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南陽攻防

三日之後,自武關迅速撤退的樂就帶着千餘殘兵,終於來到丹水城外。

丹水城仍然屹立不倒,城下堆積着遍地的屍體,以及各種器械的遺骸。

陳蘭大營在丹水城南,繞過丹水城,樂就回到自家軍營之中。

“樂兄,怎麼,武關沒拿下來?”

陳蘭見到樂就後,當場疑惑問道。這一次襲擊武關可謂是做足了準備,居然還沒拿下?

樂就神色一喪,嘆氣一聲:“唉~功虧一簣。就原本已經擊破南關,只要殺潰城內周軍,便可輕易奪得武關。只是,正趕上週國一支兵馬進入武關,酣戰良久。某麾下損失慘重,便退了回來!”

“一支周國兵馬進駐武關?”

陳蘭又問道。

樂就說道:“不錯,兵力約三千人。所料不差,應該是周國步軍的先頭部隊。”

“先前便有關中細作傳回消息,言道周國正調集兵馬,準備出武關,馳援三國精騎。現在看來,當是不差!”

陳蘭皺着眉頭,想起前些時日收到的傳信,又繼續說道:“樂兄,袁將軍與張將軍那邊也無功而返了。三國數萬精騎,於大軍合圍前渡過湍水,攻破西鄂縣,宛城危在旦夕。袁將軍已經率兵回援宛城,張將軍屯駐穰縣。”

“啊!”

樂就初聞此訊,不由大吃一驚,言道:“怎麼會這樣,八萬大軍奔波數日,竟撲了個空?”

“唉,事實如此!”

陳蘭也不由嘆氣,這打的什麼仗嘛!

樂就又說道:“那現在吾等怎麼辦,張將軍可有明令?”

“武關未能奪下來,周國大軍又即將趕到,這丹水拿不下來了。南鄉也獨守不得,吾等怕是隻能糾結殘部,救援孫策等人了!”

陳蘭苦笑一聲,張勳先前傳令有兩意。若是拿下武關,那邊攻破丹水,駐紮武關,阻攔周國大軍南下。若是未能拿下武關,那便前往鄧縣,救援孫策所部。

“鄧縣怎麼了?莫非劉表大軍北上了?”

樂就可不知道鄧縣被圍,這半個多月來,要麼在深山小道內行軍,要麼就是晝伏夜出,遮蔽本部兵馬。

“不錯,劉表以王威爲大將,率三萬步軍圍攻鄧縣。以蔡瑁爲都督,率兩萬水師,東進江夏,可謂是傾巢而出。如今,孫策等人兵少,只能盡力周旋。江夏諸縣,大多叛亂,響應劉表大軍。”

“嘶~”

樂就吸了一口涼氣,擔憂問道:“陳兄,汝吾二人現在只餘六千殘兵。就算是匯合孫策,怕也不過萬餘人馬,能敵的過三萬荊州軍嗎?更何況,周國大軍即將進入南陽,腹背受敵,吾等如何戰之?”

“依張將軍令,吾等只需爲孫策等人解圍,合兵一處後,駐守穰縣。驟時,酈國縣橋將軍所部,也會退回穰縣。吾等守穰縣,張將軍率軍先平定江夏之亂,然後再與周國、荊州軍兵馬作戰。”

“也罷,便依陳兄!”

“好,那吾二人立即收拾兵馬南下!”

“嗯!”

……

當天下午,陳蘭、樂就二人便率領着六千多殘兵,朝着南鄉退去。

而穰縣的張勳在次日凌晨,便收到陳蘭帳下快騎的消息。周國兵馬已經抵達武關,武關未曾拿下,現已率軍趕往鄧縣。

張勳皺着眉頭,深吐幾口濁氣,這一戰,越來越不好打了啊。

隨後,張勳便命人傳令析縣外久攻不下的橋蕤,立即率軍退回穰縣。同時又傳訊袁胤,告之其周國兵馬已經出了武關。

又匆匆聚帳議事,商討平定江夏諸逆的計劃。江夏諸多宵小叛亂,主要便在於蔡瑁水師的抵達。

不過荊州水師只有兩萬兵馬,而且說到陣戰,這些水師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自己手底下的精銳。所以,就擔心蔡瑁不跟自己交戰,只會巡於江上,伺機而動啊。

當日,張勳命大將雷薄、陳紀二人,率軍一萬,奔赴汝南郡。

平定江夏之亂,決不能從宛城而去。不然,隨時都可能被荊州水師給劫斷退路。到時候大軍縱是平定了江夏,想要回援穰縣、宛城都不可能。

這也是張勳爲何屯穰縣,而不屯新野的主要原因。新野在淯水之東,宛城、穰縣皆在其西。大軍要是過了新野,蔡瑁肯定會捨棄江夏蟊賊,轉而佔據新野。到時候,周國大軍匯合王威率領的荊州軍,大可合攻自己。

不從南陽平江夏,那就只能從汝南出兵了。正好,現在手中兵力不足,讓雷薄、陳紀二人回汝南,再責他部,補充兵馬,南下進入江夏即可!

