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太子的懷疑

bookmark

在一場大雪中,

貞觀十七年到來。

國際形勢風雲突變,高句麗太子高桓權在金殿上向大唐天子哭訴泉蓋蘇文弒君叛亂,請求大唐出兵幫助屬國平亂。

去年十一月,高句麗發生了一場政變。

大對盧泉蓋蘇文殺國王高建武,立其侄高藏爲王,自封莫離支,專制國政。

此次兵變導火索其實也與去年蘇定方攻取遼南有關。

卑沙失守後,泉蓋蘇文畏懼大唐兵鋒,主張求和,派他兒子到長安進貢請和,希望花錢買太平。

此舉引得高句麗朝中保王派極度不滿,他們趁機聯合,準備藉機除掉泉蓋蘇文。但這些人做事不夠機密,被泉蓋蘇文得知,於是他假稱要大閱兵,召集兵馬,還在城南設下豐盛酒宴,請大臣們前來檢閱。

等他們到來後,泉蓋蘇文將他們一鍋端,全部殺死,殺了一百多個公卿大臣,血流成河。

接着泉蓋蘇文焚燒倉庫,率部馳馬殺進王宮,將國王高建武殺死,並殘忍的將他分屍,丟棄溝渠。

然後改立了高建武弟弟高大陽之子高藏爲王,他自封莫離支,掌管國政。

這場宮變,可以說盡顯其梟雄本色。

但泉蓋蘇文漏殺了一個人。

事發前,大唐潛伏在高句麗平壤的間諜,已經偵知了一些動靜,提前知曉了點風聲,於是關鍵時候,那邊的負責人就行動起來,他們救出太子,乘船出海,迅速送到了登州。

然後又一路護送到長安。

高桓權在貞觀十四年時,曾經到長安朝貢過,大唐君臣對他也不算陌生。

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向大唐哭訴,請求發兵平亂,十分可憐模樣。

對大唐來說,本就要出兵高句麗,

現在高句麗自己先亂起來了,在位二十五年的榮留王高建武被臣子弒殺,太子逃來大唐請求平亂,這真是瞌睡了就來枕頭。

太及時了。

而此時,又有新羅使臣金春秋又來求援。

去年,百濟轉而與高句麗結盟,然後大舉進攻新羅。接連攻佔了新羅西部四十餘城,進而奪取了重鎮大耶城,鎮守該城的都督伊湌金品釋戰死,其妻正是金春秋之女,亦死於此役。

金春秋是新羅真智王之孫,真平王外孫,當今善德女王是其姑母,他在新羅也是很有名望的重臣,女兒慘死後,他便向善德女王請求,出使高句麗,希望能夠聯合高句麗報復百濟。

可高句麗人趁火打劫,要求新羅割讓包括西海岸出口在內的大半國土,方肯出兵。金春秋拒絕,被高句麗扣押了兩個多月。

還是泉蓋蘇文兵變時,潛伏的唐間諜趁亂將他也救出。金春秋回到新羅後,立馬主張向大唐求援,把高句麗與百濟一起打。

得到善德女王同意後,金春秋也是親自渡海來到長安,向大唐求援。

皇帝於是在金殿上,當着四方使臣的面道,

“蓋蘇文弒其君,賊其大臣,殘虐其民,今又違我詔命,侵暴鄰國,不可以不討。”

皇帝此話一出,也算是正式拉開了徵高句麗的序幕。

散朝之後,

李世民召集宰輔重臣們在紫宸殿奏對。

“遼東本中國之地,隋氏四出師而不能得。朕今東征,欲爲中國報子弟之仇,高句麗雪君父之恥耳,”

“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之餘以取之。

朕自發洛陽,唯啖肉飯,雖春蔬亦不之進,懼其煩憂故也。”

皇帝態度如此堅決,親征之事也再無人能勸阻,雖褚遂良等再三進諫,皇帝並不採納。

東征消息傳出,

天下沸騰。

而皇帝在新年正月,也特意召見了一批奪取遼南後,解救回來的隋朝遺留老卒,也召見了一批早年參加過隋徵高句麗回來的老兵。

這些人連同着去年徵卑沙城、金山大捷、鬱督軍山大捷一些傷卒代表一起面聖。

皇帝帶着李靖武懷玉秦瓊尉遲恭這些軍方傳說級大佬,跟老兵們開了個茶話會,最後還賜宴款待。

皇帝還向他們舉杯敬酒。

飯後,給這些老兵、傷兵們賞賜錢糧,每人還賜了一匹馬,有傷殘舊疾的,還讓州縣治療。

把一羣老卒傷兵感動的直落淚。

朝廷開始徵召士兵,

此次雖御駕親征,但跟隋煬帝徵遼不同,皇帝並沒打算舉國之兵東征,不搞那麼大排場,所以總調度兵力也只有十五萬人。

都是挑選精銳,

有幽燕騎兵,江東步卒,關中府兵,也有江淮水兵。

想去遼東打仗,很多人還沒機會。

大唐下天府兵七十餘萬,只選十五萬人,有大量人選不上。

於是許多人都表示自願以私裝從軍,

各地都無數人報名,動以千計。

大家高呼口號,“不求縣官勳賞,唯願效死遼東。”

