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大唐佛宗

在禪房之中,一名老僧盤膝自然的坐在地面的一團蒲團之上。

“師尊!”十一人見了,齊聲恭敬施禮。

“嗯。呵呵…”老僧溫聲一笑,目光在十一人身上掃描一圈,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目光卻是定格在了一名身着月白色僧袍的老年和尚身上,淡然一笑的道:“圓一,這些弟子可都是你召集來的?”

“是,師尊。”在師尊慧心面前,這年邁僧人不敢有半分的隱瞞。

“呵呵…你們爲何如此,爲師一清二楚。不過,此事涉及太廣,根本便不是我一脈可以插手。便不用再議了。”慧心淡然出口道。

聞此言,圓一身形微震,隨即面現不甘的道:“師尊,那袁、魏二人,在天子之都公開斬殺涇河龍王。此舉實在太過,要知道長安可是我佛門勢力範圍。如此做,未免有些欺人太甚,倘若任他們這般,我等顏面何存?”

“顏面?”慧心一笑,“出家人四大皆空,何來所謂顏面。圓一,你在佛學上的領悟,着實是還太過低淺。況且,此事遠非你想象的那般簡單。其一,那袁守誠、魏徵都是當今道門中的人物,雖不在十大道門中。但是,日後無疑也是在門派中數一數二的存在。這等人物,我等無招惹的必要。

其二,這二人都是證就了金丹的人物。以我法華寺如今的底蘊,還無與這二人抵抗的資本。

其三,大唐雖是佛門領地,但是,佛門聖地天梵靈山卻距離我佛門不知有多少個十萬八千里。整個大唐,所流傳的衆多佛法也只是小乘佛法。便是萬象寺、白馬宇廟以及佛山寺三家,也只有一部大乘佛法流傳。且這數千年來,都無人能夠領悟貫徹其中奧義佛旨,成就不滅金身。在這大唐,我佛門的底蘊太過淺薄,根本便無法與道門數十萬年的渾厚底蘊相媲美。這些年來,佛道兩家一直是面和心不和,遲早有一場爭鬥。此事,我法華寺萬不可先出頭,否則勢必會遭殃。”

慧心禪師足不出戶,每天都是靜悟參禪。然而,於天下大勢走向卻是遠在自己這十幾個弟子之上。

慧心一番話,令原本意氣風發的羣僧啞口無言,唯有喏喏。

“師尊所言甚是,弟子見識淺薄,還望師尊恕罪。”圓一面帶愧色的道。

“呵呵…無妨。”慧心老僧一笑,“你年紀尚輕,難免氣盛。只是,我佛門一脈的修行需領悟經典。這一點,與心性也是不無關要。日後,你等靜心養氣修煉佛法便是。呵呵…你等現下,都是開啓了三識以上。佛門有一夕頓悟之說,倘若你等能夠頓悟,說不定便可以證就舍利果位。屆時,爲師也就可以前往萬象寺,見識一下那大乘佛經,看是否有機緣突破了。”

“是!”圓一等欣然領命,各自退卻。

慧心喃喃自語,“大乘佛經…老衲倒是有心見識一下那經典。最近,天象變幻,老龍被斬,老衲一番推算,竟是有一絲造化蘊藏其中,且似乎和我佛門有關。佛門秘藏無數,也唯有記載了大道法門的大乘佛法,方可當得造化二字。難道…又有大乘佛經要出世了不成?此事雖然機率不大,但未必沒有可能…”

大乘佛經!

這在佛教之中,絕對是至高無上的典籍。當年,佛祖阿彌陀佛大徹大悟,開闢出了有別於道門、魔門的大道,是爲佛道。阿彌陀佛靜心參悟,將自家所悟凝結,化爲三千大乘佛法,記載於佛經之中。這三千部大乘佛經,每一部都記載着一種證道不死金身的法門。只要修行者能夠悟透

