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劉文靜率軍乘勝追擊,直到屈突通營寨。屈突通率兵迎戰,然寡不敵衆,潰敗十餘里,與逃脫而至的桑顯和一道據守潼關一隅。
此時,屈突通的士卒折了大部,餘者多爲傷殘,整個營寨一遍哀聲。屈突通見此慘狀,不覺慽然嘆息,泫然欲泣。雖屈突通向來愛惜部下,將士也對他感恩戴德。然兵竭士窮,再戰無疑送死。因此,將士中大都主張獻關納降,投靠劉文靜。就連桑顯和也力勸屈突通降義軍,以保仕途前程。屈突通聽罷,遲疑片刻,然後正色道:
“我深受隋室厚恩,事奉二帝,世食隋祿,豈能國家有難而降敵呢?身爲朝廷老臣,只有以死報國!”
“將軍可以身殉國,然部下士卒呢?他們上有高堂下有妻兒,尚倚門等着他們回去供養哪!”桑顯和動之以情地繼續勸道,“且將軍素憐愛士卒,猶如自己的兒子。如今事已至此,難道將軍忍心看到士卒們白白送死,讓他們的父母妻兒無人供養嗎?料將軍也不至於如此薄情寡義,枉顧將士的生死,而一味只求自己捨生求義,名垂千古吧!”
“桑將軍何出此言!”屈突通不禁惱怒地瞪了桑顯和一眼,厲聲說,“我屈突通豈是爲一己之私而害士卒之將帥?”
“既如此,那就請將軍獻關請降吧!”桑顯和趁機進諫道,“將軍恕我直言,爲今之計只有納降方纔保全將士性命,別無他法。”
屈突通非常清楚自己軍隊的處境,情況的確如桑顯和所言,實已無力抗敵全命了。然而,由於他生性忠誠,且深念隋恩,難以作出叛主投降的決定。默然半晌,屈突通擡眼望着對面而坐的部將,神色嚴肅地說道:
“我常對將士們說,要爲國家挨一刀。而今正是時候,何避刀劍!桑將軍若貪生怕死,可以一降,本將軍不怪罪於你,請自便!”
桑顯和不敢多言,羞愧而出。他立在繁星閃耀、夜風凜冽的帳營外,聽着從寨中傳來的悲切簫聲,不覺悲從中來,泫然欲泣。他理解士兵們的思鄉情懷,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際。而這一切罪責大都在自己,要不是自己一時麻痹大意,何至於兵敗如此!他的心被愧疚與罪責扎刺得鮮血淋漓,疼痛不堪。他若想向士卒們贖罪,那就只能想辦法讓他們不再上戰場,不再流血犧牲。基於這種想法,桑顯和當即就拿定了投降的主意。
屈突通果不負諾言,他盡力勉勵將士,鼓舞士氣,決意殺出潼關,援救長安。然就在他準備再攻打劉文靜之際,一則不幸的消息傳到他耳朵裡。原來長安已經失陷了,他的家人全部爲李淵所擄獲。爲此,屈突通悲痛欲絕,跪地面北而泣。隨後,他命令桑顯和鎮守潼關,自己率軍前往洛陽,以保東都不落入李淵之手,也算是保住了大隋半壁江山。
屈突通率兵剛離開潼關,一心想投降的桑顯和就易旗出城,向劉文靜納降。
劉文靜聽說屈突通已率軍往洛陽方向而去,便立馬親率段志玄、竇琮等將士快馬加鞭地追趕。兩個時辰過後,劉文靜於稒桑截住了屈突通,將他的部隊團團圍住。劉文靜躍馬上前,向屈突通施禮,明知故問道:
“請問屈突將軍欲往何處?”
屈突通挺槍坐於馬上,鎮定自若地回覆劉文靜,冷笑一聲道:
“本將軍欲往東都,敢勞將軍相送!”
劉文靜聽罷,哈哈大笑兩聲,正色道:
“敗軍之將,豈敢勞我等相送!我是來勸將軍棄暗投明,博取功名利祿也。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某雖不才,然深明爲臣之道,豈可爲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而叛主?”屈突通正氣凜然地高聲答道。
“將軍此言差矣!”劉文靜正色道,“今主在長安,唐國公已被皇上封爲唐王,專宰朝政。屈突將軍降於唐王,何爲叛主?”
“是啊,將軍,劉將軍所言極是。”桑顯和連忙附和着劉文靜勸道,“今代王已即位於長安,唐王爲丞相,將軍降唐王是爲正道。”
“你這叛賊,有何面目來見本將軍!”屈突通怒斥桑顯和,“你身爲隋將,食隋祿,且有重兵把守城池,竟然不戰而降。如此,對得住皇上對你的器重和信任嗎?”
“將軍,非在下貪生怕死,貪圖富貴,實乃形勢所迫。”桑顯和辯白道,“將軍,在下實不想讓衆將士白白送死,故而不得不如此,望將軍體涼!”
“父親,事已至此,您何必還要固執己見,讓士兵作無謂的犧牲呢?”屈突壽授劉文靜之意出面勸說父親,“況唐王乃仁義之師,從者如小溪歸*,不計其數。父親何不效力韓信歸順唐王呢?請父親大人三思啊!”
“畜生,你來幹什麼!”屈突通見到丟人現眼的兒子,不由火冒三丈,厲聲罵道,“過去我跟你是父子,現如今我與你是敵人!”
說罷,屈突通對着自己身邊手持弓箭的士兵大吼一聲,命令放箭,將這個逆子射死。左右得令,卻遲遲不肯舉弓放箭。
這時候,桑顯和敏銳地捕捉到了屈突通手下的心理活動,猜到他們已不想再聽命於屈突通。於是,他掃視了面前神情沮喪、鬥志不高的衆士卒,高聲勸道:
“今京師已被唐王攻破,你們都是關中之人,不降唐王,又能去哪兒呢?請降唐王,回關中老家,奉養父母妻兒吧!”
衆人受桑顯和如此一煽動,深藏於心底的那份思鄉之情噴薄而出,強烈到難以遏制的地步。於是,很快他們就一個跟着一個拋戈卸甲,伏地請降。屈突通見此情景,極爲憤怒,他猛地舉起手中的槍,欲刺向降卒。然因心愛他們,他不忍心下手,只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一個個跑向敵軍陣中。接着,屈突通無奈地長嘆了一聲,放下那把殺敵無數的鋒利長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