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開戰(1)

趙煦接過郭忠孝呈遞來的奏疏。

他披着秋衣,掃了一眼火漆的封口,發現上面的官印依然完整,於是點了點頭。

這種保密手段古老且簡單,而且即使到了現代,也依然存在於很多地方。

甚至是可以用來作爲國家機密文家的傳遞方式。

因爲,任何紙質的文件,只要蓋了官印。

那麼,想要竊取的人,基本不可能在不破壞官印封印的情況下,將裡面的文件取出來。

而一旦破壞其上的封印,也就等於告訴別人——這秘密泄露了。

將火漆放到燭臺旁炙烤少許,趙煦打開了邊報。

然後藉着燭光,閱讀着其中的內容。

這是一封聯名奏報。

由趙卨、向宗回、高公紀三人聯名上奏。

內容只有一個:吐蕃內亂,有人勾結西賊,軟禁武威郡王、保順軍節度使阿里骨。邈川大首領、王子溪巴溫求救。

同時,細作探知,西賊大軍集結於南牟會,恐將大舉入寇。

所以,趙卨已經下令,熙河路所有邊境寨堡加強防備,並令河州知州種誼,將河州第三將出援溪巴溫。

趙煦看着手上的文字,眉頭緊皺起來。

“西賊、吐蕃聯合入寇嗎?”他呢喃着:“提前了啊!”

在他的上上輩子,這場入寇,本該是明年三月以後纔會發生的事情。

青宜結鬼章和西夏舉行解仇儀式,然後大舉入寇。

接着,宋軍在蘭州城下擊退入侵的西夏軍隊。

然後,種誼、遊師雄等人,於熙州境內大破青宜結鬼章的兵馬,隨後乘勝追擊,在洮州俘獲青宜結鬼章。

由是大獲全勝,震動西北。

就連西域的回鶻人,也來朝覲(其實是來騙吃騙喝的)。

如今,這場戰爭卻是提前了。

而且,就卡在熙河路的棉花收穫時節。

趙煦難免有些擔心——他害怕,若熙河諸將守備不嚴,讓青宜結鬼章或者党項人,突破防線,進入蘭州、會州、熙州的棉花種植區,大肆破壞。

若是這樣,即使能贏,怕也難免會砸碎不少罈罈罐罐。

這樣一想,他就難免緊張,一緊張就難免有要微操的衝動。

好在,他及時醒悟,閉上眼睛在心中回憶了一番,在現代看過的那部電影裡的微操達人的偉岸身影。

“你不妨把話說的更明白一些!”奉化口音在耳畔迴盪。

趙煦於是冷靜了下來。

他可不想殲敵一億,最後轉進崖山。

而事實早已經證明,只要趙官家乖乖坐在汴京城裡,別亂微操。

其實前線大部分戰爭,西軍是能打贏的。

譬如大順城之戰的時候,趙煦的祖父已經中風臥牀。

於是,前線的將帥得以不受汴京城的官家微操,從而贏下了那場至關重要的大戰,從而徹底扭轉宋夏戰爭的節奏,從此,攻守轉換。

如此想着,趙煦就將手中的邊報收起來,就對馮景吩咐道:“馮景,立刻去告知慶壽宮的奉聖仁壽夫人以及保慈宮的安慈仁康夫人。”

“將西賊已集兵邊境,吐蕃內亂,阿里骨可能已被其部將果章部首領鬼章囚禁,並襲擊親近我朝之吐蕃王子一事告知。”

“請兩位夫人,待兩宮醒轉,再行告知。”

奉聖仁壽夫人,是太皇太后身邊的尚宮王氏。

這位夫人是從濮王邸跟着太皇太后入宮的。

而安慈仁康夫人,則是向太后身邊的尚宮張氏,乃是從小就服侍向太后的人。

她們都是大內女官的首領,地位和宋用臣、石得一等類似。

只是平素很少出現在人前而已。

若以實際影響力和權力,甚至可能超過宋用臣、石得一等人。

屬於是如今宮中類似上官婉兒一樣的存在。

馮景當即就領命而去。

趙煦則看向郭忠孝,問道:“郭舍人,今日學士院是那位翰林學士輪值?”

