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帝廢議

董卓進駐“大將軍”府,運用孟佗送來十車滿載的金磚,招誘死去的何進兄弟部下兵馬,盡歸掌握,聲勢爲之一壯。

李儒建議董卓徵召曾被太監大總管張讓誣陷逃亡的“議郎”蔡豈;他被放逐“朔方郡”

(內蒙古包頭市),董卓聽過他的一代大儒盛名,欣然接受。

然而,蔡邕稱病拒絕接受。

董阜震怒咆哮道:“告訴蔡邕,我有權屠盡他的九族!本將軍擢用天下知名人士,爲朝廷效命,若有不從者,視爲同罪!”

蔡邕一代大儒風範,桃李滿天下,卻剛正不阿,寧死不受,李儒前往苦勸道:

“先生爲天下儒門典範!難道不替前朝“三君子”竇武、陳蕃、劉淑,還有“八俊士”

李膺、苟翌、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宇等及受“黨錮之爭”的一代精英翻案?

他們的子孫流離失所,若能招回這些人,回朝效命,國家幸矣!”

蔡邕欣然接受,回洛陽見董卓十分禮遇,三天之內,升遷“侍御史”、“治書御史”、“尚書”,歷遍“三臺”。

天下讀書人撫額慶幸,爭相走告,百姓信服,真想不到一名外番刺史董卓居然懂得敬重儒門。

“大將軍府”密室,董卓及李儒對面而坐。

董卓啜一口茗茶後問道:

“李軍師!我掌握了全國兵馬,利用儒門蔡邕招攬賢才,安定民心,實乃軍師大功。現在欲廢幼帝扶立“陳留王”劉協,如果連劉協也不行,劉姓皇族不應該使他們留種!”

李儒眉頭一顫,連忙制止道:

“漢朝劉姓統治天下四百年左右,恩德廣被,萬民擁戴。將軍雖然握大權,但是還不到改朝換代的時候。然而,卻可利用廢帝事件,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進行此事;若有不從者斬之,行使威權,懾受百官。”

董卓大喜,雙眼碌碌翻動,捋胡又道:

“李軍師!天下諸侯衆多,實在難控制,是我心頭大患;前者有宦官張讓的“地鼠”密探及“飛鷹”殺手掌控一切,這批人你最瞭解,是否將此制度沿襲下去?”

“絕對不行!這批數萬密探及殺手遍及全國各地,是閹狗張讓的死硬派,應該全數廢除密籍,不得任用!”

董卓一呆!面露憂容道:

“我的西涼密探“黑暗之眼”及殺手“黑暗之刺”皆有外族特殊血統,一看就知,雖然橫行西域,但在中原卻無用武之地!”

李儲胸有成竹道:

“將軍別爲此事煩惱!本軍師尚有良策告知。”

“呃!請軍師明言。”

“本軍師熟悉一批江湖人!就利用他們遍佈天下的密探及殺手組織,控制封地諸侯即可!”

董卓聞言大喜道:

“對!就利用江湖人潛伏民間,神不知鬼不覺,欲削藩剷除異己最爲恰當,不知是什麼組織?”

“是“金劍盟”!其神秘組織已有四百年曆史,男性落草”及女性“花種”皆有一身不凡之武學,分有密探組及殺手組,潛伏民間各階層已有數代之久,早已落地生根。他們老祖宗世代有命,不得入朝爲官,但是忠心朝廷!”

“太好了!這樣就沒有政治野心,應予重用,但是軍師替我日理萬機,還有餘力駕馭‘金劍盟’嗎?”

“將軍請安心!密探組就由“司徒大人”王允充任,殺手組仍然掌握在本軍師的手裡,我們就開始收羅天下諸侯之罪狀,削其封地,換我們的親信,如果沒有犯罪證據,就派殺手斷其後代,不出十年,就是“董”家的天下了!”

“太妙了!李軍師實乃天下第一軍師也!能替本將軍分憂解勞,將來得有天下,“相國”一職非君莫屬!”

李儒神色木然,雙服一抹異采連忙奉承作揖道:

“多謝將軍擡愛,卻千萬不可!漢朝自蕭何、曹參、呂產三人當“相國”之後,就廢絕了奏事時不寫姓名、入朝時不必快步、上殿時不解佩劍等等尊榮,本軍師倒是建議將軍面聖,先鋒地詔封“相國”之職,是篡位的第一步!我應隱於幕後較爲妥當,更能爲將軍效犬馬之勞!”

