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四)

蕭胡利病情越發的嚴重,終究是等不到桑農草的到來,枯木大師已經給蕭胡利的生命下了最後的通牒,辰城的氣氛逐漸便的詭異起來,盧崇宗在蕭胡利的授權下接手了整個辰城的防務,包括宮城內外的防務,不過即便盧崇宗再努力也擋不住辰城的暗流涌動。

蕭胡利如今躺在龍牀上神色枯槁,毫無血色,大口的喘着粗氣,好像是一口氣上不來人就完了,仲柔凝滿臉的淚痕陪坐在牀旁,一旁的侍女不停的安撫着懷中哭泣的太子,盧崇宗持劍立在階下神情緊張,右手緊緊的握住劍柄。

“海生,大家都到了嗎?”蕭胡利費力的張嘴說道。

盧崇宗聽到蕭胡利的召喚趕緊回道:“陛下,蒼舒先生還未到,其他人都在殿外恭候了。”

等了好一會兒才聽到蕭胡利奄奄一息的微弱聲音,“讓他們進來吧。”

盧崇宗領命後立刻看向殿門口的侍衛,沒過一會兒就聽到侍衛朗聲道:“皇上有令!卸甲!除劍!進殿!”

不多大功夫辰朝三品以上的官吏將領徐徐進殿,衆人站好班次後,盧崇宗上階小聲告知蕭胡利,只見蕭胡利艱難從枕頭上拿出詔書,並且拒絕了仲柔凝的幫忙,費了好大的勁才把詔書遞給盧崇宗,而後示意仲柔凝將他扶起來。

盧崇宗雙手捧着詔書恭恭敬敬的送到中書令耿惆手中,耿惆鄭重的接下詔書後看了蕭胡利一眼,此刻的蕭胡利半倚在仲柔凝身上緩緩的擡起手示意耿惆宣讀。

耿惆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氣,打開詔書讀道:“朕自承天命稱帝,德庶績始爾,今中國未定朕體不支,登極以來朕治猶勞,不敢怠,民亦安堵,今辰朝已定矣,我乃不可與爭。今太子博年幼,尚未治事,朕願諸人多顧新君,戮力新君定天下,皇后仲氏贊朕開國,深居內宮難兼顧朝堂,以蒼舒凉爲太傅,與皇后共教太子直親政。特命耿惆、蕭彧、仲珏、蒙琰、盧崇宗、崇啓、夏侯明爲輔政大臣,伊等皆勳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託。其勉矢忠藎,保翊衝主,佐理政務。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衆人三呼以後,耿惆又宣讀的第二道封爵的旨意,有意思的是隻晉封三人的爵位,分別是豫章王蕭彧晉封爲吳王,蒙琰爲錦城郡王,耿惆爲閔國公,其餘重臣皆未晉封。

而後蕭胡利讓衆臣退下,只留下剛到的蒼舒凉和七位輔政大臣,便是皇后仲柔凝也讓她去了後宮。

盧崇宗扶着蕭胡利坐起來,說他現在的樣子是油盡燈枯也不爲過,他強撐着安排着未來征戰的方向,極力的安撫蕭彧等人的情緒,這是他最後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所有人都沒有在這個時候發作,因爲大家都在等着蕭胡利最後的訊息,蕭彧在府中已經砸完了所有的瓷器,胸膛起伏不定,“想不到叔父這麼狠心!”

“殿下,要準備了嗎?”甘銘冷冷的說道。

“通知大家動起來吧,五日內我要看到結果!”蕭彧下定決心的說道。

甘銘猶豫了一下,說道:“殿下,兩衙的訊息傳來說徵西府和安東府都有動作,我們的人在少南關見到了聶桓,而且衡陽節度使餘賡的大軍也在向南傾斜,安東府那邊也在向南傾斜,對我九江形成夾擊的姿態。”

“哼!我這對結義的兄妹看來早就有安排了,告訴大家不要管兩府的人,蒙琰和三娘還在辰城裡,他們不會有太大的動作。”蕭彧擺擺手說道。

甘銘退出去後,夏侯明緩緩從後堂走出來,陰沉着臉說道:“殿下,盧崇宗你打算怎麼解決,這辰城中還有他的十萬麾下,不管怎樣都繞不開他。”

“我與崇啓已經達成協議了,今夜崇啓就會返回邕州,然後會立刻開啓對南越的征伐,盧崇宗最多還能待兩天。”

