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

bookmark

“若夫道揆,天子三公之事”————————【陳了翁始末】

未央宮,清涼殿。

一聲高宣過後,皇帝立起,依禮法目送公卿,看着董承離去後,他並未急着坐下,卻是悠然的看着殿外槐樹:“荀君以爲,太尉這番話有幾分出自真心?”

荀攸也跟着站立在側,聞言轉身,拱手道:“真心私意,其實並無區別。”

這本來是皇帝與黃琬之間互相默契、各取所需的行爲,董承不停的表示要在其中插一隻手,皇帝沒什麼表示,倒也讓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依荀攸所言,董承的用心並不單純——

“爲了一個吳碩,便苦心孤詣若此,我卻是不信的。”皇帝輕吁了口氣,纖長的手指擺弄着衣袖:“且不說吳碩的品性,單說是他的爲人,就做不出這等事。”說着,他哂笑一聲,將袖子抖落遮住雙手:“欲蓋彌彰,他以爲他瞞得住我?”

“自然是聖明無過於陛下。”荀攸低聲應道,意有所指:“董公這些年大度了不少,記得當初他與黃公、馬公等人關係都不甚融洽——又或許,董公本沒有想要瞞住陛下。”

殿內一時靜了靜,喝足了雨水的鳥兒在庭間清脆的叫着,隔着重牙疊宇的殿落,顯得格外悠長。

“尚書令的位置不能閒置太久。”站立着的皇帝終於有所迴應,展袖坐回榻上,似是沒有留意到荀攸的話:“既然他有心,如今也沒有別的合適人選,就勞煩荀君去傳詔,讓僕射吳碩接任尚書令,也算是循資敘進了。”

“臣謹諾。”荀攸面色不改,低頭應了下來,微闔的眉目在垂首時悄然斂去半分銳芒。

應諾之後,荀攸沒有急着告退,而是仍站在原處,似乎有所恭聽。

“弘農太守高眹有奏疏。”皇帝忽然開口說道,並衝荀攸擺了擺手,指使他坐回榻上:“說是那些沒被捉盡的蝗蟲,成羣飛過函谷關,境內幾無孑遺。他已派快馬行文告知前將軍,提醒河南、河內、豫州等地,要事先有所綢繆。想必過些日子,彼等便都會有受災的奏陳上來,不過有關中滅蝗的成例在,彼等殘餘的蝗羣,應當不會對前將軍等人帶來多少麻煩。”

蝗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流動性強,能在短短數日之內吃光一個地方的農作物,然後一夜之間飛到數十里之外,搜捕的人往往疲於奔波,很難將其一網打盡。這次關中上下一心,又有捕蝗使親臨指導百姓的滅蝗工作,許多蝗蟲除了被捕殺的,大都往東飛去——它們本也是從涼州一帶飛過來的。

若是能嚴格遵從朝廷在關中的執行力與相關政策,這些逃散的‘殘兵’也不足爲慮。

“關中之民深感陛下爲民戴罪的仁義與恩惠,於是願爲從命,捕蝗吃蝗。”荀攸卻並不抱樂觀的態度,他搖了搖頭,輕聲嘆道:“而河內、河南、豫州等地多殘破不堪,人心離散。其下官吏又多奸猾,百姓如何敢效仿關中之民,踊躍滅蝗?何況這次旱災不僅發乎於關中,聽聞兗州、河南等中原之地也有旱魃、螟蛉……關東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州郡,又要遭受一番磨難了。”

“徐璆、劉艾等人清正廉直,多有政聲,不會將事態加劇。河南一帶大多都是民屯、軍屯,這次旱蝗,關中屯田未曾遭受太大損失,全有賴於屯戶齊心協力,想必河南屯戶也當是如此。”皇帝輕聲說着,忽然一笑,語氣裡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幸災樂禍:“河南、豫州眼下尚不是朝廷腹心,非是一時之重……而蝗羣東去,必會進入兗州一帶,也不知能不能跨過大河……”

荀攸眼皮一跳,忽地彷彿聯繫到了什麼。

御史中丞桓典敢於自咎,不顧個人顏面,全力支持皇帝嚴懲侯汶等人,並提請皇帝將揭露侯汶不法情事的原侍御史董芬重新啓用。董芬當初因爲性情耿直,尋釁劾奏賈詡而被皇帝免官,退居弘農鄉里。這一次重新出現在衆人視野,又拜爲治書侍御史,在御史臺內的聲勢幾不弱於中丞桓典,令人側目。

有了各方的支持配合,侯汶、駱伯彥等人接連伏法,大部分人在東西市裡被當衆處死,家財抄沒,子弟宗族分散流放武都、隴西、安定等郡屯田。駱伯彥由於檢舉有功,被網開一面,免去了死罪。在吳碩正式接任尚書令以後,急於在尚書檯站穩腳跟,幹出一樁事蹟,對這個案件尤爲重視,不僅判處了一系京兆豪強,就連從馮翊趕至京兆售賣糧草的豪強也遭受牽連。

吳碩很會邀買,他不等皇帝提起,便主動上疏,請將罪犯家財抄沒以後,分爲錢帛、財物、糧谷、田宅四類,撥給水衡都尉、少府、太倉、典農等部。

他這一手分配,完全符合規制,別人明知道他是有意爲之,卻根本挑不出任何錯誤來。水衡都尉周忠可用豪強收藏的舊錢鑄新錢,加快新錢的推行、又將布帛貯藏作爲另類貨幣;少府張昶可以將財物珍寶分門別類,送入宮中;太倉令王絳與均輸令麋竺、平準令賈詡等人將豪強經營十數年的糧谷進行分派,保證賑濟;而勸農令第五巡能對這些田地規劃爲屯田。

每個參與的部門都能獲得利益,又保證了幾乎所有的勢力都受到恩惠,可謂物盡其用,人皆滿意。那些本來對他以手段擠掉比他更有優勢、更有德望的陳紀、裴茂等競爭對手,成爲尚書令而頗有微詞的人們,此時也大都偃旗息鼓,再無不服之心了。

就連皇帝都對吳碩另眼相看了。

“這一次有商賈、豪強趁災年囤積居奇,割剝黎庶,朝廷雖行重法嚴懲,但若不立個規矩,商人逐利輕義,日後又會再興波瀾。”這一天皇帝召開承明殿諸臣會議,幾乎是直抒胸臆的說完後,環顧一週,點名道:“尚書令這幾日都在操心此事,可有見教?”

吳碩抖抖衣袖,離席來到中庭拜伏,從容道:“孟子曾言‘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自駱伯彥等人伏法以後,其餘商賈皆自驚擾,不敢放心開市,生怕其谷價過高、不合官府之意,而重蹈駱伯彥等人覆轍。如今駱伯彥等豪商問罪,東西市裡關乎黎庶生計,朝廷宜新訂規制,以防微杜漸、安穩人心。”

衆人一時沒有接他的話,知道他還有話往下講。

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
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