白玉龍,可是佛門中的八部天龍菩薩,可不是簡單的一個佛陀啊!”

方辰搖了搖頭,苦笑道:“小弟如何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我要得道,就必須要聚集天干地支之數,那天干之數就是河圖至寶,日後自然要與鯤鵬處要來,而這地支之數,正是天地之間的十二種靈物所組成。”說着泥丸之上的定海珠華光燦爛,鎮元子凝神望去,果見其中的兩顆寶珠上隱有靈蛇環繞,玉龍騰空之相,分明已經收了兩個地支神獸。鎮元子心中嘆息,天道之下,莫不相同,燃燈上古佛得定海珠而演化成二十四諸天,成爲佛門興盛的一宗靈寶,而方辰卻要以定海珠化成十二地支以成道,也不知道剩下的會是何人會成爲方辰成道之基。果真是不成聖,終是螻蟻。

第559回 老子化身(二)第232回 破陣第99回 萬千迷離遮人眼 紅塵三千鑄道基(一)第335回 老君無敵(八)第469回 八門金鎖陣(二)第445回 假申公豹說反四聖(四)第107回 大戰起,真人威風(三)第214回 紫霄宮第294回 天道法輪威力顯(二)第93回 敢問始皇今何在 不叫山河入巫門(一)第569回 三教聯手(七)第358回 通天之傲(三)第360回 通天之傲(五)第123回 百年修得真仙果,一朝出來耀九州(二)第22回 暴露(二)第341回 上古神靈(五)第115回 蜀山滅崑崙陷,造化令羣修(六)第141回 萬里聞雷震,驚濤來似雪第187回 蜀山劍派第232回 破陣第360回 通天之傲(五)第308回 山海關下衆仙寒(七)第五百四十九回 天庭初戰四第457回 準提之殤(三)第290回 奪鼎(九)第317回 通天河畔大士隕(七)第508回 楊柳扇,無量葫蘆,衆仙遭劫(七)第543回 三清(三)第228回 釘頭七箭書第259回 血光沖天,蜀山入佛(九)第185回 風起北俱蘆洲第524回 天道大變(三)第544回 三清(四)第49回 玉椅第388回 軒轅關下乾坤顛覆之蚊道人(九)第86回 大巫出,終南山中立造化(一)第9回 殺戮(一)第50回 靈寶出,羣豪皆俯首第145回 億萬年兄弟相會,定海神珠收亥豬(二)第270回 四海風波(一)第384回 軒轅關下乾坤顛覆之青牛威風(五)第358回 通天之傲(三)第577回 天地玄黃玲瓏寶塔(一)第26回 風雲詭譎(四)第339回 上古神靈(三)第41回 冰魄寒光,化身億萬第243回 萬妖大陣第475回 八門金鎖陣(八)第307回 山海關下衆仙寒(六)第174回 羣佛入婆娑,水猿興風浪第357回 通天之傲(二)第10回 閒雲下山(二)第335回 老君無敵(八)第285回 奪鼎(四)第57回 血光沖天,神州幾處是仙境第282回 奪鼎(一)第344回 靈猴返本歸元(二)第29回 遁(三)第449回 先天神靈(一)第327回 我是來斬三尸的(七)第148回 如意真仙(二)第88回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鬱郁黃花無非造化(一)第79回 業火紅蓮(三)第64回 一戰血神君第248回 陸壓身死(二)第31回 敦煌飛天圖(三)第56回 歷艱辛,鴻蒙造化照元胎(五)第51回 由西遊想到的第454回 打神鞭(三)第523回 天道大變(二)第16回 搖錢樹之渾水摸魚(三)第349回 靈猴返本歸元(七)第69回 斬妖(一)第212回 鐘聲悠揚,大劫起第320回 通天河畔大士隕(十)第526回 神墓穿雲關(二)第314回 通天河畔大士隕(四)第251回 血光沖天,蜀山入佛(一)第387回 軒轅關下乾坤顛覆之激將法(八)第144回 億萬年兄弟相會,定海神珠收亥豬(一)第13回 萬鬼噬魂幡(一)第426回 界牌關下會都天(七)第452回 打神鞭(一)第512回 楊柳老仙,方辰的巔峰之戰(二)第11回 青天白日下的妖精(三)第355回 靈猴隕之加強版誅仙劍陣(三)第22回 暴露(二)第545回 三清(五)第149回 歡喜佛(一)第28回 妖魔齊至(一)第468回 八門金鎖陣(一)第462回 準提之殤(八)第559回 老子化身(二)第272回 玉帝賜婚,算計(一)第130回 天道至公,月有陰晴圓缺第19回 鬼王藍玉(二)第407回 魑魅魍魎破靈山,多寶如來上封神(八)第357回 通天之傲(二)第440回 界牌關下五嶽建功(八)第154回 蟠桃盛會(二)
