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沙城堡再行,情況稍稍好了些,慈禧決定駐蹕太原,可進可退

於是經張家口,過大同,進雁門關往南,路上就傳來京城裡徐桐投繯自盡的消息。UC 小說 網:慈禧本來還指望着徐桐能辦些事,不想竟死了,來個一了百了,她不由驚得半晌沒說出話來。

報訊來的大臣王文韶還跪着等批示呢。

光緒在一邊就突然開口道:“國家到了這個地步,總要對天下人有個交代吧!”

慈禧斜睨了他一眼,冷冷道:“皇帝的意思,要怎麼交代?天下還都指望着皇帝呢!”

立在光緒旁邊的靜芬不禁打了個冷戰——她這樣忤逆慈禧的話,居然被聽到了,她恐怕要和同治的阿魯特皇后落到一個下場了!

然而光緒暗暗地握住了她的手,輕輕捏了捏,毅然決然道:“都是兒子的過錯,兒子願下罪己詔。”

慈禧有那麼一刻的愕然,死死盯着光緒。

靜芬感到光緒微微有些顫抖,她便反握住光緒的手,緊緊不放,夫妻倆互相依靠着,頂住慈禧的目光。

終於,慈禧笑了笑,道:“好啊,皇帝乾綱忽振,那就依你吧!”

光緒和靜芬都舒了一口氣。

當夜,就由靜芬親自磨墨,光緒草擬上諭。

靜芬見那上面寫的是“禍患之伏於隱微,爲朕不察者多矣……此內訌外侮,是朕之過……”想,哪裡就是皇帝的罪過呢?那會子新政的時候,不是一片欣欣向榮麼?要怪,那得怪親爸爸老佛爺——可是,這些大事,也不是慈禧一個人做的主啊!

想不透那些。她始終不是珍妃。她只享受着眼前逃亡路上片刻的安寧,她和光緒,在同一間屋子裡,坦然相對。

她還是沒有愛上他,她知道。但是她同樣不能想象失去他。他真的是她的丈夫,她的主子,她的天。

她默默、默默地想着,看着,每一個字都成了光緒堅毅又脆弱的眉眼。

光緒二十六年秋七月丁丑,罪己詔下。

卻不是光緒寫的那一份。而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王文韶的親筆,委婉地說了一大通推卸責任之辭,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家到了這個地步,也決不是一兩個人的過錯,太后和皇帝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此這般云云,光緒聽後,幾乎吐血。

他把一支毛筆折斷了,竹籤子戳到手掌中去,可是一切都無濟於事,只與靜芬抱頭痛哭。

靜芬也什麼都做不了,每此時,最恨不能同珍妃易地而處。她有幾次,鼓足了勇氣,想去慈禧面前替光緒說兩句話,可是都被張蘭德死拖活拽地拉住了。

“皇后娘娘,您就別惹事吧!”張蘭德勸。

他一勸,靜芬也就勇氣全無,除了回去對着光緒發愁,再無可做。她便更加痛恨自己。

八月丙戌,到了太原。

王文韶奏,毓賢在山西,殺洋人、殺教民,手段狠毒,洋人會派兵到山西,慈禧便不敢久留,稍加休整,再次上路,取道陝西,經平陽,潼關,渭南,九月壬申,抵達西安府。

以巡撫署爲行宮,朝廷恢復正常辦理事務了——據光緒同靜芬解釋,這也是和洋人議和的一個重要籌碼。

北京那邊不斷有消息傳來,西安這邊不斷有批示發出去。當月,端王載漪因義和團事削爵,與載勳、溥靜、載瀅並交宗人府圈禁。趙舒翹奪職留任。毓賢戍極邊。

次月,戊申,慈禧聖壽節,停筵宴。辛亥,發內帑四十萬賑陝西饑民,趣江、鄂轉漕購糧以濟。癸丑,授王文韶爲體仁閣大學士,崇禮、徐郙並協辦大學士。癸亥,開秦、晉實官捐例賑旱災。

十一月庚辰,命楊儒爲全權大臣,與俄議交收東三省事。癸未,命盛宣懷爲會辦商務大臣。乙酉,命徐壽朋赴京隨辦商約。丙寅,增祺坐擅與俄人立交還奉天暫行約,予嚴議,尋褫職。

十二月,京裡傳來一句謠言,據說是出自李鴻章之口。他說:“庚子年,大清開國二百六十年,從沒有這樣窩囊過!”慈禧聽了,很是不開心,可是,李鴻章說的是事實,她也無從反駁。

結果她就做出了一條決定,在十二月丁未,詔議變法。

光緒黯淡的雙眸頃刻就發出了光芒。

慈禧把他當日的那封罪己詔還給了他,說:“這當兒纔是用皇帝這份詔書的時候,皇帝改一改,過了元旦,就明發上諭吧!”

