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

bookmark

陳海松知道四川人很抱團,盆地裡打得昏天黑地雞犬不寧,一旦外部勢力要進入,他們馬上又湊在一起商量聯合對抗,民國以來滇軍、北洋軍、紅軍、中央軍全都被拒於兩川之外。

抗日以來幡然醒悟的劉湘要爲國家出力替川軍贖罪,得到川中上下的響應,幾十萬裝備簡陋的川軍哪裡知道大山之外的世界是何等殘酷、敵人是何等強大,撞得頭破血流。

慘重的損失讓盲目樂觀、相對閉塞的蜀中父老黯然神傷、憂心不已,等國民政府都被迫溯江西遷,熱情才趨於理智。曾子唯是川軍出戰的擁護者,後勤物資的籌集組織者之一,大批的人員、物資投入換來的是雪片似的陣亡通知書和戰線的步步西移,很是失望、不滿。

劉湘病逝以後,缺乏德高望重、堅強有力領導人的龐大的川軍集團被蔣先生分化拆解最終分崩離析,等知道各部很受歧視處境艱難,四川已經成了中央政府、達官貴人的避難之地、中央軍的後備兵員基地和前方糧食供應基地,馬上又要變成工業建設基地,焉知禍福?

其實江山穩固、物產豐富、人口衆多的四川應該以此爲榮的,可長期習慣了川人治川的川中父老感情上難免有些失落,最少對咱們出征的川中子弟好一些吧!可像第七戰區那樣一視同仁的戰區太少了。陳海松很感動於四川人民的貢獻也很同情川軍的遭遇,安慰說:

“戰爭時期這樣的困難是普遍的。我們剛剛深入敵後時也是一樣,到處兵荒馬亂,老百姓見着日本兵跑見着國軍跑見着八路軍也跑,我們孤軍深入、沒有後方、攜帶的糧食輜重有限。還要應付鬼子的圍剿討伐,也過了一段苦日子,不少人開了小差,其中不乏幹部。

好在我們沒有泄氣組織力量圍着交通運輸線打了不少勝仗、拿下了許多敵人的物資囤積地,不僅武器全部換成了日式裝備,也獲得了大量的糧食彈藥。解決了自己的需要,還可以救濟當地百姓,慢慢地就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訓練了幾十萬的民兵。

所以我一直認爲中國軍隊始終沿用一次大戰時期的集團衝鋒、塹壕防禦軍事思想,裝備編制、訓練指揮落後於時代,火力密度不足。在這樣的局面下我們就應該改變戰略戰術。

戰略上穩住戰線整頓後方安置難民,抓緊建設大後方,修建道路、開發出礦產資源、冶煉出鋼鐵、製造出飛機大炮,改善前線部隊的裝備水平,用強大的火力與敵人抗衡。

戰術上發揚中國軍人吃苦耐勞、熟悉地形、長於近戰夜戰的優勢、利用國土遼闊、地形複雜、敵人兵力分散等有利條件運動起來和敵人巧妙周旋。消耗敵人的同時壯大自己。

這樣我們有了充足的物資、又經過嚴格訓練對日作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現在經歷的歧視才能根本緩解。目前出征的川軍還得忍耐幾年,等大後方建設好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說的好!就知道這個娃娃了不起,果然很有見地!”一個洪亮的聲音在旁邊響起。

陳海松連忙扭頭看見略顯老態、一身長袍馬褂的閻錫山、趙戴文陪同着一個身材高大魁梧、闊臉濃眉、一身藍色粗布對襟衣褂卻滿臉軍人豪爽、氣勢不凡的老者。旁邊還有一個戴着眼鏡、表情堅毅沉穩、身材消瘦的中等個的二級上將。陳海松下午聽了王寵惠的介紹,不用問也知道他們就是馮玉祥、龍雲。放下酒杯起身拉了拉衣襟向四位長者敬禮。

生性豪爽的馮玉祥哈哈笑着與他握了握手說:“早聽說你這個抗日名將了,也見識了你手下的特種兵。就是沒有閻老西有福氣,今天才見到你的真容,不錯不錯!”

“多謝副委員長擡舉,海松也是盡力而爲。比起老帥們的豪氣海松差遠了。”

“不能這麼說,我們這些內戰英雄比不上你這個抗日豪傑,真羨慕你們年輕人等到了抗日報國的機會,這個戰場交給你這個有勇有謀的穩重人我們這些好傢伙也放心了!”

