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陰見多雲,秋末的風已吹得人臉生痛,或許是受濃重的悲傷影響。
北城門郊外,聚集了不少老百姓,他們低聲輕涰,邊走邊撒陰紙,緬懷着他們痛失信仰——藍玉。
我捏緊披着的白斗篷襟口,戴上面紗爲了不讓人察覺。
藍玉墳在路上,聽說是前天才立的,墓很小,修得匆匆,剛刻好的石碑,上面的黑漆眼下尚未乾。
在他的墓前,跪了不少人,有的是站着低垂下頭,一位年近五十的大娘,跪在墳墓最前邊,捶着自己胸口痛聲哭喊着:“藍將軍,您死得好冤啊……您辛辛苦苦爲咱們打天下,卻落得如此下場,皇天無眼啊……藍將軍,您死得好冤啊……”
除了她以外,還有其他人帶着家眷一起哭喪:“狡兔死走烹狗——天無眼啊……”
“藍將軍……您一路走好……咱們會永遠記得您的血汗功勞,不指望那瞎眼的皇帝,咱們存銀子給您造大陵園……讓子孫後代銘記您的大恩大德……您不是罪臣,您是咱們的英雄……”
我走近墳墓,站在距離墓碑半丈不到的位置,兩眼呆直地看着石碑上寫的名字,腦海裡閃過跟藍玉相遇相知的時光……
身體如今只剩下刺骨的冷痛,明明很想放聲哭一場,眼睛卻似乾涸了般,擠不出半滴淚水……
昨晚醒來前的和藍玉在來生的短暫重逢不似假,只是今生他所遭遇的令我肝腸雨寸。
何時,我和他才能不再被命運愚弄?
何時,纔是我和他的太平之日?
白天裡爲藍玉哭喪的人交替過兩三回,天色漸黑,人們開始散去,我仍然站在原地不動,候在我身旁的鏢師幾度勸我去休息進食,都聽不進去,整整一天我僅喝了些水。
天黑色下後,像我一樣,依然守在藍玉墓前的人尚有十餘人,他們一邊抽泣一邊給藍玉燒陰錢。
因爲人不多,他們也注意到了我的存在,或許早已注意到,只是不便過來與我搭話。
這時,他們終於忍不住,讓一個人哭得有些眼腫的大娘過來給我勸話:“姑娘,你不吃不喝的在這裡站了一天,不如先去吃點東西吧,若是病倒便不好了,爲藍將軍守靈,固然是好,可你這般,藍將軍在天有靈是不會高興的。”
大娘的話說得沒錯,我聽完嘆了口氣,收回目光看向大娘,搖頭說:“我不餓,多謝大娘關心。”
從今日開始我會爲他齋戒誦經四十九天,之後帶他的骨灰回他的故鄉安葬,從此在武當奉道,終生不嫁,無後,不傳藝。
如牛頭馬面所言,藍玉生產殺戮無數,罪孽深重,我奉道後爲他誦經積德,爲他超度,消除孽障……這是我最後能爲他做的,希望他來生能有個好結果。
即便屆時我們重逢,年紀差距極大,甚至無法在一起,亦沒關係,只要能夠再見已是上天的恩賜。
時間越晚,四周的陰氣越重,開始匯聚到藍玉的墓附近,我有種不好的預感,趕緊敲打黑匣子叫張大全出來,同時將寶香和楚力從黑符五角星裡一併召喚出來。
他們一出來便皺起了眉頭,楚力疾手亮出柺杖,提醒道:“把小姐保護好。”
張大全這話聽起來有些幸災樂禍的語氣,可看他表情卻又比哭還難看:“大事不妙啊,看來是前朝的戰死的怨魂要來刨墳了。”
寶香不解問:“這些人死了,鬼差不來收嗎?”因爲她死後就被牛頭馬面帶去了報道。
“戰死的怨魂通常比較棘手,鬼差要捉住它們不易,除非陰間出動兵力,但那樣捉到的數量亦不過是九牛一毛,所以在這方面的,陰間仍無辦法治得了它們。”聽完楚力嚴厲的解說,我一度忍不住猜測他的身份非同尋常。
當年初遇他說的話,從很早已前就已斷定是謊言,張大全肯定清楚他的真實身份,只是那傢伙在這方又格外的守口如瓶。
剛想完,陰風颳起,吹走正在燒的陰錢火灰堆,熄了蠟燭,驚得守靈的大夥慌神:“這風怎個回事?”
“你們有沒感覺一下子冷了許多……”
“鬧……鬧鬼了啊——快跑……”
黑暗里人們被嚇得四處逃躥,候在我身邊的保鏢提着似要被吹災的白色棗將燈籠,把我保護在其中,那個叫崔覺的鏢師勸我道:“三少夫人,我們快走吧……”
“現在離開墓地範圍的話,下場會落得很慘。”我警惕看着四周,給鏢師們提醒了句。
四個鏢師自然是不懂其中道理,問我:“爲何?”
“藍將軍已死,但他的骨灰裡依舊煞氣極重,鬼魂本就恐怕屠夫此類的人,只要我們在墳墓方圓一丈內,它們不敢輕易靠近。”我說話的聲音不大不小,先前本想逃走的人,立即又折返回來,有的直接抱住藍玉的墓碑。
“真、真有鬼這種東西嗎?”一保鏢話聲有些顫抖地問道。
“有。”我本想說在他們身邊就有三隻,但考慮到後果,我並未道出口。
“姑姑娘……你們五個,是不是懂驅邪術?”漆黑裡,傳來一男子的顫抖得厲害的問話,生死之間的氣息與腔調是明顯不同的,問我話的是活人。
而那些怨鬼尚未現身,但它們身上獨有的腐爛與陰冷早已將我們緊緊包圍在其中,亦就是說,它們早已經把我們團團圈起,一但行錯一步,隨時將可能喪命。
它們如今只是殺人如麻的傀儡魍魎。
楚力說,這些怨鬼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自己結羣行動,而是在這背後有誰在操控,故意將它們吸引到這。
最不待見藍玉的人,當今世上最值得令人第一個懷疑的便是元天皇帝。
他不顧民意堅決要斬首藍玉,在他眼前,藍玉是該死的罪臣,可藍玉在老百姓心目中是蓋世英雄,他們的精神信仰,死後受到愛戴他的老百姓追奉爲恩公,爲他造墳立碑,哀悼。
我猜,元天會眼紅忌諱是必然,俗話說得好:得民心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