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飛出了廣固城後,還是沿着那條來路向着濟南郡飛去。他的計劃是從濟南郡過黃河,進入平原郡,然後坐車去燕國。
飛了一段時間,李承發現御劍術的一個優點和缺點:優點是節省真元,目前李承有四種浮空武功,真元消耗量從高到低分別是,《舞空術》(完全使用真元反重力以及用引力移動)>《飛行斗篷》>《真·御劍術》>《梯雲縱》;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風阻太大,畢竟《舞空術》和《飛行斗篷》是用的是超人的那種飛行姿勢,《真·御劍術》是站在裂空劍上,哪個飛的快一目瞭然。
於是李承找了一個山頭落了下去,準備先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的方式還是比較簡單的,李承收集到的那些忍術秘籍內,就有風遁類型的忍術手印,也就是引動氣流的法陣。於是李承很快就在衣服內用銀銅合金絲固定了一個引風法陣,輸入真元后,就會引動氣流從背後向前吹。
受引風法陣的啓發,李承決定趁機給衣服內加上其它的有用法陣。花了幾天的時間,李承在自己胸前的衣服處加上了聚靈法陣,一隻鞋內加了起霧的法陣,另一隻鞋內加了聚集水氣的法陣。其中聚靈法陣是研究《太初經》得到的,其餘三個是從忍術中得到的。
聚靈陣法能夠幫助李承聚集天地元氣,提高周身天地元氣濃度,加快修煉速度以及恢復速度。
李承之所以從許多忍術中選擇起霧和聚水兩個法陣,是考慮許久的結果,這兩個法陣配合使用,就可以在比較溼潤的地域或水中,從腳下升起濃霧,然後再借用背後起風法陣,快速建立起一片濃霧區。爲有着神識做底氣的李承提供極好的輸出環境,特別是不想讓敵人看見自己的手段時,絕對好用。
果然有了引風法陣後,風阻減小了很多,使得御劍飛行的速度超過了使用飛行斗篷的速度,而且更加的節省真元。所以李承也不必再將裂空劍掛在腰間了,也不用帶上護目鏡,而是像一個普通劍客一樣,將劍鞘背在背上。
李承乘着夜色一路飛過了黃河,進入了平原郡,然後沿着官道到達了平原郡的治所縣城。飛進去城中,找了一個隱蔽的地方休息到了天亮,然後在城裡僱了一輛驢車,向着燕國的都城薊城而去。
沒錯,李承僱傭的是驢車。不是李承不想僱傭馬車,而是燕國這些跑載人客運的,都只有驢車,馬匹對於他們來說,銷售價格以及養護費用都太昂貴了,所以只能用更加廉價、更加容易飼養的驢子作爲畜力。
通過和車伕的閒聊,李承瞭解到,作爲整個漢朝有名的窮國燕國,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就是馬匹,鐵器,皮毛以及牛羊。這些生意都是官府壟斷許可經營的,也就是把持在貴族階級及其附庸商戶的手裡。所以這些馬匹牛羊等畜牧業的產出,大部分都是要出口換取貴族及燕國所需的各種物資,至於百姓的需求,能夠餓不死,凍不死就不錯了。
雖然燕國有着最強大的陸地兵種——騎兵,包括重甲騎兵和輕騎兵。爲了養活這些軍隊,燕國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每年高昂的軍費開支。加上鄰居齊國的富庶讓燕國眼紅。所以這兩百年間,燕國和齊國之間的情況大概是這個樣子:燕國積攢兵力,軍費開支每年增加——兵力略微超過供養極限了,出兵攻打齊國,去搶一波——燕國進攻,齊國防守,燕國從齊國的一些鄉鎮中搶到一些好處,但是進攻的兵力損失大過齊國防守的兵力損失——燕國無力繼續戰爭,可能後勤不足,可能兵力損耗過大,可能後院起火等等,燕國撤退,戰爭結束——燕國又開始積攢兵力,軍費開支每年增加。。。。。
燕國有着這麼一個窮兵黷武的王室,底下的百姓能夠生活好了纔怪。不過這些和李承沒有關係,反正李承是來旅遊的,而且如今李承也不用顧忌的發揮所有戰力了,在如今的天下,可以說只要不遇到絕世高手,都可以橫着走了。
李承不知道的是,在他從諸葛家消失之後。諸葛滿看完李承留下的書信,嘆了一口氣,吩咐人取消了爲李承送行的各種準備,這些準備是他們齊國四家一起,爲了收買李承而做的最後的努力。
而李承離開平原郡治所縣城一個時辰後,平原郡治所內,一個身着棕色勁裝,揹着寶劍的青年收到了手下的彙報。
“什麼?你說你看到了那個‘縹緲劍’李承?”這個青年確認道。
“回少堡主,從傳聞的裝扮以及時間來看,有八成可能就是那個李承。”這個手下無意中在車行那裡看到了李承僱傭驢車,一路跟着李承離開治所,然後再返回城內,向着其他相關人等進行了一番覈對之後,才急匆匆的趕回來向自家的少堡主稟告。
等到這個少堡主走了一刻鐘了,這支馬隊的管事,少堡主的三叔才收到下人傳過來的消息。
“什麼?少堡主去追新冒出來的那個‘縹緲劍’了?”三叔大驚失色,作爲一個老江湖,他可是很清楚如果齊國傳出的消息屬實的話,李承可是一個實打實的一流高階高手,反觀自家少堡主,不過一個三流高階而已。
想起自家少堡主聽到李承不過才十六歲的消息,一臉不屑的樣子,三叔心裡涌起了不好的感覺。再聯想起自家少堡主那囂張跋扈,媚上欺下的性格,三叔就猜到少堡主追李承去幹嗎去了,頓時覺得一陣肝疼。
“快,備馬,通知通順商行,交易暫緩一天,”三叔不敢耽擱,一邊吩咐手下推遲此次的馬匹交易,並看護好這次帶來的馬匹,一邊也點齊了一隊護衛,在少堡主離開了大半個時辰後,纔出了城池,追着少堡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