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三)

一輛馬車在涼州城郊外停下,懸刀佩玉的年輕公子哥走下馬車,手裡拎着一壺剛剛買來的綠蟻酒,舉目望去,三三兩兩的柿子樹錯落在平原之上,一簇簇亮黃色墜在枝頭,勉強讓貧瘠的西北之地好不容易與豐收二字沾上點邊。年輕人緩緩前行,時不時望向那些或近或遠的熟悉柿樹,記得當年經常溜出城逛蕩此地,百無聊賴,還給那些柿子樹取了好多綽號暱稱,半里地外那棵枝椏略顯張牙舞爪的,叫掛甲,若是在暮色裡瞧見,還有些嚇人,與這一棵相依爲命的矮小柿樹,幾年沒見,已經拔高几分,粗略看去,倒是更加碩果累累,滿身金黃,很喜氣,當年他給它取的綽號,正是小黃袍。年輕人沿着一條幹涸見底的小溪繼續向前,最終來到一棟並無土牆環繞的茅舍前,屋後長着幾棵奇奇怪怪的歪脖子蒼榆。

屋子已無主人。

年輕人走到一塊樹墩子前,蹲下身彎腰用袖口抹去塵土,然後坐在上頭,環視四周,他把綠蟻酒輕輕擱在袍子上,扯開嗓子喊道:“瞎子老許,給你帶酒來了。”

如果是永徽末年的那些時候,肯定會有個瞎眼瘸子一晃一晃快跑出來,從他手裡接過酒壺,動作嫺熟地揭開泥封,低頭使勁一嗅,然後那張滄桑老臉上就會綻放出一個大大的笑容,笑得就像秋日裡的柿子樹,不過老頭子跟自己分着喝酒的時候,也總會得了便宜還賣乖教訓他,手頭有幾分閒錢的時候,可不能隨意糟踐了,再小的銅錢,一顆顆都得攢着,那才能娶到媳婦。天大地大,娶媳婦生娃這樁事,最大。那會兒老許總是惺惺念念說咱們北涼幽州那邊,有個叫胭脂郡的地兒,婆姨最是水靈,你徐小子如果能討個胭脂郡的小娘當媳婦,到時候捎個消息過來,我老許便是走上三天三夜,也要去你家蹭那桌喜酒喝。

記得那一次,老頭子說完這些話後,小心翼翼問自己,喝喜酒這麼大的好事,有他這麼個老瞎子登門做客,會不會嫌棄丟人?如果徐小子你家裡長輩和親家會嫌棄,那他老許就不湊這個熱鬧了,回頭弄兩壺價格過得去的綠蟻酒就行。

經常給老頭子帶去綠蟻酒或是偷來雞鴨的年輕人,當時拍着胸脯說他家屬他說話最管用,等他辦喜酒的時候如果老許不去,就跟他急,還說一定要老許坐在主桌上。

當時老人只覺得那個經常陪自己嘮嗑的年輕人,就是個北涼市井常見的小夥子,年輕時候跟他一樣都是雙腳不落地的那種人,飄來蕩去,不安分,所以聽說要請他坐在主桌上喝喜酒,高興歸高興,倒也沒多想。更不會把那個口氣極大的年輕人跟那座清涼山聯繫在一起,天底下姓徐的人,也太多了不是?那時候的年輕人總是在閒聊裡透出對北涼以外的憧憬,想着做一個行俠仗義的江湖遊俠,用最好的劍,喝最烈的酒,找個江湖上最漂亮的女子,她一定是比胭脂郡婆姨還要好看的那種。老人總是跟年輕人唱反調,用過來人的語氣告訴他,心千萬別那麼大,中原再好,終歸不是家。當時年輕人也感慨,說這道理他也懂,家裡教他讀書識字的師父就說過一句,“年輕人離家十年不算久,上了年紀的人,那就是出門一步即遠行”。老人聽了以後,笑着說你家教書先生是有真學問的,怎麼教出你這麼個半桶水的徒弟。

