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第三章

滔滔黃河水咆哮而過的白天和黑夜,演繹沉澱着厚重的歲月。以驚天動地氣勢,編織出萬馬齊喑的血脈與呼吸,把胸中洶涌而來的綠色和金黃,帶着泥沙俱下的淚水和表情,造就了炎帝子孫奔流不息的奮進與興旺——黃河,像一條絲帶,滋潤着華夏子孫!黃河,像一位母親,哺育着中華優秀的兒女!黃河,像一條巨龍,引領着中華民族一路高歌勇敢向前!向着太陽升起的地方!

就是這一條撫育大中華的渾黃,它在大地上搖擺的身軀,從青海高原一路向東,用母親博大的情懷慈愛的滋養着兩岸的生靈,有時也會發怒,衝破河堤肆意橫流,讓地貌重新佈局,讓百姓痛失家園。

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初,先前經常氾濫的黃河又發怒了,在河南濮陽地區瓠子口決堤,橫流的河水頓時使下游地區一片汪洋澤國,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百姓處在了水患災難之中。

祭拜完泰山返回長安途中的漢武帝劉徹,帶領羣臣親自到黃河決口處視察。他偉岸的身軀站在瓠子口的大堤上,視察災情以後,向羣臣和百姓莊嚴的發出了,“治理黃河、修復瓠子口大堤”的號令。隨即下旨命大臣汲仁、郭昌二人徵調數萬民工堵塞瓠子決口,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劉徹相信星相師的話,先將一匹白馬、一隻玉璧沉入河中,命令隨駕羣臣和護衛官員自將軍以下一律和百姓們一起,從遠處揹負柴草、樹枝,拉運砂石、土方,經過近二十天的奮戰,終於將決口堵住。氾濫的黃河水又馴服的沿着懸在地面以上的大堤流入東海。

決口堵住以後,劉徹又命人在原決口處興建宮室一座,名叫宣防宮。派出水利專家和一些水性好的百姓,一方面專門在此供奉河神,另一方面巡查此處的河堤水情;又動員人在瓠子口上游不遠處開挖了兩條渠道,將黃河水分流到北行的兩條河流,以減輕黃河水氾濫時的壓力。整個河流的佈局基本恢復到大禹治水後的河流舊狀。自此,下游地區的百姓再也不受水災之害,又恢復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消除水災的漢武帝,身臨慶功宴會上接受百姓的祝福,在百姓的歡呼聲中,在羣臣的擁戴聲中,他高興萬分,喜悅難以言表,高興無以展現,於是,他乘興提筆寫下了第一首瓠子歌: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兮慮殫爲河。

殫爲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鉅野溢,魚弗鬱兮柏冬日。

正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放遠遊。

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

皇謂河公兮何不仁,氾濫不止兮愁吾人。

齧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

漢武帝邊寫邊吟誦着,衆位大臣在周圍小聲地附和着,誇讚着,獻媚着……臨到結尾衆位大臣山呼萬歲,萬萬歲!餘興未盡的劉徹隨即又命人鋪紙,提筆寫就了第二首瓠子歌:

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難。

搴長茭兮沈美玉,河伯許兮薪不屬。

薪不屬兮衛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

穨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萬福來。

回到長安後,一日早朝,大臣公孫卿迎合漢武帝信奉神仙以求長生不老的意念,上本奏道:自從參拜泰山以後,如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聖上應親近神仙,討之秘訣,求得長生萬年。

“朕如何能夠親近神仙?”漢武帝劉徹問道。

“神仙喜歡幽靜的山中,喜歡住在幽靜高樓之上。”公孫卿急忙迎合答道。

“那你有何主意使神仙降臨長安?”劉徹急切地又問道。

“應該在長安城建造樓閣,多備法器、香臺、蠟燭與供果,以備神仙隨時降臨。”公孫卿急忙答道。

“准奏!命人修建宮殿。”劉徹準允了公孫卿的本章。

於是,漢武帝劉徹命人組織人員,大興土木,在長安興建蜚廉觀、桂觀,在甘泉興建益壽觀、延壽觀。還委派公孫卿攜帶皇帝符節,佈置好全部設備,恭候神仙降臨。隨後又興建了通天莖臺,在臺下建築高臺,擺設祭祀器具,還興建了甘泉宮前殿,並對其他各處宮室進行改造擴建。一個佔地面積龐大的迎接神仙降臨的建築在長安城建起來了。這一年的六月,在神仙還沒有光臨的時候,甘泉宮齋房中發現長出了一棵九莖靈芝。羣臣們都說這是祥兆,漢武帝劉徹大喜,爲此,下令大赦天下,萬民稱頌。