光緒喜不自禁,破天荒把靜芬抱了起來,原地轉了好幾個圈兒。

靜芬自然並不明白究竟的,只是慈禧點名要變法,光緒開心,她也好光明正大跟着開心。

於是詔書下了,說:“自今以往,凡有奏事之責者,於朕躬之過誤、政事闕失、民生之休慼,務當隨時獻替,直陳無隱。”意思是要文武官員,參酌中西政治,提出改革方法。

四月裡,袁世凱率先上變法奏摺,一直處於觀望狀態的各位官員因而紛紛響應。與此同時,京裡議和的時也有了指望,雖然那筆鉅款預計要到光緒六十六年才能還清,可總算洋人也不計較一時。慈禧和光緒都知道大清又得了一個大好的喘息之機,便下詔,擇七月十九迴鑾。預定出潼關,經函谷,到開封,由彭德、磁州到保定,一路祭拜名川大山、古聖先賢,再坐火車回京。

靜芬心裡好是興奮,覺得那紫禁城裡有一個全新的皇后生活在等着她。她此番回去了,要陪光緒看摺子不提,還要好好做個更賢惠的皇后,廣選八旗秀女,早日爲光緒產下子嗣。

她正甜蜜地打算着時,張蘭德就來潑她的冷水:“主子可別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跟老佛爺還是跟皇上,主子說不定還得選呢!”

靜芬不解道:“這是什麼話?現在親爸爸和萬歲爺都一心要變法,還有什麼矛盾不成?”

張蘭德道:“主子,您又不知道他們各自要變的是什麼法。現在北京那邊還是洋人的天下,萬一洋人都出來支持萬歲爺,要老佛爺歸政,您說老佛爺能讓萬歲爺回北京麼?”

靜芬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在她看來,光緒是皇帝,君臨天下是在正常不過的了,而慈禧訓政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尤其在西安,兩宮就國家大事並無許多爭議,靜芬哪裡會考慮“一山不容二虎”之事?

張蘭德一副緊張兮兮的神情,叫靜芬心力也抖了起來:“那……那要怎麼辦纔好?”

張蘭德道:“依奴才的淺見,主子近來和萬歲爺走得太近了,老佛爺那邊的請安問好,晨昏定省,可不能短了,多陪陪老佛爺,多聽聽她的教誨,對主子,對萬歲爺都好。”

靜芬有些將信將疑地看着張蘭德:出賣過她一次,或者不如說,救過她許多次。信,她只能信!不過,自從那日自己說出“天下都指望光緒”這句話,並且叫慈禧聽去之後,她就害怕去見慈禧,這時候貿然跑去,慈禧會不會和她翻這本舊帳?

還在想着的時候,就聽迴廊轉角後有人“哎喲”叫了一聲,接着就看見大阿哥溥儁沒頭蒼蠅般地跑了過來,邊跑還邊嚷嚷道:“自己站在路中間,撞着了怪誰?”一路腳步咚咚地,險些和靜芬也撞個滿懷。

靜芬不喜歡他,覺得他是暗中威脅光緒皇位的人。但是,她的性子,又天生不會訓斥人,皺了皺眉頭,就由他去了。可偏偏此時,迴廊轉角後又轉出一個人來,額頭流血,身子踉踉蹌蹌的,竟然是光緒。

靜芬嚇得連忙和張蘭德扶了上去,道:“萬歲爺……這是怎麼了?”

光緒嘴脣都腫了,含糊道:“大阿哥推朕!”

靜芬驚得合不攏嘴,扭頭張望一下溥儁蠻橫的背影,再看看孱弱的光緒。她一跺腳:正是她該回慈禧身邊做回乖侄女兒的時候了!

靜芬眼淚汪汪到慈禧面前告狀,張蘭德陪在一邊添油加醋地數落溥儁的不是。慈禧端詳了他們主僕半晌,終於作出震怒的神氣,傳板子教訓溥儁。正好這些打板子的太監也心裡爲皇帝不平,靜芬又暗中取了首飾叫張蘭德典押了拿錢賄賂行刑太監,這一頓板子,只差沒把溥儁打死在當場。

靜芬心裡很是解氣,回去照料光緒的傷勢,同光緒講起這報仇的事,光緒也微微含笑。

靜芬由此終於從心底裡知道慈禧的好處了,請安問好就勤快起來,而慈禧對她的態度也彷彿回到了戊戌之前,慈愛有加,並無嫌隙。

張蘭德道:“主子這下,越來越像是皇后的樣兒了。”

雖然這是句不成話的話,靜芬聽着,還是有了幾分的得意。她也愈信張蘭德了,凡事就和他商量,更不虧待他——她曉得慈禧最好唱戲,有時還親自票上幾曲,因而建議張蘭德也學唱幾齣,逗慈禧開心。慈禧在西行途中,自己的戲班子都不曾帶着,李蓮英雖然能唱,但畢竟也上了年紀,不比張蘭德,才三十多,苗條而秀氣。因而張蘭德一登場,慈禧就注意到了他,說:“素來只知道你對皇后忠心,沒想到還有這點本事——你叫什麼來着?”張蘭德說了,慈禧就道:“拗口得很,你就叫小德張吧!”

張蘭德由是等於既做了皇后面前的紅人,又做了慈禧面前的紅人,察言觀色更加便宜,給靜芬出謀劃策,也更切中要害。

比如那年七月裡,慈禧果然推遲歸期了,靜芬急得不行,張蘭德就獻計道:“奴才聽聞各國使節皆說,兩宮不到京,決不簽定和約,主子大可在此事上做文章。”又教她給慈禧敲邊鼓說,只要多多順着洋人,洋人就不會再追究“拳匪禍首”了。

靜芬依樣說後,慈禧果然覺得有理,電報北京,說八月一定迴鑾。

那邊李鴻章等人接了這消息,談判順利許多,終在七月戊子與十一國公使議訂和約十二款成。

到八月慈禧預備起程,靜芬惟恐她撇下光緒,再次依照張蘭德教的,在洋人身上大做文章,說既然洋人喜歡光緒,只要母慈子孝,洋人敢說什麼是非?