“今天的局面少不了各位老帥的多年積累,沒有晉綏軍、西北軍、川軍、滇軍的拼死抗爭,也不會有日本軍隊的師老兵疲、進攻乏力,沒有你們力主抗戰國內政局會更加動盪。今後穩定後方、安置民衆、創辦工業還少不了各位老帥發揮影響力,居中調度,糾正偏頗。”

“行行行!有你這句公道話,我們也算滿足了。百川兄,你看我說的沒錯吧,共產黨不像有些人喜歡貪功諉過,把責任都往雜牌軍身上推,他不會瞧不起你的!”

表情憂鬱、略顯尷尬的閻錫山嘆了口氣說:“他瞧不起我都沒關係,山西還是在我手裡丟了,想來20多年的心血一戰傾覆3000萬三晉百姓一朝淪爲亡國奴實在是於心不忍啊!”

旁邊73歲的趙戴文連忙說道:“百川不能這麼說,國勢衰微淪喪敵手的豈止是山西一家,都怪咱們沒有碰着個明白人指點着早早放下一家之利,集中力量發展國計民生。咱們山西還算好的,可惜保境安民導致自我封閉,幹部墮落造成武備鬆弛,實在怨不得別人。

好在八路軍替咱們消滅了進犯之敵,山西淪陷一年後勝利光復,讓我等心得以安。”

陳海松對兩個落魄豪傑一直印象不壞,尤其是閻錫山雖爲人圓滑、善於八面迎逢,卻對我黨挺進華北助力頗多,眼下精銳覆滅、家園淪喪,在實力決定地位的國民黨集團裡他現在應該是倍感世態炎涼,雖然八路軍也幫過他大忙,畢竟還是有香火之緣,不可見死不救。

他忙上前扶着閻錫山、趙戴文在馮玉祥身邊坐下誠懇地說:“兩位老帥辛亥年起二十七年來爲晉綏殫心竭慮、傾盡所能,組織民衆、安定地方、普及教育、開啓民智、促進商貿、發展民生,工業生產居於全國前列,功勞苦勞舉世皆知,三晉民衆感念甚深。

如今三晉光復,無奈被鬼子一番洗劫、家園殘破、民不聊生,正需要德高望重者坐鎮撫慰,海松深知兩位鄉梓情深、故土難離,斗膽請兩位老帥迴轉太原,領導山西抗日局面。”

衆人聞言不免心驚,一省之地豈可輕託於人,尤其是幾個老將都是軍閥割據中摔打倖存下來的精華,更知道地盤的重要,自己破家逃難之人雖有心落葉歸根,可人家拼死打下的地盤自己有何面目討要,真回去了沒有了部隊、沒有了下屬,如何站的住腳跟?

聽說蔣先生曾計劃派中央大員前去接收山西,被共產黨推出的楊愛源、朱綬光、傅作義領銜的民主政府斷然拒絕,這個陳海松怎麼會好心請兩個山西土皇帝回去主政呢?

陳海松似乎看穿了他們的顧慮,溫言說道:“山西有兩位付出的心血,棄之可惜呀!兩位都是老一代革命者,受環境和知識的限制擺脫不了封建制度的影響和束縛,治理山西雖有佳績,但沒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目光侷限在山西一地、非晉人不用、親信幕僚只對閻長官個人忠誠,所行政策只對當權階層有利,民衆受益不多,貪腐懈怠爭名逐利者多豈能不敗!

舊山西的敗落可以說是中國封建割據政治的失敗,進步的中國不應該再回到據地自守的老路上來了。我們拒絕中央派員前去是要在山西推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建立起社會各界參與的參議會推舉清正廉潔、務實爲民者組建省市縣政府接受同級參議會、國民大會的監督。

各級國民大會有權提出涉及工業、商業、農業經濟、交通、司法、民政、教育、文化、衛生等地方建設議案,由各級政府制定發展規劃報請同級參議會審議通過,交由行政部門有重點、有計劃地逐項落實,期間參議員、國民代表、新聞媒體隨時監督計劃執行情況。

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中國,山西是山西人民的山西,只有動員起全省人民參政議政、發展本省民生事業的積極性,才能確保山西有限的資源用在山西基礎設施建設上來、用在山西民衆的生活改善上來,用在山西資源開發工業建設上來,帶動山西走向繁榮。

