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

bookmark

雖然大家都得了察舉,能入朝爲郎,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三個人還要分冠亞季,四個名額,就更有高低之分。

新朝和漢一樣,以孝德治天下,“有德行”,無疑是四科之首,相當於過去的孝廉了。

在蕭言看來,張湛這麼做,跟漢武帝用人一樣,後來者居上啊!

內定也好,排號也好,明明是他先來的!蕭氏與陽陵縣留侯之後張氏約好,兩家輪流舉薦子弟,蕭言爲此多等了一年,今載本該順順利利,卻平白無故被人擠佔了第一的名額。

他當然不服!寧爲雞首不甘牛後,蕭言深以爲恥。

不論家世、閥閱、經術……對了,還有文采,自己哪點不比第五倫強?至於什麼孝悌德行,在蕭言眼中,始終是有目的的詐僞,沽名釣譽而已。

不就是讓個梨,辭個官麼?誰不會!我現在就辭!

於是蕭言一時衝動,竟直接起身請辭,這察舉,不去也罷!

豈料他剛出口,張湛本來就一直嚴肅的臉,更加凝重,竟拍了案幾,厲聲斥道:“蕭以時,天子詔布的四科察舉,這是何等肅穆的大事,是你想不去,就不去的麼?”

在座四人皆驚,張湛雖然儀表肅穆,可爲政其實是軟的,哪怕涇水鬧災那會,都很少跟豪右紅過脖子,今日卻破天荒斥了蕭言。

不過張湛很快就恢復了平靜,跟蕭言講起了道理,苦口婆心地說道:“汝等可知本郡名士,宣秉?”

第五倫不認識這人,但王隆卻很熟悉,他父親是邛成侯的堂兄弟,家族已經不在長平館,而搬到了郡北的雲陽縣居住,而宣秉正是雲陽人。

“宣秉字鉅公,少修高節,顯名三輔。”

此人當初的名氣,大概比現在的第五倫還大。早在前朝哀、平際,宣秉見王氏據權專政,侵削宗室,有逆亂的傾向,就辭去了吏職,當時的二千石派人徵辟他做曹掾,宣秉稱疾不仕。

等到王莽代漢建新後,聽說了宣秉的名望,又令使者徵之爲孝廉,宣秉再次稱病。這就是明顯的不合作態度了,王莽遣人再召,結果卻發現,宣秉已經跑路了,帶着妻兒,隱遁於雲陽深山中。

第五倫聽了王隆的介紹後瞭然,看來這個時代,還真有不少心懷漢室,拒絕仕新的士人啊。

只不知有沒有跳水殉國的。

“還有就都郡(廣漢郡)人李業。”

張湛開始舉例拒絕察舉的嚴重性:“李業在前朝元始中舉明經,除爲郎,後來辭官回了故鄉。”

“就都連率召他出仕,李業不願,便被下獄,幾乎被殺。還是陛下仁德,寬赦了李業,又舉他爲賢良方正,到常安做元士。可李業仍然稱病拒不爲官,竟帶着家人隱藏山谷,絕匿名跡。”

接下來的話,張湛是瞪着還沒來得及表態的第五倫說的。

“平素汝等讓個太學名額,拒個鄉吏、斗食,本官還能容着。可四科察舉乃是天子親自布詔,四輔三公釐定名錄,名單都報上去了,汝等若還拒辭,必然驚動朝廷。公卿們便會想,莫非是欲效仿宣秉、李業,心懷前朝,不願仕新?”

這話可就嚴重了,爭一時之氣的蕭言都嚇愣了,他家作爲蕭何後代,身份本就敏感,最怕被人扣上個“思念漢家”的帽子。平素小心翼翼,這次卻是趕着去頂這罪名啊!

第五倫則暗吐舌頭,幸好有姓蕭的上前趟雷,不然被張湛斥責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看來他想湊齊三讓三辭,只能日後再說了。

一句話,今時不同往日,在察舉這種事上玩辭讓,是要負政治責任的。膽敢拒絕,可能會被打入朝廷的黑名單,若是遇上一個想搞你的郡大尹,甚至可能會下獄,連累宗族,否則宣秉、李業也不會匆匆跑路隱居深山去。

想到背後的家族,蕭言還是慫了,訥訥地向張湛告罪,捏着鼻子應下了這“通言語”的察舉名額,位在第五倫之下,乖乖做他的牛後。

但心裡對第五倫的厭惡,卻又加深了幾分,蕭言只暗道:“張湛定是想着,第五倫年少寒門,能對他感激報恩。”