慈禧淡淡地笑着,道:“皇后一發長進了,正和我想的一樣。”於是,八月丁巳,車駕發西安,兩宮和所有扈從人等踏上回鑾之路。

此番上路,自然沒有來時的狼狽。有馬隊先行,太監和領侍衛內大臣開路,後跟五臺黃轎——頭一乘坐光緒,第二乘坐慈禧,第三乘給靜芬,第四乘是瑾妃,第五乘是溥儁,都掛起了簾子,以便臣民瞻仰。以軍機大臣爲首的官員,以及各衙門的檔案車輛,扈從在後,好不威風。而所到之處,更有官員夾道,百姓跪迎,全然另一番氣象。

靜芬更是快樂——有時在光緒身旁得閨房之趣,有時又在慈禧膝下敘天倫之喜,總之有張蘭德助她斡旋其中,她再也不是從前那裡外不是人的窩囊皇后了。這樣遊山玩水般的一條路,她甚至願意一直走下去。

不過到了鄭州時,北京拍來電報,謂九月己酉,李鴻章卒。

慈禧接此消息,面色剎那變得慘白,兩手顫巍巍抓不住那張薄薄的紙兒,失聲痛哭。

靜芬的記憶裡,選秀的當日,慈禧就曾在殿上號啕大哭,後來每有事情需要動之以情的,落淚也是常事。可是像這樣悲痛欲絕,還是頭一次見到。

“親爸爸……親爸爸保重身子啊!”她勸說,勸不住。

而回到光緒處,光緒也悵惘地凝視着血色黃昏,嘆道:“李中堂是大清的中流砥柱,是忠臣啊!”

李鴻章,就是那個北洋水師的負責之人,那個到日本籤和約,被人刺殺卻大難不死的人,那個曾經經過四大洲,橫渡三大洋訪問洋人朝廷的人……靜芬只能依稀地回憶起關於這位封疆大吏的些許片段,但是能叫光緒和慈禧兩個人都信任,都牽念,大約,他真的是個大忠臣吧!

靜芬陪着光緒垂了幾行淚。

次日,慈禧的意思,李鴻章諡文忠,贈太傅,晉一等侯爵。草稿擬好後給光緒看,光緒加上了“入祀賢良祠”一條,以示篤念。

“不過李鴻章留下的缺,總要有人補上吧?”負責擬旨的榮祿說道,“奴才等商議着這樣幾個人,請皇太后和皇上示下——”

光緒冷冷地哼了一聲——靜芬清楚,榮祿算是光緒的一個仇人。

“商議的是哪幾個人?”慈禧問。

“是王文韶署全權大臣,袁世凱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回答。

“好,就這麼辦。”慈禧說,“發上諭吧!”

榮祿應道“喳”,退了出去。

光緒的臉色就變得極難看,瞪着慈禧,要說,又說不出,最終倏地站起身來,也大步走了出去。

慈禧對箇中原因心知肚明,卻不說破,只道:“皇帝不小了,還這樣毛躁,皇后你該勸勸他——我也不想用袁世凱,但是這個時候,還有誰能擔得起?”

靜芬並不知道“誰能擔得起”,只知道袁世凱出賣光緒,累得維新變法全盤皆輸,這樣一個人,在光緒的眼皮底下升官,再怎麼勸,光緒也不能忍受。

但是慈禧既發了話,靜芬不能不勸。好在還有張蘭德給她出主意。張蘭德說:“袁大人怎麼能說是出賣皇上呢?當初若非袁大人,皇上果真帶兵圍了頤和園,傷了老佛爺,豈不是鑄成大錯?奴才說句沒高下的話,正是有袁大人義舉在先,奴才後來纔敢甘冒被主子罵作‘出賣’之險,將珍主兒要逃的事告訴老佛爺——主子現在請看,奴才當時做的,是對是錯呢?”

靜芬這樣一想,果然不假——倘若當初張蘭德沒去慈禧面前告密,壞則光緒珍妃和靜芬全都死罪,好,也不過光緒珍妃去天津另立了朝廷,還不曉得鬧成什麼樣,如何有靜芬的今日!

靜芬因道:“你說得很對。可是,袁世凱做了什麼事,能叫萬歲爺知道他其實是忠心的呢?”

張蘭德道:“主子,袁大人做的,難道還少麼?變法的摺子,是他最先響應,據說那個‘善後捐款’也是他帶頭捐的,還捐得最多,這不正是他對皇上的忠心一片麼!”

靜芬點頭道:“果然如此!”便到了光緒面前,照樣將這翻說辭講了一遍。

可是光緒卻冷冷一哼,道:“忠心!誰要他來表忠心!他的忠心只怕早叫狗吃了!”邊說着,邊狠狠擲下手中的筆。靜芬才注意到他畫了一疊紙的烏龜,每一隻背上都寫着“袁世凱”三個字。

“皇后,你不明白麼?”光緒道,“要不是袁世凱,朕怎麼會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國家怎麼會落到要賠四億五千萬兩,還要讓洋人在北京和山海關間駐軍?居然大沽炮臺也要削平——這叫朕死了之後,怎麼去見列祖列宗?”

張蘭德沒教,靜芬不會說,只聽着光緒的語氣越來越激動。

“還有……還有珍兒……”光緒喉頭哽咽,“如果不是袁世凱,珍兒怎麼會死?袁世凱,他是害得朕家破人亡啊!”