我自帶衣糧,自願從徵。

但皇帝卻下了道旨意,此次東征,只點十五萬精銳,不許子弟自願私裝從軍。

遼東戰場有其特殊性,一是有漫長的寒冬,二是遼澤險阻補給困難,兵越多補給越困難,運輸的成本也越高。

維持十五萬人遠征軍的糧草器械補給,都很不易,朝廷都還採納武懷玉的建議,主要以海上補給。

所以皇帝新年伊始,又命將作大匠閻立德前往江南西道,在江州的船廠,督造四百艘補給艦。

又令營州都督安東都護蘇定方,率幽州、營州的府兵,以及契丹、靺鞨、奚人組成的輕騎兵軍團爲先鋒,對高句麗長城以西地區進行試探性進攻,並偵察繪製詳細地圖。

令太常卿韋挺、民部侍郎崔仁師督運河北各州的軍需要物資運輸於營州儲備。

令駙馬都尉太僕寺卿蕭銳,運輸河南各州糧草入海至沙門島,,以作爲軍需補給中轉站。

這些都是年前,皇帝在驪山湯泉宮,跟李靖武懷玉等反覆商議出來的計劃。

等到戰爭正式開打,李世民就會親征遼東,而到時太子承幹也會掛上定州都督的頭銜,前往定州這個後勤大本營坐鎮。

左僕射房玄齡留守長安,高士廉坐鎮洛陽。

劉洎、岑文本、馬周等在定州輔佐太子。

李靖武懷玉長孫無忌等隨駕。

總共是海陸兩個攻擊集羣,海路由李道宗掛帥,拜平壤道行軍大總管,以青州都督吳黑闥、瀘州都督左難當爲副總管,統領江淮水師、嶺南水師、登萊水師,以及兩支陸戰部隊,五百艘戰艦,五萬人馬。

這支水師大軍,分成兩路,一路是北路,李道宗吳黑闥率領,以遼南青泥浦、石馬津爲基地,到時負責進攻遼南的東西兩邊沿海,往西打到遼河口,往東打到鴨綠江口。

而左難當率領的這支南路水師艦隊,他們則停泊在青島的水師基地,到時平航朝鮮半島,目標是襲擾平壤附近沿海,若有機會則聯合新羅,在百濟開闢一個新戰場,打造一個進攻基地。

總共五萬,但任務很重。

皇帝這邊的正面戰場,十萬大軍,配置更豪華。

蘇定方和程咬金是左右前鋒,程咬金負責是往東北方向打,目標是蓋牟城、新城,

蘇定方率領的則主要是幽、營唐軍,以及奚契靺鞨等協從軍,往東南方向打,目標就是建安城、安市城。

這兩路先鋒的主要任務並不是攻城略地,而是要讓高句麗人搞不清唐軍的主力在哪,主攻方向在哪,要調動高句麗軍隊。

尤其是把遼東城的重兵,把遼河防河上的兵,調虎離山。

然後就是皇帝的中央集團軍羣顯神威的時候,這是最致命的殺招。

開國老將劉弘基爲先鋒官,秦瓊尉遲恭兩門神爲騎兵總管,李績是中軍總管,拜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安西大都護武懷義爲遼東道行軍副總管,

下編九道總管,分別選中了張士貴、張儉、執失思力、契苾何力、李社爾、姜行本、段志玄、程名振、龐孝泰。

李靖是行軍長史,武懷玉是行軍司馬,長孫無忌是行軍參謀。

皇帝正月頒《討高句麗詔》,二月又頒《親征高句麗詔》,詔書中出兵的具體原因是高句麗內亂,臣弒君,虐害臣民,竊據邊隅,毒害他人他國。

所以大唐皇帝要親征高句麗,解救水深火熱中的高句麗百姓,同時也是要救援大唐屬國新羅國,

再一個就是要撥亂反正,幫助平定高句麗叛亂。

所以大唐天子在長安,冊封了高句麗太子高桓權爲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授右衛大將軍。

武懷玉抽空去東宮看望太子承幹,

他仍還沉浸在武媚娘被火燒死的悲痛之中,太原郡主小雪天天喊着找阿孃,每次承幹聽到都越發悲傷,隴西郡王李賢也是經常哭鬧着喊要母親。

太子妃韓氏願意接納這兩孩子,想要親自撫養,可承幹拒絕了,他要親自養這兩個兒女。

但他終究沒什麼經驗,雖說有乳母保母等幫忙照顧,但孩子找孃親的時候,他也只能傷心無奈。

“你說二孃怎麼就沒了,我至今還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你說那天我要是在麗正殿,是不是就不會出事了。”

