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初,日軍5號作戰計劃雖然在中國軍民頑強抵抗下,未能達成第一階段目標,但曰本大本營仍不死心,準備進攻部隊休整一月後發起新的進攻,爲此他們抽調了5個師團的關東軍南下助戰。
當關東軍的5個師團還在路上的時候,南洋戰場傳來“噩耗”。
自去年中途島海戰獲勝之後,日軍更加狂妄,他們不僅佔領了拉包爾和新幾內亞東北部,還企圖在俾斯麥羣島建立起第一道防線,其實這一地區對於日軍而言,已經是進攻力量的極限了,但是在戰爭初期所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勝利,使得日軍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決定將戰線繼續向東南太平洋方向推進,因此在瓜島修建機場。
美澳聯軍因海軍力量不足,對日軍的擴張一直採取防禦抵抗的策略,一步步退回了澳大利亞與新西蘭。此時的日軍也明白,進攻澳洲需要大量兵力而現在兵力不足,被迫在佔領所羅門羣島後止步不前等待補充兵力的到來,雙方僵持在澳大利亞北部沿海地區,誰也奈何不了誰。
然而時間卻對美國人有利,隨着時間的流逝,美國逐漸爆發出強大無比的工業潛力,去年6月份開工建造的8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不僅全部竣工,而且已在2月中旬形成了戰力,有了新航母的羅斯福第一時間就將目光盯在了所羅門羣島,3月中旬,由“埃塞克斯”號、“勇猛”號、“富蘭克林”號、“提康德羅加”號、“倫道夫”號、“邦克山”號、“漢科克”號、“本寧頓”號8艘航母組成的兩支特混艦隊出現在所羅門羣島的海面上,在尼米茲海軍上將和麥克阿瑟指揮下,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正式打響。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圍繞着瓜島的爭奪,日美雙方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分別是薩沃島海戰、東所羅門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聖克魯斯大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和塔薩法隆戈海戰。雙方損失的驅逐艦以上的艦隻各24艘,美國海軍沉沒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4艘,陣亡約3300人,傷約2500人;日本海軍沉沒航空母艦4艘,包括“加賀”“蒼龍”“飛龍”、戰列艦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10艘和潛艇6艘。傷亡2.5萬人。
瓜島的島上作戰,日軍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在屢次的添油戰鬥中損失士兵近三萬,曰本大本營被迫做出撤離瓜島的命令,承認失敗。
瓜島距離日本本土3000海里,無論是從艦艇部隊和航空部隊的作戰能力,還是從後勤運輸所需的船舶,都是日本力不從心的。日軍戰略企圖與軍事實力之間的不可解決的矛盾,是導致日軍瓜島戰役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日軍不僅海軍、航空兵損失慘重,甚至開戰以來從未失利的陸軍,最精銳的第2師團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日軍的大型軍艦、飛機和技術熟練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的損失,更是日軍所難以彌補的,戰役結束時日軍兵力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雙方的戰略態勢也隨之改變,戰局開始向着不利於日本而有利於美國方面發展,日軍戰略主動權逐步喪失;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從此後,日軍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爲戰略防禦。而美國則通過瓜島戰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戰略態勢,贏得了動員人力、物力的時間,爲太平洋戰場上即將開始的戰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瓜島戰役中,山本五十六戰死。
