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

bookmark

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

“武二出京了?”

“嗯,我親自在城門外茶鋪看着車隊離去,武二騎着匹青海龍駒,神氣的很。”

延康坊,魏王府中,

韋挺和柴令武一問一答,長史杜楚客和司馬蘇勖也都在,

胖魏王李泰在一旁吃烤肉,吃的滿嘴是油,

武懷玉終究走了,這回還帶着妻妾兒女們一同赴任,明顯是做好長駐嶺南的打算了。

杜楚客捋須嘆聲,“我還是覺得不應當就這樣放武懷玉離開,這一去虎躍叢林蛟龍入海,想對付就難了。”

韋挺卻是沒理會他,他打心眼裡覺得杜楚客徒有虛名,

“大王,現在有件事情比武懷玉更要緊,”

“啥事?”李泰嘴裡塞滿烤肉。

“特進蕭瑀近來上的那道封建疏,不知大王可有印象?”

“老生重談了,蕭瑀年年要提幾回分封,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李泰不以爲意,繼續吃烤肉,

烤肉吃太多差點噎住,趕緊端起一杯酸漿喝了兩大口。

嚥下烤肉,手又繼續抓烤肉。

人胖,吃的也多,越胖越吃,越吃越胖,無限循環。

十來歲的李泰,已經胖的走不動路了,稍遠點路,就得人擡着走,甚至騎馬都不便了。

可他依然改不了好吃的習慣,

平民一天兩餐,甚至一干一稀,中產以上一天三頓,宮廷門閥一天四餐,但這位魏王殿下,一天正餐得五頓,時不時還得來點點心零食,

甚至他的零食還往往是烤肉燒鵝牛肉乾這些。

坊間都說魏王是賢王,禮賢下士好讀書,十來歲年紀,就組建了自己的文學館,延請四方名士大儒入館,甚至還帶頭修撰地理書籍《括地誌》,可王府裡的人誰不知道這位最愛的是吃,

讀書倒也是願意讀的,甚至確實也很聰明,寫的一手好字,文章做的也不錯,但卻也沒外面傳的這麼邪乎,

事實上之前有三品官只因路遇他沒下馬禮讓,他就降怒教訓,甚至還向皇帝告狀,至於所謂修書,他僅是掛個名字,完全就是爲了博名聲。

韋挺有些無奈,

他不得皇帝信任,又同樣不被太子賞識,心有不平,最後只能在這位魏王身上賭一把。

“大王,蕭瑀年年舊事重提,那是因爲聖人對此念念不忘,有意復古分封。但現在最關鍵的不是蕭瑀,而是武懷玉也贊成分封,只是他的分封想法與蕭瑀有所不同,他更主張將宗室分封到四邊之地,甚至是分封到現在的羈縻之地建宗室藩國,”

李泰不以爲然。

“大王不可輕敵大意啊,武懷玉雖年輕,但要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可絲毫不比蕭瑀弱啊,甚至近年影響力還在蕭瑀之上。

若武懷玉真的一心想推動分封制,那麼這件事情還真有可能會成,畢竟聖人是有意分封的。”

韋挺這些年一直在中樞,朝中形勢是看的比較明白的。

武懷玉現在辭相離京外鎮嶺南,可他在朝中的盟友很多啊,右僕射李靖是他老師,民部侍郎參預政事武士彠那是他族叔,

侍中魏徵那是他武氏的親家,甚至魏徵次子還是他門下學生。

吏部尚書參預政事的高士廉,那是皇后的舅舅,跟長孫國舅一樣與武懷玉既是姻親也是政治盟友,

武懷玉在朝中還有不少強有力的盟友,

所以以前蕭瑀老說分封分封,這事光聽到喊總沒下文,可現在武懷玉若也有意鼓動,這事可就不一樣了。

李泰終於停下手裡切烤肉的動作,

“分封也不是壞事吧?”

“大王難道還沒看明白分封的壞處?若僅是蕭瑀的分封法,那其實就是漢晉分封之制,以大王之寵冠諸王,到時肯定是分封到一個富饒之地,說不定就是揚州或是太原這樣的地方,

可武懷玉的分封法就危險了,到時要封也可能是封到塞外定襄,隴右疊州,劍外鬆州,又或是嶺南的左右溪,甚至是南中黔中,乃至海南、安南等地,

試問殿下能夠接受嗎?”

李泰面色變的不好看,“那豈不是跟流放無異,聖人豈會將自己的至親血肉這般作賤?”

“可就怕萬一啊,萬一聖人聽信武懷玉的話,或者是武懷玉鼓動許多大臣一齊進諫呢?大王也知道,聖人向來比較寵信武懷玉的。”

“真到了那個時候,可就悔之不及了,”

“絕不能袖手旁觀啊,我們得主動出擊,不能坐以待斃,否則悔之不及,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

韋挺頭腦還是很靈敏的,想當年建成若是能夠殺伐果決一點,也不至於敗亡。

“那我該怎麼辦?”李泰有些慌了。

他絕不願意到邊疆蠻荒之地去建什麼藩國,在那種地方當諸侯王,那有什麼意思?