家破人亡。這四個字說得聲聲是血淚。光緒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那疊畫了烏龜的紙散亂飛舞。

家破人亡。靜芬猛然間覺得自己很是邪惡——她所慶幸的,如今擁有的一切,原來都是建立在光緒“家破人亡”之上!

這件事,再也不敢提了。但是袁世凱還是照舊做上了北洋大臣,而且兩宮行至刑臺時,他還是接駕大員中的帶頭人。

這樣的會面,簡直有些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意味。靜芬就忐忑不安地坐在光緒下首,生怕光緒會說出什麼尖酸刻薄之話來。

不過首先刻薄的,居然是慈禧。對其餘官員皆有表彰慰問的,只是對着袁世凱,慈禧冷冰冰道:“直隸地方很要緊,整頓起來可不容易。你又兼了北洋大臣,這也是吃重的差使——單憑一點小聰明,暗地裡拆臺,背後捅刀子,這是做不來的,你總明白?”

這話說得,連同光緒在內,滿座皆驚。

只袁世凱面不改色,給慈禧碰個響頭,道:“皇太后教訓的極是。奴才接任後,已徹查了直隸官員,凡有貪污的,奴才請破除情面,嚴懲不怠!而爲北洋整頓軍務,奴才以爲,驕兵悍將,當明正典刑!”

這次連同慈禧都愣了。

袁世凱卻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而是轉口道:“皇太后和皇上此次迴鑾,奴才已備禦用花車,共有車廂兩百節。各國公使都向奴才詢問兩宮確切到京日期——”

“問這做什麼?”慈禧急急打斷。

“回皇太后的話,各國公使是預備迎駕。”

慈禧最怕,就是洋人拿她當拳匪禍首,這時聽說各國公使要給她迎駕,真是又驚又喜,不由得笑了,道:“辦得很好!”

袁世凱趕忙磕頭道:“奴才份內的事。”

光緒卻在一邊冷笑。

袁世凱好像沒有聽見,再次換了話題。

“各國公使跟奴才提大阿哥的事好幾次了。”他說,“奴才覺得很爲難,只得推搪他們說,兩宮自有妥善處置,如今兩宮迴鑾,公使難免問起來,未知皇太后和皇上有何處置?”

這句話的意思明顯,連靜芬也能聽出來——大阿哥。大阿哥的父親已經奪爵圈禁,這當兒該是大阿哥開缺的時候了!本來這滿臉橫肉的少年就叫人討厭,上次撞倒光緒的事發生之後,他非但不思悔改,還自恃“候補皇帝”處處想找光緒的麻煩,被靜芬和張蘭德治了好多回,仇怨越結越深,靜芬還正愁解決不了他,不想袁世凱就提了出來,還假洋人的名義,這真是天助她也!

暗暗瞥一眼光緒——不知他對袁世凱帶來的這個好消息有何看法——卻是滿面的寒霜,拍案道:“大阿哥是穆宗皇帝的子嗣,和洋人有什麼關係?怎麼處置他,非但各國公使管不着,你做臣子的,也管不了朕的家事!”

這一喝顯然在袁世凱是意料之外,他愣了愣,不答光緒,只向慈禧道:“奴才只是轉述這件事。洋人也並沒有發話。奴才想,洋人不發話,是因爲洋人知道太后聖明,必會有個很好的決斷,倘若洋人發話了,再做決斷,恐怕又當別論了。”

字字都說在慈禧的心坎兒上——大阿哥左右是人緣極差,怎麼處置,都是聖明的,關鍵就是不能得罪洋人——好個袁世凱,果然是不想用他,卻也並無他人好用。

光緒二十七年冬十月壬子,懿旨撤溥儁皇子名號。

光緒全無半分歡喜,也不是兔死狐悲,而是憤憤不平——依舊在紙上畫烏龜袁世凱,畫完一張撕一張,大罵“可惡”。

而靜芬這會兒沒功夫爲這事操心——就要進京了,接下來,是歸政,訓政,還是再議廢立,她看不出端倪。

張蘭德道:“要老佛爺歸政,多半是不可能的,爲今之計,只有維持現狀,老佛爺訓政,才兩全其美。”

靜芬因問,那要如何維持現狀?

張蘭德道:“老佛爺一邊有朝廷,萬歲爺一邊有洋人。還是那句老話,母慈子孝。只要主子能叫萬歲爺和老佛爺同心,萬事就都好辦。”

靜芬道:“這個談何容易!本來說變法,都還好好的,只怪跑出來個袁世凱,還弄出大阿哥的事來,萬歲爺怕是又要和親爸爸鉚上。”

張蘭德道:“其實依奴才看,萬歲爺和老佛爺間有兩個心結——一個就是大阿哥。老佛爺立這大阿哥,擺明是要排擠萬歲爺。如今大阿哥廢了,候補皇上沒了,萬歲爺心裡還是歡喜的。只不過,這事兒是袁大人提的,所以他老人家纔不快活。”

“那可不?”靜芬想到“家破人亡”,知道光緒有生之年都不會忘記和袁世凱的仇。

張蘭德道:“這就是萬歲爺另一個心結了——珍主兒。要是老佛爺能把這件事也補償了,萬歲爺還有什麼怨恨?”

靜芬呆了呆,想起珍妃,自己最後一次見,還是出逃計劃壞事之前,如今在琉璃井裡,紅粉已成骷髏啊!她不禁打了個寒顫——補償,人都死了,還怎麼補償?