董卓老奸巨滑,這麼一試!四白眼翻動,也就十足的安心了,撫虯鬚縱聲大笑道: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李儒也!”

李儒作揖先行告退,董卓親自送行,對其勾肩搭臂,舉止十分親匿,令府裡的大小將領爲之側目,認定李儒是當今的大紅人了。

在馬車內,李儒撩窗簾望着漸遠去的將軍府,雙眼迸出異采,喃喃自語道:

“老祖宗之規矩是死的!人應活用纔是。”

馬車拖曳滾滾塵沙,消逝在街道盡頭。

三日後。

“溫明園”大排筵會,董卓遍請文武百官,衆人不敢不到。

待百官齊聚一堂,董卓馬車才徐徐到園,偕李儒配劍入席。

酒過數巡,董卓命樂工停奏,起身環顧四周道:

“本將軍爲人豪爽!有一言不吐不快,衆官靜聽。”

李儒一搭一唱起身作揖道:

“將軍乃“護國大將軍”,爲民保駕,功在社稷!有話請講。”

董卓虎視耽耽,囂張跋扈道:

“天子爲成民之主!居然昏弱,沒有能力祀奉宗廟社稷,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現在,依照“伊尹”、“霍光”前例,改由“陳留王”繼承大統,衆卿家以爲如何?”

諸官聽罷,沒有人敢表示意見。

董卓雙眼一掠欣色,再加強語氣道:

“從前,“霍光”決定大計方針!“田延年”握劍待發,若有人膽敢反對,軍法從辦!”

此言一出,語驚四座,無不震駭。

袁紹在座按捺不住,手撫配刀,起身道:

“當今皇上年紀正幼!並無惡行傳佈天下,將軍如果罷黜嫡子、改立庶子,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

董卓手按劍柄,暴然大聲叱喝道:

“你是什麼東西,竟敢用這態度跟我說話?天下大事在我掌握之中,黃口孺子,膽敢不從,你難道認爲我不敢殺你!”

袁紹勃然大怒道:

“天下英雄豪傑,不僅你一人而已!”

話畢,拔出配刀,倒持爲禮,向在座文武百官作了一個半圓的揖,昂然而離席。

董卓持配劍本欲追殺,爲李儒制止,在其耳邊道:

“將軍初到洛陽!此人袁紹是百年世族門閥,江湖豪傑爲其助力者衆,殺之恐怕大亂,相認爲宜!”

“尚書”盧植離座又起,耿直不悅道:

“董將軍此言差矣!商朝“子太甲”既坐大寶,昏庸不明,“伊尹”放逐於“桐宮”,前漢朝九任帝“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幹餘條,故“霍光”祚告太廟而廢之。今之年幼,行爲並無過失,不能援引前例!”

雙眼炯炯環顧一羣文武百官,大多爲俯頭羞窘貪生怕死之輩,正義凜然又道:

“將軍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九、霍之大才,怎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云:

“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所以將軍言行教人不服!”

董卓暴跳如雷,虯胡若刺蝟賁張,撥劍欲殺盧植,爲同僚“尚書”蔡邕挺身所阻道:

“盧植乃儒家學派文德武韜具備之人!天下儒生敬服之,如果殺害,一定引起全國性恐慌!”

董卓暫息暴怒,指責叫囂道:

“的屁樣老小子!你膽敢當面說數我的不是,本將軍現在就撤了你的職,滾回你的老家“上谷郡”(河北省懷來縣),永遠不準入朝!”

盧植氣憤憤填膺,把官帽脫下,就往宴席桌一放,拂袖退出。

董卓環目欲裂,怒氣咆哮道:

“你們還有誰不服!老子就斬了誰!”

話聲一落,座下一人推案翻則起,怒斥道:

“我乃“荊州刺史”丁原也!我就是不服!操你的龜兒子,天子是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你是否打算篡逆?跟你這種人同僚,是老子的一生恥辱,告辭了!”

董卓怒不可遏,狂吼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執劍欲砍之際!

閃出了一人!

此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頭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道:

“我乃呂布,字奉先是也!誰膽敢碰我義父“荊州刺史”一根汗毛,就吃我手中方天畫戟再說!”

董卓一呆,心中膽怯,爲李儒拉回了座位道:

“今日飲宴之處!可該開懷暢飲,不談國政;來日再公論不遲!”

