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治本經

bookmark

明代南方多好黃酒,也都以黃酒作爲好酒款待客人。

黃酒這東西比白酒好入口,也比白酒醒酒快,等到於宗遠結賬離開後不久,陳朝源、熊嶽和林清材三人就慢慢醒了過來。

林清材摸着懷裡的拜帖,對着蘇澤說道:“蘇兄,這於二公子在延平府聲名狼藉,恐非良友啊。”

蘇澤不以爲意的說道:“這個我曉得,林兄放心,蘇某心中有數。”

林清材還是擔憂的嘆了一口氣,不過他和蘇澤也才相識兩天,也不好隨意指摘蘇澤怎麼交友,只好再次嘆息一聲,扶着另外兩名同學,和蘇澤一起返回了縣學。

因爲四人中除了陳朝源住在城內,熊嶽和林清材都住在城外,特別是熊岳家住在武夷山下,比蘇澤的長寧衛還遠。

所以他們今天都在校舍住一個晚上,等到明天清早再回家。

回去的路上涼風一吹,衆人的酒也醒了幾分,都是讀書人聚在一起,到了校舍反而睡不着了。

四個人當中除了蘇澤,其他三人都是從小讀書的,陳朝源更是已經讀了二十年的書了,四書和四書章句都已經通讀,他治的本經是《易經》,如今在攻讀易經的階段。

既然都是讀書人,科舉自然是第一話題了。

陳朝源參加過好幾次童子試,又是年紀最長的,自然是他先起話題。

“蘇兄,你還沒選本經吧?”

蘇澤點點頭,剛入學的時候海瑞考較過大家功課,蘇澤當時就坦言自己還沒有選修本經。

陳朝源說道:“我癡長几歲,就自稱兄長了,爲兄勸你千萬別選易經。”

“這是爲何?”

陳朝源感慨一聲說道:“酒宴上我聽那於二公子說你精通梅花術數,怕是你要鑽研《易經》,所以纔出言提醒你,爲兄幾次參加童子試,都折在了這《易經》的題目上。”

縣試的考試內容在明初比較隨意,到了成化年間格式才相對固定,不過基本上第一場都考經義。

一道《四書義》,一道《五經義》,這題目的答題格式就是八股,就是考察對四書五經的理解。

四書義是所有人通考的,因爲四書是所有讀書人都要學的。

五經義則是五道題目,考試的時候題目寫在木牌上,你選擇的本經是什麼就寫哪道題的答案,本經是科舉前就選好的,在考場上不得更改。

縣試第二道是考律和判,說白了就是司法考試和知名判決的判例。

第三道是考策,也就是史論,就是一篇小的策論,並不規定要八股文格式。

聽起來很複雜,實際上到了成化年以後,縣試基本上都是第一道刷人,第二道第三道考試基本上就不刷人了。

律判和策這種東西,反正在後面的考試也不重視,到了鄉試會試的時候,看中的也是第一場對考察經義的八股文,只要前面考試過關了,名次都不會太差。

所以在科舉考試這件事上,也有點像是高考選修,因爲選修物理化學的可能要和選修地理生物的一起比綜合比分,所以在選修本經這件事上需要非常慎重。

陳朝源嘆息說道:“咱們南平縣修《易經》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多了,延平書院的那位山長就是《易學》大儒,我當時貪圖《易經》的字數少,抄讀便宜些,如今悔之晚矣啊。”

衆人紛紛沉默了,大家都是寒門子弟,當然知道爲什麼這麼多人選擇《易經》。

朱熹爲《易經》、《尚書》和《詩經》都做了註疏,就是說這三經是有官方意識形態的標準答案的。

《春秋》用左氏、公羊、穀梁三傳及胡安國、張洽傳,《禮記》用古註疏,這其中有和官方意識形態相悖的地方,沒有名師指導師沒辦法入門的,寒門弟子一般都不選。

而《易經》字數少,這年頭無論是買書還是抄書,對於寒門子弟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所以像陳朝源這樣選修《易經》的寒門讀書人是最多的。

因爲選修的人多,所以《易經》在科舉考試中格外的卷,考的題目也越來越偏越來越難。

陳朝源四書學的已經不錯了,每次都是在這《易經》的考題上丟分。

“那以陳兄之見,應該治那本經?”

陳朝源說道:“《詩經》!”

看到其他二人也點頭,蘇澤問道:“這是爲何?”

“《詩經》有朱子集傳可以自學,治《詩經》的南平讀書人要比《易經》少一些,競爭也沒那麼激烈。”

蘇澤問道:“請問陳兄,這南平縣內治哪本經的人最少啊?”

陳朝源低着頭說道:“那自然是《春秋》了。”

“這《春秋》微言大義,雖然字數不多,但是左氏、公羊、穀梁三傳及胡安國、張洽傳實在太多了,卷帙浩繁,普通讀書人根本讀不起,更不要說其中精妙之處,也不是沒有名師指導的人能學的。”

果然如此,這也和蘇澤想的差不多。

看起來公平的科舉考試,其中也藏着不公平。

就不說科舉作弊這種場外因素,名師指導的和自學的就差距極大。

選修五經的時候看起來寒門士子有選擇,實際上能自學的也就《易經》和《詩經》,這賽道都卷的不得了。

但是那些富家子弟,則可以延請名師,選修寒門士子不敢治的《春秋》《尚書》《禮記》,這就要比寒門子弟更容易考上。

蘇澤知道陳朝源是爲了自己好,不過他可是有系統的人,到底治什麼本經,蘇澤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他還是說道:“多謝陳兄指點,讓蘇某少走了彎路。”

陳朝源說道:“蘇兄天縱奇才,能破知縣老爺的精妙題目,只要好好治幾年經,必定能考上秀才。”

熊嶽和林清材也紛紛點頭。

他們也不是看不起蘇澤,要學通一門經義,怎麼也要幾年的功夫,蘇澤還沒有治本經,說他幾年能考上秀才已經是誇獎他了。

蘇澤看了看自己科舉Lv3,105/300,只要堅持這個進度讀書,明年縣試前肯定能肝到Lv5。

說完了科舉,四人又開始討論起當下流行的學術來。

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056章 脫毒難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021章 開蒙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231章 當家難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94章 爹的事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237章 水戰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653章 滾雪球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123章 打擂臺第069章 縣令第653章 滾雪球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566章 睢陽第409章 廣築城?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431章 蒸汽機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158章 冤案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56章 脫毒難第663章 神聖感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66章 棄遼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23章 打擂臺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088章屏蔽了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83章 練銃兵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002章 家廟第634章 爭陝西
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056章 脫毒難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021章 開蒙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231章 當家難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94章 爹的事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237章 水戰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653章 滾雪球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123章 打擂臺第069章 縣令第653章 滾雪球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566章 睢陽第409章 廣築城?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431章 蒸汽機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158章 冤案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56章 脫毒難第663章 神聖感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66章 棄遼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23章 打擂臺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088章屏蔽了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83章 練銃兵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002章 家廟第634章 爭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