張蘭德最明白主子的心思,不等靜芬開口,已經說道:“這補償也有很多種,人死固然不能復生,但是還可以追封啊,只要心意到了,比還一個活生生的珍主兒還好哩!”

這倒不失是好辦法!靜芬想,只是怎麼會比還一個活生生的珍妃還好?是了,倘若珍妃復生,珍妃和光緒團聚,靜芬要何以自處?

無論如何,珍妃是不會復生了。

靜芬道:“你說得不錯,一回京,我就去和親爸爸說這事。”

兩宮迴鑾,在十一月庚寅。

當天的熱鬧自是不消說的,慈禧的心情也彷彿極好,於是靜芬在當天問晚安的時候,就依照事先和張蘭德商量的,把珍妃的事情同慈禧提了出來。

她說:“親爸爸,奴才有件事,不知當回不當回。”

慈禧說:“講!”

靜芬便道:“奴才最近,老是夢見景仁宮那位。”

慈禧目光一閃,道:“怎樣?”

靜芬道:“也沒怎樣,她不同奴才說話,但總是在奴才跟前晃盪。奴才怕得很,想同親爸爸求個恩典,容奴才搬到親爸爸這邊來,就在外間伺候親爸爸……”

慈禧瞥她一眼,道:“這是什麼話!搬到我這裡來成什麼體統?哪怕是要請安方便,我看永和宮不錯,賞了你就是!”

靜芬沒料碰了個軟釘子,一時不知怎麼再說下去。

而慈禧卻淡淡地說道:“你是個寬厚的孩子,心裡想的什麼,我怎麼不曉得?珍姐兒這孩子本性也不壞,聰明伶俐,除了穿衣打扮有些過分,還是挺招人喜歡的。”

靜芬不知慈禧是何用意,不敢貿然接口。

慈禧接着道:“她的脾氣卻不好,把個朝廷弄得烏煙瘴氣,按理,你心裡唸的那個恩典,我是決不能給她的——可是,既然這次她能殉節,貞烈可表,就追封個貴妃吧!”

靜芬驟然峰迴路轉,訝異不已:“親爸爸……您真是……聖明慈厚……”

“得了吧!”慈禧道,“你別學人家給我戴高帽子,‘聖明’這兩個字,我是絕對當不得的。只不過是從文宗皇帝到這會兒,我在這位子上這麼多年,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那些尋常伎倆,我是一看就破的。三腳貓的工夫,趁早都別拿我面前來耍!”

這話裡有話,顯然是事出有因。原來在靜芬之前,瑾妃已來過一次,也是說珍妃託夢給她,謂魂魄無依,請慈禧恩准設個靈位。慈禧沒表態。而緊跟着,慶王也跑來了,拿了幾首說是在市井間流傳的詩,都是些稱讚珍妃節烈,又嘆天子多情,美人薄命,旁敲側擊地要慈禧給珍妃的後事一個交代。

慈禧把這兩樁事都同靜芬說了,便冷笑道:“編詩給我看,也不多下點本錢,千篇一律地抄《長生殿》,他慶王府裡養得大概都是一些搞洋玩意兒的人,連祖宗都忘記了!而瑾姐,就是傻得除了古老十八代的託夢之外,就再不想不出其他花招來——我聽說當年她跟珍姐兒進宮時,她孃老子還花了好大筆錢賄賂選秀的太監們,想讓她坐你這個位子——也不看看是哪快材料——都是一樣的蠢材。”

託夢,蠢材,這是連靜芬也罵在內了。

靜芬不敢吱聲,慈禧也沒發覺,痛快地罵完了,回覆平常的語氣,道:“所以說來,不是我聖明,只是他們太蠢——不過,慈厚,我卻還有,只是要看對誰了。你是我的親侄女兒,我自然是要對你慈厚的。”

“多謝親爸爸。”靜芬趕忙道,“萬歲爺也是您的親侄子呀。”

“皇帝?”慈禧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算了吧——這人和人,不管是不是一家,總要別人對我真心,我也對別人真心。靜芬你這丫頭,前兩年也的確做過糊塗的事,但是我心裡最清楚,你怎麼也不會害我,對不?”

靜芬連忙點頭:“奴才有一百個腦袋,也不敢——”

慈禧擡起一隻手示意她莫要打斷,接着道:“你的確不敢,你也不能——宮裡頭,咱們是相依爲命的。但是我和皇帝就不同了。我知道宮裡關於我的謠言多得很,我懶得去管。可是,這些謠言傳到了皇帝耳朵裡,倒好像我整天想要害他一般——我不是他的親人,我成了他的仇人。我對他,可算是慈厚了,要歸政就歸政,要我去頤和園,我就去頤和園。可他怎麼對我的?光緒二十五年的那事兒,他是真的想要我的命啊!那我還能怎樣?我總不能等着他殺我吧?”

突然提起這件事來,靜芬默然不敢插嘴。

慈禧似乎真的是很傷心,唏噓良久,才幽幽道:“現在外面猜測的很多,靜芬你心裡肯定也想着呢,這一回,究竟是歸政,還是怎麼樣。我可明白告訴你,我不想繼續在這個位子上遭人罵,但是歸政,皇帝必然又要設法除掉我,所以,我是決不歸政的!”

“啊……”靜芬感覺慈禧說到最後幾個字時,眼睛直勾勾盯着自己,心裡一陣發抖——不歸政,是要廢立了?

