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狂徒既然落敗,那麼兵器譜第六的位置已經沒有第二個人再來挑戰了,這也是兵器譜排名至今挑戰次數最少的一個擂臺了!
到了這般武功的,都不傻,燕狂徒的武功在剩餘的人之中,已經是最頂尖的了,但是楊伊的表現卻是明顯勝了他一層,這般武功,恐怕就是去爭奪第一也是可以的,但是楊伊只取了第六,剩餘武者們考慮再三,也不不上臺了!
面對這般武功修爲的帝王,衆人豈能敢隨便冒犯!
若是勝了,恐怕便是冒犯了,可是若是敗了,那就是兩不討好了!
看看上臺挑戰楊伊的人,一個東方不敗,武道前途被阻的高手,自然是無所顧忌了;而燕狂徒,天下沒有比他還瘋狂的人了!
掃視四周,楊伊倒是體會到了獨孤求敗當年長劍在手無敵手的寂寞了!
……
天榜第七,前十的位置已經越來越少了,真正公認的無雙武者幾乎也都在臺上了,剩餘的高手自然也很多,但是大家層次相差卻都並不大!
有資格爭奪前十剩餘的三個名額的,就有張三丰、傳鷹、燕飛、孫恩、獨孤求敗、阿青、金世遺、蕭秋水、李存孝、宋缺、韋青青青、喬北溟、武曌、龐斑、浪翻雲、黃裳、西門吹雪、燕南天、王重陽等等!
這些高手幾乎上都是一個層次的,誰也說不上自己能完勝另一個人,都是一個不慎就能落敗的,因此這個擂臺的爭奪戰卻是極爲的精彩!
剩餘的九十四位高手,幾乎上是有一半都參與了這一戰,西門吹雪大戰浪翻雲、宋缺大戰西門吹雪、燕飛大戰宋缺、蕭秋水大戰燕飛、張丹楓大戰蕭秋水、金世遺大戰蕭秋水……
最後勝出的卻仍舊是一名女子,越女劍阿青!
阿青自然是極美的,一張瓜子臉,睫長眼大,皮膚白晰,容貌甚爲秀麗,身材苗條,弱質纖纖,看着是一名美貌少女,但是就是這名少女憑着一柄青竹劍,上得擂臺之後,險勝金世遺,再勝龐斑、武曌、李存孝、獨孤求敗等人之後,以絕對的實力獲得了天榜第七的位置!
而且這一戰之後,一門“越女神劍”也直接躍升至劍道第一的位置,取代了之前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
這一門絕世劍法是阿青在一次牧羊時巧遇一頭會使竹棒的白猿,並從那次以之後就常與它以竹棒交手,因而悟得高超的劍法。
這是阿青以絕世天資悟得的劍道,一把純粹的劍!
獨孤求敗在這一戰之後,卻是彷彿如同成了笑話一般,劍道第一的位置也實在是名不副實了,從天榜第一至天榜第七,幾乎上是個個都在用劍,這其中卻沒有獨孤求敗!
兵器譜第八,前十剩餘的位置是越來越少了,要知道只有前十纔是天榜中人,天榜只有十人,而兵器譜雖然有百人,但是除了前十,剩餘的江湖中人也不會爲他們宣揚了,就是那些說書人,若是遇到什麼江湖新聞,恐怕也是先說前十之人的!
天榜第八,首先上臺的卻是以灰袍人,此時看着卻是年紀不小,滿臉風霜!
他的對手是張三丰,武當宗師張三丰!
“武當張三丰見過前輩名俠……”
對這灰袍人張三丰很是恭敬!
灰袍人卻是搖着頭打斷他的話說道:“我從來都是不是什麼前輩,也不是什麼大俠,至少在這個江湖上是如此;過去的時候,江湖人還曾經稱呼我爲大魔頭!”
這灰袍人認識的人自然是很多很多的,畢竟論劍大會進行到如今,一百名高手的名姓誰不知道,但是這也是那些關心的人才關注的,一些漠不關心的,卻還不知道,而這些人也是那些說書人兜售兵器譜詳細資料的對象!
一般人說是聽了這人的介紹,恐怕心裡都要咯噔一下,江湖中的大魔頭,這個稱呼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承受得起的,能有這般稱呼的幾乎上都是一任武林公敵,絕對是可以止小兒夜啼的人物!
