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

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

魏王李泰還是有些才華的。

武懷玉打量着眼前這個胖胖的親王,最近這段時間他瘦了一大圈,但仍然肥胖如熊。

武家的庭院那棵大金錢柳樹下,李泰終於找到機會跟老師武懷玉說話。

那棵樹枝繁葉茂,盛如華蓋。

因果實青色如錢幣,又稱青錢柳,或是搖錢樹。

這棵樹自移載到宣陽坊武宅中,這些年有專人照顧長的非常興旺,如今高達十餘丈,灰色樹皮褐色枝條,碧青的葉子一串串垂下。

枝葉美麗多姿,猶如串串銅錢,迎風搖曳,讓人賞心悅目。

武懷玉還喜歡用這金錢柳葉炒些茶喝,味道也是別具一格。

這夏天,

坐在這棵十餘丈高的搖錢樹下,喝着青錢柳茶,非常愜意,

李泰坐在對面,似乎有些緊張。

如今已經不是幾年前他風光的時候了,李泰曾以爲自己是更被父皇母后喜歡甚至欣賞的,只不過因爲不是嫡長子,纔沒能成爲太子,他認爲自己早晚會易儲爲太子,

十來歲年紀,在那些支持者的建議下,李泰組建文學館,招攬天下名士,修起了括過志。

數年時間,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財物,修成了煌煌鉅著,五百五十五卷,一千八百餘萬字的《魏王括地誌》,

書成進上,藏於秘閣。

皇帝寫下足以度越前載,垂之不朽的評語,並賜物萬段,甚至要讓李泰搬進武德殿住。

就在李泰最得意之時,一切急轉直下。

在武懷玉長孫無忌的幫助下,皇帝和太子重歸於好,他也被魏徵進諫沒能搬進武德殿,

再然後江河日下,形勢急轉,他離那個位置越來越遠了。

李泰曾經恨過親舅舅長孫無忌,也恨過魏徵,更恨過自己老師武懷玉,他覺得武懷玉眼裡只有太子承幹,根本沒把他當成學生。

這幾年,李泰迷茫過,彷徨過,

但終究還是有些不甘這場鏡花水月一場夢,

“殿下想把魏王坤元錄雕版印刷刊行?”懷玉分了杯茶給李泰。

“我已經奏請將此書更名爲《貞觀括地誌》。”小胖道。

括地誌是當初魏王黨的傑作,

耗費無數資源,費時五年,修成這五百五十五卷,千餘萬言的鉅著,李泰頂了個主編之名,實際是由秘書少監蕭德言、弘文館學士蘇勖等一衆學士大儒們編撰,

此書按大唐的十道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五十五縣的區劃建置,博採經傳地誌,旁求故志舊聞,詳載各政區建置沿革及山川、物產、古蹟、風俗、人物、掌故等,非常有價值。

不得不說當初魏王黨人還是挺有想法的,

李泰編書,然後就藉機組建文學館,招攬各方名士,最後立功立德立言,古往今來編書都是一條政治成功的捷徑,比如秦代呂不韋編呂氏春秋,還留下成語一字千金。

李泰當初修括地誌,也是讓李世民非常高興並支持的,要人要錢都全部滿足,而李泰用時五年,把這本書修成了,而且還修的非常好,這也讓李世民看到了這個皇嫡次子的才華和能力。

在當時承幹讓他失望的時候,李世民因此有意把李泰當成了皇儲的備選。

可惜最後李泰還是功虧一簣,不是他做的不夠好,

而是承幹得到長孫無忌武懷玉魏徵馬周等一衆重臣的力保,他也醒悟改正的快。

‘老師,“

“括地誌修成之後進上,藏於秘閣,”說到這小胖有些遺憾,雖然一開始他確實沒太把這本書當回事,真正編書的也都是那些學士們,

可時隔數年,

李泰想起當初修書一事,也不免有幾分遺憾。

那套耗費無數錢財、心血的書,也束之高閣了。

“我想把這套書雕版刊印,讓更多人可以看到讀到,而不是束之高閣之上。我還想請老師繪一幅《大唐海內華夷圖》,圖長三丈三尺,寬三丈,以一尺爲百里,古地名標以黑字,唐地名標以紅字,將華夷海內外之地域都繪製下來,”

小胖子說到此處有些激動,“先前括地誌還有些遺漏之處,我打算組織人重新修訂,並增編諸如呂宋、青海等這幾年朝廷新擴之疆域地理等。”

“我知道如今雕版印刷書籍這塊,製作最精的就是東宮崇賢印書館和武家的樊川桃源莊世德堂,世德堂規模更大,印書能力更強,樊川桃園莊,現在有幾千人從事刻字印刷裝訂,”