兩位是山西名宿,回去投身到山西民主政治改造中來無疑會促使這項民主政治制度被國民政府和山西民衆所接受。當然在新的政治體制下兩位無法獲得從前那種一言九鼎的決策權力,只是參議會或國民代表大會的普通一員,即使是參議會議長、國民代表大會主席也和其他議員、代表一樣只有一個投票權,無法隨意發號施令、強制行政部門執行你的意圖。

之所以這樣設定,就是吸取了各省政務混亂、行政權力過大、不掌握省情民情、不關注民生需要,一味地蓄養軍隊忽視經濟發展,隨心所欲巧取豪奪的弊端,減輕地方負擔、促進地方修養生息、修建交通、水利設施恢復生產、鼓勵工商、壯大經濟。”

趙戴文欠了欠身子開口問道:“老夫主政山西近三十載,也曾計劃發展民生,可總是被沉重的軍費開支所累,收效不大,陳長官的設想不可謂不好,只是山西地處抗日前沿,駐軍極多,這軍費開支定然不菲,發展民生豈不是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未完待續。。)

第480章 戰場比武第187章 賊不惦記第360章 重錘敲擊第228章 謀劃瓊崖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150章 岡村的建議第339章 瞞天過海第55章 旱地育苗第296章 軍政分離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308章 最寶貴的資源第97章 土匪逞兇第102章 南下興-隆第620章 社會組織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9章 武林同道第254章 砍倒‘桑木’第84章 演習2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475章 以我爲主第143章 靠自身的強大第288章 絕無僅有第439章 被迫反思第296章 軍政分離第440章 四戰區整編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307章 取之於民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7章 只有自己救自己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236章 南洋軍第83章 演習1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256章 伏擊逃敵第305章 蔣先生的煩惱第276章 日軍的檢討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83章 演習1第47章 攻入魔窟第83章 演習1第239章 安藤利吉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42章 五常自衛軍第126章 苦鬥水上飛機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585章 朱可夫迴歸第27章 別不服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100章 廬山2第21章 壽一來了第84章 雄鷹起飛第83章 暫別華北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11章 河西大學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369章 嚴重分歧第75章 陳獨秀的嫉妒第1章 事故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341章 重大損失第59章 威服悍將第5章 抉擇第70章 雨中張鼓峰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105章 你去武漢吧第33章 戰亂離人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61章 延安會議2第48章 伊卜利斯第227章 飛虎師要走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70章 簡單化處理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19章 當個座山雕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71章 規勸張主席第650章 不斷迂迴第135章 敲打黃維第65章 表彰1第628章 閩南敵情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9章 甕中捉鱉第616章 誠心認輸第479章 請君入甕第211章 自我救贖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388章 逼出來的毒計第93章 又見馬驍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199章 嫁禍於人第354章 半夜襲營
第480章 戰場比武第187章 賊不惦記第360章 重錘敲擊第228章 謀劃瓊崖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150章 岡村的建議第339章 瞞天過海第55章 旱地育苗第296章 軍政分離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308章 最寶貴的資源第97章 土匪逞兇第102章 南下興-隆第620章 社會組織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9章 武林同道第254章 砍倒‘桑木’第84章 演習2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475章 以我爲主第143章 靠自身的強大第288章 絕無僅有第439章 被迫反思第296章 軍政分離第440章 四戰區整編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307章 取之於民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7章 只有自己救自己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236章 南洋軍第83章 演習1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256章 伏擊逃敵第305章 蔣先生的煩惱第276章 日軍的檢討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83章 演習1第47章 攻入魔窟第83章 演習1第239章 安藤利吉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42章 五常自衛軍第126章 苦鬥水上飛機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585章 朱可夫迴歸第27章 別不服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100章 廬山2第21章 壽一來了第84章 雄鷹起飛第83章 暫別華北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11章 河西大學第622章 慶祝大會第369章 嚴重分歧第75章 陳獨秀的嫉妒第1章 事故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341章 重大損失第59章 威服悍將第5章 抉擇第70章 雨中張鼓峰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105章 你去武漢吧第33章 戰亂離人第537章 燃燒的港灣第61章 延安會議2第48章 伊卜利斯第227章 飛虎師要走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70章 簡單化處理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19章 當個座山雕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71章 規勸張主席第650章 不斷迂迴第135章 敲打黃維第65章 表彰1第628章 閩南敵情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9章 甕中捉鱉第616章 誠心認輸第479章 請君入甕第211章 自我救贖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388章 逼出來的毒計第93章 又見馬驍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199章 嫁禍於人第354章 半夜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