“想辦法阻止分封,”

韋挺提出問題,也拿出瞭解決方案。

“我們先找人支持武懷玉的分封四邊之法,一定要把這事鬧大,鬧的人盡皆知, 然後再鼓動宗室諸王,讓他們站出來反對這般分封,就說武懷玉是離間皇家宗室,離間聖人父子骨肉,是要流放加害皇弟皇子們······”

很經典的一招渾水摸魚,先把水攪渾來再說,到時甚至不需要李泰衝在前面,宗室那麼多王爺,不管成年沒成年的,誰身後不還站着許多人,沒成年的親王郡王們身後也還有母親,和母親家族啊。

李泰對韋挺真是刮目相看,難怪當年東宮曾一度把父皇壓制的那麼慘,差點翻不了身,最後逼的只能鋌而走險發動宮廷政變。

······

晚秋時節,

武懷玉騎着高頭大馬,帶着家眷離開了長安。

皇帝特撥給他的禁軍衛隊前後護衛,

武家車隊很長,這次南下妻妾二十多個,帶着三十多個小公子小娘,每位妻妾和孩子,都還有一支僕傭奴婢隊伍,

甚至專門負責家眷安全的劍姬,正式和見習的就有小二百人。

整個南下的隊伍超過兩千人,

因爲還有許多一同南下的人,有太原王家河東柳家趙郡李家的人,也有武氏家族的同族等,

這還不是全部,

這麼龐大的隊伍南下,其實路上還挺熱鬧的,

好在武懷玉經常行軍打仗,帶這麼小支人馬一點也不覺得難,

隊伍成份複雜,老少皆有,倒也不急着趕路,行進不快,好在保障齊全,護衛又多,還有大量車馬相隨,倒也輕鬆。

甚至剛出城的家眷們,還興致勃勃的就當是秋遊了,一路上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

武家大點的孩子們,也是更加興奮。

這次路線還是先從長安經藍關武關到商洛,然後就換乘船沿丹水到襄陽,再在襄陽換上漢江裡的大船直奔長江,再轉九江,然後入贛江,中途需下船,陸路翻越梅嶺,然後又可換湞江水路乘船抵廣州,

這一路大部份是內河水路,丹江、漢江、長江、贛江、北江,基本上都是長途水路,總體來說會是比較舒適方便的,沒那麼顛簸,也不用擔心露宿野外不便和危險,

秋日裡騎馬行走在灞河畔,可以看到今年又是豐年。

百姓們在忙着收玉米,現在關中玉米種植面積不小,尤其是在偏旱的塬上,而進了陝南,其實山區爲主的那邊玉米種的更多,而且土豆紅薯種植也很多。

這些都能幫農民增加許多口糧,甚至近年百姓也靠這些雜糧搞點家庭養殖,養豬養雞,也能提高不少收入,甚至是改善些生活。

偶爾田間地頭,也還能看到有些棉田,

種棉花的收益也不錯,採收籽棉直接送進作坊,關中的棉花作坊現在大多是武家的,因爲武家習慣跟種棉花的百姓提前簽訂收購合約,所以百姓也願意種棉花,收益比較有保障。

武懷玉看着豐收的田野,心裡也很感嘆,

八百里關中平原,確實相當肥沃富庶,當天下一統後,關中百姓的生活也變化最快最大。

只不過隨便問一下鄉人,便也知曉,

關中富庶,卻也因此兼併更嚴重,貴族們拼命的兼併土地,平民百姓手裡的地卻是越來越少,許多人因此淪爲佃戶,甚至是淪爲奴隸,或者是給人耕種,或是被迫進了長安城,成爲了那座巨大都市裡的底層服務人員,

“老鄉,現在朝廷開拓邊疆,四邊之地缺少人口,朝廷鼓勵狹鄉百姓遷移寬鄉,到了邊地落戶就能分田授地,爲何你們不願意去呢?”

滿臉皺紋,曬的黝黑,累的駝背的老漢面對着這位一看就不凡的大人物,戰戰兢兢的答道,“小老兒今年五十五了,再過五年就活滿一甲子了,活這麼大,卻沒有離開過萬年縣地界呢,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長安城和終南山裡,

朝廷說的寬鄉,都太遙遠了,不敢去。”

反正不管武懷玉怎麼說移民好處,什麼分田分地,什麼租借免費的農具種子甚至是耕牛,甚至朝廷會給安家費等等,

老頭都只是拼命搖頭,

除非真的萬不得已,但凡還有一點點選擇餘地,他也不想離開長安,也不敢離開。

絕大多數鄉民都是這樣的想法,什麼嶺南什麼燕北什麼隴右什麼河套,那是哪?

太遙遠不敢想不敢去。

面對他們這些想法,武懷玉也不知道說什麼,越是底層的這些百姓,思維越相對固化,

就如這兩年移民嶺南的,都是什麼人爲主?

