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種地不易。”謝四娘急了。
種地很累人的,特別是在這產量極低的時代,可謂是真正的披星戴月,農忙時天不亮就要出去幹活,到了月上柳梢纔回家。
不要說將幾百畝地收回來,小叔家還有一些地沒有租出去,即便是小叔家的地,以劉昌郝的年齡與身板也種不了。
“阿孃,聽吾說,吾方纔轉了一圈,其收成約與往年相齊,村裡人或以災荒減租乃藉口,復減,明年其更甚矣。”
以劉昌郝的眼界來看,劉樑村的作物長勢實在可憐,但這時代就是這樣,江東圩兩年五季均產五石(約670市斤/標準畝),高產不過七石(約940斤/標準畝)就足以讓天下農民垂涎三尺,至於北方的產量更低,兩年三季均產不過兩石,放在劉樑村只有一石半,哪能入劉昌郝的眼睛!所以劉樑村足足三千多畝地,每戶都能攤到三十六七畝田,大半人家卻過着半死不活的日子。
但這個產量與劉家有什麼關係?
“阿孃,桑園子採得慘不言矣,反正明年不能如此賣桑葉,地越種越死亦不言,非一歲兩歲所積也,阿孃言規矩不能壞,可吾家此等辰光,豈能守住規矩?”
同樣的孤兒寡母,謝氏哪裡及得上魯氏的強勢,實際就是魯氏那樣的女漢子,當年也受了一肚子氣。
“是謂此理,然將地收回,吾家其以閒置?”
“不會,吾準備種瓜種花。”
在城裡苗苗說箱子,劉昌郝想到箱子裡的那把鏡子,但那時他沒想過未來該怎麼辦,畢竟花家那個高利貸會分分鐘讓劉家家破人亡的,但就是想過,也未想過種地。種地有多辛苦,劉昌郝是知道的,另個時空劉昌郝可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孩子。
第二天他看到一品富貴的任務條,開始莫名其妙。
然後看到一件事,宋朝確實是一個愛美……愛臭美的年代,這個愛美不僅是女子喜歡搽粉抹脂,許多有錢人家不論男女,都喜歡在衣服上薰香,還超級愛花。
不僅是狀元郎簪花跨馬遊街,是人人都喜歡簪花,有錢的頭上插着一支好花,沒錢的就像梁山好漢阮小五一樣插支石榴花,包括許多老漢都在頭頂上插着一枝花走在大街,起初看到大夥頭上那朵花,還讓劉昌郝感到好笑。
簪花只是一個方面,許多人家還買了盆載,也有許多人家買了大把鮮花回家插花,大多數大戶人家開了一個或大或小的花圃,裡面載上大量花草樹木。
正是這種氛圍,纔有了宋徽宗的艮園,俺是皇帝了,難道不能擁有一個漂亮的花園子?
其實許多宋朝皇帝都愛花,包括勤儉的宋仁宗,艮園也不是太大,主要是宋徽宗昏庸,文竹許多人都知道的,就這麼一棵小東西,運到艮園的費用能達到二十貫,都這樣了,豈能不誤國?
這種氛圍,造就了宋朝花卉業的發達,一些名貴花卉更是貴得出奇,就像牡丹,一盆嫁接好的品種還不錯的牡丹,在淘寶上不過幾十塊錢,親,我還包送花盆花土花肥,外加郵費哦,但在宋朝,究竟價幾何,劉昌郝還沒有問出來,反正是讓人呵呵的價格。
然後劉昌郝想到手機裡的資料,懂了,一品富貴是讓俺種牡丹花。
種花也不容易的,首先是技術,這時代對技術很看中的,到了南宋時一名高級工匠的工資能超過知州的薪酬,大多數手藝好的人傳兒不傳女,甚至寧肯技藝流失也不傳給外人,種花的人很多,能種好花的人家卻不多。
技術問題不大,他手機裡下載了大量的資料,相信遠遠超過這時代的種花技術。
想種好花,不但需要技術,也很勞碌,需要大量人力,更需要大量成本,特別是劉樑村這種情況。種花不一定非是要壤土,砂土也能種花,有的名卉如現在很貴的海棠花反而適宜在略帶鹼性的土壤上種植。但劉樑村這種瘠地必須要進行改造才能種,所以剛纔劉昌郝仔細地觀察了各片地的土壤。改造土壤需要大量成本,名貴花苗也貴,劉昌郝這才向李闊海貸了一千緡錢。
“種花行乎?”謝氏知道花能賣錢,有的花還很貴,卻弄不懂種花與種好花的區別,還以爲就像平常人家那種種花,將花苗載下去,簡單的施施肥,適度地澆澆水就好了。
“行,吾在城裡讀過諸多種花種瓜書籍,到明年吾家便會好轉,”劉昌郝安慰道,種花明年是不行的,但還有另外一樣東西,甜瓜。