“崇啓?他應該對你恨之入骨吧?他竟然和你合作了?”夏侯明驚訝道。

“我和他只是利益交換,他助我調出盧崇宗,留給我一個乾淨的辰城,我這邊得手之後要幫他拿下越山北四州。”蕭彧捻着手指說道。

“殿下打算怎麼處置太子和娘娘?”夏侯明迫切的想得到蕭彧更詳細的計劃。

蕭彧眼睛變得凌厲起來,站起身來冰冷的說道:“岳父大人,太子是新君,自然是尊崇新君的,至於娘娘若是合作她還可以繼續做她的太后,不然的話··· ”

蕭彧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夏侯明感受到了一股濃厚的殺意,他並不贊成對仲柔凝動手,畢竟她是皇后,佔有大義,不過看着蕭彧渾身散發的狂戾之氣,還是忍下了。

宮城裡的仲柔凝還算的上穩定,蕭胡利的安排對她來說是有利的,不過看着面色凝重的仲柔蘭,還是忍不住問道:“三娘在擔心什麼?”

“二姐,前日蒼舒皓月約我和夏侯穎聚過,雖然沒有提及,但是她話裡話外的意思是徵西府不想參與其中,而蕭彧的今天明顯是對陛下的安排不滿。”仲柔蘭擔憂的說道。

“三娘想說什麼?”仲柔凝突然感覺到有危險的味道。

“蕭彧可能會在陛下殯天之後有所動作,我來辰城之前已經做了一些安排,但若是蕭彧發起狠來,我的安排對他來說影響不大。”仲柔蘭越想越害怕,但是越想越不明白。

“三孃的意思是蕭彧會造反?!”仲柔凝緊張了,但轉念一想迅速平靜下來,說道:“三娘你是不是想多了,辰城有盧崇宗十萬大軍,蕭彧最近的大軍也在贛州駐守,他能翻起來什麼花?”

仲柔蘭搖搖頭,看向一直沉默不語的仲珏,仲柔凝的眼睛也轉到仲珏的身上,過了一會兒,仲珏開口道:“三娘懷疑的不是沒有道理,你們兩姐妹還記得上一次五羊之變吧?當日你們是怎麼翻身的?蕭彧在其中又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你們兩個應該很清楚吧。”

突然提到“五羊之變”,仲柔凝頓時又緊張了起來,父親說的不錯,當時崇盛的大軍在五羊城也是有絕對的實力,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全天下人都知道,辰朝建立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陛下的意思很清楚,也算是用心良苦了,你是聽政,蒼舒凉是太傅是爲了牽制你的,他不想你做大,甚或說他不想我們仲氏做大,而七大輔政大臣更有意思,耿惆爲首輔,蕭彧次之,而夏侯明卻排在了最末位,明顯的有意打壓蕭彧。”仲珏分析道。

“父親,蕭彧從來都不是甘居人下的,對於陛下的尊重不過是親情的羈絆,陛下不在他心中那頭猛虎一定會衝出牢籠的,這就是我爲什麼確認他會有動作,只是現在我想不清楚他的底氣在哪?”仲柔蘭說道。

“蒙琰中立,盧崇宗效忠陛下,蕭彧能動用的也只有夏侯明的人馬,除非盧崇宗坐視不理,不然就憑夏侯的那點力量很難在辰城翻起花來,三娘說的對,蕭彧的底氣在哪纔是關鍵所在。”仲珏贊同的說道。

仲柔凝上前拉住仲珏的胳膊哀求般的說道:“父親,絕對不讓蕭彧得逞,不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我都要博兒坐穩皇位!”

仲珏見狀給了仲柔蘭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而後安撫道:“凝兒放心,爲父在一日就會保證你母子的安全,保險起見你給三娘開個口子,放開南港!”

仲柔凝突然鬆開手,疑惑的看着父親和仲柔蘭,忽然鎮定下來略帶冷漠的說道:“父親,放開南港?您的意思是讓東府的兵馬入辰城嗎?”

