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瞪大眼睛,差點就想罵人了。劉達成所指的地方,靠山面江,是位於上海郊區的一處極爲隱蔽的地帶。這裡是日軍的倉庫。裡面不但有軍需裝備,還有彈藥庫。據說,日軍駐地的山體被挖空大半,裡面藏了大量的軍火。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日軍在這裡佈置了一箇中隊的兵力。
像這種地方,就算是一箇中隊,甚至比一個大隊還要難以進攻。
而劉達成竟然說要打日軍倉庫!
就在鄧飛以爲劉達成是在說胡話時,劉達成侃侃而談:“這個倉庫重地,正因爲地理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日軍僅擺放了一箇中隊的軍隊。滿打滿算,180人的日軍。當然,他們的武器十分精良,還配了六七挺輕重機槍和一些擲彈筒。要想打下這個地方,按照我們現在的戰鬥力,沒有一千人是不行的。但是,保壘最怕從內部攻破。我們從岸頂上下去,然後潛入崖洞,炸燬了日軍的軍火庫和糧庫,就一定能把鬆井打痛。只有打痛了他們,纔可能讓他們忙成一團。”
鄧飛沉吟片刻,說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按照你的策略,也不是說不可以,但派進去的這些人,基本上沒有活着出來的可能性。因爲他們想原路返回,基本上不可能。從正面突圍,也是沒有可能的。”
要想有所作爲,就要有所犧牲。這一點劉達成也不是沒有考慮。如何以最小的犧牲去換取最大的成功?他也沒有思考出一個好點的方案。如果能讓軍統站出頭,給吳文康一點施展才能的機會,對於地下黨來說,當然是最好的結局。
想到這,劉達成便向鄧飛告辭。臨別時,鄧飛也答應再想想。還沒有成熟的方案,千萬不要冒然行事。
吳文康聽了劉達成的想法,激動地跳了起來!
自從鄭達康背叛,軍統上海站一直很憋屈。現在劉達成提出攻打日軍後勤倉庫,這個動作不會比炸燬日軍的軍列差啊。
“好,我支持你。”吳文康的表現出乎劉達成的意料。他吼道:“要多少人?你說個數。我負責調人。”
“兩個人。”
“你說什麼?”
吳文康以爲自己聽錯了,劉達成又說了一句:“兩個人。”
“我沒有聽錯吧?”
吳文康反問了一句。他從劉達成的表情看出來,這傢伙是認真的。他沒有說二十個,也沒有說兩百個,他只要兩個人!
“兩個人怎麼能炸燬日軍的後勤倉庫?日軍可是在那裡擺放了一箇中隊的兵力呀。你確定沒有開玩笑嗎?”
“你看我像是開玩笑嗎?”
劉達成微微一笑:“這個後勤倉庫,背山面江。還有一條鐵路從倉庫出來,連接到火車站。通常情況下,日軍要運輸軍火和物資,都是要用鐵路運輸的。應該說,這是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更玄妙的是,後山的山體都是岩石結構,日軍把岩石鑿空,把軍火和物資存放在山體裡。如果從正面進攻,我們就算是押上一千人,也沒有絲毫勝算的可能。所以,我覺得只要兩個人,從後山上去,設法潛入山洞。只要進入山洞,就有希望把整個山體爆破。到了那時,鬆井司令怕是要哭鼻子了。”
吳文康算是聽明白了。劉達成就是準備派兩個人進去以死相搏,發動自殺性攻擊。
“這兩個人要是進去了,還能出來嗎?”
“基本上沒有可能。但也不是絕對的。比如,事先他們就測算後撤退路線,還有,我們不是還有迷魂香嗎?如果能在兵不血刃之下完成任務,就可以爲安全撤退贏得時間。”
吳文康聽到這裡,算是徹底明白了劉達成的意思。所謂的“死士”,其實也不一定會死。相反,這是一次立大功的好機會。如果成功,官升一級是至少的。
“這樣吧,我讓平武生去完成這次任務。他的行動能力超羣,智勇雙全。萬一他犧牲了,就算他爲黨國盡忠。如果僥倖逃生,我會親自爲他向局座請功,升上爲少校軍銜。”
劉達成對於這樣的許諾也不好說什麼。反正他自己是雙面間諜,在感情上偏向鄧飛。所以,軍統裡面的所謂軍銜,對於他而言,並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達成,你搞這麼大的動靜,是不是還有別的目的?”
吳文康不愧是情報高手。劉達成的想法,終究還是沒有逃過他的眼睛。
“沒有錯。我想潛入大島賢一的辦公室,盜取日軍長沙會戰的相關資料。”
“大島賢一?”
“日軍駐上海情報機關的首腦。他的位置不會比影佐禎昭差。而且他是軍隊中的情報官員,情報的準確性和時效強都很強。所以,我選擇他下手,可能對於重慶更有幫助。”
吳文康高興的心情可想而知。劉達成的進取心,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期。他的原計劃沒有這麼龐大,也沒有這麼大膽。儘管是這樣,還一直沒有完成。現在劉達成不但要盜取情報,還要炸燬敵人的後勤倉庫。這對於重慶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行,我支持你。要多少人力物力,只要你開口,我全力以赴。”
“嘿嘿,站長。幹我們這一行的,除了缺智力,就是缺錢啊。有沒有美元,來一點唄。”
“你這傢伙,剛剛給了你五根金條,又要伸手了?”
錢這東西,當然是多多益善。劉達成一點也不嫌錢扎手。吳文康今天心情好,不但成功阻止了許煜的叛變,還在運籌一項更加龐大的計劃。一旦這些計劃成功,局座要是不獎勵他都不好意思啊。
吳文康回到臥室,拿出了一萬美元遞給劉達成。
“日本人封鎖得緊。局座手頭的經費也不多。你給我省着點用。”
“行,我明白了。另外,我還有一件事,組織上有沒有什麼渠道聯繫到那些戰俘營裡的戰俘?”
這是劉達成第一次在吳文康面前提到戰俘的事情。鄭達康在南京都已經坐穩了,兩百多戰俘還沒有被日本人殺害,一定是另有用處。
吳文康一聽,面色瞬間冷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