但是這灰袍老人,眉目之間卻並沒有什麼桀驁之氣,反倒是如一個普通老人一般慈眉善目,一點也沒有什麼魔頭的跡象!
不過江湖中的那些魔頭,自古以來沒有一個是面目可憎在腦門上刻一個“惡”字的,反到多的是看似仙風道骨的美男豔女,要不也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外相,比如那一對可以稱得上江湖最惡毒的夫妻:葉二孃、玄慈兩人,一個是江湖惡人,一個少林方丈,只看外貌都不是什麼惡行惡相的人物,但是所做之事卻是令人髮指;而那些少數貌醜名惡的歪瓜裂棗,如段延慶之輩卻絕對稱不上什麼大魔頭!
“前輩客氣了,我們江湖中人又有幾個沒做過殺戮之事呢?再說我們道家雖然沒有佛門那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也不會……”
灰袍老人此時皺了皺眉,打斷了張三丰的話道:“張道長客氣了,你是道人,我可不是道人!我只不過是當年奉皇帝的命令,整理了一下道家典籍,從中悟得了道家的武功罷了,可不是道人!”
張三丰此時卻笑道:“前輩,晚輩之見,前輩當年編撰道典,我等道人皆是受益匪淺,前輩又從道典中創立了那一門道家的絕世武道寶典,我道家也沒有幾人能及得上!”
那灰袍人此時卻道:“張道長,此時論武論道之事也只是一個形勢,道說穿了也不過是對天地其中道理的詮釋,我之所學也只是自行揣摩,尚不如你在道家學問上的卓然體系,怎麼稱得上道人?
今日之擂臺,我想和張道長論一論天地至理,武鬥不如文鬥!
你若是能解我疑惑,這一戰我自然就認輸!
我一直有個疑問,既然你說武功一途只是道家學問到了一定境界的外在表現,爲何世人還有以武入道,先練武后聞道的說法?”
張三丰聞言,大笑一聲說着:“好,前輩既然有此雅興,那麼今日我們就不論武,而論道!”
在武俠的體系之中,儒、道、佛、墨等都是一些修煉的理論派系,而現今流傳江湖大部分的武功卻都是道家或者佛家的,也有人號稱能夠集兩家之長的,不過大成的極少,因爲這裡面各家的理念實在是相互衝突,兩者兼修就會帶來武功套路上的衝突。
而灰袍人所說的以道學武和以武入道,卻是道家武功的兩個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講究精通道家學問,然後在某一刻恍然大悟,各種武功便也是一點即通,從而踏上武道巔峰;另一種是一開始埋頭苦練,等武功練到了一定境界的時候,忽然間也通過武功窺到了道家的無上至理,從而武功大進至大成境界。
武林中人大多往往走的都是後一種方式,畢竟一開始大家練武都不是本着什麼道理去的,練到了最後才發現道理就在一招一式中,這是境界之說,大宗師之路,實際上也是窺得無上道理的一種表現罷了。
但是也有一些異數,比如當年的先賢們,就是悟通天地至理,而開啓了武道之路,歷代以來,這般人物可是頗有不少!
張三丰大笑之後,卻是沉默了一會,像是在參悟着什麼,過了一會,他擡頭道:“前輩,以武入道和以道入武,最終的目的是不是殊途同歸呢?”
灰袍人此時道:“殊途同歸,原也不是同歸,到了最後,道家的學問都通了,武功的道理也都通了,如果說最後的同歸,是這兩者都懂,那麼可以算得上同歸,如果說有人的最後目的練武,而有人的最後目的是修道,那就不是殊途同歸。”
張三丰一笑之後便說着:“前輩的言語真是謹慎,前輩,武林中人想要練武呢。還是修道呢?”
