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第93章 上貨!上貨!(2) 【大章求追定

bookmark

紫宸殿,位於大慶殿西北。

乃是大宋禮殿之一,用途相對單一。

除了每月朔參之外,就是每年的天子聖節時,作爲壽殿啓用。

此外,少數時候,還會用來招待入京朝賀的遼使,又或者作爲慰勞入京赴闕的元老、大將的宴殿。

在紫宸殿後,有一個規模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紫宸殿大小的後殿。

這就是俗稱的便殿。

朔朝退朝後,天子再坐之地,也是真正的議事之地。

紫宸殿的後殿,和垂拱殿後殿一樣,都設有座椅。

每班大臣引見,兩拜之後,就可以坐下來奏事。

若是無事,領班大臣,再拜之後,就會率先退殿,然後本班大臣,以次迤邐退殿,這就是宋史上常常能看到的‘卷班’。

此時,太陽已經完全升起。

便殿外的迴廊上,陽光燦爛。

趙煦端坐在便殿的北方坐褥上,看着又一班大臣卷班而走。

今日三省六部,都和商量過一樣,平靜無事。

直到,殿外的引見司軍頭一聲通傳:“禮部羣臣入奏!”

於是,趙煦將身體坐直,看向殿門處。

見着一個熟悉的身影,帶着一行七八個大臣,持芴而入。

趙煦認得他,是韓忠彥,韓琦的兒子。

“臣禮部尚書忠彥,率禮部上下,恭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羣臣在其身後,持芴跟着對御座上的趙煦以及趙煦身後的兩宮拜了兩拜。

等韓忠彥坐下來,其他大臣才依着官位,次第坐下。

“禮部今日,可有事奏?”

與迎陽門下聽政不同,紫宸殿是正殿,自有內臣引問。

在韓忠彥位置後面,持芴而坐的李定,立刻就起身持芴拜道:“臣有事上奏!”

“李侍郎請說!”太皇太后的聲音在帷幕後傳來。

李定如今正炙手可熱。

一紙上書,拿下了在元豐時代備受大行皇帝信愛的整個京東路都轉運使司。

於是,坊間議論,以李定比當年仁廟時代的包拯包孝肅。

若是兩宮聽政已久,大概不會將這點事情看的有多重。

可她們纔剛剛聽政,大多數事務都沒有經驗。

自然難免看重輿論,也看重有着光環加身的李定。

“臣昨日回朝,上書已言京東路諸弊……”李定用着洪亮的聲音,上奏着:“蒙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帝陛下垂青,賜臣以金魚袋,賞臣紫袍,臣感激涕零!”

李定如今正是精神飽滿,戰鬥意志最鼎盛的時候。

昨日回京,兩宮親自遣使慰勞。

然後,朝野上下都是稱頌。

無論是舊黨大臣,還是新黨執政,都說他李定是當代能吏。

坊間議論,更是將他比作了仁廟時代的包孝肅,甚至範文正。

所以,他說話的聲音,自然也大了起來。

便聽着帷幕後的太皇太后道:“李侍郎,爲國奔走,辛勞有功,自當有賞!”

皇太后也說道:“願李侍郎再接再厲,爲國家再建功勞!”

李定頓時有些面紅耳赤。

這就是他不瞭解兩宮了。

兩宮剛剛聽政,不管是什麼人,只要做了事情,她們都會盡力表現出禮賢下士和恩遇大臣的姿態。

可李定卻以爲,兩宮已經完全站到他這邊了。

於是,被鼓勵的李定,再無忌憚和畏懼。

他持芴拜道:“臣當萬死,以報太皇太后、皇太后之恩!”

“臣昧死,請再言二事……”

“李侍郎但請直言!”兩宮都說道。

李定於是拜道:“臣聞,福建茶鹽榷法幾如京東榷法,福建路轉運使王子京,在履任以來,以吳居厚之法爲成法,上下倍克無度!”