安排好一切,張勳也出了穰縣,直奔宛城而去。

情勢危急,必須要與袁胤好好商談一番,免得爲敵所趁。

原本打算埋伏一番袁軍的徐榮,也咂吧咂吧嘴,率軍直奔魯陽。真沒想到,對面居然這麼沉得住氣,居然按照原路返回。這場埋伏,可謂是白白浪費了點時間。

現在各種消息傳遞,徐榮也都快摸不清周王要搞什麼了。

若說擄掠南陽吧,自己等數萬精騎足夠了。南陽西北部幾縣人口,除去被袁軍重新奪回去的七八萬人外,尚有近二十萬口,正在前往關中的路上。

除此之外,還有潁川、汝南,都可以進行劫掠,這也是原先計劃的一部分。尤其是潁川,京畿地區幾乎沒有多少袁軍駐紮。只要呂布佔據樑縣,那潁川的人口,少說也能掠個二三十萬。

可現在,周王派遣傅燮所部的目的,似乎不是打算掩護遷民通道,而是像要配合荊州軍拿下南陽郡啊。

周王這麼做,只怕魏王和晉王要不樂意了啊!

別的不說,只要周王和劉表聯合拿下南陽,那江夏必然重歸劉表之手。到時候,周王就算不佔據南陽,怕也要狠狠的擄掠一番。這可比三國要平分的那點東西,多出太多了啊!

嘖嘖,合着魏國、晉國騎兵給周王打了把下手啊!

事實也正是如此。

關中第一軍嚴顏所部、第三軍李堪所部,以及徵召的十萬民夫,已經雲集藍田。

此時,正準備開拔南下武關。

第97章 涼州現狀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220章 生恨第564章 入夜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105章 攻城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869章 軍議(上)第513章 撤還長安第230章 臨洮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600章 袁渙第612章 攻守第182章 美陽之戰(22)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220章 生恨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510章 易水之戰(6)第845章 內爭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864章 北境煙雲第233章 調查司第359章 軍旗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476章 訂盟第386章 鞠義第446章 交易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31章 危局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470章 無題第676章 逐利第72章 凌遲紀靈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8章 募兵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454章 倉廩實第8章 募兵第760章 趙宮第346章 佈置第462章 鴻門宴?第28章 碧玉年華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395章 軍民九例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300章 卓軍失利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283章 絕食流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82章 摔樽爲號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19章 襄陽第538章 魏王卓第601章 棋局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621章 諸蔡第54章 百里無人煙第823章 善後之事第60章 長社大勝第691章 負隅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166章 美陽之戰(6)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46章 大婚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275章 入洛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517章 善意的謊言第706章 犍爲之戰(15)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662章 諸事第895章 討袁第32章 鳴金退兵第224章 帛書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838章 潰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154章 掘平陵第924章 下江油第819章 籌備第209章 國事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835章 臨陣第893章 楚帝袁術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735章 漩渦第6章 大權旁落
第97章 涼州現狀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220章 生恨第564章 入夜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105章 攻城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869章 軍議(上)第513章 撤還長安第230章 臨洮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600章 袁渙第612章 攻守第182章 美陽之戰(22)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220章 生恨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510章 易水之戰(6)第845章 內爭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864章 北境煙雲第233章 調查司第359章 軍旗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476章 訂盟第386章 鞠義第446章 交易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31章 危局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470章 無題第676章 逐利第72章 凌遲紀靈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8章 募兵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454章 倉廩實第8章 募兵第760章 趙宮第346章 佈置第462章 鴻門宴?第28章 碧玉年華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395章 軍民九例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300章 卓軍失利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283章 絕食流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82章 摔樽爲號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19章 襄陽第538章 魏王卓第601章 棋局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621章 諸蔡第54章 百里無人煙第823章 善後之事第60章 長社大勝第691章 負隅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166章 美陽之戰(6)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46章 大婚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814章 軍漫於野第275章 入洛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517章 善意的謊言第706章 犍爲之戰(15)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662章 諸事第895章 討袁第32章 鳴金退兵第224章 帛書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838章 潰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154章 掘平陵第924章 下江油第819章 籌備第209章 國事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835章 臨陣第893章 楚帝袁術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735章 漩渦第6章 大權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