“司徒大人”王允趁機道:

“李兄言之有理!廢立之大事,不可酒後相商,改日再議。”

董卓實料不到阻力如此之大!氣憤甩袖離席,李儒偕“司徒大人”王允緊隨其後,滿朝文武百官不歡而散。

所謂:丁原仗義身先喪,袁紹爭鋒勢又危。這是後話不表。

翌日清晨。

董卓召來“太傳”袁隗,徵求意見,袁隗順服的建議道:“聖上資質確實平庸不堪造就!應協迫何太后下詔罷黜,滿朝文武偕天下百姓,就不會有太大的異議!”

九月初一。

董卓再在“祟德前殿”召集御前會議,親手抱着“陳留王”劉協,向滿朝文武大臣道:

“皇上在爲先皇守喪期間,沒有孝心,而相貌儀表平庸,不該爲人君主,應解除帝位,降封“弘農王”(首府弘農河南省靈寶縣東北)。改立“陳留王”繼承寶座,有太后懿旨爲憑!”

“太傳”袁隗遂把幼帝劉辯身上的皇帝印信解下來,奉上配掛於“陳留王”劉協的身上。

然後攙扶新封“弘農”的劉辯步下金階,向新即位的小弟伏首稱臣。

滿朝文武官員感到悲愴,隱身垂簾後的何太后嗚咽流淚;同時官員匍匐跪地,三呼萬歲成了定局。

董卓又指摘何太后道:

“何太后曾經毒死董太皇太后及王美人!大逆不道,不足以母儀天下。”

命殿前武士,將何太后遷往“永安宮”改年號爲——永汗元年。”

九月初三。

命李儒秘密用酡酒毒死何太后,集合追悼時,文武百官不穿喪服,僅穿素服祭拜之。

九月十二。

童卓自己擔任全國武裝部隊“大司馬”之職,兼殿前將軍,加發代表皇帝的符節,以及顯示尊貴身份的斧儀仗,虎賁警衛武士,封“眉侯”。

九月二十一。

董卓親率三公,上書昭雪陳蕃、竇武,以及黨人,一律恢復爵位,派使節分別前往祭悼;擢用他們的子孫在朝爲官。

尚書府祠堂。

“尚書”蔡邕在至交好友陳善的靈位前,痛哭龐涕道:

“陳蕃老友!您的不白之冤終於昭雪。可惜您的兒子陳逸在解州地界,禹門口龍門瀑布附近,被閹狗張讓率軍追殺至死,聽說留有陳家初生嬰兒血脈,爲其抱養命名“張心寶”,老夫有生之年,定然傾組織力量追尋,以慰老友在天之靈!”

漢制十月爲年,第十個月的最後一天是年夜守歲!

“尚書”蔡邕借年關將至,佯稱年老體衰臥病不朝,懇求董卓告老還鄉,賜一筆豐賞恩准。司徒府密室。

李儒與王允促膝而談。

王允恭敬道:

“李兄提拔之大恩大德!王允該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儒陰沉沉道:

“小事一樁!你掌握了“金劍盟”密探組織,最近打聽陳蕃後裔;被閹狗張讓抱養的張心寶行蹤如何?”

呃!談起了公事。

“稟“總監”!孩童張心寶最後一次是在鄭州地界“紫荊山”湖畔露面,跟隨着一名面貌毀容的漢子,不知所蹤了。”

“叫密探“落草”繼續追蹤!但也不急;冬藏小兔子在春天總會出洞蹦跳,應留活口,聽聞閹狗們收刮的財產在他的身上可以追查出來。”

“稟總監!聽密探回報,前任總監“八風秀士”李文欽偕同門師弟“羽靈真人”邱琮傑曾經追蹤孩童,屬下該如何處置?”

李儒瞅了他一眼冷然道,

“你剛加入組織不久,但也該學習組織不可碰觸的教條;你只要回報,如何動手是殺手組的事,不能逾矩。”

王允額頭冒出了冷汗,唯唯諾諾恭聲道:

“是!是屬下不懂規矩,以後絕不犯錯。”

“這件事不能告訴董卓!龐大的組織需要這筆財產……

“屬下省得!”

“我們的春天也將近來臨了!”

李儒躊躇滿志,縱聲狂笑,王允一旁側立,噤若寒蟬。

!