“願請太皇太后、皇太后遣使明察之!”

此時此刻的李定,真的將自己視作了爲民做主的包孝肅。

他的胸口,甚至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微微發燙。

帷幕後的兩宮,對視了一眼,然後太皇太后就道:“竟有此事?”

“李侍郎可上書直言之!”

“若果爲真,老身和皇太后,定將徹查之!”

李定大受鼓舞。

就連看向那個坐在他身前的韓忠彥的眼神,也變得有些居高臨下了。

若是一年之內,就扳倒兩位轉運使。

李定覺得,御史中丞黃履就該退位讓賢了。

若他入主御史臺,那麼三省兩府還遠嗎?

於是,他再接再厲,持着持芴繼續說道:“此外,臣還有一事,伏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預聞之……”

李定說着就忍不住舔了舔嘴脣。

那顆激動的心,在胸膛中不安分的跳動着。

“李侍郎可直言!”帷幕中的太皇太后語氣,略微有了些不滿了。

原因是——她看到了禮部尚書韓忠彥,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一言不發。

這就讓這位太皇太后感覺,李定作爲侍郎,不尊重作爲頂頭上司的韓忠彥。

韓忠彥是誰?

韓琦韓忠獻公的嫡長子!

韓忠獻扶二帝相三帝,大行皇帝也尊重不已。

所以,特旨將其子韓忠彥在幾年間一路不斷拔擢到了禮部尚書。

李定居然不尊重他?

反了!

李定卻茫然不知,依舊沉浸在他的高亢情緒內。

他用着顫抖的聲音,持芴拜奏着:“臣聞,大行皇帝之前,曾專設汴河堤岸司、專一製造兵器局,以其不歸有司,而獨專於天子一人……”

“今堤岸司既當撲買……”

“臣愚以爲,專一製造軍器局,也當歸軍器監……”

“其所屬工匠、作坊,各當裁撤,以省封樁之費……”

李定低着頭,還想繼續說什麼。

他的耳朵,卻聽到了一聲響亮的哭聲。

哇!

他擡起頭,看到了御座上的少主,不知道怎麼的,就哭了起來。

大滴大滴的眼淚,像珍珠串一樣的從眼眶裡掉下來。

“嗚嗚嗚……嗚嗚嗚……”

李定嚇得立刻彎腰,深深的將腦袋低下頭:“死罪!死罪!”

他以爲是自己或者別的什麼人嚇到了那位小官家,心中難免搖頭:“人言少主聰俊,頗具法度,如今看來,也只是人言而已……他到底是個孩子……”

就聽着帷幕裡的皇太后問道:“六哥……六哥,怎麼了?”

他也只聽着那個小官家,哭哭啼啼的站起身來。

“母后……母后……”

“父皇去年十二月,曾與兒交代過……”

“汴河堤岸司、專一製造軍器局,乃是他留給兒的財產,還叮囑兒一定好好經營,不可荒廢!”

“嗚嗚嗚……”

“父皇說,他沒什麼東西能留給兒和子孫的……”

“辛苦十幾年,就攢下了這兩個產業……”

“嗚嗚嗚……”

“兒明明都已經將堤岸司拿出來了……”

“爲什麼……爲什麼……他們連父皇留給兒的最後一個念想,最後一個產業也不放過?!”

“嗚嗚嗚嗚……”

“他們這是看兒和母后,孤兒寡母好欺負嗎?”

“嗚嗚嗚嗚……”

“兒聽石得一說過……”

“民間的那些人,就是這樣欺負孤兒寡母,就是這樣吃絕戶的!”

“太母……”

小官家哭着,又看向了太皇太后。

“您給孫兒評評理……”

“父皇一生辛苦,就給孫兒留了兩個產業……”

“父皇叮囑孫兒,要好生經營,傳給子孫……”

“他們說,堤岸司與民爭利,孫兒念着聖人教誨,便將之交於有司撲買……”

“但爲什麼……爲什麼……”

“連專一製造軍器局,也要奪走?!”