“凝兒!這是最穩妥的辦法,我是在爲你好。”仲珏閃過一絲緊張的神色趕緊解釋道。

“呵呵!父親剛纔也說了蒙琰保持中立的態度,如果我去找他告訴他我將少南關和銀清道全部開放給他,您說他會不會心動?”仲柔凝聞到了陰謀的味道,讓她寒心的是這陰謀竟然來自於自己的父親與妹妹。

“他不會心動,蒙琰做事向來喜歡留一手,他在出發返京的時候就已經在少南關佈置了人馬,這支人馬並不多,但是保證他和家人的安全是足夠的,二姐,你現在只能選擇相信我。”仲柔蘭忽然變得冷漠了,本來她並不想爲難姐姐,不過姐姐揭開了她的面紗,再否認也沒有什麼意思。

“爲什麼?”仲柔凝聽到仲柔蘭的話更加確認了她和父親的目的並不單純。

“不爲什麼?只是想爲天下的女子做一些事情而已。”仲柔蘭神態自若的答道。

“天色晚了,本宮累了,”仲柔凝下了逐客令,接着說道:“南港不會開放,少南關和銀清道也不會放開,郡主明日就啓程回徽州吧。”

“二姐,於情於理你也只能依靠我和父親了,難道你甘願讓蕭彧控制嗎?”仲柔蘭並不甘心。

“那就不用三娘操心了,與狼共舞也好,與虎謀皮也罷,我身爲辰國皇后,不管什麼樣的結果我自己擔着就好,不勞煩仲氏操心了。”仲柔凝的態度很堅決。

仲珏與仲柔蘭一路無語直到出宮,仲珏先開口道:“三娘,爲什麼要在這個時候逼迫你二姐?”

“這個時候表明態度,未來還有一絲親情可言,若是等到我們控制朝堂的時候,我們仲氏與二姐就只能決裂了。”仲柔蘭無奈的說道。

仲珏讚賞的點點頭,而後說道:“南港那邊你安排好了嗎?”

“二十七艘運兵船以佈防的名義已經抵達了南港海域,長孫紫陽那邊做好了僞裝,只要我們這邊夠快,能夠趕在東海人反應過來之前返回。”仲柔蘭自信的說道。

“蘭兒,你這次多少有些冒險了,盡起東府精銳,若是蕭彧入侵我們毫無招架之力。”仲珏憂心道。

“我在賭,只要蒙琰不摻和,最壞的結果也就是兩府互換罷了,但至少朝廷和大義在我們手中,這不也是陛下所希望的嗎?”仲柔凝輕吐一口長氣。

“既然決定了就去做吧,蘭兒你的佈局不錯,把長孫和蕭彧都裝進來了,這個佈局中的變數只可能在蒙琰身上,只要他不食言就好。”

