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

“上策?”

景丹很想知道,第五倫所謂對付匈奴的上策,究竟怎麼個上法?

“既然與周、秦、漢武不同,莫非是漢武以後,賢良文學們鼓吹的‘德化’之策?”

景丹知道,在漢武之後,霍光執政時期,出於打擊政敵桑弘羊的目的,召開過一次“鹽鐵會議”,主要討論執行幾十年的鹽鐵政策存廢問題,但討論期間,話題卻偏了許多,開始爭執如何對付匈奴。

賢良文學們沒了漢武帝壓制,自然反彈得厲害,不論是齊學還是魯學,面對共同的敵人,“功利派”大臣時,都團結一致,將漢武時的開拓征伐說得一無是處,視爲“下策”。

在他們眼裡,要如何降服匈奴呢?當然是要以仁義、道德去感化匈奴嘍,文景時期的和親是肯定要恢復的,量中華物力,結匈奴歡心,儘量避免戰爭爆發——畢竟和親去的是劉家公主,鄉賢們卻不必出錢出人,打仗則是要交好大一筆稅的,軍費不足時還會搞告緡明搶。

按照這套理論,只要“畜仁義以風之,廣德行以懷之”,就可使匈奴主動親附,心甘情願地接受大漢教化。

這些話,原本當做笑話聽聽也就過了,但最要命的是,到了漢宣帝時,匈奴居然還真來歸附了,原本這是王霸道雜之的功勞,漢宣帝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甚至在匈奴內部搞分裂,這才迫使單于來朝,只可惜漢宣沒幾年就去世了,元、成時代已是儒臣執掌大權,他們自然而然將匈奴降服,說成是“德化”的功勞,邏輯頓時自洽起來。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太學的老博士,懷念漢時匈奴恭順的日子,埋怨王莽自大,羞辱了單于,導致北狄與中原再度開釁呢!他們仍視“和親”“招撫”爲上策,難道第五倫去齊魯走了一圈,也中了這羣賢良的毒?

第五倫聞言大笑,難得替老王莽說了句話。

“匈奴與中國決裂,王莽自然有錯,錯在好大喜功,削單于爲降於,不過是改了一名,於匈奴何損?至於後來妄圖分裂匈奴爲十六小邦,想法沒問題,但舉措卻實在可笑,至於那些賢良文學,還不如王巨君。”

“匈奴之所以臣服於漢,乃是兵連禍結十餘年結果,丁零襲其北,烏孫擊其西,烏桓叛其東,匈奴實力不濟,若不屈從於漢宣帝,恐將覆滅。如今得了數十年休養生息,匈奴人丁牲畜恢復,五單于爭立也已結束,復歸一統。就算王莽依然行‘德化蠻夷’,匈奴反叛也是遲早之事。”

第五倫舉起一隻手感慨道:“,所謂德化,乃是以肉飼虎,老虎傷病時尚能俯首帖耳,如今舔好傷口,自然就對吾等齜出獠牙,要斷我左臂河西了!”

所以在第五倫心中,蠻夷只可武折,面對匈奴復興,辦法依然只能是打!打到匈奴單于再不敢自認爲“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原皇帝談話”爲止!

“這一仗,便是要讓天下放棄幻想,準備好與北方匈奴,長期鬥爭。”

但第五倫只說了總的戰略,他那“上策”細節如何操作,依然沒直接說出,只在努力彌合景丹、萬脩的爭議,對二人道:“眼下最緊要者,仍是如何救河西官吏,以及三十萬軍民,此乃急患,孫卿也無異議罷?”

景丹的意見主要是關於日後河西的棄、守問題,那片土地上的人,卻是必須要救的,垂首應諾。

第五倫遂問萬脩:“君遊替予鎮守關中兩年了,日夜訓練新卒,予知道隴右方寧,西邊還要面對羌胡,不論是荊襄一戰,還是兩淮之役,都未令關中輸送兵員,如今西北有事,關中能徵召多少生力軍?”

