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5章 晏殊之論

bookmark

政事堂裡,徐平和章得象翻看着沙州來的公文,討論着那裡的局勢。

自太平興國年間設譯經院,後改名傳法院,天禧年間自丁謂始,形成以宰相兼譯經潤文使的制度。此時中書是章得象兼譯經潤文使,宰執中名義上跟佛教關係最密切的人。徐平有意在中書設置統管天下宗教的制度,關於佛教的事情多與章得象商議。

沙州的佛教管理制度已經大致清晰,以僧錄司管佛事,統領附近幾州所有寺院。小寺能合併的則合併,不能合併的掛名於系賬寺院名下,主事僧名籍在系賬寺院,名義上是大寺的派出機構。民間所有佛社取消,在各寺院立功德簿,信衆由佛社轉到功德簿。

商量了半天,徐平直起腰,伸展了一下筋骨,道:“現在州境制度已立,只是如何由朝廷統管,還要再議。此事倒也不急,可以慢慢摸索。”

章得象道:“如今由各州管轄,也無大礙。佛事非天下急務,似不必朝廷來管。”

徐平搖了搖頭:“現在制度初立,自然千好萬好,時日一長,便有弊端出來。如各寺儘量用十方住持之制,住持換人,各寺公推之後,州府來定人選。日子久了,寺院住持必然被州衙把持。再年深日久,州里主官於政事不熟,這權柄就移到了下面吏員手裡。吏員要貪利,所舉人選必然不能服衆僧之心,十方住持之制也就維持不下去了。”

章得象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對於這些事情,章得象總覺得徐平過於杞人憂天。每立一項制度,必然要提出將來會有什麼害處,寫明後人時間到了,當改則改。制度立下,只要稟公而行,哪裡會有這樣那樣的弊端出來。制度難以維持,大多都是所選非人。

徐平可不這麼認爲,制度難維持,既有人選不合適的原因,也有制度本身對制度執行者改造的原因。只要是集體,最初大多會立下一些簡單的制度,來約束衆人行爲,維護集體利益。在制度執行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最初想不到的狀況,制度不斷被完善。隨着制度完善,最終有一天會變得與初立時的初衷背道而馳,不改整個集體的性質都變了。

人在改造制度,制度也在改造人,最終會形成一個與最初願望面目全非的局面。常講不忘初心,實際上隨着人和制度不斷相互改造,不忘初心也沒用,本着初心在改變了的集體中難以生存。要想政本初心,則制度就必然要不斷變化,甚至不斷來回搖擺。怎麼不斷地修正制度,又建立起政權的信用,是要執政技巧的。悶頭維持制度不變,來獲得天下百姓的信任,最終是連政權集體的信用一起失去。

人力有窮盡,徐平也管不了一百年會什麼樣子,他只能儘自己的努力,把每項制度的優點缺點一起列出來。爲什麼這個時候立這項制度,採用這種政策,要解決什麼問題,會製造什麼新問題,寫出來供後人參考。解決了實際問題是功,立下制度不是德。不許別人改自己的制度,強求功德,大多會被後人嫌棄。

見章得象不理解,徐平道:“若以州郡爲塊,朝廷不以條提之,則爲封建,權柄盡在地方。封建之害,前人論之甚詳。一地封建,此一地終不爲朝廷所有。一事封建,此一事終將爲朝廷力不能及。此爲政經緯,缺一不可。”

建立從上到下的條,才能打破地方的塊,條塊結合,才能穩固統治。現在除了三個僧錄司,地方佛事都由州縣主官統管。沒有來自上方的支持,地方的佛寺無法跟州縣官府對抗,慢慢就會失去活力。這是後面要做的事,現在倒也不急。

晏殊從一邊走過來,道:“昭文相公所言,莫非即是權柄?朝廷無抓手,則對地方事務難以下手。單靠管地方官是管不住的,如一地知州其餘事都做得好,就在佛事上面與朝廷相違,這人換是不換?換了民不樂,不換政難行。”

徐平笑道:“史館相公說的是,這一個‘柄’字用得極是妙!朝廷治天下,必有其柄在手,不然遇事無處下手。不只是佛事,其餘各政事同理,當有國柄在朝廷之手!”