“它哪一點與民爭利了?又何曾害民了?”

趙煦一邊哭,一邊眼淚大滴大滴的掉下來,如同杜鵑泣血。

帷幕內的兩宮,都被趙煦哭的慌了神。

“六哥別哭,六哥不哭……母后絕不會讓人把大行皇帝留給我兒的產業,隨隨便便奪走!”向太后立刻安慰起來。

同時她也是勃然大怒。

“李侍郎!”她起身質問:“侍郎是要讓官家和本宮,都背上背棄大行皇帝遺命,敗壞大行皇帝產業的罪名嗎?”

羣臣早在趙煦哭訴的剎那,就已經全部起身,持芴而拜,連連稱罪。

殿中的內臣、女官,也全體跪下來。

殿中殿外,侍衛的御龍直門,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怒目而視着殿中的羣臣。

天子哭訴兩宮,有人在欺負孤兒寡母?!

這能忍?

他們甚至握緊了手中兵刃,只要兩宮一聲令下,就叫那妄圖從天子手中奪走大行皇帝產業的亂臣賊子血濺殿堂!

李定被趙煦的哭訴和向太后的質問,嚇得瑟瑟發抖。

他甚至忘記了應該怎麼回答,大腦在這剎那出現了空白。

然後,他就又聽到了太皇太后的怒斥:“李定,虧你還是禮部侍郎!”

“怎連這父子人倫大法,子孫相繼傳承的綱常都忘了?”

“你的聖賢書是怎麼讀的?!”

李定終於反應過來,他立刻大叫起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臣萬死!臣萬死!”

他終於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

欺負孤兒寡母?

妄圖敗壞大行皇帝傳與子孫的產業?

這兩個罪名,隨便一個,要是落實了,他這輩子想去嶺南吃荔枝恐怕都是奢望了。

他甚至惹得天子當殿向兩宮哭訴!

這個事情一旦傳出去。

他的名聲、形象和一切就全部毀了!完全毀了!

他立刻知道要自救。

於是他馬上就持芴拜道:“臣並非有意!臣並非有意!”

“臣愚鈍,安知大行皇帝竟有此安排?”

僅僅這樣是不足以脫罪的。

因爲人家父子交代產業,什麼時候要跟你們這些外人商量了?

大行皇帝生前,一直將汴河堤岸司還有專一製造軍器局,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外廷大臣別說過問了,甚至都不知道這兩個機構的內部事務。

特別是專一製造軍器監,很多人,除了知曉大行皇帝常常會下詔命賜火器去往沿邊,而這些火器大多是從專一製造軍器局裡出產的外,對專一製造軍器局內部的一切都是一無所知。

只知道有很多工匠和很多僱工,也只知道這個機構在汴京城外,設立了多個秘密的工坊和庫房,還在一些廢棄的禁軍兵營營地,進行一些不爲人知的兵器驗證。

所以,在這些事實面前,李定知道他的一切辯解都是蒼白無力的。

大行皇帝一直將堤岸司、專一製造軍器局控制在自己手中,連宰相都難以過問。

這明擺着就是要傳給子孫的產業啊。

伱倒好,一上來,就要奪人家父子的產業。

這不是欺負孤兒寡母是什麼?

這不是要吃絕戶是什麼?

看吧!

天子都被你嚇哭了!

你還說你不是心懷奸邪?刻意如此?

而一旦罪名坐實……

李定知道,自己要面臨什麼?

想去嶺南恐怕都不可得!

大宋祖制,雖然不罪宰執,不殺待制重臣。

可你明擺着去搞別人父子的產業了。

這些祖制也就不會再保護他了。

這是謀逆,這是輕慢君父,這是敗壞大行皇帝的遺業!

搞不好,都不用剝麻,直接就會對他施以士大夫的極刑:追毀出生以來文字!

開除出士大夫籍貫!

只要不是士大夫,那麼,就可以處死了!

