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萌芽

第171章 萌芽

皇帝鐵了心要辦的事,肯定是可以明面上貫徹的。

崇禎那樣的半路帝王殺大臣就像殺狗一樣,只是到李淦這,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能用這麼劇烈的手段。

天佑殿裡的人和前朝的內閣差不多,也就是皇帝的秘書。皇帝兼任宰相,除非皇帝躲在宮裡不管事,否則天佑殿裡的這些人也就是真宰相的秘書班子。

明面上貫徹,不代表基層可以實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如今看皇帝這樣是鐵了心要幹成攤丁入畝之類的改革,李芝遠也把其中的壞處說了,再剩下的,就只能是討論一下後續的政策。

一直沒說話的英國公張牧之不是儒生,沒有那種絕路之困的悲傷,見着天佑殿裡的氣氛有些不對,他便把話題又拉回到了具體政策上。

“陛下,臣以爲在文登州試行是可以的。但若將來有效,推廣全國,這就需要仔細考慮。倒不只是李大人所說的那些問題。”

“譬如膠遼,膠東的人口和遼南的人口並不一樣。譬如文登,假設有十萬人、百萬畝地,這十萬人的丁稅加到百萬畝地裡,平均下來十畝地才加一人的丁稅。”

“而如遼南,可能只有五萬人,百萬畝地。這樣平均下來,二十畝地才加一人的丁稅。”

“膠遼一省之內尚且如此,那麼河南之於雲南、湖廣之於陝甘,這區別難道不是更大嗎?所以,這攤丁入畝,還要考慮怎麼攤?”

“是按照州縣攤?還是全省平均?亦或是全國平均?全國平均的話,還要考慮南北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兩熟的區別,還要進行全國的人口普查。”

“全省均攤,則也要考慮各個州縣的人口、地畝的區別。若不一刀切下去,有些地方得利、有些地方損利,肯定是不行的。”

他的意思很明確了,人口和地畝數的不均衡、各個省的賦稅標準又是固定數值的。

要麼,放權,讓地方節度使因地制宜。

要麼,集權,讓京城的朝廷出臺一個全國公平的政策。

相對於李芝遠說的種種,英國公覺得既然肯定要實行,就不應該去考慮是好是壞,而是要考慮怎麼樣實行了。

集權,對一個政權而言是難度很大的工作。

尤其是攤丁入畝這樣的事,就大順朝廷的組織能力而言,更好的選擇是放權,讓各地節度使因地制宜,以省爲單位,在省內調劑。

或者……就真的如劉鈺所說,培養一批皇帝直屬的年輕人,充任空降的胥吏,進行一場全國範圍的田畝清查。

李淦刻意迴避了這個問題,看到文登州的情況,他心裡已經有數,便把這個避開,只說了一句:“卿言甚是,天佑殿便是要考慮這些事的。”

隨後又把具體的問題,不動聲色地化爲了大而範之的內容。

“朕所思,攤丁入畝是仁政嗎?自然不是仁政。”

“如其所言,畝稅丁銀,大部分還是加在了無地租地的人身上。若說得利,也不過是那些稍有些土地的自耕農、工匠、商人、僱工。富戶不得利、佃戶亦不得利。”

“況且,繳稅的大頭來自富戶,佃戶不交租,富戶怎麼繳稅?租子肯定是要包括攤下的人頭稅的。李卿所言,確有道理。”

“但於朝廷,一年可加幾百萬兩的稅銀。這稅銀多了,才能養兵、救災。朝廷不可無銀。”

“若非要說仁政,只能說這是自耕農和工商業的仁政。至少工匠、商人的丁銀倒是不用繳了。世上,當無讓天下不同的人都稱讚的仁政,只能仁一部分、惡一部分。”

“依朕所見,先不考慮清查田畝,先把各個省的稅銀、地銀、丁銀彙總一下,就在這個基礎上考慮。”

“天佑殿這些日子便全盤考慮一下,到底是因地制宜?還是全國統一均攤?亦或是保持各個州縣的稅銀總量不變直接攤?”