學士院的翰林學士,是唯一可以在大內值夜的大臣。

翰林學士的內翰之名,也是因此而來。

一般而言,翰林學士院,會有兩位以上的翰林學士,以便輪流值守禁中候旨待命。

“奏知官家,今夜應是範學士輪值。”郭忠孝答道。

“那就去請範學士到福寧殿來,不要驚動他人!”趙煦吩咐着。

“諾。”

……

學士院雖與西府只隔着一堵牆。

但就是一堵牆,劃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

牆內是大內,牆外是皇城。

此時,範純仁正在閱讀着相關的制詞。

這是每一個翰林學士的必修課——他們必須確保,自己所擬的制詞,沒有和前輩翰林學士們的制詞衝突的地方。

尤其是在用典方面,需要格外慎重。

一旦用錯了典,就是事故,輕則罷官,重則貶黜。

更會貽笑天下,在士林中聲名盡喪。

所以,每一位翰林學士,在其任職期間,都需要不斷閱讀存放在這裡的歷代制詞。

以確保在撰詞時,不會出現錯誤。

而同時,因爲大宋歷代翰林學士,皆乃天下文章一時之選。

其中書法大家,不計其數。

所以,這也是極爲珍惜且難得的學習機會。

故而,這對範純仁來說,並不是一個枯燥的事情。

反而是一件讓他深深爲之着迷且樂在其中的美事。

尤其是在這樣的寂靜秋夜,讓他可以全身心的沉寂在前輩們文章的海洋中。

篤篤篤……

一陣腳步聲聲,將他從自己的精神世界喚醒。

“大人……大人……”門外傳來了一個讓範純粹極爲敏感的聲音。

是他的女婿郭忠孝!

範純仁起身,看向門外站着的人影,一邊上前開門,一邊說道:“舍人怎深夜來學士院了?”

“奏知大人熙河路急報,言是吐蕃內亂,果章族首領鬼章,已軟禁武威郡王,並假其號令,正在圍攻吐蕃王子溪巴溫,溪巴溫已向熙河求援,經略使趙卨命河州出兵救之。”郭忠孝見了岳父,當即拜道。

範純仁楞了一下,根本沒來得及反應過來。

實在是郭忠孝的話,信息量太大了。

吐蕃內亂果章首領鬼章軟禁了阿里骨,還假其號令圍攻吐蕃王子溪巴溫?

溪巴溫向熙河求援,熙河的趙卨已經命令河州出兵救援?

什麼鬼?

鬼章軟禁阿里骨?還假其號令?

這是叛亂啊!

但,熙河路怎麼知道的這麼詳細,好像就在現場一樣!

另外溪巴溫向大宋求援,熙河路就真的響應了?!

還有沒有制度?

正常的出兵流程,不是應該先上報朝堂,朝堂批准後,由樞密院下令,確定出兵,出兵多少,誰去統帥,誰來負責組織。

只有這樣,趙卨才能調動河州兵馬嗎?

趙公才怎麼回事?

他怎麼敢公然違背制度,擅自出兵?

範純仁來不及多想。

郭忠孝接下來的話,就像重錘一樣,捶在他心中。

“此外,熙河路還言,細作已發現,西賊在南牟會聚集大軍,似乎有意入寇……”

範純仁深吸一口氣。

吐蕃、西賊,這是聯手了?

要夾攻大宋?!

“故而官家請大人立刻到福寧殿商議。”

“可已派人請宰執入宮?”範純仁雖然腦子嗡嗡的,但他還是馬上就抓住了重點。 郭忠孝搖了搖頭:“官家只命我來通知大人,並未提及要傳召宰執。”

範純仁籲出一口氣,放下心來。

因爲若是小官家,遇到這樣的事情,沒有穩住,做出了深夜傳宰執入宮,而宰執們果然奉詔入宮。

那麼,必然讓整個汴京都開始恐慌。

甚至可能引發騷亂——這樣的事情,過去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好在,小官家臨危不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他連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對郭忠孝道:“請舍人速速帶路!”

……

範純仁到福寧殿前的時候,福寧殿內的漏刻小人,剛好出來報時。

恰是丑時正!

