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在他們急着擴大戰果的時候,遇到了法國第一騎兵軍團的兩個主力騎兵師,這支部隊是大批英法聯軍士兵北上進入比利時迎擊德軍的先頭部隊。雙方的實力旗鼓相當,雙方激烈的交戰,戰火一口氣燒了整整三天。從距離列日以西25英里的阿尼附近,一直綿延到距離讓布盧城15英里的地方。
傳統步兵和騎兵的交鋒將在這次大戰後變得稀有,有遠見的軍官認爲坦克終將取代騎兵這種稱霸冷兵器時代的兵種,機槍的普及使騎兵的衝鋒變成了自殺性質的進攻。但是守舊的將軍們還是迷信這個兵種,高大威武的騎兵成爲法國人的殺手鐗,他們試圖衝散德軍第五集團軍的進攻。
兩強相遇,一番廝殺。法國人仗着騎兵高機動的優勢猛攻德軍,接連創造了以多打少的局面。德軍則損失了110門火炮,讓高層着實心疼了好一陣子。
但是德軍優良的軍官素質和剛毅的士兵在戰鬥的過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法國在擊毀了110門火炮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付出了整整五千名騎兵的慘重代價。
這次局部的英法聯軍反擊穩定了比利時境內的盟軍防線,化解了德國部分兵力優勢,阻止了德國第四集團軍和第五集團軍右翼部隊在比利時的進一步攻擊行動。
經過了如此慘烈的會戰,英國遠征軍的指揮官還有法國統帥霞飛都認爲德國主力部隊正在比利時境內,於是在幾個小時之內,本來就已經深入到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主力,竟然再次走出戰壕,繼續北上。
爲了迎戰比利時北部洶涌而至的德軍,盟軍的40個主力師——法國野戰部隊的幾乎全部精銳,加上整個英國遠征軍,還有比利時的部隊一同守衛他們計劃好了的防線。
他們從靠近安特衛普的荷蘭半徑向南經過布魯塞爾再到那慕爾的整整65英里的漫長防線上佈防,在這些地區駐紮大量的兵力,隨着時間的推移,法國和英國人在這裡的總兵力甚至有接近德軍的危險。
英法聯軍在比利時境內穩住了陣腳。他們得以鞏固力量,建立起堅固的防線,霞飛等法國高級將領的注意力從脆弱的色當防線上轉移到了比利時境內。
而當小毛奇軍團的30多萬傳統步兵通過阿登森林的時候,所有的抵抗都已經被前頭的裝甲部隊肅清。他們翻山越嶺,跨過早就沒有人防守的路障還有戰壕,輕而易舉的穿過了阿登森林。當他們出現在了色當,並且加固了德軍的防線,爲第一裝甲軍還有第二裝甲軍兩支精銳的裝甲部隊的繼續前進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時候,還沒有人意識到德國部隊的真正企圖。
右翼的戰鬥進行的非常艱苦,兩支主力部隊的碰撞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分出勝負的,第6步兵師在比利時北部的重要城市安特衛普前面停下了南下的腳步,連續2天沒有成功推進1公里;第7步兵軍在布魯塞爾北部35公里的地區血戰,損失了3000人只打下了7公里的土地;而第1步兵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他們不得不挖掘戰壕,應對越來越強勁的英國遠征軍的反擊。
老成持重的將領倍感擔憂,擔心德國陷入戰爭泥潭,被東線的俄國人趁虛而入。但是施裡芬元帥對這一切不以爲然,因爲德國真正準備打出的重拳其實是在色當一線,所以他依舊認爲德國有機會獲得勝利。
所以施裡芬在介紹完了現階段的戰局之後,用教鞭狠狠指了指色當地區的德軍部隊標識,自信的對威廉二世說道:“下一階段,陸軍將和空軍配合,全面執行旋轉門行動,在這裡、這裡還有這個地區,同時展開攻擊。”
“我們能否在色當以西地區取得勝利,保證部隊能夠快速推進呢?要知道我們手裡的裝甲部隊並不多,一旦陷入消耗戰,形勢將對我們不利。”威廉二世不得不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這個問題非常容易解決。”施裡芬指了指色當西面的大片地區說道:“法國部隊在這裡沒有任何主力部隊,我們的裝甲部隊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指定的攻擊目標。我們的步兵也繳獲了法國大量的交通工具,就是希望這些部隊可以跟上裝甲部隊的進攻速度。”