他既自承攤丁入畝對佔絕大多數人口的佃戶不是仁政,這仁暴之爭其實也就沒有再論下去了,皇帝自己都承認了這非是仁政,再拿這個說事也就毫無意義了。皇帝若是流氓起來,誰人能制?

而“仁政”一詞,前些日子已經變了味了。

一個月前,江蘇織工和工匠爆發了“齊行叫歇”運動。

歇者,吳語,也就是停止、不幹的意思。齊行,就是整個行業。這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一方面,這證明隨着大順奉行開關貿易政策,導致江南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展。

點燃蠟燭,總會投下陰影。

萌芽這東西,不能只有財富,沒有抗爭,齊行叫歇這種大規模工人爭取利益的運動是必然會出現的。

織工工匠們提出了增加工資、計件工資,增加工作權益等等要求。

不答應,不復工。

鬥爭手段明顯是進步了許多,他們趁着西洋商人大規模採買、馬上快要交貨的時機發動。

還組織了領導團體,對於不聽話、非要去上工的織工進行打壓;對於因爲叫歇而衣食困難的工友,予以幫助。

這件事轟轟烈烈,當地地方不得不上報朝廷。

廷議中,李淦就挖了個大坑,問了一下衆臣,詢問“若答應工匠要求,豈非仁政乎?”

然而廷議中,就有江南大臣義正辭嚴地告訴皇帝:朝廷的存在不是爲了搏仁政之名的。

如今反將一車,就說攤丁入畝根本不是仁政,就是爲了摟錢,廷議時候想來也會極有意思。

天佑殿內,縱然個人各懷心思,皇帝都這麼說了,那也只能聽命,去考慮制定一個具體的政策。

至於反對,那是廷議的特色,不是天佑殿的特色。

…………

威海,劉鈺帶着八個算是心腹的海軍學員,準備這一次的日本之行,幹一票大事。

白雲航不知道劉鈺要去日本,但卻聽說劉鈺要離開威海一段時間,所以早早地在威海等着劉鈺,堵在了劉鈺要走的必經之路。

看着威海正在興建的一座座房屋,那些招募的饑民吃飽了之後,每個月根本不用給薪水就肯幹活。

看樣子,這活命的恩情,還能不用給錢就能維持個一兩年。

那個奇怪的名叫“北方工業商會”的建築羣已經有了一點規模,現在能夠生產一些簡單的木器,白雲航也不知道將來要生產什麼。

遼河、鴨綠江等地,東北深山老林裡的大粗橡木,也開始在往這邊運輸、堆積、晾曬。看樣子,像是要造船。

他也不懂,只是在等劉鈺。

攔下了劉鈺,白雲航直接說道:“劉大人,這一次攤丁入畝若能實行,你這可是得了莫大的好處啊。最起碼,你手底下這些做工的,不用繳納人丁稅了。”

劉鈺下了馬,笑着衝白雲航拱拱手,又示意跟隨的饅頭等人先散開。

“怎麼,白大人,這是來送行啊?還是來邀功來了?”

“哎,劉大人說笑了。在下既不是來送行,也不是來邀功。只是來說句實話。劉大人又沒有田畝,倒是辦作坊、幹商貿,這攤丁入畝對劉大人好處極大,不是嗎?”

劉鈺一笑,心道這攤丁入畝的手段,就是個治標不治本的玩意兒,不是向地主階級開炮的。

白雲航這話說的確實沒錯,對自己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助於工商業的發展。

不說別的,便黑着良心來算,若有丁銀人頭稅,那開工資的時候就不得不多開出來人頭稅。

少了人頭稅,用工成本降低,這倒的確不假。

白雲航是個聰明的,估計是看到自己招募了萬餘人在這燒磚、挖土蓋房子,就想到了這萬餘人如果要繳丁稅得多少錢,這可都是青壯。

“白大人,咱們也不繞圈子了,請白大人有話直說。咱倆現在不說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但這攤丁入畝的政策,我是希望達成的。你若有事,但說就是。”

白雲航深吸一口氣,拱拱手道:“那在下就直說了。劉大人聰慧博學,想來應該能知道,攤丁入畝的稅政一改,錢肯定是能多收上來,但若說這是仁政,只怕也未必。”