還是在這一年,漢武帝派將軍趙破奴率領五萬大軍攻擊西域車師國。在浩浩蕩蕩的大軍一路西行之際,趙破奴悄悄地率輕騎兵七百餘名先到新疆,在樓蘭王認爲漢朝大軍還遠離國土調兵遣將準備迎戰的時候,趙破奴的七百勇士夜間已經擁進城裡,生擒了樓蘭王,然後大軍佔領了車師國,取得了均定性的勝利。在車師屯兵操練,威迫烏孫、大宛等國,增加了漢王朝在西域的威望和影響。

佔領車師國,生擒樓蘭王的捷報傳送到長安,漢武帝大喜過望,隨即下旨封趙破奴爲浞野侯。副將王恢因輔佐趙破奴攻襲樓蘭國有功,被封爲浩侯。自此,從酒泉到玉門沿路都有了漢朝設立的驛站與邊防軍事要塞。

還是這一年的夏天,烏孫王獵驕靡再度遣使帶着良馬千匹、狐皮五百張,熊皮二百張,雪蓮千棵及草原上一些珍奇之物爲聘禮,來到漢朝京都長安。上表請求漢武帝賜婚,迎娶漢家公主爲妻。

烏孫王漢朝求親的消息,霎時間傳遍京城,百姓們以新聞的形式互相傳播着,劉氏諸王心中忐忑不安,各王府內疑慮不安,生怕這一“榮譽”降臨到自己府上,搞得闔府不安。直到漢武帝下旨封原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爲公主,擇日進京,從長安出嫁烏孫國獵驕靡以後,才真正意義上形成了官民同賀的喜慶場面。

不可推卸的貴爲公主封號,無力改變的的遠嫁之路,不可選擇的命運安排,不可改變的現實狀況……同時,也是讓細君公主知道,這是一次自己不能夠忍受的,何況別有用心的,每個女人都討厭的婚嫁安排。即使你出自真心,即使你把掩藏的真相說出來,無父母無親人、孤立無援的細君公主也沒有選擇的餘地,受人轄管,只得受人擺佈。

聖旨傳到了揚州(廣陵),劉細君被封爲公主的喜訊使揚州沸騰了,使整個王府沸騰了。敲鑼打鼓的喧鬧掩蓋了細君公主的哭泣聲,張燈結綵的喜慶遮掩了細君公主心中的愁結,充耳的祝賀聲音擦拭了細君公主流出的辛酸淚水……無力改變的現實,不能改變的命運,在細君公主惆悵的心靈中酸辣苦甜地翻滾着。她痛苦,痛苦自己的父母死得太早,自己的身世悲慘無助,自己面前的路不知道有多少艱辛。同時,還有

一絲欣慰,欣慰自己終於結束了寄人籬下的生活,欣慰在父母亡故以後被大漢朝封爲公主,爲自己的族人及親戚掙回一道耀眼的光芒。她是一個女人,她是女人中的一位少女,她是一個凡人,她是凡人中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兒,她面對時代的面孔,面對社會的現實,她奮力與命運爭鬥着,她必須奮力爭鬥!