有些時候兩人坐在一起,聊着聊着,上了歲數的瞎子老許就會坐在旁邊的樹墩子上,雙手拄着那根柺杖,曬着太陽偷偷打瞌睡。

也許,在很多年前,西壘壁戰場上,有個老字營的年輕士卒,腿沒有瘸,眼也沒有瞎,卻也像這般光景,會在太陽底下打盹,只不過手中的柺杖換成了鐵矛,也許不遠處就有一杆徐字大旗,在大風中獵獵作響。

如今已經是祥符三年的入秋,瞎子老許早就死了,自然也就不會再有那些碎碎絮叨了。

老人沒有活到喝到年輕人喜酒的那一天。

年輕人也曾經答應過老人,老人死後,會親自爲老人擡棺送葬的。

可年輕人沒有做到。

當時他遠在江南。

他沒有去瞎子老許的墳頭,只是把那壺綠蟻酒輕輕倒在樹墩子前的地面上,彎腰倒酒的時候輕聲道:“老許,酒是賣酒西施那兒偷偷買來的,如今世道不太平,又要馬上打仗了,咱們北涼開始禁止民間私自釀酒,所以這壺酒可不便宜,如果不是熟人,鋪子還未必敢賣給我,老闆娘的女兒如今抽條得水水靈靈的,女大十八變,真是沒錯。聽說那丫頭如今相中了一位年輕的外鄉士子,正在她家附近的私塾教書,我先前買酒的時候,老闆娘還打趣來着,說我去晚了,她閨女其實等了好幾年。你看看,我當年果然沒跟你吹牛吧,我就說那丫頭眼光好,否則也挑不中我……”

有些遺憾,就像一條老狗匍匐在街角的獨自嗚咽,細細悠悠,撓心撓肺。

他把酒壺留在樹墩子上,起身離開。

馬車返回清涼山。

如今北涼王府有兩處地方名動天下,梧桐院被戲稱爲鳳閣,而半山腰處宋洞明主持的副經略使官邸,則被稱爲龍門。

在他剛回到清涼山,一名龍門官員就火急火燎趕來,跟他稟報說是副經略使大人有要事相商。

當他看到宋洞明親自站在那片低矮官邸屋舍前等候,就知道消息不管好壞,但肯定都不是小事情,否則以這位昔年離陽儲相之一的沉穩,絕不至於這樣坐不住。

果不其然,宋洞明等到他走近後,一起轉身走入居中那間官邸,語氣略顯急促道:“四個消息湊一起了,分別跟流州、中原、京城和北莽有關,都王爺權衡。”

徐鳳年笑道:“那就先說流州那邊的消息。”

宋洞明點頭道:“最靠近西域的鳳翔軍鎮那邊傳來一封緊急諜報,曹嵬和謝西陲擅自更改了都護府既定策略,選擇主動出擊,想要在密雲山口內一鼓作氣吃掉種檀部騎軍!”

徐鳳年臉色如常,說道:“應該是爛陀山僧兵沒有跟隨種檀騎軍一起動身。”

宋洞明憂心忡忡道:“即便如此,雙方兵力依舊差距不大,這麼硬碰硬換命,豈不是違背了流州用兵的初衷?”

徐鳳年搖頭道:“如果密雲山口一役,我們沒能全殲種檀部騎軍,那這場仗纔會沒有意義,甚至可以直接說因爲他們的貪功冒進,導致整個流州陷入極大被動,但是既然連謝西陲都願意陪着曹嵬涉險而動,我相信他們的眼光。”

宋洞明嘆了口氣,苦笑道:“這兩個傢伙真是不讓人省心。”

徐鳳年笑道:“萬一打贏了,也許會有意外驚喜。”

宋洞明心中瞭然,“倒也是,如果種檀部騎軍全軍覆沒,也許爛陀山就要重新掂量掂量了。”

徐鳳年問道:“中原那邊有什麼消息?是溫太乙馬忠賢兩人終於不再漕糧一事上下絆子?”

宋洞明笑道:“這算不得什麼緊要消息。”

徐鳳年有些訝異,“還有比這更重要的局勢變動?”

