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聲勢出殯
在衆人的齊心合力之下,木棺順利地來到了門外的曬場上。此時,樓板車早就等在了外面。司機在擡棺材衆人的指揮下將樓板車上的吊臂給伸了過來。衆擡棺材的迅即將象徵性綁着的擡槓解下來,然後用繩子將棺材給固定到吊臂之上。司機在一衆擡棺材的示意之下,開始啓動吊臂將木棺給吊到敞篷的車廂之內。
待木棺居中停穩之後,一衆擡棺材的就一躍而上,均勻分成兩撥坐到木棺旁邊。緊接着,就是鼓樂齊鳴。在軍樂隊的哀樂聲中,樓板車就緩緩往前開動了。
在我的引領之下,一衆親朋好友紛紛站起身來,然後徐徐跟到樓板車後。作爲父親唯一的兒子,在整個過程之中,我自然是走在最前邊。如果兒子衆多,那麼走在最前面的就只能是長子了。
當然,這裡的“走在最前面”,僅僅是指所有參加葬禮的親朋。事實上,我們是不可以走在棺材前面的。在整個過程之中,最最勞累的可能就數我了。其他人可以空手,但我卻不能。我不僅要帶着哭喪棒,同時還要用托盤帶上父親的遺像和牌位。可憐我只有兩隻手,雙手端着托盤之後,就再也騰不出手來提哭喪棒了。於是,無奈之下,我只得將哭喪棒夾於腋下。夾得緊了,腋下會被壓得生疼;夾得鬆了,又怕哭喪棒會從腋下滑落。這種緊也不是、鬆也不是的痛苦,極大地影響了我端着托盤的雙手。因此,沒多長時間,懸着且一直用力的手臂就漸漸變得痠疼了起來。
我們是一直沿着水泥大道而行的。按照機動車的速度,本可以一瞬間就開到田裡。但司機卻不能這麼做。雖然請了機動車輛,但卻必須還得按照老規矩來辦。倘若司機不管不顧地先行將木棺給裝到田裡,那麼就違背了本地的白事風俗。司機儘量將機動車的速度放慢,以便後面的我們能夠緊緊跟在後面。
在拖拉機的轟鳴和軍樂隊的震天哀樂聲中,很快水泥大道的兩側就彙集了不少瞧熱鬧的人羣。萬衆矚目的除了那高居在樓板車上的大大木棺之外,就要數披麻戴孝的我了。當然,披麻戴孝的並非只我一人,但你別忘了,我手中還端着那獨一無二的托盤呢!托盤之上的照片和牌位,在放置的時候也是頗有講究的。照片和牌位的正面一定要朝向外面。這樣木棺過後,迎面看來,圍觀衆人首先見到的就是父親的遺容和父親牌位上所書寫的姓名。
現在想來,如此做法還是有些道理的。人活了一輩子,一旦嚥氣之後,就難免會被人們從視野之中逐漸淡化。作爲親人,自是不希望這一現象的出現。因此,在辦後事的過程中,纔會想方設法地吸引衆人的注意,以期衆人能夠更好、更長時間地記住自己已然過世的親人。所以,白事的隆重,除了表明世人對死亡的畏懼之外,還充滿着自己對親人的深切懷念之情。父親的出殯,之所以會選擇水泥大道,說到底最主要就是爲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既然是水泥大道,那沿路自然就都是家居密集處,聽聞拖拉機的“突突”聲和軍樂隊的鼓樂喧鬧聲,能夠忍住不出來瞧上一眼的絕對是少數。因此,一路高調行來,就必然會吸引衆多瞧熱鬧之人的目光。看到父親的遺像,看到父親的姓名,他們就會不禁想起父親過往的種種。這也算是村裡人對父親的最後一次懷念吧。我想,這次聲勢浩大的出殯,最大的意義就莫過於此了!
以往,在沒有機動車的情況下,擡棺材的就絕不像現在這般悠然自得了。過去,在火化還未被人普遍接受的時候,所擡的棺材中裝着就是實打實的一個人了。雖然有八人,但木棺加上死者,分擔到每個人肩上的重要也是不輕。更何況,出殯的時候,選擇的可不是直線距離,而是選取的人氣最旺的一段路。一般情況之下,這樣的路都要比直線距離遠上許多。因此,想一下子將木棺擡到田裡,那是完全不現實的。於是,在出殯的過程之中,將木棺放下來暫時休息就變成了常態。現在,雖然很多人家都會請機動車幫忙,但路途中裝模作樣的休息卻是被延續了下來。
爲了紀念先人,這路途之中的聲勢向來是頗受重視的。因此,我那當兵的乾哥哥就不斷對坐在樓板車上的擡棺材的衆人說道:“不要你們出力擡吧,難道聲音還能不出嗎?”“都給我聲音放大點!一二三!”於是,一衆擡棺材的就扯開嗓子拼了命的打起號子來。那架勢,絕對比真正擡棺材的號子聲要洪亮許多。據說,在出殯途中,這號子聲越洪亮,將來,棺木中躺着的那位的後人們也就會越興旺發達。我覺得,這樣的說法無非就是爲了激勵擡棺材的將打號子的聲音儘量放大一些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事實上,擡棺材的那聲震四野的呼喊聲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因爲,一路之上,我見到了越來越多的圍觀之人。
從我家到墓穴,中途總共停下來歇了三次。當然,對於擡棺材的來說,這樣的停歇完全就是裝裝樣子的,因爲,自始至終他們就全都坐在樓板車上。連走路都不需要,哪裡用得着休息呢?但,這樣的停歇對我來說,就顯得很有必要了。因爲,我在端着托盤的同時腋下還得夾着哭喪棒,那種難受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每逢休息的時候,我的反應就是最快的一個。
只要樓板車一停下來,我就會以最快的速度繞到樓板車的前方,然後將托盤反向放於地上。所謂“反向”,就是要將照片和牌位的正面朝向自己。接下來,我就在托盤之前朝向木棺跪伏於地。其他一衆親朋則紛紛於我身後跪下。休息結束時,我先行站起,然後再反過來端起托盤並讓於路邊。待樓板車過去之後,我再率領着一衆親朋徐徐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