叔父劉胥在王府內大擺宴席,迎賓送客,祝賀自己的侄女封爲公主,同時也接受着他人的祝賀;嬸孃在後宮指揮衆人忙碌着,買鍛購綾,裁布縫衣,爲細君公主準備出嫁的衣物;宮女丫鬟們輪流前來問安,探問公主有何吩咐……。這個喜訊像熊熊烈火一樣炙熱地蔓延着,王府之內,上庭下院到處是熱鬧的場面,喜悅的面孔,熱情問候,劉細君被皇上封爲公主的榮譽壓蓋了整座王府,不,整座揚州城。

遵照朝廷聖旨上規定的時間,細君公主向長安出發的一天到了,王府內從天還沒有明就開始忙碌了。首先是叔叔劉胥王服整齊,滿臉笑容,一大早就指揮衆人把細君公主乘坐的車帳,宮女丫鬟坐的車輛在大門外一字擺開,細軟和所需物品裝上車,二十多名牽馬趕車僕役已經在車邊站立等候,百人護送兵士控馬在兩邊等候。王府後院嬸孃在指揮宮女丫鬟給細君公主梳洗着裝。

細君公主一切收拾停當以後,在王府的前庭拜辭儀式開始了。鼓樂聲中,只見細君公主面對上座的劉胥夫婦慢慢的跪下,俯首磕頭,向端坐在椅子上的叔父和嬸孃辭別道:

“叔父嬸孃在上,女兒就要遠行,給您二老叩頭了”

“女兒西行路途遙遠,望你保重身體,以慰藉我們牽掛思念的心緒。”在此場合下叔叔劉胥不便說話,嬸孃和聲細語地說道。平時細君在身旁不覺得什麼,此時離別,嬸孃一股心酸從胸中涌出,淚水已經滿眶欲流。

“感謝二老……多年來的撫育之恩,細君……無一報答,羞愧難忍,望你們保重身體,等待女兒有機會回鄉請安……贖罪。”臨別的細君公主面對上座的叔叔嬸孃,此時想起自己的親生母親,悲情難控,哽咽難聲。

“遠離家鄉,不同在自己府第,女兒要事事處處謹慎小心,遇事不可任性,目光放遠,求得功成名就,給我們爭光,給府第爭光。”嬸孃說完,禁不住悲傷涌心,已經淚流滿面了。

“二老囑言,細君當牢記在心,我……我就此拜辭了。忘二老多多保重身體!”細君公主和着淚水又俯身叩首,深深的拜了下去。

“女兒快起身……”嬸孃叔父走下座位,嬸孃把細君公主拉了起來。

隨即。細君公主在衆多宮女丫鬟的簇擁下 向大門口走去。

大門外,人山人海,百姓涌動,一部分人是由於細君公主樂施好善,受過她饋贈的人,這些人使勁向前涌動,爲的是能在公主離開揚州的前夕,再一次表述自己感激話語,向這一位菩薩心腸的女孩表示祝福。另一部分人是聞到喜訊前來看熱鬧,觀看這千載難逢的盛大場面。但是他們都一個共同的心願,用自己熱烈的眼神,送這一位爲揚州爭得榮譽的細君公主起身西行。

禮炮聲響了,送行的音樂奏響了,滿車的旌旗映襯着王府的大紅燈籠,悠揚的音樂拌合着掌聲、笑聲、祝願聲編制了一曲時代的頌歌,在美麗妖嬈的揚州城上空悠揚飄逸。

“細君公主,我們愛你,祝你一路平安!”百姓們心靈的呼喊迫使細君公主擦拭掉眼淚,揚起頭滿臉含笑向衆鄉親告別。細君公主把燦爛的笑容留給了揚州,留給了揚州的百姓,留給了歷史的文字。

走到車前,細君公主轉身再一次下跪,向叔叔嬸孃辭別,向揚州的父老鄉親辭別……起身後,在離別傷感的眼淚還沒有代替笑容的時候,細君公主坐進了豪華的皇家車輦,她的兩名貼身侍女阿嬋與阿菱其中一人抱着她心愛的琵琶,同時也上了這輛豪華的車輦。隨着三聲炮響,在歡快的音樂聲和萬餘人目光送行中,送細君公主車隊緩緩的啓動了。

再見了,風光秀麗的揚州,你用江南如絲的細雨澆灌的柔嫩花朵,藉着時代的陽光含苞開放了,她用自身的馥郁留給了揚州的歷史,使後人爲她驕傲;再見了,文化蘊蓄的揚州,你用詩書典雅薰陶的巾幗典範,踏着社會的節奏啓程了,向着長安,向着比長安更遠的地方,去開闢另一塊文化板結,讓那裡的人走向文明的生命。

