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物象雛形產生
沙兜這個世界,是獨立於界外宇宙的。在這裡孕育出的智慧生命——精靈人,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極其嚮往,可自他們祖先誕生起,千百年來傳承的古訓族法就是:切不可耳聞於外、目睹於外。
沙兜的天頂居土名喚星洲界,是該世界最高層的種族生態圈,臨近星洲界下方的精靈人種羣視萬星以居中的星辰爲“北極”,更習慣性稱之爲“耀星”,因爲普天環空,唯其最亮。
耀星垂直照亮的土地,名喚“北涯極陽洲”,在沙兜世界裡,“太陽”就是耀星,無月獨日,日日閃光,以洲地界的起伏升降對山川的重整爲一“日”,天即指星洲界,也因爲這裡的所有生靈都能直視星空,星空雖暗,然諸星卻極亮,彼此光芒照耀,擡眼望天,無盡反射有傾斜的角度差致使部分餘暉灑落下方世界,衆物象無不被“光顧”,光芒普照之處,萬物生興。
由於耀星最爲亮眼,北涯極陽洲的“中土”所存之濃郁靈氣被“日照”大量抽離蒸發,最後化爲“雨”降下,在此境凝流聚團,形成江河胡海,不少“本地人”進化重生,育種中,新一代界內精靈人出現,他們被其餘精靈人稱爲“道州人”,即大道養育於其下所處地界的“受膏者”。
作爲族內新類人,這一代全新原生精靈人也有部分像他們的先代“叛出”族系的那樣,想要衝出界外,也有部分只想掌握“新地界”——道州,然而更有一些想要對外擴張,吞併四周謀求“舊土”的所有權,這三類其中,就有後兩者雜合兼之的,原北涯極陽洲的邊境族人把第一類人稱爲“逃外者”,把第二第三分別稱爲“立道者”和“驅返者”,二三類的共有則視爲“開異者”,他們自封“原民”,並與四大新生類民展開角逐。
北涯極陽洲的分裂變動產生之後, 本就因靈氣遷流各布的這片小世界,再因種族的分化對立變了生物場能的共振和諧性,同一區域地界內磁場範圍出現不同頻的差異性,隔斷性的物象運動愈演愈烈,生靈間的鴻溝越發明顯,隔閡因此產生,領地意識亦是如此,“部落”相繼出現。
耀星最爲“熱烈”,溫熱的光與火充分給了北涯極陽洲,尤其是道州,位於下層地界的各大排後州境居土及他邦各域稍顯“待遇不周”,如第二臨頂星空居土的“北地極陰州”生命羣類就尤爲不滿。因爲北涯極陽洲佔地廣大,正對其背又體積渺小的隔溝之界無法吸熱,被它“魁梧的身形”遮擋,光火餘留的暖芒“擦肩而過”,只能往自己區域範圍的邊際微微掠過,令居土衆生無不“眼巴巴”,幹瞪觸手可及之物任憑其從眼前溜走,初生靈智的他們本能生憤。故而北地極陰洲的主要智慧類人大多靠近邊境謀生,這裡的物種也最爲繁盛,而靠內陸腹地的深層和中部地帶則沙土居多,冷氣下沉積聚,地寒氣悶,上空“石盤”——本境天花頂的道州基石厚土板,也是北涯極陽洲的地底之邊緣外沿界壁——昏暗一片,位於其下的生靈盡數潛土而生,依靠沙石摩擦活動取暖,多爲蟲蟻,鮮有不懼低溫的適冷生物,少數皮毛厚裹物種,也有小型鱗甲披身的爬行類。
再往下,以第三半極空居土圈層的鳥類爲主,它們大多是奇珍異獸,最低空處只有棉花狀散雲薄膜凝團聚結爲界,與下方世界作隔閡,空間廣闊,難尋邊際,諸鳥自由自在。
第四半高空居土,是瀑布環圈掛滿的水簾世界,由於這裡的生物能反重力縱向高遊再臨頂墜落,反覆繞軌循轉,且身形多爲偏小而半透明,故從上下兩端圈層望去,隱於流體中,外界生命體難分氣水二流,以爲無物命居內。
第五半空居土,所化所養之生靈爲“雲人”,他們也是最接近“真正陸地”的智慧類人,以氣狀滋潤空氣的蟲鳥,意識常收束爲“螢火”般的微弱光點——輝斑,以之攝入羣落腦內,指引它們安全活動。
第六大地實土界,這裡的衆生以常態人形出現,是近乎完全相似人類的面貌無異“直立人”,他們也自稱“地養類人”,並發展出田園文明。
不過這裡沒有獸類,亦無蟲蟻鳥魚,只有果實、灌木、叢林和草原,以及江河湖海和盆地峰谷。
第七低地暗土界,這裡居住着各類獸族、獸人族,以意識獵取外在物質所擁有的一切能量作爲自身供給活動的能源,形如野獸和人類及二者雜合體,卻並不互搏或侵佔地盤。
以上即爲沙兜世界全貌,七大圈層小世界形成後各不干擾,以惟內單定秩序獨立運行,生息千載,潤物無聲。
同一歷史時段,在界外宇宙有大大小小數之不盡的文明進程如車輪翻滾般或緩或急地演變中,以一顆金色亮光行星的運法靈類星人爲代表,他們早已發展出高度發達的太空探索文明,不斷地向外星地界發送儀器本身或其信號以搜尋同態智慧類人的蹤跡。
視野來到運法靈星的某大陸某國土某城,一個正在教室裡打瞌睡的少年被巡班視察的值日老師叫出了門……
“咳咳,蔣寬。你知道我叫你出來是爲什麼吧?”值日老師李悠婉是教授“文智哲學”的。
所謂“文智”一類的“哲學”,那是該星上特有的文化,主要教導學生們從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如何運用到生活上,並由學校監督全體執行情況,令他們掌握適合學習的科目方向和從業方向,此外還要求他們有其他精專的特長領域,以達到“健全人格”的目的,爲社會輸送有用之才,即使不“優”,也不能有“憂”。
“不知道……”蔣寬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