灰袍人卻是笑道:“這話若是依你之言做了個選擇,便是入了你的圈套了;還是我來問你,那些少林派的和尚,是練武呢,還是念佛呢?這兩者原是不可或缺,少林武學的‘武學障’一說也是大有道理的。”
張三丰點點頭,所道:“前輩此話是沒錯,但是如果現在讓我選擇,我會選擇以武入道這一說。”
灰袍人愣了一下,道:“這不像你,你是武當真人,武當真武一脈的祖師爺,若說你醉心於武道,這個世上沒幾個人會相信。”
張三丰此時卻道:“前輩這話也是沒錯,我是說現在,此刻我若是來選擇,我會選擇最終的目標是練武,而不是修道。”
“莫非你對道家有了疑惑?”灰袍人頗爲不解。
張三丰卻是搖頭說道:“卻不是如此,若是再換了一個時間,或許就會選擇修道了。”
灰袍人此時卻是低頭沉思,他好像是從張三丰的言語中悟到了什麼。
……
這兩個人的論道,臺下的玩家大部分已經腦子混亂了,臺上的兩個人說着說着已經說到了一些哲理和思想政治的級別了,一會覺得灰袍人說的有些道理,卻又覺得張三丰說的有些道理,偏偏最後兩個人的話又有些不好理解,大部分人都是似懂非懂!
過得一會灰袍人才道:“張道長的說法,無非是時間不同,人的想法也不同罷了,不過我所讀過的道家典籍中,都講究一個通達的道理,這是永恆不變的,若是時刻變幻的,那便也不是道理了。”
張三丰皺了皺眉,這一下輪到他沉思了,這一下倒是不少人聽懂了,道理就是公理,就像是物理和數學中總有一些定理,若是他們是不斷變化的,就不是定理。
站山峰沉思一會之後忽然道:“前輩,你所說的道理,在道家之中也有無數人去尋找探索,這樣的道理其實尚且無人可言可說,前輩可有發現?”
灰袍人聞言嘆了口氣,道:“道可道,非常道,即便是我讀了這麼多的書和典藏,都沒有找到一個永恆不變的天道至理,不過這也不正是天道至理的畢生追求嗎?”
張三丰此時說着:“或許也不是,我們無論是練武還是修道,初始都是有一個目標,只是隨着時間的變化,這個目標也不斷變化,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自己所認同的道理罷了,郭靖大俠,前輩你也知道吧!”
“這倒是知道的,俠之大者大俠郭靖,此人和你我都有些關係,我倒是也一直佩服得很!”灰袍人道。
張三丰點頭說道:“他是我的一生典範,聽聞郭靖大俠少年時,練武只是因爲他幾個師傅的一個賭注,他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要練武。
後來郭靖大俠來到中原,行爲經歷逐漸變化,所知曉的也不過是不斷練武強大,或許可以爭取一個華山論劍的資格。
待到後來,他武功漸高,甚至可以說是當時武林的天下第一,他卻是轉而尋求爲國爲民的民族大義,武功只是他一個實現心中想法的方式和手段,是他保衛襄陽,制止兵戈的助力,前輩能說他一直是爲了堅信一個理念嗎?”
灰袍人道:“自然不會,不過他的武功可不僅僅是遵循道家理念。”
“是了,郭靖大俠的武功基礎源自當年的江南七俠,極爲駁雜,原也不能說他全是道家;只是他的根基,無論是他所學的全真內功還是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卻都合了道家的理念,道家是一個學派,其實並不一定要真的學那些道理纔算是道家”,張三丰此時如此道。
灰袍人一笑,道:“你這理論倒是犀利,既便是如此,我倒也要說,這個郭靖還是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道理在心中的,他做事做人,都講究一個問心無愧光明磊落,也就是一個“俠”字,練武也好,守衛襄陽也罷,這個道理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若是此心有變,那他就不是大俠郭靖了。”
張三丰此時又問道:“那前輩這些年來可是一直在試圖尋找一個道理?”
灰袍人嘆息道:“我年輕時候讀書學字,到了官場度日,原也是懵懵懂懂;後來看了那麼多的道家典籍,我彷彿是學到了很多道理,但是這些道理自始至終沒有成爲體系;即便是後來我悟到了各種武學,也只是被動的,並不是真要去學武;隨着我武功漸高,江湖上也沒有人是我的對手了,我卻是越發迷惘;我這一生到底是爲了什麼,是學武,還是修道,是隱居於野,還是大隱於朝?
當年大宋皇帝多次招我入朝重新爲官,但我卻沒有這個想法了;我今日之所以和你辯論,原也是想要找到心中所願;論武功修爲,我可以說自傲江湖誰也不懼,但是論道家學問,你是武當真人,在道家一派也是宗師人物,在這個體系上是更爲擅長的。”
ps:大家想看什麼,可以留言一下,不想寫比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