慈禧看穿了她的心事:“你放心,大的不爭氣,小的太小,況且洋人又這麼喜歡皇帝,我是不會廢他的。我心裡的意思,和你的一樣——兩宮同心,中興天朝。”

靜芬吊着半天的一口氣終於舒了出來:“親爸爸和皇上母慈子孝,正是大清之福!”

慈禧道:“‘母慈’,我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今天我才能給珍妃這個恩典。但是‘子孝’在皇帝。你現在和他的關係非比尋常,要多多勸着他。”

“奴才遵旨。”靜芬面上暗暗爲那“關係非比尋常”泛起紅暈。

慈禧瞧在眼裡,笑了:“少年夫妻啊,我就知道你們會好的——追封珍妃的事,我不答應慶王,也不答應瑾妃,這其中的另一層原因,就是誰辦好了這差使,誰就是皇帝的恩人。這個天大的好處,我怎麼能叫外人得了去?自然是留給你,好好拴住皇帝的心。”

靜芬不好意思了,忸怩道:“親爸爸——”

慈禧道:“在親爸爸面前害什麼羞?你若是能抓住機會給皇帝生個阿哥,那眼前所有的難事都解決了!”

領了這個天大的恩典,靜芬迫不及待地要告訴光緒去。可是張蘭德攔住了她,道:“主子,珍主兒的遺體還在井裡沒撈出來,撈出來也不知道成了什麼樣子,依奴才看,還是等裝殮好了,才告訴萬歲爺爲宜。”

靜芬正是一團的歡喜,驟然被潑了涼水,卻不得不承認張蘭德顧慮得極是——以光緒的脾氣,和他對珍妃的癡心,倘若叫他見到面目全非的愛人,這恩典說不定就成了仇怨,那可什麼苦心都白費了!

她因而點頭道:“那麼這差使交給你去辦。”

張蘭德道:“喳。”因次日便要宣佈追封珍妃的懿旨,事情是十萬火急,他當下就帶了七八個心腹太監奔景祺閣去。

靜芬便回到鍾粹宮裡等消息。

她左等右等,都不知等到了幾更天,就是沒有個回話的人,漸漸睏倦了,打起瞌睡來。還是照舊夢見盛京的故宮,只是這一次,她還沒有走近鳳凰樓,已看見珍妃朝她走了過來——珍妃的面孔完全模糊,可靜芬能認出她。珍妃對她道:“娘娘,您是來挖那個關於大清國的秘密麼?”靜芬訥訥,不知道她在說什麼,正要問,珍妃已經說道:“您去挖吧,我已經看過了,您遲早是要知道的。”

我遲早是要知道的?靜芬眼睜睜看着珍妃消失了,自己也醒了過來。

還是沒人來回話。她心裡一陣一陣地發慌,走到門口眺望黑夜,終於坐不住了,招來當值的太監,吩咐備轎,上景祺閣來。

還沒到跟前,就聽到有個女聲嗚嗚咽咽道:“妹妹,你在天有靈,看見姐姐這樣,就請從井裡出來吧!”正是瑾妃。

這聲音在寒風裡斷續着,靜芬直打冷戰,催促太監加快步子,急急趕到了琉璃井邊——只見一盞燈籠陰森森地照在井欄上,蒼白的一點冷光,剛好能籠罩住井前跪着的瑾妃,而瑾妃後面的人,就都化作了鬼影綽綽。

張蘭德是頭一個從那鬼影中迎出來的,後面緊跟着走出來的,是二總管崔玉貴。靜芬便問:“這是怎麼回事?”

張蘭德道:“回主子的話,這井口太小,沒法子派人下去撈,用鉤子鉤了半天,也撈不上來,好像是太沉了,鉤子都拉壞了。”

太沉了。靜芬想起張蘭德曾經告訴過她,珍妃落井,崔玉貴惟恐她還能上來,投了兩塊大石——雖然只是傳聞,但是以此時情形,傳聞恐怕不假。

崔二總管好狠的心!靜芬看了他一眼。

崔玉貴自然不曉得皇后心裡轉過了什麼典故,反而滿不在乎道:“不過娘娘請寬心,奴才問過老佛爺。她老人家說,瑾主子和珍主子最親,既然珍主子能託夢給姐姐,那做姐姐的一定也能叫她的鬼魂回來顯靈。”說到這裡,又壓底聲音在靜芬面前諂媚道:“老佛爺的意思,珍主不顯靈,就要制瑾主子。”

靜芬冷冷的,沒有答他。

他接着道:“這個珍妃,活着的時候造了孽,死了之後還不罷休——其實娘娘大可以上外面隨便找具屍體來,反正——”

“住口!”靜芬厲聲喝道,“你這是要犯欺君大罪麼,還不掌嘴!”

崔玉貴愣了愣,從沒見過皇后發脾氣,也有好多年沒人叫他掌自己的嘴,既吃驚,又心不甘情不願,擡起手來撓癢癢似的打了一下。

靜芬怒道:“在皇爸爸面前當了幾十年差,連掌嘴也不會麼?你是要張蘭德來打你,還是要我這皇后親自動手?”

崔玉貴這下是真的傻了,根本不曉得皇后的脾氣是從何而來。連靜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發的什麼火,把急得直跺腳的張蘭德撇在一邊,徑自走去把瑾妃扶了起來,又衝着邊上的太監們發話道:“也想掌嘴麼?還不快撈!”