第六章 七雄並立·蒙昭之殤(二)第六章 七雄並立·顧氏兄妹第六章 七雄並立·騙局(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酥梨糕第六章 七雄並立·蒙昭之殤(二)第八章 新舊·風雲再起(一)第九章 陰陽·漣漪第八章 新舊·達奚謙弼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八)第一章塵世間·蛟龍會(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寶慶整軍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四)第六章 七雄並立·東川之戰(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四)第六章 七雄並立·歡迎儀式第七章 南北對峙·母女情深第八章 新舊·達奚謙弼第九章 陰陽·得失第五章 問鼎中原·顧氏之殤(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會盟第七章 南北對峙·圍城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三)第九章 陰陽·三陽鎮第九章 陰陽·得失第八章 新舊·陰陽(一)第九章 陰陽·變(三)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一)第九章 陰陽·諸葛之殤(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六)第八章 新舊·易幟(四)第九章 陰陽·屍山血海第六章 七雄並立·婚前第七章 南北對峙·重啓戰火(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圍城第六章 七雄並立·窮途末路(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軍突起第九章 陰陽·變(二)第六章 七雄並立·成都(二)第五章 問鼎中原·星棋羅布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五)第九章 陰陽·沿江雜事(一)第八章 新舊·打一架第九章 陰陽·向塘半日第九章 陰陽·三陽鎮第三章 亂世風華·國宴第七章 南北對峙·白衣祠第三章 亂世風華·廬陵保衛戰(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蘇青的猶豫第九章 陰陽·女帝(二)第四章 兄弟鬩牆·陳之慶第五章 問鼎中原·情愫第五章 問鼎中原·情愫第九章 陰陽·往昔與今朝第八章 新舊·幽州的抉擇(二)第一章 塵世間·局面第七章 南北對峙·蘇青的猶豫第一章塵世間·叛逃與追求第六章 七雄並立·蒙昭之殤(一)第三章 亂世風華·仲珏的心機第五章 問鼎中原·清風徐來第六章 七雄並立·關隴突變第六章 七雄並立·朱沐氏第五章 問鼎中原·絕交第四章 兄弟鬩牆·裂紋第五章 問鼎中原·顧氏之殤(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火燒谷山第七章 南北對峙·會盟第七章 南北對峙·亂戰第六章 七雄並立·弔唁第七章 南北對峙·清風襲來第四章 兄弟鬩牆·辰陽郡主第六章 七雄並立·東川之戰(一)第三章 亂世風華·開拔了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四)第七章 南北對峙·截江而擊第六章 七雄並立·騙局(二)第八章 新舊·無效談判第八章 新舊·川西剿匪記(一)第八章 新舊·夜陵第六章 七雄並立·大婚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三)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八)第五章 問鼎中原·東南無戰事(三)第七章 南北對峙·一門三皇后第七章 南北對峙·雪狼旗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八)第七章 南北對峙·一地雞毛第六章 七雄並立·東川之戰(六)第七章 南北對峙·於慶武第二章 舊世界·北邊的人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七)第五章 問鼎中原·水底波瀾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六)第七章 南北對峙·圍城第九章 陰陽·新詞第三章 亂世風華·廬陵保衛戰(一)第八章 新舊·陰陽(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蘇青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三)第八章 新舊·幽州的抉擇(一)
第六章 七雄並立·蒙昭之殤(二)第六章 七雄並立·顧氏兄妹第六章 七雄並立·騙局(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酥梨糕第六章 七雄並立·蒙昭之殤(二)第八章 新舊·風雲再起(一)第九章 陰陽·漣漪第八章 新舊·達奚謙弼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八)第一章塵世間·蛟龍會(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寶慶整軍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四)第六章 七雄並立·東川之戰(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四)第六章 七雄並立·歡迎儀式第七章 南北對峙·母女情深第八章 新舊·達奚謙弼第九章 陰陽·得失第五章 問鼎中原·顧氏之殤(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會盟第七章 南北對峙·圍城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三)第九章 陰陽·三陽鎮第九章 陰陽·得失第八章 新舊·陰陽(一)第九章 陰陽·變(三)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一)第九章 陰陽·諸葛之殤(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六)第八章 新舊·易幟(四)第九章 陰陽·屍山血海第六章 七雄並立·婚前第七章 南北對峙·重啓戰火(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圍城第六章 七雄並立·窮途末路(二)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軍突起第九章 陰陽·變(二)第六章 七雄並立·成都(二)第五章 問鼎中原·星棋羅布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五)第九章 陰陽·沿江雜事(一)第八章 新舊·打一架第九章 陰陽·向塘半日第九章 陰陽·三陽鎮第三章 亂世風華·國宴第七章 南北對峙·白衣祠第三章 亂世風華·廬陵保衛戰(一)第七章 南北對峙·蘇青的猶豫第九章 陰陽·女帝(二)第四章 兄弟鬩牆·陳之慶第五章 問鼎中原·情愫第五章 問鼎中原·情愫第九章 陰陽·往昔與今朝第八章 新舊·幽州的抉擇(二)第一章 塵世間·局面第七章 南北對峙·蘇青的猶豫第一章塵世間·叛逃與追求第六章 七雄並立·蒙昭之殤(一)第三章 亂世風華·仲珏的心機第五章 問鼎中原·清風徐來第六章 七雄並立·關隴突變第六章 七雄並立·朱沐氏第五章 問鼎中原·絕交第四章 兄弟鬩牆·裂紋第五章 問鼎中原·顧氏之殤(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火燒谷山第七章 南北對峙·會盟第七章 南北對峙·亂戰第六章 七雄並立·弔唁第七章 南北對峙·清風襲來第四章 兄弟鬩牆·辰陽郡主第六章 七雄並立·東川之戰(一)第三章 亂世風華·開拔了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四)第七章 南北對峙·截江而擊第六章 七雄並立·騙局(二)第八章 新舊·無效談判第八章 新舊·川西剿匪記(一)第八章 新舊·夜陵第六章 七雄並立·大婚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三)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八)第五章 問鼎中原·東南無戰事(三)第七章 南北對峙·一門三皇后第七章 南北對峙·雪狼旗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八)第七章 南北對峙·一地雞毛第六章 七雄並立·東川之戰(六)第七章 南北對峙·於慶武第二章 舊世界·北邊的人第八章 新舊·西京政變(七)第五章 問鼎中原·水底波瀾第五章 問鼎中原·辰城政變(六)第七章 南北對峙·圍城第九章 陰陽·新詞第三章 亂世風華·廬陵保衛戰(一)第八章 新舊·陰陽(二)第三章 亂世風華·蘇青第七章 南北對峙·新的格局(十三)第八章 新舊·幽州的抉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