所以李定知道,他必須找一個藉口,一個可以將他從這些大罪中脫身的藉口。

什麼藉口?

李定看向那些已經對他怒目而視的殿中御前侍衛們。

那些拿着骨朵的高大武士。

他立刻大叫:“況且,臣也是一片好心!”

“官家年少,專一製造軍器局,恐難掌握……”

“不如先併入軍器監,待官家親政,再行處置……”

這是他現在能給自己想的最好的藉口了。

可李定不會知道。

當他這些話說出口,他也就徹底落入了趙煦爲他精心設計好的陷阱之中。

“你放屁!”

御殿上的少主,忽然高聲斥責。

李定擡起頭,看着那個小小的身影,用手指指向自己。

“你胡說八道!”

“父皇早就安排好了!”

“父皇有旨意!”

“我未成年之前,專一製造軍器局,當託付大臣!”

“父皇也給我選好了大臣!”

“故龍圖閣學士,責授筠州團練副使臣沈括,當起復爲提舉專一製造軍器局、彌英閣講書!”

頓時滿殿震驚。

羣臣全部擡頭。

在殿侍衛紛紛側目。

哪怕兩宮也都吃了一驚。

沈括沈存中?

大行皇帝居然有這樣的安排?

向太后更是問道:“六哥,大行皇帝當初可和六哥說了,爲何要這樣安排?”

趙煦回頭,看向帷幕中的太母、母后,假意想了想,然後答道:“父皇當初叮囑兒臣……”

“責授沈括,乃是欲要磨礪其鋒芒,將其棱角磨掉……然後再由兒起復,充任專一製造軍器局……”

“這是漢文帝之所以將周亞夫留給漢景帝的原因……”

“也是使功不如使過的道理!”

趙煦的回答一出,滿殿上下的所有人都再無疑問。

因爲這確實是大行皇帝的行事邏輯和爲政風格。

也只有成熟的成年君王,才能做出的決定。

況且,官家才八歲!

他去那裡知道什麼沈括?

不是大行皇帝叮囑安排,不是大行皇帝交代,他又去那裡知道這些事情?

使功不如使過,

漢文帝將周亞夫留給漢景帝。

這兩句話一出,更是實錘了!

李定如喪妣考,癱坐在了地上。

他知道,自己完蛋了。

責貶嶺南,對他來說,恐怕都已經是祖墳冒青煙的結果。

搞不好,今天就要下獄。

現在的他,恨不得給自己抽幾巴掌。

怎麼就那麼嘴賤呢?

怎麼就管不住這張嘴巴?

提什麼不好,去提專一製造軍器局。

現在捅馬蜂窩了吧!

他摘下自己的襆頭,微微顫顫的跪下去。

“罪臣死罪!”

“還請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看在臣愚鈍無知,不過胡言亂語,乃因神昏智亂的原因,才說了那些混賬話,恕臣死罪!”

這一刻他想起了當年的烏臺詩案。

作爲烏臺詩案的主審官員之一,李定很清楚只要涉及到皇權安穩和皇家自己的顏面。

那麼,別說他明目張膽的干涉了人家父子的事情。

就算沒有,哪怕是懷疑、哪怕是揣測,也是可以當成罪名的。

就像蘇軾寫的那些詩。

不就是被他拿着陽燧,一個字一個字的挑毛病嗎?

……

趙煦看着已經癱坐在地上的李定。

他嘴角閃過一絲微不可查的笑容。

此刻,他感覺這個殿堂就是魚護。

李定就是那條被他釣上來的大魚!

此刻,趙煦有種衝動。

恨不得自己手裡有個手機,然後開直播給別人看:兄弟們,看!上貨了啊!好大一條魚呢!