佛經中所載,便可以證道金身果位。

阿彌陀佛所創佛門與尋常門派不同,其所創大道之中,含了三千佛陀金身果位的同時,亦創出了金剛不死金身、羅漢不死金身、菩薩不滅佛體。只是,金剛不死金身、羅漢不死金身、菩薩不滅佛體三種的長遠成就,卻是遠遠不及佛陀不死金身。畢竟,佛門金身乃是類似於道門元神的存在。溫養乃是煉氣層次的巔峰,而元神本身也有高低等級。佛陀金身乃是佛門之中的大道,證就金身,擁有無盡歲月之後,更有再進一步的可能。而金剛不死金身、羅漢不死金身、菩薩不滅佛體三種卻是佛門之中的小道,一旦成就,便再無精進的可能。只能止步於金身最低層次,要想突破,便有千難萬難。故而,這三種金身一旦成就,至多也只能鑽研一下化身之法。於攻擊力上,有些微提升罷了。

佛陀金身,乃是佛門至高大道,前途無量。那等大道,但凡是修煉佛法者,無不希望獲得。只是,這條大道太過艱難。倘若能夠成就金剛不死金身、羅漢不死金身、菩薩不滅佛體三種金身,只怕任何一個佛門弟子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畢竟,這三種金身雖是佛門小道,卻也可以切切實實的證道長生不死。算得上是一條難得的捷徑!

然而,在這條捷徑上,卻又有一個關卡!金剛不死金身、羅漢不死金身、菩薩不滅佛體皆是屬於小乘佛法,爲佛門小乘佛經所記載,廣傳於東土大唐之地。想要獲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是,不同於佛陀金身,其餘三種金身皆是需要一百零八部不同的小乘佛經合煉。小乘佛經廣爲流轉,任何一部小乘佛經修煉到三識以上,便可以誕生出一種佛門小神通,而到了舍利境界,便可以小成。到了佛門九識盡數修出,則此門小神通大成,徹底爲佛徒掌握。

要證就那三種金身,必須要由一百零八部佛經中悟出一百零八種佛門小神通。且必須至少有三種修煉到大成,三十六種修煉到小成,方纔能夠凝結成金身,證道不死。小乘佛經有十萬八千部之多,而三種金身,卻是有數以千計的不同類型。想要成就某一金身,必須將其所需的一百零八部經書搜齊,缺一種或者想要借其他經書替代,根本就行不通。而任何一種金身的證就,至少需要三十六部威力不凡的小乘佛經爲根基。小乘佛經流傳頗廣不假,但是至今於東土大唐,尚沒有哪個佛門宗派能夠搜齊十萬八千部小乘佛經。非但如此,大唐境內,便是擁有經書數超過五百部的都是稀少。如此,自然不可能湊巧便有可以證就金身的一百零八種功法藏於某一寺廟了。再加上佛門勢力本身,也是暗流涌動,都是想要增強自身的勢力,自然是面和心不和,無法湊齊經文了。

這也難怪。畢竟,佛門雖說什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四大皆空”,但是也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罷了。和尚雖在佛門,便是修煉,未到元神層次,也依舊是肉眼凡胎,凡夫俗子,不能真正擺脫世俗的羈絆。種種明爭暗鬥,勾心鬥角,在佛門也是存在的。且那些威力不俗的小乘佛經都是各自寺廟絕無僅有的珍藏,與世俗中那些流傳的普通小乘佛經遠不相同。這些佛經,往往被視爲己派立根扎業的根本所在,怎肯輕易借與別人或者交換?

再者,那三種金身,當初佛陀創出,便非是爲了普通生靈。而是爲了聖地天梵靈山周圍的佛界千萬佛徒所創,這些佛徒乃是天龍八部衆,壽元綿長。而先天的不足,導致他們後天便是修煉,也不會太強。三大金身的修煉之法,可以說是爲了這些佛徒量

身定做的。

也只有這些壽元足夠長久的佛徒,方纔能夠有資格謀求此長生之道。似法華寺、萬象寺、白馬宇廟以及佛山寺的僧衆,都是肉體凡胎,縱然天資再如何靈敏慧潔,想要達到凝結金身的最低標準,都是純屬癡心妄想。會被人懷疑得了失心瘋,因爲,時間根本不夠。

故而,萬象寺、白馬宇廟以及佛山寺等等佛門宗派都是把目標放在了大乘佛法之上。大乘佛法,領悟艱難,但是如同慧心這樣凝結了舍利的高僧,都是鐵了心,寧肯在這條路上艱難掙扎,也不肯平白浪費氣力。萬象寺、白馬宇廟以及佛山寺掌管大乘佛法,之所以肯讓其他佛派弟子觀看閱覽,便是因爲他們知道大乘佛法艱難晦澀處,到了要證就金身這一步,絕非是頓悟那麼簡單。而是需要許多機緣氣運,方纔有一線可能。