小胖想把括地誌刊印出來,

東宮和武家都能印,其實魏王府也有印書店,但論及技術和規模都不及前兩家,更重要的是,他想借相比機會,跟老師武懷玉拉進關係。

錢,李泰不缺。

這次也準備了充足的資金來做這件事情,

如果僅就事論事,雕版刊印括地誌,武家世德堂確實是首選。

要知道,這兩家是如今印刷業中的執牛耳者,東宮的精美,武家則規模更大,如今士子人人都讀的五經正義,

朝廷就是以東宮崇賢館和武家世德堂刊行的做爲定本,

武家世德堂刊印的五經正義,差不多大唐讀書人都人手一本了。世德堂刻刊的四大道經和四子真經,也是刊印了很多。

武家雕版書相比起手抄本來說,優勢有很多,一是準確度高,寫稿、審稿、雕版、審版,然後印刷裝訂,版一經刻出來審覈幾遍,確保無誤交給印刷後,也就不會再有錯漏之處。

不像手抄本,容易有錯漏。

再則就是雕版對於量大的書籍而言,印的快、成本低,手抄是很貴的,而且抄的慢,

質量也是良莠不齊,但雕版印刷,可以請最優秀的書法家來寫版,甚至有時還能請武懷玉書寫。

而且,武家世德堂印刷有一大優點,在於他們還有武懷玉獨特的印刷體,也稱武體或是唐體字,用這種字體雕出的版印刷,橫平豎直,字符框架搭的規範,它橫細豎粗、結構端莊、疏密適當、字體清晰,就算長時間閱讀,也不易疲勞。

李泰的括地誌,有五百五十五卷,一千八百多萬字,當初編撰成書,動用了無數人抄錄。

總共就兩份,一份在秘書省,一份在門下省弘文館。

如果用手抄辦法,想大量抄寫,以李泰如今的身份地位,也很難辦到。

唯有刊印。

李泰選擇武家世德堂來刻版印刷,而且希望能夠多印一些。

“殿下想將貞觀括地誌刻版印刷發行天下,這是好事,不過據臣所知,這套書足有五百多卷,如果雕版,那麼雕版就要刻上萬塊,這可不是個小工程,寫稿、刻版,都不易。”

“老師說的這些我也知道,但我也瞭解世德堂雕版印書的過程,世德堂採用的武體印刷字體,有大量優秀的寫稿人和刻版工匠,括地誌雖有五百多卷,但世德堂的那麼多寫稿人,分開寫稿,頂多一月就能完稿,而世德堂的刻版工匠也多,

一萬多塊雕版,兩三月應當也能完成了。”

武家世德堂雕版印刷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流水線作業了,比如寫稿、審稿、雕版、印刷等,各個環節分開,甚至因爲採用統一的武體印刷體寫稿,所以稿子還可以分開來寫,哪怕一套書幾百卷,上百人寫稿,一人也就幾卷而已,

刻版這塊就更厲害了,

武家有無數的雕版工匠,這些人基本上是不識字的,也不許他們識字,因爲雕版要的是雕刻的手藝,不識字不懂書法最好,照着稿子刻就行,如果會書法識字,有可能雕刻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帶進自己的東西,與原稿不同。

不識字不會書法,反正就是照稿雕刻,一模一樣就行。

相比起最優秀的手抄本,武家世德堂雕版確實略顯直板了一點,但效率和成本都下來了,甚至比起多數中低檔手抄本都還好許多。

“聽說樊川桃源莊那邊不論男女老少,婦女兒童都在世德堂書坊幫工,許多婦人也都雕版刻字。”武懷玉笑笑,“這倒確實,雕版刻字學起來也不難,培訓一段時間就能學會,有了這手藝,有空的時候就能接活賺錢,反正多勞多得,按版給錢,世德堂周邊百姓,也都樂意賺些外快的。”

武家世德堂現在的刻書銷售天下,

靠的不僅僅是這雕版印刷技術上的優勢,也是其規模效率,還有就是武家掌握着印刷術關鍵的油墨技術,還有就是武家有自己的造紙技術和造紙作坊,採用江南的竹子造竹紙,紙張不僅有薄、軟、輕、韌、細等特點,而且最重要的產能供的上,且價格更低。

而且武家書籍的裝訂,也從傳統的卷軸、冊頁,升級到蝴蝶線裝冊頁等。

技術升級,產能優勢、規模效應,

加上刊印的書不僅有科舉士子必讀的五經正義、四子真經等一些儒家道家經典,同樣也還會刊印一些詩集、小說,甚至是一些家譜等,業務很靈活。

武懷玉的青陽詩集、青陽文集、青陽小說集,還有他的資治通鑑就是一版再版的加印了不知道多少版。

李泰就非常羨慕武懷玉的文壇地位,

而且人家不僅會寫詩詞歌賦,也還能寫史,甚至編寫醫典等。

他主編修撰的《皇唐本草綱目》,就遠遠蓋過括過志當初的風頭,一經修訂刊印,就立馬成爲醫界聖典。

武懷玉在醫藥界的地位,也是越發穩固,三大當世藥王之中,年紀最輕,可地位卻不輸孫思邈,甚至蓋過韋善俊。

“魏王打算印多少份?”