“你說那天媚娘爲什麼就要飲酒呢,”

太子就跟個祥林嫂一樣的叨叨個不停。

“殿下,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小郡主和小郡王,還是交給韓太子妃撫養吧,殿下很快要前往定州,也不可能把他們帶在身邊,”

“孩子還小,還需要母親的溫暖。他們的親生母親已故,但韓太子妃也是他們的嫡母,會好好照顧他們的。”

“媚娘突然走了,留下這兩個孩子,孤一定要照顧好他們。”承幹轉頭望向懷玉,“老師,孤總覺得這事情沒那麼簡單,也許並不是什麼失火,”

太子眼中閃過冰冷寒芒,“媚娘剛從投毒中逃過一劫,結果還是沒逃過一場突然的大火,老師不覺得這有些不對勁嗎?

孤覺得這不是失火,是有人故意謀害縱火,老師,請你一定幫我查明真相。”

“殿下,事後已經調查清楚了,是失火。”

“不,孤不相信,這就是有人故意縱火,他們謀殺了孤的媚娘。”

武懷玉不得不佩服,太子此時居然還能有這樣的冷靜,還能猜到武媚不是死於一場意外失火。

但他註定不會得到什麼結果的。

那場火可是皇帝放的,武懷玉沒證據,但他知道就是皇帝放的,當然,他也有份。

第318章 欺君之罪第283章 大官人第539章 狼尾山下金狼汗第54章 分紅犒賞第1030章 臥榻之側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607章 太子怒第943章 新金山第1295章 戰馬嘶風何處歸第221章 逼債第931章 皇長孫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73章 檢校總管第947章 將死第513章 都督爲何發笑第1261章 皇帝女兒也愁嫁第1214章 當堂對質龜茲宮第506章 繼續奏樂繼續舞第308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563章 咄咄逼人博陵崔第1252章 改封楚國再分封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711章 人情債第1219章 賜封國姓九江王第721章 臣服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240章 代師傳藝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386章 宰相之子獄中縊第1033章 門當戶對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203章 祥瑞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第82章 承製拜封第920章 功勳第722章 吳王府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1269章 心煩意燥李大郎第346章 爭路第1100章 震驚四座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350章 義結金蘭第433章 死不懼閻羅王第1017章 這是婦人之仁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431章 神仙手段第17章 三娘夜奔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701章 蒼山洱海的交易第198章 魏徵也有被彈劾的一天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665章 不給面子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330章 譴責第760章 臣妾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904章 血與火第1302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772章 向死而生第71章 與狼爲伍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59章 焉耆龍王第673章 立政殿中第991章 龍歸大海第640章 今天敢打侯君集,明天就敢造反第730章 下海第1001章 親上加親第470章 好地主第81章 由我接管第526章 清夷初戰摧拓羯第729章 老狐狸第276章 呂梁山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802章 戒酒戒色第346章 爭路第2章 元從禁軍第1311章 觀滄海第773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第1262章 薛延陀無人可擋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16章 永康公府第79章 戰前約定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1127章 都護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209章 帶刀入殿罪當斬第5章 戰神鄰居第857章 新人換舊人第96章 玄符驚雷
第318章 欺君之罪第283章 大官人第539章 狼尾山下金狼汗第54章 分紅犒賞第1030章 臥榻之側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607章 太子怒第943章 新金山第1295章 戰馬嘶風何處歸第221章 逼債第931章 皇長孫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73章 檢校總管第947章 將死第513章 都督爲何發笑第1261章 皇帝女兒也愁嫁第1214章 當堂對質龜茲宮第506章 繼續奏樂繼續舞第308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563章 咄咄逼人博陵崔第1252章 改封楚國再分封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711章 人情債第1219章 賜封國姓九江王第721章 臣服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240章 代師傳藝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386章 宰相之子獄中縊第1033章 門當戶對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203章 祥瑞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第82章 承製拜封第920章 功勳第722章 吳王府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1269章 心煩意燥李大郎第346章 爭路第1100章 震驚四座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350章 義結金蘭第433章 死不懼閻羅王第1017章 這是婦人之仁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431章 神仙手段第17章 三娘夜奔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701章 蒼山洱海的交易第198章 魏徵也有被彈劾的一天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665章 不給面子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330章 譴責第760章 臣妾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904章 血與火第1302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772章 向死而生第71章 與狼爲伍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59章 焉耆龍王第673章 立政殿中第991章 龍歸大海第640章 今天敢打侯君集,明天就敢造反第730章 下海第1001章 親上加親第470章 好地主第81章 由我接管第526章 清夷初戰摧拓羯第729章 老狐狸第276章 呂梁山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802章 戒酒戒色第346章 爭路第2章 元從禁軍第1311章 觀滄海第773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第1262章 薛延陀無人可擋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16章 永康公府第79章 戰前約定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1127章 都護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209章 帶刀入殿罪當斬第5章 戰神鄰居第857章 新人換舊人第96章 玄符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