再見了,經濟繁榮的揚州,你用如水的絲綢裹就的悽豔靈魂,藉助滄桑的歲月人爲的昇華了,這一次要用芳齡純潔擔當責任,去完成漢朝帝國重要的任務,使邊境的百姓長久地安居樂業。

再見了,絲竹之鄉的揚州,在人傑地靈的水鄉親手製作的琵琶以優美的旋律帶入草原,後人公認爲細君公主就是這這件樂器的創造者和第一演奏者。

送細君公主的車隊經過揚州城的主要街道向城外駛去,當地的老百姓佇立在街巷邊,臺階上,石橋上,樓房的欄杆邊觀望着這隊豪華顯眼、派頭十足的隊伍,羨慕和嚮往富足與豪華,名氣與高貴,盼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成爲萬人矚目的人物。

遵照皇上的旨意,廣陵王劉胥要親自送細君公主到長安。所以,劉胥騎着高頭大馬帶着衛隊的一部分人員雄赳赳地走在前面,後面跟着車仗僕從,再後面又是護送的衛隊另一部分人員。

護送細君公主到長安車隊從揚州出城後,一路西行,忘不掉的牽掛,難以消除懷念的惆悵,像海浪一樣一陣接一陣在心頭翻滾。十六歲時的年華啊!在平常人生命的長河中雖然暫短,有誰知道?在劉細君總共二十一年輝煌生命歷程中佔多大的比例?哪一位大凡人想讓自己的女兒這樣遠嫁?像這樣撕心裂肺地分離?如同……。

車仗繼續前行,離揚州城越來越遠了,大路上除了“吱呀——吱呀——”車軸聲和馬蹄聲,偶爾一兩句吆喝聲,其他聲音沒有了,因爲鄉村的百姓不知道這個車隊的來由,只是躲在遠處觀看。細君公主在車內不時的扒開車攆的窗簾向外張望着,她看到滿地的莊稼青綠一片,到處的水田粼粼閃着銀光,田野中勞作莊稼漢辛勞的身影在水光中浮動着。她想……過不了多長時間又快到菱香蟹肥的時候了,自己最愛吃邵伯湖的糟蟹了,最愛吃菱湖的菱角了,想着……今日離別揚州,離別邵伯湖,離別邗江,何時才能相見重溫童年的夢境?想到此,細君公主的心已經流淚了,臉上也流淚了。

車仗行駛到邵伯湖岸邊大儀集的地方,只聽到前面的隊伍出現混亂騷動,一陣制止的喝令聲此起彼伏,劉細君似乎聽到有人呼喊侍女阿菱的名字。她急忙推了坐在身邊阿菱一把說道:

“阿菱,有人喊你!”細君公主說完連忙喊叫停車。阿菱掀開帷簾向前望去,只見一位青年

頭扎暗紅色方巾,騎着一匹高頭大馬,正用一杆槍與武士們打鬥。這是誰?怎麼這麼熟悉,突如其來的變故使阿菱與細君公主慌亂以後看清了。

“是我幼兒時期在一條巷道里玩耍,幾年不見面的青兒哥。公主,咋辦?”阿菱沒有主意的向公主求救。

“住手——!”細君公主一個弱女子此時不知哪裡來的底氣,大聲喊道。

騎馬走在前面的廣陵王劉胥急令武士們住手,只見青兒飛馬跑了過來。細君公主踏着宮女們放下的軟凳,在阿菱與阿嬋攙護下走下車輦,護衛的軍士趕緊讓出了一片空地。在向前行走的時候公主推了阿菱一把,自己站在離青兒不遠處,則若無其事的像是休息,又像是與阿菱一起會見一個共同的熟人。阿菱快步走到青兒面前羞赧地問道:“青兒哥,你怎麼到這裡來了?”