法國的高層謀劃也徹底亂了套,他們在德國人重點攻擊的色當地區僅僅準備了13萬人的防守部隊,可是他們必須面對小毛奇麾下整整3個裝甲師600輛坦克。
他們被分散部署在了方圓95英里的地區,與攻入色當的德國部隊縱橫交錯。而他們的東南方向,馬奇諾防線上,法國的40個師被虛張聲勢的德軍11個師釘死在了原地,分毫都動彈不得。
而就在德國第1裝甲師在色當架橋渡河的幾小時之後,後知後覺的法國指揮官們也終於重視起德國方面來自阿登森林附近的進攻了。確切的說,原本德軍四面挺進,讓英國和法國只好全面防禦,所以霞飛也實在無從判斷德軍的主攻方向。
但是不久之前,英法聯軍在比利時境內阻止了德軍的快速突擊,穩定了戰局。當所有地區的戰鬥都變成了靜止防線的時候,也就難免有人會注意到唯一還在運動着的德軍部隊。所以霞飛也決定派遣一些力量,去對付仍然不停前進着的色當方面德軍。
德軍總指揮部,除了來來往往的軍官參謀、威勢日重的施裡芬元帥、親臨指揮部的威廉二世陛下,還有三名奇怪的東方人,他們作爲華**官戰地觀摩團的成員,親身經歷了歐洲大戰。他們平時安靜的坐在一旁,就像聽話的小學生,施裡芬在詢問他們幾次、沒有得到滿意的回答後就再也沒有關注他們。不過這幾名軍官早已將戰鬥中每一個經過參謀本部的細節都記在心裡,晚上回去後彙總,然後發回國內供呂梁參考,也就是說,他們是充當呂梁眼睛的,而不是提供建議的。
華國參與的戰爭從不是孤立的,反而與歐洲息息相關,德軍的發揮關係到後續長遠的戰略,呂梁對這裡的關心不亞於本國的戰鬥。他的目的不是利用戰爭搜刮歐洲的財富,而是獲得世界的領導權,德國人戰事推進的順利,對華國實現長遠目的很有幫助。
目前看來華國與德國的合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德國空軍面對聯軍具有壓倒性優勢,傘兵的出現也幫助德軍脫離了比利時和荷蘭的要塞泥潭,專門的裝甲部隊也突破了阿登森林,出現在色當地區,華國勞工的幫忙讓德國人擁有了更充足的兵力。歐戰的順利讓呂梁看到了打破世界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的曙光。
不過,要想迎接光明的未來,還需要長久的征戰,暫時將目光從歐洲戰場收回,呂梁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華國即將展開的日本列島之戰上。
必須將這個朝秦暮楚的狹隘小國打服氣,華夏纔算沒有後顧之憂,不能完全征服日本,華國就不算擁有遠東的領導權。而政府這個國家,光靠封鎖是沒有用的,呂梁估計就算封鎖十年這個國家都不會屈服,只有消滅他們的士兵、覆滅他們的政府、取消天皇制度和軍國主義思想、讓他們承受難以忍受的傷亡,才能讓他們知道到底誰纔是遠東的老大,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屈服在華夏的腳下。
這是呂梁對自己的幕僚說的,也是對許多普通人將領說的,無上的威望和絕對集中的權利讓呂梁做到了華夏一心,民間對於呂梁的決定沒有絲毫質疑。民衆是在呂梁的領導下、在軍隊的擴張中走向溫飽、走向富裕,他們更願意相信呂梁帶領他們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近似信仰般的崇拜讓民衆不經思考就選擇跟隨呂梁的腳步。而對華國影響巨大的財團、資本家們更是推動華夏對外擴張的重要力量,已經有人在報紙上叫囂消滅日本和美國,奪取西伯利亞、澳大利亞、東南亞、印度和中東,因爲這些地方意味着無窮無盡的資源和市場,他們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軍事擴張的支持,麾下許多工廠心甘情願的加入到政府整合工業資源的行動中,爲軍隊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