第559回 老子化身(二)第232回 破陣第99回 萬千迷離遮人眼 紅塵三千鑄道基(一)第335回 老君無敵(八)第469回 八門金鎖陣(二)第445回 假申公豹說反四聖(四)第107回 大戰起,真人威風(三)第214回 紫霄宮第294回 天道法輪威力顯(二)第93回 敢問始皇今何在 不叫山河入巫門(一)第569回 三教聯手(七)第358回 通天之傲(三)第360回 通天之傲(五)第123回 百年修得真仙果,一朝出來耀九州(二)第22回 暴露(二)第341回 上古神靈(五)第115回 蜀山滅崑崙陷,造化令羣修(六)第141回 萬里聞雷震,驚濤來似雪第187回 蜀山劍派第232回 破陣第360回 通天之傲(五)第308回 山海關下衆仙寒(七)第五百四十九回 天庭初戰四第457回 準提之殤(三)第290回 奪鼎(九)第317回 通天河畔大士隕(七)第508回 楊柳扇,無量葫蘆,衆仙遭劫(七)第543回 三清(三)第228回 釘頭七箭書第259回 血光沖天,蜀山入佛(九)第185回 風起北俱蘆洲第524回 天道大變(三)第544回 三清(四)第49回 玉椅第388回 軒轅關下乾坤顛覆之蚊道人(九)第86回 大巫出,終南山中立造化(一)第9回 殺戮(一)第50回 靈寶出,羣豪皆俯首第145回 億萬年兄弟相會,定海神珠收亥豬(二)第270回 四海風波(一)第384回 軒轅關下乾坤顛覆之青牛威風(五)第358回 通天之傲(三)第577回 天地玄黃玲瓏寶塔(一)第26回 風雲詭譎(四)第339回 上古神靈(三)第41回 冰魄寒光,化身億萬第243回 萬妖大陣第475回 八門金鎖陣(八)第307回 山海關下衆仙寒(六)第174回 羣佛入婆娑,水猿興風浪第357回 通天之傲(二)第10回 閒雲下山(二)第335回 老君無敵(八)第285回 奪鼎(四)第57回 血光沖天,神州幾處是仙境第282回 奪鼎(一)第344回 靈猴返本歸元(二)第29回 遁(三)第449回 先天神靈(一)第327回 我是來斬三尸的(七)第148回 如意真仙(二)第88回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鬱郁黃花無非造化(一)第79回 業火紅蓮(三)第64回 一戰血神君第248回 陸壓身死(二)第31回 敦煌飛天圖(三)第56回 歷艱辛,鴻蒙造化照元胎(五)第51回 由西遊想到的第454回 打神鞭(三)第523回 天道大變(二)第16回 搖錢樹之渾水摸魚(三)第349回 靈猴返本歸元(七)第69回 斬妖(一)第212回 鐘聲悠揚,大劫起第320回 通天河畔大士隕(十)第526回 神墓穿雲關(二)第314回 通天河畔大士隕(四)第251回 血光沖天,蜀山入佛(一)第387回 軒轅關下乾坤顛覆之激將法(八)第144回 億萬年兄弟相會,定海神珠收亥豬(一)第13回 萬鬼噬魂幡(一)第426回 界牌關下會都天(七)第452回 打神鞭(一)第512回 楊柳老仙,方辰的巔峰之戰(二)第11回 青天白日下的妖精(三)第355回 靈猴隕之加強版誅仙劍陣(三)第22回 暴露(二)第545回 三清(五)第149回 歡喜佛(一)第28回 妖魔齊至(一)第468回 八門金鎖陣(一)第462回 準提之殤(八)第559回 老子化身(二)第272回 玉帝賜婚,算計(一)第130回 天道至公,月有陰晴圓缺第19回 鬼王藍玉(二)第407回 魑魅魍魎破靈山,多寶如來上封神(八)第357回 通天之傲(二)第440回 界牌關下五嶽建功(八)第154回 蟠桃盛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