範純仁下意識的擡頭,看了一下星空的星相。

此時,今年的中秋節已經過去了七天,一輪彎月,掛在天穹正中,無數繁星閃耀。

月光落在福寧殿東合前的臺階上,好似霜雪一般無暇。

範純粹微微籲出一口氣。

今夜星相很好,沒有歲星,也沒有客星。

這樣一來,至少在天象上,並沒有什麼不好的預兆。

這大宋的士大夫們,就是這樣。

他們雖然都已經懷疑,甚至根本不相信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

但,千年來的文化影響下,事到臨頭,他們總會有些封建迷信。

甚至會故意的,尋求一些吉兆來自我安慰。

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文彥博平貝州王則之亂。

文彥博出發前,朝廷就已經放出了風聲:文彥博的文,加上貝州的貝,就是敗字,所以文彥博必可敗王則。

這就是所謂的時代侷限性了。

千年的文化影響,不可能幾十年就能夠消除。

能夠對天人感應產生懷疑、質疑,對這些士大夫來說,已經是很不錯了。

在郭忠孝的引領下,範純仁穿過東合的迴廊,進入已經點燃了燈火通明的福寧殿。

他步入福寧殿,第一時間就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沙盤,正在內臣們的手中,開始組裝。

而小官家,則站在旁邊,看着被組裝的沙盤。

他連忙伏地拜道:“翰林學士臣純仁,奉旨覲見,恭問陛下聖躬無恙。”

“朕無恙,學士且起來說話。”

範純仁再拜起身,然後來到了那官家身前三步之地,停了下來。

此時,那沙盤已經被組裝的差不多了。

內臣們開始,將一面面棋子,插到一個個位置上。

於是,一條條道路,一條條河流,一個個城市,一座座寨堡,開始暴露於眼前。

蘭州、熙州、會州、洮州……

溪哥城、膚公城、邈川城、青唐城、宗哥城……

更多的小旗子被插了上去。

木波、洗納、心牟、隴逋、果章、青歸……皆吐蕃大族。

甚至還有一面旗子,插到了沙盤之外,代表青海。

但還沒有結束。

更多的旗子被取出來。

右廂朝順、卓羅和南、西壽保泰……熙河路直面的西賊三個監軍司的旗子被插到了不同的位置。

接着,在這些地方,一面又一面旗子被插上去。

皆是西賊軍寨。

甚至還有河流、山川的的標識。

直到這個時候,範純仁才發現,那些旗子有着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對應着不同的標識物。

比如說黑旗一般對應着山,綠旗對應着河流,紅旗則代表着城市、寨堡。

等所有的一切完成,整個熙河路,及其對應的西賊吐蕃勢力,已在眼前一覽無餘。

山川河流,道路城池,皆在眼前。

甚至,大宋軍隊的駐屯地也被標記在其上。

範純仁只覺得腦子似乎被記憶擊中。

後漢書中記載的光武帝故事,在他腦門裡嗡嗡嗡的響着——虜盡在吾目中矣!

而眼前一切,與光武帝的傳說,何其相似?

“學士……”官家的聲音在耳畔出現。

“臣在!”範純仁回過神來,看向小官家,躬身俯首。

“朕請學士來此,是想請學士,爲朕介紹一下,熙河諸州寨堡……”

Wωω▪ ttkan▪ ¢O

熙河路,自王韶開邊以來,沿着蘭州、會州一線,瘋狂構築堡壘,與西夏對峙。

這些堡壘,或建在險要之地,或卡在咽喉之所。

彼此又互爲犄角,遙相呼應。

這使得整個蘭州、會州,與西賊交界的邊境地區,變成了一個刺蝟。

党項人對此一籌莫展,只能跟着大宋的節奏,也在邊境瘋狂修建堡壘。

就像過去在陝西沿邊諸路一樣。

於是,宋夏邊境,成爲中古時代的築壘區。

無論大宋還是西賊,想要啃下彼此的防區,都是千難萬難。

頗有些現代大毛、二毛互啄的既視感。

只不過,大宋這邊有錢,所以修建的寨堡,堅固高大,易守難攻。

而党項人窮一點,只能在關鍵位置修建堅固寨堡,其他寨堡要麼太小,要麼太脆,只能起到警戒作用。

但,宋夏雙方瘋狂的築壘競賽,導致黃河兩岸的生態,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大量森林被砍伐,無數草地被破壞,加上黨項人還在黃河邊,大量的墾荒、開發。

這使得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極爲嚴重。

這也是大宋黃河始終難治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北宋君臣,因爲恐遼症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一個個可怕的回河決定)。

範純仁作爲翰林學士,熟悉國朝典章以及沿邊軍事常識,這是他的本職——翰林學士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他需要替皇帝背下這些知識,以供隨時垂詢。

若皇帝問起來,卻一問三不知,這顯然是嚴重失職!