“在下還有件事,要請劉大人幫忙。這政策一出,縱然我有救災的名聲,百姓也算愛戴,可肯定會有人煽動不滿。譬如有人肯定會加地租,然後說本官惡政,他們也不得不加租子,這矛頭和不滿就都要壓到本官頭上。”

“是故……此事還請劉大人幫忙,在下才能辦的漂亮。否則,前功盡棄,在下倒是無所謂,可是劉大人要興工商,若是工商僱工還要交丁銀,這就大爲不妙了。”

劉鈺哈哈大笑,搖頭心道這廝無恥的模樣,倒有些意思。不過這人也的確是個能吏了,能想到這一步,能力毋庸置疑。

“白大人既然都這麼說了,我還能說什麼?你有何想法,說出來就是。”

“是,在下祖籍贛南……”

白雲航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這想法算不上驚世駭俗。

細究起來,白雲航要說的事,也和八十餘年前的明末全國大起義還有着莫大的聯繫。

明末江南看似歌舞昇平,實際上糜爛到了極點,明朝允許世奴的存在,以至於江南等地的大地主們搞出了新花樣。

【奴多腹坎無食,膝踝無裙,臀背無完膚。】

【奴女未配婿,早破其瓜;婦未耦子,先割其鮮】

【佃戶取名,不得與過世的主家重複,此爲避諱】

【佃戶欲嫁女,比先饋銀于田主,名曰‘河例’】

不但壓迫的很,甚至連“真·初、夜權”;避諱;僞·初、夜權稅;等這樣的花活都玩了出來,一些地方愣生生退回了農奴制。

甲申年,崇禎17年,永昌元年,京城被攻破,舊皇帝上吊,新皇帝是個“流寇”,大大鼓舞了江南的佃戶和奴僕。

只能說,“傳統”這個詞,是很魔幻的。

甲申年,白雲航祖籍所在的江西,井岡山、吉安、廬陵等地,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剷平王起義。

裂裳爲旗、削鋤爲刃,喊出了“鏟主僕、貴賤,貧富而平之也”的口號,自號剷平王,佔據井岡山,沒收地主財產,燒燬奴契。

湖北黃安、麻城,也爆發了黃、麻暴動,奴僕聚集麻城,張貼“叛主”檄文,繡了一面大紅旗,上書四個大字“萬衆一心”。

贛閩交界處的瑞金,何志源、沈志昌、張勝等人,在瑞金髮動起義,提出“八鄉分佃、減租減息”的口號。

佔據農村,使得政令不出縣衙,逼迫地主出面和他們簽訂減租和永佃契約,並且樸素地提出了“自然法學派”的觀點,認爲佃戶改良了土地,付出了勞動,應該獲得相應的土地所有權。

閩西的長汀、贛州的寧都,更是在農村建立了政權,使得縣衙只能控制縣城,最終逼迫縣老爺出面,立了碑文,減免地租,減免年節的效例。

甲申年那場“天地翻覆”的大變後,魔幻的明末大起義,讓劉鈺大呼內行:陝甘榆林米脂延安、湖北黃麻、江西井岡山、閩西贛南瑞金寧都、蘇浙皖的金壇、茅山……二百年後紅旗漫卷的地方,二百年前也是紅旗漫卷,連地方都一模一樣。

甲申年的這一場江南奴變、佃變,大力催生了一種新的租賃制度。

雖然早就存在,但正是這一場奴變、佃變將其快速在江南普及。

這也正是白雲航想和劉鈺說的東西:永佃權。

(本章完)

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41章 人性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441章 瘋了第264章 金刀計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95章 過時了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541章 人性第86章 外交訛詐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478章 看破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078章 爭功(三)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89章 條約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886章 恐嚇第167章 論跡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27章 必拿下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
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41章 人性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441章 瘋了第264章 金刀計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95章 過時了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541章 人性第86章 外交訛詐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478章 看破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078章 爭功(三)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89章 條約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886章 恐嚇第167章 論跡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27章 必拿下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