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是一項宏大的系統性工程,它的提出與完善經歷了一個由宏大戰略設想到具體戰略佈局的發展過程。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與印度尼西亞期間所發表的演講中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2013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參加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抓緊制定戰略規劃,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海上通道互聯互通建設,拉緊相互利益紐帶”。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這份文件由三部委統一部署,並充分聽取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建議,也吸收了中國國內各方面的意見,可以說是內外統籌,集思廣益的成果。之所以稱之爲“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是因爲這是一個方向性、框架性、意向性的設計,“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這是初步的構想,未來中國還將通過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進一步協商來共同完善與實踐這一構想。
願景與行動全文共計約8000餘字,除前言外,共分爲八個部分即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中國積極行動、共創美好未來,分別回答了爲什麼要建設“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什麼、“一帶一路”怎麼建、中國各地方如何發揮優勢、“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果、怎樣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落實等重大問題。可見,願景與行動詳細闡釋了“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理念、目標任務、機
制行動,深刻反映了對古代絲綢之路精神的傳承發揚,系統體現了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願景,立意高遠,內涵深刻,爲沿線國家共商共建“一帶一路”指明瞭方向、明確了目標,成爲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總綱與實施藍圖。願景與行動既覆蓋全面,又重點突出,富有戰略指導性與現實操作性。
一、“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背景
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根據國際和地區形勢的深刻變化,以及中國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沿線各國加強合作、共謀發展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1.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低增長、低通脹、低需求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等風險交織,主要經濟體走勢和政策取向繼續分化,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依然突出。與此同時,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其中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有所擡頭,這爲各國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爲此,世界各國迫切需要秉持開放、合作的精神,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有力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
2.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主題
儘管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經濟帶來了重大沖擊,但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世界各國也意識到全球相互依賴程度的空前緊密性,在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全球化時代,促和平、謀發展、求合作、享共贏成爲各國的普遍利益訴求。國際社會不僅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也是一個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實際上,兩千餘年的古絲綢之路連接着歐洲文明、東亞文明和伊斯蘭文明,架起了東西方文化與經濟交流的橋樑,彰顯着合作、友好、包容、互學、互鑑的人類文明精華。新的時代背景下,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爲特徵的絲綢之路精神又煥發了新的活力,具有新的時代價值。
3.互聯互通、交融發展的共同利益
從歷史上看,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
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互聯互通是促進亞歐非經濟聯動發展的重要前提與有力抓手,也是衆多沿線國家急迫的利益訴求。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峰會上表示,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爲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4.中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客觀要求
當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要實現中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升沿海開放水平,深化內陸和沿邊開放,實施向西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一帶一路”建設正是促進中國提升全方位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戰略部署。
5.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的集中體現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注重推動與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中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優化中國的經濟結構,同時也有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繁榮,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將爲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爲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集中體現了中國的擔當精神。
6.中國應對外部挑戰的必然選擇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幣升值導致以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出口爲主要特徵的中國發展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發達國家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的萎縮以及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引起的連鎖反應給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方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新形勢下,要改變以往過於依賴美、歐、日、韓及東盟市場的被動局面,中國急需完善沿海沿邊開放與向西開放相適應、“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東西部經濟社會的平衡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