徐平一直強調條塊結合,實際上主要針對地方和朝廷。晏殊用這一“柄”字,範圍就擴大到所有的政事中了。朝廷要理政,手裡必然要有一個把手,用以操控天下。什麼政事沒了這個把手,則就容易脫出朝廷掌控,看着亂子出來卻無能爲力。

章得象爲人謹慎,話不多,在政事上用心也不夠。對徐平和晏殊講的這些,他沒有多少興趣,聊了幾句就岔開話題。

立了西平王,設了僧錄司,西北最要害的瓜沙兩州便就穩定下來。那裡多是漢人,有胡人也早已經漢化,只要在佛教上不出亂子,其他就一切順利。

滅了党項之後,河西周邊和西域已經沒有大的勢力。與沙州接壤的西州回鶻即是高昌回鶻,在太平興國年間曾經積極向中原王朝靠攏,主動稱自己爲外甥師子王,即延續唐朝時與中原的甥舅關係。不過宋太宗北伐失敗,影響到了西域各國的傾向,此後他們開始靠攏契丹。大中祥符年間,耶律化哥受命征討叛亂的阻卜各部,攻擊了遇到的高昌人。雖然契丹人歸還了俘獲,懲治了耶律化哥,與高昌回鶻的關係還是冷卻下來。

隨着宋軍攻滅党項,擊敗契丹的消息在西域傳播,他們對中原王朝明顯變得熱情。不只是西州回鶻,黃頭回鶻和喀喇汗國也派了使節到肅州見韓琦,要遣使入貢。

宋朝在西域重建藩屬國秩序阻礙不大,朝廷明確了大軍不再西進,停止於肅州也讓這些地方政權安心。瓜沙兩州僅設都巡檢司,而不駐大軍,就是表明停止擴張的態度。

所謂貪多嚼不爛,從安史之亂後,中原王朝的藩籬盡皆失去,宋朝確實無力進行大規模的擴張。現在只能集中力量,對付北邊的契丹,把燕雲之地收回來。

接下來西北的方略,就是集中力量發展新佔的党項之地,把河西和河套地區的生產發展起來。有了這兩個基地,纔有向外擴張的本錢,不然僅僅大軍糧草,就足以耗盡半個天下的積蓄。位於最西部的瓜沙兩州,不駐大軍,作爲佛教中心,也作爲通商貿易中心,從經濟和文化上影響周邊地區。首先爭取周邊勢力對中原王朝的向心力,時機到了一切水到渠成。這個過程要多久?或許十年,或許數十年,沒有人能夠說得清。

第238章 做事難第3章 護衛鐵騎第28章 唐大姐第38章 兩地第156章 破城第75章 世道變了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242章 交涉第18章 父母妻小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29章 端午(上)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2章 知己知彼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42章 審問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5章 對抗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41章 意外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95章 大變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2章 黯然離去第39章 黃師宓第151章 新市場第51章 各有去處第31章 端午(下)第235章 天機第28章 唐大姐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315章 亂戰第61章 意外第74章 相互利用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1章 黃白朮第78章 入甕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48章 私鹽販子第26章 慶祝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3章 洞房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78章 入甕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40章 先聲第10章 巡視河道第316章 大火第9章 問道第50章 牛羊滿欄第49章 舊部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35章 申峒第36章 折騰契丹第44章 打起來了第5章 家的味道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57章 千里西來第71章 意外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12章 黑吃黑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87章 好事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13章 預算
第238章 做事難第3章 護衛鐵騎第28章 唐大姐第38章 兩地第156章 破城第75章 世道變了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242章 交涉第18章 父母妻小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29章 端午(上)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2章 知己知彼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42章 審問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5章 對抗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41章 意外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95章 大變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2章 黯然離去第39章 黃師宓第151章 新市場第51章 各有去處第31章 端午(下)第235章 天機第28章 唐大姐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315章 亂戰第61章 意外第74章 相互利用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1章 黃白朮第78章 入甕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48章 私鹽販子第26章 慶祝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3章 洞房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78章 入甕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40章 先聲第10章 巡視河道第316章 大火第9章 問道第50章 牛羊滿欄第49章 舊部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35章 申峒第36章 折騰契丹第44章 打起來了第5章 家的味道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57章 千里西來第71章 意外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12章 黑吃黑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87章 好事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13章 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