注:續資治通鑑長篇,354卷記載,詔戶部侍郎李定調查堤岸司,很快罷廢之,然後沒多久,就有一條記錄:專一製造軍器局至是歸於有司。

應該就是李定出的手了。

神宗時代,堤岸司和專一製造軍器局是直屬皇帝的機構,尤其是專一製造軍器局,外人對其知之甚少,但史書記錄了神宗時代每逢大戰,神宗都會下賜火器給前線使用。姑且將之定爲一個專門生產製造火器的皇帝直屬機構吧。

注2:李定應該是戶部侍郎,我寫錯了,將錯就錯,就當他是吳居厚一案立了功,從戶部升任禮部了吧。

第808章 兄弟第865章 耶律洪基:汴寇!睜開你們的眼睛看看,朕手裡拿的是什麼第788章 駙馬之死(3)第625章 趙煦:爾等竟敢孩視於朕?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485.第459章 司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第739章 分贓第698章 層層套娃(1)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第854章 雙贏397.第377章 魏國大長公主的感謝447.第424章 開戰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540章 御前演武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第638章 伎術官的春天(1)第752章 君臣(1)481.感冒了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503章 斷尾求生371.第351章 漣漪第827章 中古的蘇聯陰影第695章 冤假錯案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第837章 是的,你們都是朕的翅膀第14章 通風報信第832章 涓滴經濟學461.卡文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782章 再次彈劾第572章 文彥博:妥了!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第579章 茶香四溢410.第389章 交子開始流通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第486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貫嗎?第811章 面試(2)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7章 元老之間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263.第249章 新役法(2)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第67章 旋渦第637章 御花園中的新菜地419.第397章 傷兵院第522章 和離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316.第300章 蘇頌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747章 東海艨艟節度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第652章 張方平傳衣鉢於蘇軾第568章 見賢思齊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639章 伎術官的春天(2)第685章 回朝述職的人們第571章 壽宴(3)208.第198章 橫渠門下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109.第105章 潤物細無聲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461.卡文第650章 給王安石的生日禮物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第785章 新的交子(2)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謀第596章 西北狼煙(1)447.第424章 開戰82.第81章 王珪之死第25章 真香457.第434章 踏營(1)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303.第288章 呂嘉問:子繼父道妙啊!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458.第435章 踏營(2)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433.第410章 宋誓(2)第798章 蒲宗孟的誓言447.第424章 開戰第517章 使者
第808章 兄弟第865章 耶律洪基:汴寇!睜開你們的眼睛看看,朕手裡拿的是什麼第788章 駙馬之死(3)第625章 趙煦:爾等竟敢孩視於朕?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485.第459章 司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第739章 分贓第698章 層層套娃(1)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第854章 雙贏397.第377章 魏國大長公主的感謝447.第424章 開戰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540章 御前演武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第638章 伎術官的春天(1)第752章 君臣(1)481.感冒了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503章 斷尾求生371.第351章 漣漪第827章 中古的蘇聯陰影第695章 冤假錯案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第837章 是的,你們都是朕的翅膀第14章 通風報信第832章 涓滴經濟學461.卡文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782章 再次彈劾第572章 文彥博:妥了!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第579章 茶香四溢410.第389章 交子開始流通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第486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貫嗎?第811章 面試(2)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7章 元老之間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263.第249章 新役法(2)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第67章 旋渦第637章 御花園中的新菜地419.第397章 傷兵院第522章 和離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316.第300章 蘇頌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747章 東海艨艟節度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第652章 張方平傳衣鉢於蘇軾第568章 見賢思齊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639章 伎術官的春天(2)第685章 回朝述職的人們第571章 壽宴(3)208.第198章 橫渠門下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109.第105章 潤物細無聲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461.卡文第650章 給王安石的生日禮物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第785章 新的交子(2)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謀第596章 西北狼煙(1)447.第424章 開戰82.第81章 王珪之死第25章 真香457.第434章 踏營(1)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303.第288章 呂嘉問:子繼父道妙啊!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458.第435章 踏營(2)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433.第410章 宋誓(2)第798章 蒲宗孟的誓言447.第424章 開戰第517章 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