“聽說你要走了,我幾次到廣陵府去看你,他們都不讓我進門,見你一次面真的不容易!”青兒見到阿菱,滿臉難爲情中帶着幾分無奈說道。

“青兒哥,真是難爲你了,你還記得我!”阿菱看到幼時的夥伴,強烈的童稚之心把她拉回了以往,她看到青兒長高了,英俊了,一股男子漢的豪邁掩蓋了記憶中的幼小與無知。

“你去長安,我也去長安,在後面保護你!”青兒站在阿菱面前氣喘吁吁地說着,不知是剛纔由於跟武士們爭鬥累的,還是見到阿菱難爲情的緣故。

“不,我到達長安以後,還要隨公主去更遠的地方,是一個你我都不知道的地方。”阿菱聽了青兒的話,一股熱流涌遍全身。生活中人與人相互利用着,很少有人關心自己了,只有這種純真感情爆發出的語言纔有這樣大的威力,纔有這麼大的心靈撞擊力。

“無論你到什麼地方,我就到什麼地方,就在後面保護你。”青兒還是像小時候那樣固執地說道。簡單而直爽的語言足以讓阿菱淚眼婆娑了。

“青兒哥,我們兩人已經見面了,你還是回家去吧,家中還有大娘需要你照顧,她離不開你!”阿菱在一種莫名其妙的快慰中想起了青兒的家庭,想起了多年前青兒家中頭髮花白的老母親。在流落街頭的年月裡,自己沒有父母親了,感覺到青兒有一位母親真好,就像自己的母親一樣。

“我母親前年就已經就因病去世了,現在我一身無所牽掛,所以才能西行送你!”此時青兒好像恢復了常態,看着阿菱略帶着傷感依然堅定地說道。

“青兒哥,不行,我此番西去,長路漫漫,艱辛頗多,不知何時才能回鄉,不能再讓你付出勞苦,萬一……。”阿菱帶着見面的喜悅,帶着離別的傷感進一步向青兒解釋,她不想讓幼時夥伴的生命,讓這純真的友誼去跋涉前景難料的陌生之路。

“我不怕萬一,即便如此,我也無所憾悔。”青兒沒有等阿菱把話說完就急忙說道。顯示出意志堅決的態度。

“青兒哥,你回去吧!我隨公主西去是身不由己,你是自由的……”阿菱還在勸說着青兒,目的讓他趕快回到揚州城,她感到在昨天浩蕩送別場面的人羣中,青兒這一張熟悉的面孔是最珍貴的。

“你不要再說了,我不回去了,把你送到了目的地以後,我再回揚州城。”青兒堅定地說道。

“公主,我們該起程了。”一名衛隊的頭目走上前來提醒道。細君清楚地知道,顯然這是叔父劉胥的指令。不過這一句話阿菱也聽到了。

“來人,取些銀兩送給這位哥哥,讓他回揚州城。”細君公主高聲說話是讓阿菱知道,在此耽擱的時間很長了,雖沒有直接回答衛隊頭目的話,已經做出了準備出發的決定。她是通知阿菱與青兒儘快告別分手。

“你把這個帶上,記住——我始終就在你附近。”青兒說着把一個布袋交到阿菱的手裡,根本沒有理睬銀兩的事情,轉身上馬向前飛奔而去。

阿菱望着青兒遠去的背影,也轉身攙扶着公主上了輦車,坐定以後再回首相望時,青兒的背影已經消失在無際的田野之中,只給阿菱留下一個沉甸甸的布袋和滿腔的思念。

青兒回去了嗎?坐在車中的阿菱靠在軟背上,眯着眼睛隨着車子的晃動思考着,但願他能聽話回揚州城,你傻呀,爲什麼連送的一些銀兩不拿就走了,銀兩是你生活的本錢,況且這也是我的主人細君公主的一番心意。儘管是公主送的,也代表着我阿菱幼時的友誼。

青兒可能沒有回去。以阿菱對他的瞭解,他肯定在某一條路上或許在同一條路上,與自己距離不遠的行走着。他說過“把你送到了目的地以後,再回揚州城”。青兒,你在哪裡?你要聽話回到揚州去,不然,我阿菱不會原諒你!