經過這一遭後,他們和張湛的關係,已經是舉主和被舉者。蕭言、王隆自有宗族閥閱,視察舉爲理所當然。可第五倫和景丹,乃是張湛力薦才能入選,按照這時代的規矩,是要視張子孝爲君的。

從此休慼相關,同褒共貶,被舉者犯法有罪,舉主會被牽連,反之亦然。

張湛將事說完,他清廉慣了,居然連飯都不留四人,景丹、蕭言、王隆走出了廳堂,第五倫腳步慢了一些,回首朝張湛作揖。

“怎麼,伯魚難道也要請辭?”張湛板着臉,他已經將事情嚴重性說得很清楚,倘若第五倫敢再辭讓,就不是讚歎其德行高潔,而是痛斥一番了。

“倫不敢。”

第五倫道:“只是心懷疑惑,我之前從未見過郡君,甚至還不識擡舉,拒絕了你的闢除。郡君卻不以爲忤,向朝中舉薦我,又以我爲四科第一……”

張湛大搖其頭:“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佐聖天子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舉薦本郡賢人才俊,難道不是職責所在?有何奇怪?”

他只是在這個扭曲到不正常的世道里,做個一件該做的事,如此而已。

見第五倫仍拱手未起,張湛知道他不問清楚不罷休,遂道:“之所以舉薦你,是因你孝悌德行冠絕郡中年輕一輩。”

“又因你在第五里做的事,興義倉、補不足,深合聖人之意。”

“也因你在長平館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說到了老夫心坎裡了!”

張湛感慨道:“方纔我所說的宣秉、李業,世人對他們多有讚譽,以不仕爲高節,以隱居爲獨行。甚至有人將二人比作古代的伯夷叔齊,可在我看來,彼輩雖求仁得仁,卻不足士人效仿。”

他也做過漢朝的官,食劉家之祿。可在新朝卻繼續任職,沒有選擇不食新粟,當然有一番自己的掙扎和見解。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經在楚地遇上兩位隱士,名曰長沮、桀溺,在拉着犁耕地。”

“孔子讓子路去問路,二人知道來的是孔子,就對子路說,這天下紛亂如同滔滔洪水,混亂邪行流淌得到處都是,你要隨誰一起去改變它們?還不如隨吾等避世而耕。”

“子路將二人的話告訴孔子後,孔子長嘆道:人怎能像鳥獸一般活着?天下若是有道,丘也不必如此辛苦去尋求改變了!”

張湛道:“伯魚,我希望你學孔子,不要學長沮、桀溺。這天下雖不盡如人意,距離三代之治尚遠。但正因如此,有志者纔要去加以更易,而不是避世隱居,坐視世間道德淪喪。”

第五倫明白了,張湛也是個在季世裡掙扎的理想主義者啊,難怪會認可王莽之政。

他欣然應諾,但心中卻明白,自己的理想,和王莽、張湛是不一樣的。

不過話說到這份上,這次是沒法辭讓了,他還能扔下第五氏,自己跑深山裡隱居,或直接去投起義軍不成?

更何況,第五倫也算摸清楚了這時代的邏輯:在官本位的社會裡,想將名望轉變成實利,你首先要有個官職。

就他這水平,辛苦攀科技樹種田一年,增加的畝產,可能還不如做官撈到的錢糧多。

小偷小摸搞到的鑌鐵,可能遠遠比不上做官後打通的渠道豐厚。

太學生得皓首窮經,拼命跪舔那些經師老傢伙,才能通一經參加考試。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年最優秀的甲科四十人,方能成爲“郎中”。

而四科取士和孝廉一樣,作爲正途,可以直接入朝爲郎,過幾年體體面面,外放當個六百石、四百石,手握實權,豈不美哉?

更何況,第五倫對即將要去的常安城,確實很是期待,準確來說,是對那兒的兩個人感興趣。

一個是壽成室裡的新朝皇帝王莽。

還有那位讓他懷疑自己記錯歷史的國師“劉秀”!

“來都來了,若不去會會這兩人,豈不遺憾?”

……

第五倫和景丹一起走出了郡府,他正打算去牽馬回家,卻發現正門外圍了一大圈人,男女老少皆有,都墊着腳看熱鬧。

看到第五倫出來,衆人竟都很興奮,大呼道:“第五伯魚出來了!”

這讓第五倫始料未及,消息傳出來了?不就是舉孝廉麼,至於如此激動,莫非還要和電視劇裡一樣,誇馬遊街?