之前去的最多的還是士兵,然後是官吏,再是商人,當兵做官的其實也是沒辦法,軍令如山,士兵不敢違抗。而當官的也是得聽調令,調令下來,誰敢不從呢。

數萬中原府兵,輪戍嶺南,他們多數是一兩年戍守役期,役滿還鄉,只是暫時在嶺南輪戍,倒也沒那麼抗拒,反正只是暫時的。

而兩萬多嶺南統軍府的兵,卻是從中原點選,以後就從此移民長駐嶺南,因爲府兵在此時的許多優越的屬性,所以爲了這個府兵身份,許多中原人還是願意去嶺南的,畢竟能點選府兵的,都起碼是中小地主了,見識相對來說也要強些,都是些敢在戰場上博取功名富貴的狠人,當然也不介意移駐嶺南落戶。

府兵駐守落戶嶺南,然後從中原帶去妻妾兒女,這是移民中最中堅的力量,可惜數量還是太少了。

平民百姓不願去不敢去,反倒是貴族豪門們現在爭相往嶺南去,這就是見識吧,窮人眼裡嶺南那是瘴毒蠻荒,去了要命的地,可在貴族豪門眼裡,嶺南現在遍地金銀,到處機會,

誰先去誰就能得到更多機會,誰就能圈到更多地佔到更多先機。

“阿郎,天色不早,是否停止趕路,準備安營?”

“好,”

雖然此時還不算晚,但這麼多人馬,在野外露營,也還是得多做些準備才行,武懷玉可是帶着一衆妻妾兒女,絲毫不敢馬虎,就算在京畿地界,還有幾百禁軍,以及自家的數百家丁、劍婢,他還是要求跟軍隊露營一樣嚴格小心。

小心駛得萬年船,

萬一真有大膽的,來個楊廣臨潼山假扮響馬劫殺李淵,那還得了。

(本章完)

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1270章 武良娣孩子沒了第1173章 誰與爭鋒第130章 高氏姐妹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339章 賞金獵人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1245章 靜待一樹花開第68章 棄筆從戎第1320章 應戰第920章 功勳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036章 進宮赴宴第1162章 叛逃漠北第652章 開張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1117章 願請長纓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1296章 悔不聽太尉言第428章 聯盟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816章 無雙劍姬第653章 樂善好施第45章 夜尋佳人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1118章 夜無眠第435章 桃園之盟第451章 四大金剛三司衙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第1234章 急報驚倒天可汗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198章 魏徵也有被彈劾的一天第132章 獨領風騷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935章 割讓六國第342章 榆林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1132章 世子第60章 太子特授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1216章 安祿山發配安國第13章 卿卿佳人第1317章 文武聖皇帝第835章 一切安好第910章 長樂軍第1320章 應戰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23章 奉旨進京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313章 夜宴第986章 絕不贊成和親第434章 櫻桃宴第1259章 合巹結髮入洞房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658章 攤丁入畝第316章 烹殺第984章 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1036章 進宮赴宴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349章 妻妾成羣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940章 龍涎第605章 舊情復燃並立妻第964章 賜名忠烈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87章 火線提拔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236章 老丈人第803章 惱羞成怒侯君集第967章 你別插手第981章 遜位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472章 慶餘年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1048章 底牌第1101章 宰相西征第35章 金鐗贈懷玉第330章 譴責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586章 太子求娶武氏女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1081章 非份之想第234章 和親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1319章 不宣而戰第3章 渭北三原
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1270章 武良娣孩子沒了第1173章 誰與爭鋒第130章 高氏姐妹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339章 賞金獵人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1245章 靜待一樹花開第68章 棄筆從戎第1320章 應戰第920章 功勳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036章 進宮赴宴第1162章 叛逃漠北第652章 開張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1117章 願請長纓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1296章 悔不聽太尉言第428章 聯盟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816章 無雙劍姬第653章 樂善好施第45章 夜尋佳人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1118章 夜無眠第435章 桃園之盟第451章 四大金剛三司衙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第1234章 急報驚倒天可汗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198章 魏徵也有被彈劾的一天第132章 獨領風騷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935章 割讓六國第342章 榆林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1132章 世子第60章 太子特授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1216章 安祿山發配安國第13章 卿卿佳人第1317章 文武聖皇帝第835章 一切安好第910章 長樂軍第1320章 應戰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23章 奉旨進京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313章 夜宴第986章 絕不贊成和親第434章 櫻桃宴第1259章 合巹結髮入洞房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658章 攤丁入畝第316章 烹殺第984章 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1036章 進宮赴宴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349章 妻妾成羣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940章 龍涎第605章 舊情復燃並立妻第964章 賜名忠烈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87章 火線提拔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236章 老丈人第803章 惱羞成怒侯君集第967章 你別插手第981章 遜位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472章 慶餘年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1048章 底牌第1101章 宰相西征第35章 金鐗贈懷玉第330章 譴責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586章 太子求娶武氏女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1081章 非份之想第234章 和親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1319章 不宣而戰第3章 渭北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