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

bookmark

“迅過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贈劉琨】

華陽街,也叫橫門大街,是貫穿長安城的南北幹道,先後經過東西市、北宮、北闕甲第、最後與直城門大街在未央宮北宮門交匯。

一行簡單低調的車駕從北宮門緩緩駛出,行至北闕甲第的北邊,那裡是一處荒廢的宮宇殘墟,原本的磚瓦木石早在許多年前被附近的黎庶撿走了。這座孝武皇帝用來鬥雞走狗的遊戲之宮,如今只剩下幾座黃土夯成的臺子和斷斷續續的宮牆,若不是這兩年朝廷重新對長安城內的長樂、桂宮等處遺址進行保護與重視,北宮或許還是那些流民寄身之所。

車駕在這裡停留了片刻,藺草編織的車簾被人揭開了一角,似有一雙眼睛從中窺視着這座無人看護、也無人敢擅闖其中的廢宮。

“北宮、桂宮、長樂宮,算起來有半個長安城了。”皇帝親手揭開簾子,黑色的衣袖順着傾斜的胳膊往下滑了幾分,露出一截骨節分明的手腕。他在車內看着不遠處的北宮,輕聲說着,眼神中似乎帶着無限的追憶和嘆惋:“總這麼荒廢着也不是個辦法,左右得像明光宮那般,舊瓶換新酒,另外尋個用處給它。”

當年的明光宮除了被人爲拆毀修建新的閭里街坊以外,主要的核心區被改建成了太學。如今的太學已有兩千多人,按皇帝欽定的學制與辦法,初平三年招收的第一批學子還不能‘畢業’,若是算上今年九月新募的一千人,那就得有三千多人。這三千多人的太學生不事生產,家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餘資,能夠極大的帶動周邊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這一點光是看宣平裡的房價日益高漲、以及太學學市去年繳納的數十萬商稅就可見一斑。

若不是現今各地戰禍頻頻、貨殖不暢,剛喘過一口氣的關中黎庶尚且沒有多餘的錢財交易,趙溫真準備上奏建議皇帝在太學附近增開學市、修建屋宇租賃了。

聽皇帝的語氣不像是自言自語,趙溫心裡立即轉了幾個念頭,假意諫拒說:“長樂宮乃我朝高皇帝詔使酇侯,將秦離宮改建而成。歷代以降,皆爲太后居所,豈可另以它用?還請陛下睿鑑。”

皇帝本來沒有想動長樂宮的主意,畢竟這可是‘漢三宮’之一,不比明光宮,可謂是意義非凡。只是聽趙溫故意牽強附會,思路不禁爲其帶偏了,他跟着想到:“是了,它起初還是秦朝的興樂宮,也不知這四五百年,還能否尋見當年磚瓦。”

如此就真是懷古追憶的感慨了,當年強盛如斯的秦、西漢,皆在此地大興土木,修建起一座座壯麗無比的雄宮壯宇。可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化作塵土,這足以作爲警喻帝王的興亡之論,君臣若是配合一下,傳出去不枉爲一樁美談,於是趙溫想了想措辭,輕聲說道:“《詩》曰‘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便是此意,於今觀前朝宮闕,也應慎於前世興亡之故。”

皇帝樂得與他來這一出,自無不受之理:“歷代興廢,的確當爲後來者戒。如今四方動盪、百姓不安,二百年沉痾舊弊、世務蜩螗,要想易亂爲治,就得有革故鼎新的魄力。但求有所裨益於天下,何必拘於歷代沿襲之政?孔子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雖本意是言個人修身,用於此處,也未嘗不可。”

古之士人言談,最喜引經據典,像是趙溫與皇帝之間直接引用典籍,一啓一和,是最簡單的流程。至於那些玩得深的,就不只是會直接引用,而是會通過隱語、雙關、意象等方式引用典籍,從而既能隱晦、深刻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還能展現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俗稱掉書袋。

當年孝明皇帝崇尚經學,甚至還親自去白虎觀講經,皇帝如今做的這些都是有先例在的,何況趙溫已經習慣皇帝時不時地對古人言論、古籍經典作出新解了,所以並未放到心裡去。

皇帝想改建的其實是眼前這座北宮,在他看來,如今掛名在太學屬下的格物院與吏治科逐漸體制成熟、人員健全,是時候讓他們單獨分出去另立門戶了。今後格物院專攻技術的創新與研發、吏治科專注於官吏的政治素質培養、太學則成爲一個純粹的學術中心,培養人才。

雖說北宮的佔地面積比不上明光宮與長樂宮那麼遼闊,但對於人數本就不多的格物院等部門來說,也算是正好能物盡其用。只是被趙溫這麼一帶偏,皇帝雖不至於打消念頭,但也不急着那麼早頒詔施行了,總得捱過了這段時間的旱情,國有餘財,格物院再幹出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了再說。

這麼想着,皇帝便已經放下了車簾子,光滑的衣袖隨着他收手的動作重新遮住了手腕,放諸於車外的目光也跟着收了回來。見皇帝又恢復了在車內正襟危坐的樣子,趙溫立時會意,出聲催促着奉車郎王則繼續前行。

頹坯的北宮逐漸從車旁倒退、消失,漸漸地,車輛開始從人跡鮮至的廢宮區域駛向熱鬧的地段。

春暉朝日,路兩旁的老樹掛滿了絨絨鵝黃綠,往遠處看,倒像是籠上了一層薄如煙霧的輕紗。微風拂來,臨街餅鋪、酒肆掛在屋檐下、竹竿上的黃綠旗幡隨之微微飄蕩,縱然天氣有些反常的燥熱,路上仍是行人不絕,時或有兒童追趕歡笑語、深巷臨軒賣花聲。

四處洋溢着一股春日特有的生機。

不知是氣氛的改變,還是由於這一路行來解了心中的‘悶’,皇帝覺得此時的心情比適才一個人站在柏梁臺上,與穆順幹瞪着眼曬太陽時要舒服多了。他精神一振,兩眼轉動着往外張望,忽然說道:“這個閭里,我曾經微服去過。”

趙溫很感興趣的看着皇帝少見的活潑樣子,於是仔細隨着皇帝所指的方向看了看,答道:“北煥裡,這已到夕陰街了。再往北走就是橫門,門外就是渭橋。”

他忽然想到皇帝在初平三年的時候微服於此,遭受一夥來路不明的啖人賊的圍攻,險些遭遇不測。如今想來,趙溫已是陣陣後怕,有意迴避這段昔日窘事,卻看皇帝一臉全不在意的樣子,心裡卻沒了底。

皇帝好笑的看了趙溫一眼,大方的說道:“白龍魚服,雖易遭蝦戲,但也能近觀民情,知悉民間疾苦。”

話雖如此,但趙溫到底是不敢再讓皇帝於鬧市下車,幸而皇帝也沒有這個意思,於是車駕行使不停,一路出了長安後,在城門處轉了個彎,停在一處農田邊。

趙溫跟着下了車,往四周大致一看,心裡頓時有了底,這或許就是皇帝今日要親眼近觀的‘民情’了。

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
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