第三章識海風暴第十二章晴光淡掌第十二章心斂萬相第八章刺客教條第十二章激戰北邙第四章陰險毒辣第七章賣主求榮第十三章五色廷棒第三章佛笑貫天第十二章長生不死第五章神秘人物第九章屠殺宦官第九章邪劍笑殺第六章人心難測第七章色誘殺機第十一章瓜瓞綿綿第一章色藝情仇第九章同胞自殘第十二章忘八淫蟲第十一章孟德山莊第八章百年秘辛第十章出乎意外第一章打劫錢莊第十章六壬神算第八章鼓王罵儒第十一章戰雲密佈第七章逐狗獵殺第四章恥骨之秘第七章烈火煉獄第一章青萍劍法第七章轟天雷威第三章佛笑貫天第十章魔教分壇第四章漕幫逢變第十三章鬼門淫壇第四章漕幫逢變第十一章幻術奇蹟第七章變體魔人第二章色誘黑牢第二章呼之欲出第六章雁蕩鬼刃第三章風刀克敵第十三章借刀殺人第四章恐怖魔掌第三章先謀後動第十一章銷魂魔陣第十一章八陣圖法第七章羣雄雲涌第七章陰陽玄氣第一章蚩尤魔刀第十章百變化身第九章洛陽賭注第九章自心本性第八章雌雄同體第十二章秘壇授功第六章神儀卻敵第六章暴露身份第九章綁架爵爺第十三章白鹿寶刀第六章鬼門秘法第十三章借刀殺人第一章青萍劍法第六章佛拈禪花第六章佛拈禪花第一章蚩尤魔刀第九章人質之約第九章西域魔風第四章落草之秘第十章龍蛇魔典第十一章封禪殺機第五章精靈甦醒第十一章幻術奇蹟第十一章邪桃花煞第十一章武道涅磐第十章檮杌真經第十章銅錘破山第十三章聖女原蠱第十一章魔鼎種子第二章款款情深第一章湍流血戰第十章巨艫賭坊第九章古墓妖女第十一章玄女牝經第七章竹劍一招第二章英雄寶刀第七章地鼠將軍第六章幼帝廢議第八章鼓王罵儒第三章百年大計第一章星隕火雨第九章邪劍笑殺第三章太極道觀第五章真命天子第十一章瓜瓞綿綿第九章屍橫遍野第三章暗濤洶涌第十二章虛無洞滅第一章閹割堡主第九章靈魔飛昇第四章落草之秘
第三章識海風暴第十二章晴光淡掌第十二章心斂萬相第八章刺客教條第十二章激戰北邙第四章陰險毒辣第七章賣主求榮第十三章五色廷棒第三章佛笑貫天第十二章長生不死第五章神秘人物第九章屠殺宦官第九章邪劍笑殺第六章人心難測第七章色誘殺機第十一章瓜瓞綿綿第一章色藝情仇第九章同胞自殘第十二章忘八淫蟲第十一章孟德山莊第八章百年秘辛第十章出乎意外第一章打劫錢莊第十章六壬神算第八章鼓王罵儒第十一章戰雲密佈第七章逐狗獵殺第四章恥骨之秘第七章烈火煉獄第一章青萍劍法第七章轟天雷威第三章佛笑貫天第十章魔教分壇第四章漕幫逢變第十三章鬼門淫壇第四章漕幫逢變第十一章幻術奇蹟第七章變體魔人第二章色誘黑牢第二章呼之欲出第六章雁蕩鬼刃第三章風刀克敵第十三章借刀殺人第四章恐怖魔掌第三章先謀後動第十一章銷魂魔陣第十一章八陣圖法第七章羣雄雲涌第七章陰陽玄氣第一章蚩尤魔刀第十章百變化身第九章洛陽賭注第九章自心本性第八章雌雄同體第十二章秘壇授功第六章神儀卻敵第六章暴露身份第九章綁架爵爺第十三章白鹿寶刀第六章鬼門秘法第十三章借刀殺人第一章青萍劍法第六章佛拈禪花第六章佛拈禪花第一章蚩尤魔刀第九章人質之約第九章西域魔風第四章落草之秘第十章龍蛇魔典第十一章封禪殺機第五章精靈甦醒第十一章幻術奇蹟第十一章邪桃花煞第十一章武道涅磐第十章檮杌真經第十章銅錘破山第十三章聖女原蠱第十一章魔鼎種子第二章款款情深第一章湍流血戰第十章巨艫賭坊第九章古墓妖女第十一章玄女牝經第七章竹劍一招第二章英雄寶刀第七章地鼠將軍第六章幼帝廢議第八章鼓王罵儒第三章百年大計第一章星隕火雨第九章邪劍笑殺第三章太極道觀第五章真命天子第十一章瓜瓞綿綿第九章屍橫遍野第三章暗濤洶涌第十二章虛無洞滅第一章閹割堡主第九章靈魔飛昇第四章落草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