太監門見到大紅人二總管也捱了打,哪裡敢怠慢,紛紛抄起傢伙擁到井邊上。靜芬就愣愣地盯着那些帶鐵鉤的竹竿亂七八糟地□狹窄的井口中去,使她感覺銳利的鉤尖彷彿扎進自己的肌膚。

珍妃,珍妃。她並不喜歡她呀。她的身上,有着一切叫人羨慕,叫人嫉妒的特質——美麗,聰明,勇敢,愛和被愛——即使現在她已經失去了性命,即使連屍體也不得安寧,她還是值得羨慕——至少還有個瑾妃來哭她,還有個光緒日夜惦着她,倘若今日死的是靜芬,誰會爲她掉眼淚呢?更還有,什麼關於大清國的秘密?靜芬在夢裡挖了十多年,連影兒也沒見過——珍妃倒便宜,一死就看到了。

鳳凰樓下,關於大清國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呢?

靜芬失神了。

“拉上來了!來上來了!”驀地,一陣騷動。

靜芬一愕,瞧見井邊衆太監正七手八腳地拉動竹竿,竿子上溼淋淋的光芒直晃人眼,團團籠罩在呼吸的水氣裡,真真是鬼魂顯靈的景象。

靜芬的腿腳不聽使喚,身不由己地朝井欄走。張蘭德和瑾妃忙一邊一個扶住她。

一個太監大叫了一聲:“閃開,上來啦!”便有“砰”的一聲悶響,一件黑沉沉事物落在地上,潮氣,寒氣直逼人面

光線微弱,靜芬看不確,踩着花盆底跌跌撞撞又走了兩步。張蘭德在一邊大呼:“主子,別看!別看!”瑾妃卻忽然丟開了她的手。靜芬一個趔趄,摔將下去。

面對面。

整的宮廷都在傳說——珍妃遺容宛若生時,胭脂也不曾掉一些,所失者,惟有扎腿的一根飄帶。

光緒問靜芬,這是不是真的,靜芬愣愣的,沒說。

一邊張蘭德忙代答道:“奴才親眼所見,一點也不假。”

光緒笑了笑,沉浸在一種夢幻裡,說:“那可真太好了。朕聽說極寒之地,可保身子不壞。那井裡想是極冷的,珍兒的魂魄總算有個好着落。”

張蘭德道:“是啊。珍主兒的魂魄本來是怎麼也不肯回來的,虧得皇后娘娘在井邊又是燒香又是磕頭的,才把珍主兒請了回來——萬歲爺您看,娘娘的額頭,到這會兒還沒好呢!”

光緒就向靜芬擡起臉來,目光和靜芬的撞上了。靜芬抖了抖,收回自己飄蕩的心思——她的傷哪裡是磕頭磕出來的?是摔的呀!鍾粹宮已經好幾夜不遮燈了,即使那樣,她還是合不了眼,趕明兒,她就要求慈禧把她搬到熱鬧的西六宮去。不過這話,她不能在光緒面前說——慈禧可是費了好大周章才叫御醫設法讓光緒不輕不重的病在牀上,沒有參加小斂,否則,一切早穿幫了。

光緒道:“皇后辛苦了。”

靜芬則木訥地笑着,說:“奴才給萬歲爺辦差,不辛苦。”明知是謊話,但是瞥見光緒眼睛裡淺淺的關切,她說的就好像是真心。

光緒朝牀邊的椅子指了指,示意靜芬坐,然後道:“辦這事的各位公公,煩皇后替朕好好賞賜他們吧。朕的身子不爭氣,想當面謝謝也不行——就是想去見珍兒最後一面,也……唉……真恨不得就隨了珍兒去啊!”

靜芬連忙滾下椅子:“萬歲爺……萬歲爺千萬不能說這樣的話……”

“你起來!”光緒一擺手,制止她說下去:“朕只是說說——朕把這話都說了很多年了,打那時皇爸爸把珍兒關進景祺閣,朕就說過這樣的話。朕還記得,朕說,皇爸爸能叫我們生不同衾,死不同穴,但是我們的靈魂還是自由的,會永遠在一起——”

靜芬不記得聽過,但是光緒和珍妃從前談論洋教,她是曉得的,上帝就是洋人的菩薩。她心想:皇上突然提起這事來,莫不是身子真的不好了?不由得變了臉色,想叫張蘭德去傳御醫。

然光緒輕輕地嘆了口氣,說道:“你不用擔心。夫妻這麼多年了,朕是什麼樣的人,你還不明白?朕其實就是個懦夫!朕要是現在有勇氣追隨珍兒於地下,當年又怎麼會沒勇氣違背皇爸爸的意思立珍兒爲後?”

靜芬愕然,看看張蘭德,也是愕然。

光緒苦笑了一下:“皇后,朕在西狩的時候也同你說過,朕向日虧待你了——唉,朕是虧待你,因爲朕是個欺軟怕硬的孱頭,到了皇爸爸面前,朕就一個字也不敢說,只有你,朕記得你從小就是‘木頭’,所以朕敢欺你,找你撒氣……”

靜芬聽了這話,登時落下淚來,因光緒抓着她的手,她不能磕頭,只有跪着,把頭往牀沿兒上撞:“萬歲爺不要這樣說……奴才擔不起……”

“你擔得起!”光緒的情緒有些激動了起來,“朕就是懦夫,你們不用一個兩個三番四次地替朕遮掩,給朕留面子——你們以爲這樣朕心裡就好受了麼?朕是懦夫,朕最清楚——珍兒……不是朕病了,不能去見你,是朕沒那個膽量去見你啊……什麼遺容如生,朕害你浸在冰水裡一年半,你的容顏哪裡還能如昔?朕心裡知道,所以不敢見你呀!”