這是萬脩本職工作,稟報道:“關中戶籍統計較好,尤其是三輔各縣青壯登記基本屬實,農閒時能參與縣中訓練,一年兩次。如今統籌各郡在冊郡兵,足有三萬之衆,參加過至少一次訓練者,五萬人。”

第五倫拍了板:“夏收已畢,秋收前沒有大的農活,抽調兩萬郡兵,外加三萬新卒出來。”

言罷又看向景丹:“君遊掌武事,而孫卿管錢糧,且與大司農任光商議,看看能籌出多少糧食來?”

“不必問大司農,臣現在就能告訴陛下,五萬兵卒遠征河西的糧秣,萬萬湊不出來!”

景丹直接給第五倫跪下,官帽再度取下捧在胸前,一副要糧沒有,要命一條的架勢,嘴裡哭訴道:“此去河西,就算以最近的武威來算,路途將近兩千裡之遙!道路崎嶇,夏日陰晴不定,還要翻越隴阪、烏鞘嶺,最快也恐怕兩月方能抵達。”

“人月食一石半,五萬人遠征,就得五萬人運糧,光是路上用糧,就將多達三十萬石!加上騾馬所需,傾覆損耗,最終將至五十萬石。”

這還只能保證大軍抵達河西,再加上後續投入,這是要朝百萬石級別狂飆的節奏啊!

若攢幾年家底打這樣一仗也就罷了,問題是自第五倫稱王后,簡直是無歲不戰,遠的就不提了,去年的荊襄之役,用兵五萬+,耗糧百萬,淮北一戰就更誇張了,十萬+的兵力,關東存糧兩百萬石,半年間用了個精光,好歹撐到小麥成熟,緩了一波。

財政本已捉襟見肘,這要再在西北砸進去百萬石,就算秋收頗豐,明年也要難過嘍。

第五倫知道景丹的難處,但還是道:“明年缺糧之事,予會再想想法子,只要府庫有的,且先用着。再者,最終用糧,不至於如此之多。”

不至於?景丹急了,難道皇帝還懷疑他算錯了?

第五倫卻搖頭:“誰說這五萬援軍,要去的是河西!?”

……

關中渭北五陵: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皆是漢朝時誕生的新城市,早已馳名在外,但在這五座城市內部,究竟誰是老大,卻一直有爭議。

要按年代算的話,漢高祖的陵邑長陵當居第一,可若以規模論,茂陵身爲關中第二大城市,不算外地商賈官吏的話,戶口超過長安,也可以拼一拼。茂陵城內道路縱橫交錯,道路爲“三橫七縱”,將整個縣城劃分爲三十多個里閭。最寬敞的主幹道筆直壯闊,能容四五輛馬車並行,高冠華蓋,往來如雲,其世家則好文禮,富人則商賈爲利,豪傑則遊俠通姦,好不熱鬧。

你長陵年代雖久,但沒落了啊!

不過,自從漢、新易代,大魏肇造後,這個問題不再有爭議。作爲第五倫老家的長陵,以“帝鄉”霸佔了五陵首席,富庶繁榮的茂陵只能罵罵咧咧地退居老二,羨慕鄰居命好。

不過茂陵人卻並不心服,裡坊酒肆的閒人喝醉後,甚至會小聲嘀咕道:“長陵出了個皇帝,我茂陵,也出了個皇帝啊!”