萬象寺、白馬宇廟以及佛山寺三家雖然是這大唐三大佛宗,但是還遠遠沒有強橫到可以獨斷專行,無視其他宗門的地步。大唐境內雖然佛門鼎盛,但是卻還沒有一位能夠證就那長生不死的果位。如此,對佛門的發展自然是大爲不利了。萬象寺、白馬宇廟以及佛山寺敢於將大乘佛法對於舍利境界高僧敞開,乃是因爲其萬年不易的地位,以及那渾雄的積累。

倘若大唐僧衆,有人能夠證道長生,第一位勢必會是出身這三大佛門的行者。

慧心和尚修爲已然是達到了舍利境界,早就有了一覽大乘佛法的資本。只是,奈何門下無人,連一個成就五識的都是沒有。佛門五識境界,也不過是相當於道門的煉罡境界罷了。這個層次,根本算不得什麼高手。也唯有如慧心這般,證就了舍利果位,方纔能夠在修真者的世界之中擁有一席之地,成爲笑傲一方的高僧。

因爲法華寺有他的存在,這才百年來得以興旺不衰。隱隱然使得這座寺廟成爲僅次於三大佛門那個層次的級別。只是,法華寺後繼無人,慧心和尚只能繼續坐鎮。否則,他一旦此去參悟佛法,只怕是無暇顧及此地道統。屆時,倘若道統被毀,可就後悔莫及了。

本來,這慧心和尚大限將至,所剩壽元不足兩百年,對於那大乘佛法的期翼已不如前。但是,袁、魏與老龍的一戰,卻使他於無意之中發現了一絲得窺大道的可能。

雖說這老和尚修爲達到六識合一的境界,坐擁數百年壽命。但是,卻並非是象佛門所說四大皆空,所謂的什麼戒貪,實際上也都是空話罷了。對於佛門修真者來說,視金錢權勢如糞土。因爲,只要修行到了,這些東西便可以唾手可得,並不需要如何的費心勞神。這一點,道門、魔門等修真者也是同樣可以做到。

這,可謂是所有修真者的一個共性。對於世俗之物的飄然物外!然而,他們還有一個共性--對於證就不死的貪念!

修真者,所要修的,便是長生。修道之路,本便是與天地爭鬥,奪取壽元,以去獲得更多更大的機緣。這本身,便是逆天之舉。長生,可以說是所有未曾證道不死的修真者心中的一個執念。有一線希望證道不死,他們都是可以捨棄一切,奮不顧身的去追尋那一絲不死的可能。

慧心老和尚亦是如此,且於那柳暗處忽見花明,此念更是執著。甫一發現此種可能,慧心簡直是心潮澎湃,熱淚盈眶,激動的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只是,他卻也知道此事尚需斟酌一二,否則,反而可能會因爲一些過失而失去此種機緣。

默默然,這老和尚再度古井無波的恢復了入定,陷入沉思。

(本章完)