宋洞明和徐鳳年在議事堂分別落座後,這位已經得到離陽朝廷吏部點頭承認的北涼道副經略使,眼神玩味道:“那位原本對朝廷忠心耿耿的靖安王趙珣,剛剛投靠了兩位叛亂藩王。”

徐鳳年愣在當場。

宋洞明嗤笑道:“待價而沽,這一手真漂亮,我估計這位審時度勢的藩王,把自己賣出了一個天價啊。”

徐鳳年感到荒誕不經,皺眉道:“難不成趙炳陳芝豹兩個要把趙珣推出來當皇帝?”

宋洞明笑道:“王爺一語中的!”

徐鳳年陷入沉思。

如果加上中原腰膂之地的靖安道,再加上早就被陳芝豹控制在手上的西蜀南詔,那麼現如今整個廣陵江以南地帶,徹底連枝同氣,離陽半壁江山,就已經盡入三藩之手。

這種時候,率先起兵且實力最爲雄厚的燕敕王趙炳看似最有資格登基稱帝,與離陽正統劃江而治,但事實上恰恰相反,趙炳最不適合早早把蟒袍換成龍袍,不管宋玉樹在那封詔書裡把離陽皇帝說得如何不堪,但朝野上下,尤其是以江南道爲首的天下士族,仍然心向太安城。趙炳不適合當出頭鳥,名不正言不順的外姓人陳芝豹更不適合,那麼靖安王趙珣就成了免爲其難的人選,趙衡趙珣父子這一支趙室,在尚未吞併中原的離陽王朝裡,其實遠比趙惇趙篆這一支更符合正統身份,老靖安王趙衡在奪嫡失敗被“發配”青州後,之所以那麼積怨深重,並未沒有緣由,如今的祥符新朝,恐怕沒有幾名官員知曉早年那樁秘辛,在趙篆的爺爺尚未登基之前,因爲同輩的醇親王膝下無子,宗人府就提議將趙衡過繼給醇親王一脈,只不過趙篆爺爺的登基過程,比起兒子趙惇更加撲朔迷離,總之到最後趙衡的身份,變成了恐怕連宗人府老人都拎不清的一筆糊塗賬。但如果這個時候拿出來舊事重提,早不如巧,可謂恰到好處。

對於趙珣的一步登天,徐鳳年倒沒有什麼酸意,只是有些忍俊不禁,想起那個世襲罔替前後兩次被自己丟入春神湖的可憐傢伙,還真給他坐龍椅穿龍袍了?

徐鳳年收回思緒,“中原再亂也就是那樣了,對了,太安城那邊又有什麼動靜?”

宋洞明習慣性用拇指和食指摩挲着腰間懸佩的一枚玉墜,笑道:“印綬監幾個掌權太監都出動了,正在趕往咱們北涼的驛路上,領着新鮮出爐的一大堆聖旨誥敕。”

徐鳳年納悶道:“一大堆?”

宋洞明忍俊不禁道:“要不然哪裡需要三四個印綬監宦官齊齊出馬,其中最主要是你的大柱國頭銜,還有對劉寄奴王靈寶等北涼邊軍將領的追封,比如太安城追封劉寄奴爲一等伯爵,賜爵名‘恪靖’,之外就是給陸丞燕王初冬兩位未來王府精心準備的誥婦身份,印綬監那撥宦官之所以走得比較慢,大概是想要等着你的親事,以便求個三喜臨門的彩頭吧。由此可見,這回太安城的誠意,比起前兩次實在是雲泥之別。”

徐鳳年陷入沉思。

宋洞明沒有打攪這位年輕藩王的思考。

宋洞明安靜望向屋外,亦是思緒翩翩。

這位北涼道文官第二人的最大感觸,是離陽廟堂上盧升象一飛沖天,此人能夠封侯拜相,絕不是這位春雪樓舊人在官場有多麼遊刃有餘,而是才華太高,軍功可期,但是盧升象的崛起時機,值得玩味。相信盧升象本人未必就如京城官場想象中那麼志得意滿,指不定還會比起當那個南征主帥的時候更加如履薄冰,大勢之下居高位,大勢一去又當如何?能否功成身退?老涼王徐驍的惡諡,老首輔張鉅鹿的抄家滅族,難道不是前車之鑑?當今天子趙篆之前的兩代離陽皇帝,各自身上那兩件龍袍,一件英明神武,一件恢宏大度,可無法否認袖口處的鮮血淋漓,兩位皇帝的確從不是濫殺無辜的昏君,可他們一旦要殺人,殺的從來都是功勞最高之人。盧升象難道就不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爲趙篆之後一任新君登基之時的祭品?