所以,每一任翰林學士,在履任後的頭半年,都會在學士院裡,狂背各種文牘。

除了先前歷任翰林學士的制詞外,重點就是各地進奏院的存檔。

他們必須知道,某某寨什麼時候,由誰建立。

還得知道,此寨與主要城市的距離。

所以,這翰林學士其實也不好當。

範純仁才做了不到一年,就已經有些絕頂的跡象了。

不過,他的記憶力顯然很好。

趙煦一問,他就立刻上前,對着熙河路的寨堡,開始介紹起來。

趙煦聽着,不時點頭。

其實,他對熙河路的這些寨堡,可能比範純仁還熟悉。

因爲他在現代,曾經跟隨考古隊,在甘肅、青海,發掘過好幾個宋、夏、吐蕃古城、古寨的遺址。

也參觀過那些早已經發掘出來的古城、古寨遺址以及陳列這些地方挖掘出來的文物的博物館。

所以,他甚至知道,一些古城的具體地理位置以及海拔高度。

當然,千年的時光,滄海桑田。

河流枯竭,造地運動,以及沙漠侵蝕鐵路、公路的修建,戰火的破壞。

讓現代和大宋的如今情況,完全是兩個概念。

旁的不說,很多寨堡,在現在就是卡在一些咽喉要道上。

但在現代,高速公路和國道、鄉道,讓這些如今的天塹,變成了旅遊勝地。

所以,他也還是需要範純仁的介紹的。

第6章 兒科聖手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497.第471章 請君入甕第594章 戰前(1)第21章 王珪的選擇461.卡文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聖君啊!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132.第127章 分裂的痕跡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476.第451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432.第409章 宋誓(1)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第626章 聖明天子179.第170章 臥底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第17章 母子(1)第59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276.第262章 章惇求對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75.第74章 堂薄第50章 兩位王叔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第597章 西北狼煙(2)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181.第172章 人事468.第444章 決戰(2)第36章 命運之日(3)第581章 財神爺爺下凡了312.第297章 三國刊行356.可以訂閱了!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277.第263章 也得去別人家裡攪一攪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352.第334章 黑化的舔狗儂智高169.第160章 錢荒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80.第79章 司馬光入覲(2)第14章 通風報信143.第136章 呂公著和王安石92.人事原因。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第506章 入甕92.人事原因。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472.第448章 司馬光在行動(1)第517章 使者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兒子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201.第191章 賞功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404.第383章 春秋決獄第524章 命運的糾纏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第574章 外交(2)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飛黃騰達了!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351.第333章 錦囊妙計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08章 戰局(2)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69章 宋用臣(2)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313.第298章 呂公著的提醒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89.第88章 京東鐵馬(3)第620章 戰局(2)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
第6章 兒科聖手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497.第471章 請君入甕第594章 戰前(1)第21章 王珪的選擇461.卡文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聖君啊!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132.第127章 分裂的痕跡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476.第451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432.第409章 宋誓(1)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第626章 聖明天子179.第170章 臥底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第17章 母子(1)第59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276.第262章 章惇求對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75.第74章 堂薄第50章 兩位王叔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第597章 西北狼煙(2)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181.第172章 人事468.第444章 決戰(2)第36章 命運之日(3)第581章 財神爺爺下凡了312.第297章 三國刊行356.可以訂閱了!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277.第263章 也得去別人家裡攪一攪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352.第334章 黑化的舔狗儂智高169.第160章 錢荒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80.第79章 司馬光入覲(2)第14章 通風報信143.第136章 呂公著和王安石92.人事原因。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第506章 入甕92.人事原因。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472.第448章 司馬光在行動(1)第517章 使者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兒子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201.第191章 賞功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404.第383章 春秋決獄第524章 命運的糾纏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第574章 外交(2)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飛黃騰達了!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351.第333章 錦囊妙計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08章 戰局(2)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600章 西北狼煙(5)【51快樂】第69章 宋用臣(2)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313.第298章 呂公著的提醒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89.第88章 京東鐵馬(3)第620章 戰局(2)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