“不,要想辦法見到青兒,動員他回去。”阿菱自言自語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把放在懷中的布袋撫摸了一下。

“還在想你的小夥伴啊?”細君公主看到阿菱上車以後不說話,關心地問道。

“多謝公主……,”阿菱沒有正面回答公主的問話,只是親暱的往西君公主身邊靠了靠,到底什麼意思,從她們兩個人相視一笑中得到了答案。

一天傍晚,車仗到達了安徽省的靈璧縣。

在驛站停車駐馬以後,洗漱完畢的細君公主在衆宮女的簇擁下走出大門外,她揹負着西方的晚霞,向東面一處高坡上走去,在一處山岩前悄然佇立,手撫巨石,東望鄉關,眼神久久不忍離去,她想到此時與家鄉一別,何日才能回到溫柔的魚米之鄉,想到此禁不住潸然淚下,淚眼向東,月亮已經升起,細君公主想,這就是自己在揚州城看到的月亮,多少次仰望你,仰望你寂靜的心境和淑賢的臉龐,心中涌現出無限的嚮往和詩情……如今,月又皓然當空,皎潔如玉,大方的賜給一個離家女子滿身的光華,還像揚州時那樣似薄紗般的輕柔,又似白雪般的純潔,像天真爛漫的孩子,又像矜持含羞的少女,叫人憐惜,又叫人生情。哦……,那裡飄來的樂聲,和着這滿地的銀輝,悠揚宛轉的簫聲飄散在雖夜還明的江南夜晚,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多麼想懷抱一葉琵琶,撥動琴絃,在清靜的月光下,融入在這詩話般的景緻,做一個長久不醒的夢……。宮女們幾次催促她回房中去,細君公主都沒有動身,只聽見她輕輕的吟道:

萬里愁緒在一方,

靈璧多情留嬌娘。

石崖應記胭脂痕,

我以淚水潤月光。

由於細君公主長久的撫石站立,以至於在岩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留下了懷念故土的見證。這手掌印後來經匠人摹刻,深深地留在靈璧石上,遂成一方紀念景觀,被後人稱之爲“細君靈璧手印”。凡經過安徽靈璧縣的人們,聽到這一個悽美的故事,都心酸不已。

(本章完)

第二十章2第十一章2第二十三章3第十三章2第五章2第二十四章1第十四章1第十三章1第二十二章1第五章3第十九章1第十三章1第四章1第四章2第五章3第十三章2第二十一章4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一章4第十八章1第十八章2第二十一章1第二十三章1第二章3第二十章3第二十三章2第二十三章2第九章2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一章1第十四章1第二十四章1第二十三章3第二十章3第二十二章4第三章2序言第十三章2第十二章2第十三章2第十九章2第四章2第七章2第十七章1第九章1第八章2第三章3第二章3第十一章1第二十一章4第二十三章2第十七章1第二十四章2第十一章1第十九章3第二十一章3第四章3第十七章2第二十二章3第十九章3第二十章3序言第五章4第二十一章3第十九章1第二十一章3第十九章1第二十章1第二十三章2第十三章1第十九章1第四章3第十三章2第二章2第十七章1第十二章2第二十三章4第四章1第三章2第六章1第二十二章1第十八章1第二十三章3第八章1第二十四章2第十九章1第七章2第五章2第二十一章1第二十二章1第五章2第二十一章5第二十章2第六章1第二十三章4第七章2第十二章1第二十四章3第三章2
第二十章2第十一章2第二十三章3第十三章2第五章2第二十四章1第十四章1第十三章1第二十二章1第五章3第十九章1第十三章1第四章1第四章2第五章3第十三章2第二十一章4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一章4第十八章1第十八章2第二十一章1第二十三章1第二章3第二十章3第二十三章2第二十三章2第九章2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一章1第十四章1第二十四章1第二十三章3第二十章3第二十二章4第三章2序言第十三章2第十二章2第十三章2第十九章2第四章2第七章2第十七章1第九章1第八章2第三章3第二章3第十一章1第二十一章4第二十三章2第十七章1第二十四章2第十一章1第十九章3第二十一章3第四章3第十七章2第二十二章3第十九章3第二十章3序言第五章4第二十一章3第十九章1第二十一章3第十九章1第二十章1第二十三章2第十三章1第十九章1第四章3第十三章2第二章2第十七章1第十二章2第二十三章4第四章1第三章2第六章1第二十二章1第十八章1第二十三章3第八章1第二十四章2第十九章1第七章2第五章2第二十一章1第二十二章1第五章2第二十一章5第二十章2第六章1第二十三章4第七章2第十二章1第二十四章3第三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