宋洞明總算明白了,在離陽官場廝混其實不難,太安城容得下齊陽龍桓溫這樣才德兼備的讀書人,也容得下溫守仁晉蘭亭這樣沽名釣譽的讀書人,容得下司馬樸華這些一味公門修行的讀書人,可是容不下那些心底堅持民爲貴君爲輕的讀書人,同樣也容不下功無可封之人。

離陽和中原,爲趙家當官易,爲百姓做事則未必容易。

很多事情,即便皇帝,也會受到百般掣肘,早年碧眼兒治理漕運和胥吏,也許本身即是先帝趙惇想做之事,可是圍繞在趙室身邊積澱百年的複雜勢力,或是新近躋身廟堂的掌權新貴,各有所求,各懷私心,就像一張糾葛極深的大網,鋪天蓋地,覆蓋在中原版圖之上,在這張大網之上,又摻雜有各種難以想象的複雜形勢,皇權相權之爭,黨派之爭,文武之爭,士族寒族之爭,南北地域之爭,京城地方之爭,君子小人之爭,每一座衙門內又有高下座椅之爭,衙門與衙門之間又有內外之爭。

所以宋洞明越來越認可北涼。

在這裡,做事情相對簡單。

但是與此同時,宋洞明也清楚,這種可貴的簡單,如果將來北涼徐家不再僅限於是北涼道四州之地,一樣會迅速變質。

例如他與白煜之間,陸王兩家“外戚”之間,徐北枳陳錫亮這些年輕人與邊軍老將之間,黃裳這些清望卓著之人與皇甫枰李陌藩這些惡名昭彰之輩之間,北涼騎軍與步軍之間,各支精銳邊軍之間,等等。

甚至有一天,矛盾會出現在徐鳳年與“衆人”之間。

這一刻,宋洞明百感交集。

耳畔響起一個嗓音,“宋大人,北莽那邊什麼事情?”

宋洞明回過神,笑道:“那個化名樊白奴的北莽郡主從薊州入關,輾轉到了我們幽州,向皇甫枰自報名號,最後在潼關騎軍的‘護送’下,大概在兩天後就要到達清涼山。”

徐鳳年驚奇道:“她來做什麼?”

宋洞明搖頭道:“我也猜不出。不過她身邊帶了幾名扈從,皆是北庭王帳的怯薛衛。”

徐鳳年自嘲道:“北涼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熱鬧了。”

宋洞明神采奕奕,鋒芒畢露,攤開手掌,然後攥緊,“天下歸屬,盡在我北涼一念之間。”

徐鳳年沒來由笑着說了一句,“這種話,徐驍活着的時候最喜歡聽。”

宋洞明笑問道:“難道王爺不喜歡?”

徐鳳年微笑坦誠道:“天底下哪有不喜歡被拍馬屁的人。”

說完這句話後,徐鳳年神色有些落寞。

徐驍功成名就之後,在他漸漸衰老後,也許那位老人此生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聽到自己兒子說過他的一句好話吧。