然後他就會被同案之人連忙堵住嘴,茂陵的那“皇帝”,是白帝公孫述。

但就算將公孫述除名,茂陵也算的上地靈人傑,不信且看城內最壯觀的景緻:三將裡。

這名是新取的,因爲小小一個裡,居然出了魏國三位大將:驃騎大將軍馬援、車騎大將軍耿弇、前將軍萬脩。

三家門第,自是馬氏最高,畢竟是後族,第五倫親賜閥閱,與之只隔着一條巷子的耿家雖子孫繁多,卻格外低調,畢竟這是家主、魏國太傅耿況的一貫風格。

耿況實際年齡只有五十多,但聽他講話,只以爲是七八十老叟了。

這位太傅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持着《老子五千言》自我反省:“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家業枯榮有時,家族興衰無限。審思慎行、知止留餘,方是傳家之道,我耿氏得陛下榮寵,老朽愧爲三老,吾子身爲車騎大將軍,每年得享食祿賞賜無數,該知足了。”

不愧是年輕時候學過道家的,耿況不戀權勢,第五倫收取河北後,他便急流勇退,死活不願意擔任任何實職,只享受“太傅”的榮譽名號,準備頤養天年了。

不僅如此要求自己,耿況還時常勸說回鄉休養的長子耿弇:“汝性情倨傲,如今年才二十六,比陛下還年輕,在武將中,已僅次於馬文淵,莫要再爭了,就藉口傷病,學學景孫卿,多留京師休養,離功勳遠一些!”

耿弇煩不勝煩,但他爲人孝順,也不好像在軍中罵人一般,反嗆老爹,只能默然應之,平素就斜靠在樹蔭下,讀着第五倫親自整理的練兵實錄,反思自己上次在淮北的不足之處。

但三五天還好,耿弇休養旬月後,就越來越不耐煩,家中生活太過無聊,夢中甚至常回到征戰時的金戈鐵馬,那些與敵人拼武力智慧的時光,才讓他感覺自己活着!

第五倫對他的形容:貪如狼,貪的是功勳,高名,果然沒錯。

耿弇難熬的日子,在武德四年七月中時,戛然而止了!

就在這炎熱的一天,耿弇看着快翻爛的兵書,聽着刺耳的蟬鳴煩躁不已時,外頭卻忽然一陣騷動,不多時,有人踱步進入院中,站在月門裡負手笑看耿弇。

“伯昭,傷可痊癒?”

第255章 疾風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682章 豆渣第95章 那沒事了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189章 亂殺第648章 帶惡人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592章 優勢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140章 該死第83章 砰!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309章 磨豆第406章 隴蜀第268章 王司徒第309章 磨豆第284章 盜跖第499章 強渡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259章 西涼軍第269章 兒皇帝第79章 遇事不決第399章 周公營洛第388章 巨人第561章 武安第375章 樂土第382章 棄地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634章 要多想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567章 告急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508章 豹尾第376章 比爛第517章 再見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216章 天命!第187章 難民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117章 打雁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141章 三窟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362章 打虎第692章 雙管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141章 三窟第643章 懂了第210章 這河裡第557章 還鄉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493章 預判第54章 暮鼓第521章 假民主第466章 人與人是不同的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293章 武德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372章 雞肋第562章 委屈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247章 進京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106章 吞胡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432章 開掛第139章 熟練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250章 廣廈第182章 福報第175章 大腿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638章 精銳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327章 離譜第568章 南巡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195章 將軍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129章 綠林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
第255章 疾風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682章 豆渣第95章 那沒事了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189章 亂殺第648章 帶惡人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592章 優勢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140章 該死第83章 砰!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309章 磨豆第406章 隴蜀第268章 王司徒第309章 磨豆第284章 盜跖第499章 強渡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259章 西涼軍第269章 兒皇帝第79章 遇事不決第399章 周公營洛第388章 巨人第561章 武安第375章 樂土第382章 棄地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634章 要多想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567章 告急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508章 豹尾第376章 比爛第517章 再見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216章 天命!第187章 難民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117章 打雁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141章 三窟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362章 打虎第692章 雙管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141章 三窟第643章 懂了第210章 這河裡第557章 還鄉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493章 預判第54章 暮鼓第521章 假民主第466章 人與人是不同的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293章 武德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372章 雞肋第562章 委屈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247章 進京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106章 吞胡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432章 開掛第139章 熟練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250章 廣廈第182章 福報第175章 大腿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638章 精銳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327章 離譜第568章 南巡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195章 將軍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129章 綠林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