第十一回 明淨,玄機第一回 唐皇之怒第四十八回 生機蟲第六十三回 烏骨劍第十六回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二十二回 龍象般若第六十七回 道法精進第三十八回 佛門小神通第二十五回 雷電法相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十七回 殺心和尚,長白劍修第三十九回 降妖大冥王符篆第四回 龍屍第五十四回 井底之蛙第三十五回 佛藏第三十四回 仙使來臨第六十五回 隱身術顯威,斬敵!第三十一回 滅魔羅漢第十五回 不凡第三回 涇河龍王,《風雨雷法》第三十回 各方奪寶(2)第六十二回 污穢妖物第四十三回 猙獰武將,宗師勁敵第一回 唐皇之怒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三十四回 仙使來臨第六十回 天藍仙葫,傳授真道第三十七回 開啓眼識第六十九回 雨符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六十四回 戰!第六十二回 污穢妖物第八回 仙凡分水嶺第三十七回 開啓眼識第十四回   水靈仙師第七十一回 離奇一劍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三回 涇河龍王,《風雨雷法》第七回 修道之門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六回 一場富貴第九回 初入胎動第十七回 殺心和尚,長白劍修第七十四回 黃金蟹求道第十八回 妖道第二十二回 龍象般若第十五回 不凡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七回 修道之門第六十四回 戰!第二十八回 星辰材料第七十四回 黃金蟹求道第二十六回 傳承袈裟第四十二回 心生幻象第二十四回 妖王虎嘯第七十四回 黃金蟹求道第二十三回 修武第三十二回 僧鬥第三十六回 元神千石第六十八回 春雷一聲響,成功大好時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三十二回 僧鬥第十九回 賜寶第十八回 妖道第三十八回 佛門小神通第十七回 殺心和尚,長白劍修第二十六回 傳承袈裟第三十八回 佛門小神通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三十九回 降妖大冥王符篆第七十一回 離奇一劍第七回 修道之門第五十四回 井底之蛙第六十九回 雨符第六十九回 雨符第四十回 巧渡心魔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十回 靈糾天官第四十五回 混鹿羣戰第六回 一場富貴第五十九回 元神追兵第三十五回 佛藏第七十四回 黃金蟹求道第六十九回 雨符第六十七回 道法精進第二十四回 妖王虎嘯第四十六回 血芒(第三更)第七十回 涇河水府修士第三十四回 仙使來臨第十六回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六回 一場富貴第二十二回 龍象般若第六十一回 古怪廟宇第二十七回 魔門藍巽第二十五回 雷電法相第三十回 各方奪寶(2)第四十九回 九星灼耀
第十一回 明淨,玄機第一回 唐皇之怒第四十八回 生機蟲第六十三回 烏骨劍第十六回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二十二回 龍象般若第六十七回 道法精進第三十八回 佛門小神通第二十五回 雷電法相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十七回 殺心和尚,長白劍修第三十九回 降妖大冥王符篆第四回 龍屍第五十四回 井底之蛙第三十五回 佛藏第三十四回 仙使來臨第六十五回 隱身術顯威,斬敵!第三十一回 滅魔羅漢第十五回 不凡第三回 涇河龍王,《風雨雷法》第三十回 各方奪寶(2)第六十二回 污穢妖物第四十三回 猙獰武將,宗師勁敵第一回 唐皇之怒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三十四回 仙使來臨第六十回 天藍仙葫,傳授真道第三十七回 開啓眼識第六十九回 雨符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六十四回 戰!第六十二回 污穢妖物第八回 仙凡分水嶺第三十七回 開啓眼識第十四回   水靈仙師第七十一回 離奇一劍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三回 涇河龍王,《風雨雷法》第七回 修道之門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六回 一場富貴第九回 初入胎動第十七回 殺心和尚,長白劍修第七十四回 黃金蟹求道第十八回 妖道第二十二回 龍象般若第十五回 不凡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七回 修道之門第六十四回 戰!第二十八回 星辰材料第七十四回 黃金蟹求道第二十六回 傳承袈裟第四十二回 心生幻象第二十四回 妖王虎嘯第七十四回 黃金蟹求道第二十三回 修武第三十二回 僧鬥第三十六回 元神千石第六十八回 春雷一聲響,成功大好時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三十二回 僧鬥第十九回 賜寶第十八回 妖道第三十八回 佛門小神通第十七回 殺心和尚,長白劍修第二十六回 傳承袈裟第三十八回 佛門小神通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五十一回 胎動巔峰第三十九回 降妖大冥王符篆第七十一回 離奇一劍第七回 修道之門第五十四回 井底之蛙第六十九回 雨符第六十九回 雨符第四十回 巧渡心魔第三十三回 金香壇,迦騰尊者第十回 靈糾天官第四十五回 混鹿羣戰第六回 一場富貴第五十九回 元神追兵第三十五回 佛藏第七十四回 黃金蟹求道第六十九回 雨符第六十七回 道法精進第二十四回 妖王虎嘯第四十六回 血芒(第三更)第七十回 涇河水府修士第三十四回 仙使來臨第十六回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六回 一場富貴第二十二回 龍象般若第六十一回 古怪廟宇第二十七回 魔門藍巽第二十五回 雷電法相第三十回 各方奪寶(2)第四十九回 九星灼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