第五倫看向景丹想問問,發現他也滿臉愕然。

不對勁!

再一看,卻見被人羣團團圍住的地方,跪坐着一個仗劍遊俠。他斗笠背在身後,露出了臉龐,三十餘歲年紀,方口瘦臉,留了絡腮鬍,眉毛上有一道刀疤豁口,或是械鬥所致。

莫非是來郡府上訪鬧事的?那又關他什麼事。

此人見第五倫出了門,便朝他長作揖,然後慢悠悠開始說話。

“君子,吾等又見面了。”

第五倫愣住了,不會錯的,他絕忘不了這溫吞水一般的話語和濃重的茂陵方言,就是行刺他的那個遊俠!

“數日前,我家主人受第七豹之託,派我在縣道上劫殺君子。”

說完這句話,輕俠停頓了一下,等圍觀者驚呼和對第七氏的唾罵稍稍平息,才繼續道:“但一番尋訪後,我爲君子孝悌之名折服,認爲不可傷及賢人,便斷弓而返。”

“好俠士!”越聚越多的長陵縣人開始大讚這人任俠有道,而第五倫德行高遠,竟能讓刺客放下手中刀。

景丹不知道此事,也詫異地看向第五倫,只暗道:“果然是唯賢唯德,能服於人啊。”

末了,那輕俠再道:“然棄君之命,不信,我返回茂陵陳述經過,主人方知事情原委,於是令我再度趕赴長陵,希望能消釋誤會。”

“對了。”

說了一大堆,他似乎纔想起沒報姓名,朝第五倫再拜:“吾乃茂陵原巨先門下輕俠,萬脩(xiū)!”

茂陵大俠原涉之名再度引發圍觀者驚呼,但第五倫卻對什麼原涉、萬脩都沒有太大感觸,只愕然看着眼前這一幕。

他靠邀名養望混到了孝廉,可今天卻棋逢對手了,這原涉和萬脩,簡直是逮住自己就直接開刷,連前戲都沒有的!

對方還會發動羣衆,這下都不用費勁宣傳了。

雖然知道此事對自己也有利,但第五倫心中還是冒出一個念頭。

“你爲何如此熟練?”

……

PS:求推薦票!

第128章 護官符第276章 北狩第224章 入關第690章 “隕石”第639章 得加錢第504章 飛天第267章 我爲王第557章 還鄉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207章 紅白黃第415章 想桃吃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615章 神化第107章 烽火第289章 天兵第478章 溫酒第299章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282章 皮骨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327章 離譜第459章 體面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591章 茅塞第406章 隴蜀第330章 你坐啊第625章 殺去東京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297章 第五漢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576章 斷蛇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157章 真·秀第95章 那沒事了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445章 陳倉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299章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539章 敵手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147章 要文鬥第437章 五頭鮑第52章 左手畫圓第395章 大公第623章 山高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560章 鷹梟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334章 百姓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576章 斷蛇第506章 應龍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335章借貸第91章 官匪一家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495章 陽謀第246章 南巡狩第37章 你信麼第643章 懂了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573章 輸麻了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417章 友軍第75章 地皇元年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498章 打援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55章 山高水長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315章 韓信第259章 西涼軍第207章 紅白黃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288章 西望王師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76章 加戲第492章 將軍第228章 清君側第599章 不敗
第128章 護官符第276章 北狩第224章 入關第690章 “隕石”第639章 得加錢第504章 飛天第267章 我爲王第557章 還鄉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207章 紅白黃第415章 想桃吃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615章 神化第107章 烽火第289章 天兵第478章 溫酒第299章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282章 皮骨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327章 離譜第459章 體面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591章 茅塞第406章 隴蜀第330章 你坐啊第625章 殺去東京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297章 第五漢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576章 斷蛇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157章 真·秀第95章 那沒事了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445章 陳倉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299章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539章 敵手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147章 要文鬥第437章 五頭鮑第52章 左手畫圓第395章 大公第623章 山高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560章 鷹梟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334章 百姓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576章 斷蛇第506章 應龍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335章借貸第91章 官匪一家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495章 陽謀第246章 南巡狩第37章 你信麼第643章 懂了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573章 輸麻了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417章 友軍第75章 地皇元年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498章 打援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55章 山高水長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315章 韓信第259章 西涼軍第207章 紅白黃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288章 西望王師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76章 加戲第492章 將軍第228章 清君側第599章 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