“阿孃,暫時莫對他人說。”
“曉得。”
兩人正說着話,樑小乙來了,他大聲說:“昌郝,阿爹讓吾送兩隻狗崽子讓汝養。”
兩隻胖呼呼的小草狗,雅稱中華田園犬,一花一黃,正趴在樑小乙懷裡吐着舌頭,小花狗又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劉昌郝。
劉昌郝說:“義父有心了。”
樑三元父子與劉四爺爺都知道劉昌郝家裡有一千多貫錢,錢還好一點,特別是金,貴重易帶也易偷,不過只有他們幾人知道,包括劉四根也不曉得此事。在城裡樑三元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雖用布袋子將錢裝起來,樑三元還再三嚴禁他們泄露,裝錢時又讓劉四爺爺將苗苗抱走,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容易亂說。
昨天晚上樑三元還是感到不對勁,劉家三口人實在讓他……怎麼說呢,今天一大早連田裡活計都沒有做,跑出去找了兩條健壯的小狗過來,這也沒辦法,草狗忠心,但得自小養纔會忠心。
“狗狗,”苗苗高興地跑過來用手摸着它們,小狗不會高冷,那條小花狗還伸出舌頭舔着苗苗。
苗苗咯咯地笑,小孩子都喜歡毛絨絨的東西,她又將兩隻小狗抱起來,捨不得放。
劉昌郝說:“小乙哥,正好,在吾家吃飯。”
“好,”樑小乙也不客氣,兩人打小就是好發小,正好樑小乙大了一個來月,從小就以劉昌郝的兄長自居,保護着劉昌郝不受村裡小夥伴的欺負。如果不是劉昌郝父親死得早,兩家關係還要更鐵。
吃過了飯,劉昌郝帶着一個小籃子繼續到田裡轉。
劉四根婆娘坐在家中說:“這廝爲何還不來!”她準備劉昌郝找上門時將劉昌郝大罵一通的,她想得美,劉昌郝會上門?不用上門到了晚上劉四根也乖乖地將牛與農具送回來。
天色黃昏,劉昌郝帶着一籃子桑椹回家,謝氏氣色稍稍好一點,在準備晚飯了,她看到籃子裡桑椹問:“兒,爲何摘須多桑果子?”
“給汝吃的。”
“予不是小孩子,”謝氏好笑地說。
“阿孃,其補腎,對汝病有幫助。”
未必。
不過多吃,“雜吃”,肯定利於能吸收、能全面吸收到各種營養。
聽到病,謝氏立即變得鄭重。
其實這時兩人角色在轉變,劉昌郝不是哄娘娘,而是在哄小孩子。
不管是什麼角色,日子得過下去。
天黑了,許多村民又過來。
劉昌郝小叔家的地也歸於劉昌郝家了,沾到的村民可不少,有的租了十幾畝,有的僅租了幾畝,牽連到三十七戶人家,幾乎佔到劉樑村近四成的百姓。不僅租子,上午桑園子一幕在村子裡也傳開了。其實不是今年,以前劉家也向養蠶戶提供一些救急的桑葉,自己採去,只是價格便宜,一文錢一斤,但是派人看着的,不會像今年這麼胡來。
來的人多,堂屋(客廳)擠不下,許多人便站在院子裡,劉家三口人,病婦,乳毛未乾的少年,一個小女孩子,也沒有人在乎劉家人的想法,亂哄哄的一團。
“吾等出去說話,”劉昌郝不耐煩地說。
大夥被他帶到外面,感謝老祖宗將動物的內臟放在食譜上,到了宋朝患夜盲症的人少之又少。雖然月亮未升上來,並沒有妨礙大夥的視線。
“吾家租子高乎?劉四根、樑永正幾家樂乎?”
肉戲來了,一個漢子說:“狗子,汝家十幾年沒有納過稅。”
這話說的,但也有幾分道理。
謝氏心腸軟、性格安靜、貌美賢惠,缺點是缺少主見。魯氏恰恰相反,精明強幹、潑辣而又果斷。
如果完全說心善訂的低租子,劉昌郝也不相信,當時劉四根根一家還未起來,不過村子裡也有幾個大戶人家,犯不着爲了心善可以開罪他們,真想做好事,訂一樣的租子,平時給予一些困難戶賙濟一二就可以了。
劉昌郝估猜着當年祖母這麼做,有三個原因。
顧及着丈夫與公公的名聲,爲了容易買地。你將地賣給我家還能重新租回去,租子也不高,真困難時,我家還幫助一二呢,至少比借高利貸強吧。
當時劉家用不着納稅。
最後纔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