說到這裡,光緒自己也淚如雨下,靜芬則是哭得更家厲害了,惟有張蘭德,呆了呆,旋即磕頭如搗蒜:“萬歲爺……不是娘娘存心欺瞞您,實在是娘娘和老佛爺的一片苦心啊……萬歲爺千萬莫要怪罪娘娘……”

“朕幾時要怪皇后?”光緒哭道,“朕千恨萬恨,只恨自己。想死,不敢死,想活,又不知道要怎麼活——朕何止不像個皇帝,朕簡直就不像個人——你們知不知道,珍兒她心裡一定是在怪朕,這麼久了,她給瑾妃託夢,給皇后託夢,她連一次都沒肯到朕的夢裡來!她在怪朕!朕是懦夫,救不了她,救不了國家!”

靜芬見此,幾乎衝口就要把託夢的謊言承認了,可是張蘭德拼命遞眼色阻止,還強插口道:“萬歲爺,夢不到,可能是老天爺沒開眼——唐明皇不也是夢不到楊貴妃麼?萬歲爺何不也招人來畫幅珍主兒的小像帶在身邊……”

“畫像?”光緒苦笑着從懷裡摸出一個西洋墜子,上面鑲了張小影,正是初初入宮的珍妃。“畫像!”他哈哈狂笑,“珍兒常跟朕說,這洋人的照片比畫像更惟妙惟肖千萬倍,當初還有什麼人講,照片能把人的魂魄也收進去。倘若珍兒的魂在這裡,她怎麼不來夢裡同朕相見?”

張蘭德這下不敢說話了。靜芬也被那狂笑震得收住了眼淚——瞥一眼照片上的珍妃,明眸皓齒,豆蔻梢頭,彷彿回到選秀當日,她還站在靜芬的右邊。當初種下的因,誰也料不到後來的果,或者當初沒有因,每個人只是有每個人的命運——想死,不敢死,想活,又不知道要怎麼活——這話說得好啊,原來同是天涯淪落人!靜芬也突然想笑了。

哭哭笑笑,最終不知道是哭還是笑。

光緒心乏了,身子也乏了,便讓靜芬跪安。靜芬也乏了,身心疲憊,夢遊一樣走出養心殿。

張蘭德扶着她道:“主子,萬歲爺病着糊塗着,您可不能跟着糊塗啊——老佛爺可是倚重您的!”

倚重我?靜芬苦笑:“皇爸爸不就是怕萬歲爺要她歸政麼?你看萬歲爺現在這個樣子,皇爸爸還擔心什麼?”

張蘭德道:“主子,您可真糊塗了!萬歲爺要是這樣下去——奴才說句不怕死的話——那和廢人有什麼兩樣?主子待萬歲爺的情義,奴才心裡明白,主子難道忍心看萬歲爺這樣下去?現在是萬歲爺和老佛爺兩頭都厲害,萬歲爺纔有本錢糊塗,要是將來,洋人知道萬歲爺成了廢人,難保老佛爺不立第二個大阿哥!”

靜芬愣了愣,這話是不錯,但是,光緒這個樣子,她能拿什麼主意?倘若還是西狩那會兒,他握了自己的手,說願意立罪己詔,或者哪怕他恨恨地畫烏龜袁世凱,無論如何,但叫他心裡還有一絲希望一點鬥志,靜芬也能奔走斡旋地支持他。現如今,果然他就成了一個“廢人”,靜芬能怎樣?早知如此,還不如不折騰珍妃這檔子事——安撫皇帝,成了狠狠的打擊皇帝,打得一蹶不振,除非真的還一個活生生的珍妃來!

這樣想着,靜芬搖搖頭:“不成了,皇爸爸愛立誰就立誰吧……萬歲爺不想當皇上,我也不想當皇后了。他做親王,我就做福晉。他做老百姓,我也就做老百姓,他死,我也……”靜芬沒把“死”字說出口,因爲她忽然覺得這有點殉情的意味。還是那句老話,她沒愛上光緒。只是爲什麼生出了和他同生同死是念頭?也許是多年來,光緒已經從她的丈夫,她的主子,她的天,漸漸溶入了她的血脈,成爲她身體一部分了吧!可笑,她還是覺得自己沒有愛上他。

“主子!”張蘭德急了,“主子這麼些年來爲了萬歲爺,有忍氣吞聲的,有鋌而走險的,有不辭勞苦的,到頭來,難道不想萬歲爺好了?只想陪着他糊塗?奴才聽戲裡唱‘患難夫妻’,那是要一起挺過患難,扶持着去過好日子的,主子難道不肯撐着萬歲爺去過好日子,反而要拉着他一起永遠呆在患難裡?”

這句話把靜芬說傻了——患難,她的確已經受了許多的苦,那苦海的盡頭處,莫非還真有好日子在等着她?一切就好像夢境中的挖掘,她已經挖了那麼久,鳳凰樓下真的有什麼東西嗎?也許再一寸深就能看到,她現在要放棄嗎?

她看着張蘭德。

“主子——”張蘭德在路當中給她跪下了,“主子要怎麼選,奴才都跟着主子。但是,奴才斗膽說一句,主子要是放棄了,奴才不甘心。”

不甘心,靜芬想,是的,我也不甘心!

第六章第三章第一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五章第四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章第八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八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六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七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七章第六章第三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二章第十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四章
第六章第三章第一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五章第四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章第八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八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六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七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七章第六章第三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二章第十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