通過各種情報來源,馬遷安判斷出日軍在瓜島已經失敗,那些原本在中途島就應該戰沉的航母沒有逃過這一次戰役。雖然這場勝利比原歷史記錄的時間晚了幾個月,但正因爲推遲了作戰,美軍才做了更充足的準備,武備更強大,士兵訓練程度更高,反而使戰役時間縮短爲兩個月,美軍兩個月時間就能扭轉太平洋戰局,這將迫使曰本大本營提高警惕,爲保證戰爭的生命線而向南洋投入更多的兵力,這對中國抗戰是一件極大地喜訊。
事實也正如馬遷安所料,爲鞏固所謂的絕對國防圈,曰本人將更多地戰爭資源投向了南洋,路途中的關東軍5個師團轉向南洋。失去援軍補充的中國大陸5號作戰計劃被迫終止,這意味着在美國人的幫助下,中國頂住了日軍旨在滅亡中國的5號計劃,使它成爲了虎頭蛇尾的東西。
有個強大的盟友真不錯,雖然美國人的戰爭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戰,但客觀上也確實幫助了中國的抗戰,馬遷安真心祝福美國人在下面的戰鬥中還能打得如此之好,猛扯曰本人的後腿,給中國軍民創造更好的抗戰條件。
相比美國盟友的打了一場好仗,另一個盟友蘇聯的戰況卻不盡如人意。馬遷安翻遍了報紙也沒找到德軍第六集團軍被殲滅的消息,而只有蘇聯在4月初收復斯大林格勒的報導。
又過了一些時日,隨着馬遷安收集到的資料越來越多,他漸漸明瞭了在他負傷後斯大林戰役的走向過程。
朱可夫原本應在去年11月下旬發起反攻,割裂德軍一線與二線部隊的接觸,從而合圍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軍,達成消滅保盧斯第六集團軍的目的。
然而由於德軍忽然運用了犀利的反坦克武器,消滅了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第五坦克集團軍,打亂了朱可夫的計劃,朱可夫被迫推遲了反攻計劃。
反坦克火箭的大量應用使雙方將領都明白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已經實行好幾年的圍繞坦克所制定的閃電式突擊戰術已然失效。雙方都缺乏快速撕裂對方防線,合圍對方的有效戰術。如果把雙方比作巨人,那麼雙方手中的武器就是利劍,坦克等裝甲武器就是利劍上的鋒刃和劍尖,現在由於有效地反坦克武器的存在,甚至配備了火箭的步兵都能輕易的擊毀坦克,這就像利劍失去了劍尖與鋒刃,搏鬥的巨人拿着沒有尖和刃的劍,就像拿着一根鐵棒,失去了將敵人快速殺死的能力,要互毆許久才能分出勝負。
朱可夫是個異常謹慎的人,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反攻計劃一推再推,在這段時間內保護德軍側翼的軸心國軍隊謹慎的收縮了防線,向保盧斯靠攏。
戰鬥的發展變得對防禦方有利了,竟逐漸變回了一戰時期的塹壕戰。
12月中旬,得到遠東勁旅遠東軍區、後貝加爾軍區、西伯利亞軍區50萬預備隊的支援,集齊160萬軍隊的朱可夫終於感到有了信心,發起了代號“天王星”的反攻。
經過艱難而慘烈的戰鬥,12月末朱可夫終於將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部分意大利軍和克羅地亞軍包圍在數千平方公里的地域上。
但此時的希特勒已在衆多將領的勸說下,意識到一旦保盧斯軍團被消滅,自己的整個南方軍羣就將陷入新的包圍圈,立刻下令所有南方軍羣部隊撤出高加索地區,全力支援斯大林格勒,一場規模空前的會戰就此展開,雙方壓上了全部的賭注,蘇軍160萬對軸心國軍100萬,大包圍圈套小包圍圈,小包圍圈套着更次一級的包圍圈,惡戰連連直戰至4月初,軸心國軍隊蝟集成團緩緩退出了頓河流域。
此會戰從42年5月開始止於43年3月底,共計11個月。人員損失上講軸心國佔了點便宜,軸心國共死傷人員八十餘萬,蘇軍死傷超過一百五十萬,雙方打了一場絞肉機似的戰鬥,損失慘重。從戰略上蘇軍逼迫德軍退出了頓河流域,算是一場慘勝。
此戰後德軍士氣雖有所下降,但未達到陷入沮喪的地步。蘇軍士氣雖有所上升,但也未有酣暢淋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