好像一句也沒有。

第239章 噤若寒蟬(中)第46章 眉頭第197章 新人牽驢入城,舊人乘劍入海第105章 咫尺風雷(下)第133章 大真人齊玄幀第339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七)第172章 天人相見第24章 搬山第144章 銅錢第46章 過河卒子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158章 北涼要跟北莽離陽講道理第241章 噤若寒蟬(四)第10章 溫酒敲鐘再觀景第43章 一騎當先,一夫當關第118章 離陽失其鹿(下)第171章 哥第12章 求死之人殺等死之人第58章 九十之爭第45章 新狼煙舊餘暉第356章 處處殺氣第81章 一步入天象第328章 中原亂第34章 亂世小歌謠第四百零六章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1章 倒酒七十一顆第144章 新桃換舊符,六年換一刀第147章 長槍所指第54章 陸地朝仙第158章 北涼飲盡兩杯綠蟻酒第372章 子曰第14章 來一壺北涼酒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118章 酸菜和十一第161章 有天人出竅而來第339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七)第152章 上桌第62章 三人禾第16章 呂祖遺言第169章 珠簾,鐵甲(中)第204章 觀潮拋劍第398章 北涼無梟雄第9章 小娘去不去番外第七章第203章 江湖再見沙場見第148章 富貴還鄉第171章 哥第196章 無風也無雨第17章 既然氣數已盡,那就氣吞萬里第272章 青梅竹馬的將軍和寡婦第105章 賣官鬻爵第189章 離別第135章 拋過河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170章 可恨可敬第66章 長短術第165章 狹路相逢第80章 洛陽還劍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95章 狗刨江湖第106章 姓徐的第113章 釣起一湖第98章 猩紅疊猩紅第103章 咫尺風雷(上)第157章 親家,出京,賺虧第58章 小拓跋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63章 天師府上小天師(下)第171章 哥第143章 亭中談心第368章 金剛不敗第50章 燈火第56章 陸地神仙番外第五章第176章 蜀王入涼,道士進山,涼王出山。番外第六章第168章 可愛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113章 永子十局一段事第9章 雪中刀第347章 公子黃花,江湖依舊第5章 算計來算計去第272章 青梅竹馬的將軍和寡婦第33章 說到做到第113章 地滿血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115章 人屠次子再系發第61章 晚來天欲雪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26章 水落石出的密信第108章 大戰在即第93章 可敢一戰第62章 三人禾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43章 一騎當先,一夫當關第233章 百無一用是(上)第80章 羊皮裘去時開山第197章 風起西北隴上(上)
第239章 噤若寒蟬(中)第46章 眉頭第197章 新人牽驢入城,舊人乘劍入海第105章 咫尺風雷(下)第133章 大真人齊玄幀第339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七)第172章 天人相見第24章 搬山第144章 銅錢第46章 過河卒子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158章 北涼要跟北莽離陽講道理第241章 噤若寒蟬(四)第10章 溫酒敲鐘再觀景第43章 一騎當先,一夫當關第118章 離陽失其鹿(下)第171章 哥第12章 求死之人殺等死之人第58章 九十之爭第45章 新狼煙舊餘暉第356章 處處殺氣第81章 一步入天象第328章 中原亂第34章 亂世小歌謠第四百零六章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219章 北涼四戰(上)第1章 倒酒七十一顆第144章 新桃換舊符,六年換一刀第147章 長槍所指第54章 陸地朝仙第158章 北涼飲盡兩杯綠蟻酒第372章 子曰第14章 來一壺北涼酒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118章 酸菜和十一第161章 有天人出竅而來第339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七)第152章 上桌第62章 三人禾第16章 呂祖遺言第169章 珠簾,鐵甲(中)第204章 觀潮拋劍第398章 北涼無梟雄第9章 小娘去不去番外第七章第203章 江湖再見沙場見第148章 富貴還鄉第171章 哥第196章 無風也無雨第17章 既然氣數已盡,那就氣吞萬里第272章 青梅竹馬的將軍和寡婦第105章 賣官鬻爵第189章 離別第135章 拋過河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170章 可恨可敬第66章 長短術第165章 狹路相逢第80章 洛陽還劍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95章 狗刨江湖第106章 姓徐的第113章 釣起一湖第98章 猩紅疊猩紅第103章 咫尺風雷(上)第157章 親家,出京,賺虧第58章 小拓跋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63章 天師府上小天師(下)第171章 哥第143章 亭中談心第368章 金剛不敗第50章 燈火第56章 陸地神仙番外第五章第176章 蜀王入涼,道士進山,涼王出山。番外第六章第168章 可愛第173章 兩份謀略兩顆頭顱,賀新涼第113章 永子十局一段事第9章 雪中刀第347章 公子黃花,江湖依舊第5章 算計來算計去第272章 青梅竹馬的將軍和寡婦第33章 說到做到第113章 地滿血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115章 人屠次子再系發第61章 晚來天欲雪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26章 水落石出的密信第108章 大戰在即第93章 可敢一戰第62章 三人禾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43章 一騎當先,一夫當關第233章 百無一用是(上)第80章 羊皮裘去時開山第197章 風起西北隴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