武懷玉沒有拒絕李泰的下單,

他知曉李泰有些小心思,但他覺得小胖其實也並不算壞,他是皇子,有些野心也是正常,

但如今的形勢,小胖沒那個機會了,

武懷玉覺得借這機會跟他接觸接觸,或者說好好開導開導他,讓小胖轉變下態度,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上乘。

侯君集這些傢伙不就是舉魏王黨旗號抱團嘛,

現在武懷玉要是直接瓦解了李泰的野心,他們的旗幟倒了,那這些人還怎麼團結一致?

李泰希望能夠多印刷一些,起碼萬份起印。

武懷玉沒馬上答應他,而是先跟他算起了印刷的價格,

“殿下,這印刷一套書,工序還是很繁雜的,首先得買木製版,無梨不成版,一般是以梨木爲版,先請木匠把梨木製成光版,用棗木也行,

再請寫工寫稿,然後是三審稿,接着就是刻工雕版了,

雕版後仍還要校對。

然後是還涉及到紙張和油墨,按客人需求,提供相應的紙張和油墨,價格各有不同。

印工、裝訂工負責印刷和裝訂。

最後還有就是這些工人的伙食費用,無論寫工、刻工、校工、印工、裝工都要包食的。”

武懷玉跟李泰一筆筆的算着錢,

用不同的光版,價格不同,用不同的紙墨,價格又不同,甚至用不同的寫工,價格還不同,

最後合計成本報價,

此外就是世德堂印書還有幾種模式,比如只負責印,印完了其它不管。還有是既雕版刻印也負責銷售,可以是銷售後分成,也可以是代銷。

再然後就是這個版,可以是李泰買斷,印完書這版歸他,隨他處置。還有一種就是印完後版歸書坊,以後書坊可以自己印。

又或者約定好,以後如果書坊自己印賣,要給李泰一筆版費,根據印量,每印一次給一筆錢。

反正合作方式多樣,隨李泰選擇。

李泰還真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細節,

“老師覺得我該怎麼印?”

武懷玉想了想,“殿下這套括地誌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值得推廣。如果想讓更多人看到並收藏,那應當多印些,我建議可以與世德堂合作,”

他提供了一個合作模式,

李泰提供括地誌,武家世德堂負責印刷並銷售,

武家不僅雕版印刷很厲害,而且在各地有許多書店,既賣書也租書,括地誌印刷出來,放到各地出售、出租,這天下三百多餘一千五百多縣,市場還是很大的。

而且還可以走官方渠道,大唐那麼多官府學校,到時難道不買點收藏?

李泰印書,主要還是想要名,

而武懷玉願意跟李泰合作,除了想拿下李泰,也還是看中這裡面的利益的,這套書畢竟跟他編的唐本草一樣,都很有價值,印個幾千套當不愁租、售。

只要達到一定量,那麼雕版印刷是很賺錢的。

武家現在的那些雕工,雕刻千字一石米,其它除了寫工的工價高,其它的都不算高。但對於周邊的百姓來說,這卻是武家給的福利,畢竟學刻字也不難,有活的時候就領了刻,刻了按字算錢,武家錢也結的痛快,不會故意刁難。

其它的什麼木工、校工、裝工等等,也都覺得經常有活幹,能賺錢,很好。

“殿下想再補修括地誌幾卷,補上呂宋州等,臣還是很支持的,”武懷玉對這個胖胖的學生給了些讚美,

支持他繼續編書。

編書值得支持,安心編書,名利雙收,總比想着爭儲奪嫡好。

這三年時間,李泰就在長安好好編他的括地誌吧,別跟侯君集他們攪和一起。

三年後,李泰拿着括志地出售分的錢,去他的東海流求島長泰州就藩之國,專心當他的海東諸侯,豈不是很好。

“那就一言爲定,我從門下省弘文館把那套括地誌五百五十卷交給老師,世德堂印書坊負責版印並出售,”

這種合作方式,李泰就不需要再掏錢了,只需要提供括地誌的書稿就行,其它的一切開銷世德堂出了,

不過因此李泰的分紅比例也就要低一些,武懷玉提了兩個方案,一個是直接按售價的一成給他,比如一卷書賣百錢,那李泰分十文,再乘以印數,如果印了一千份,那就是萬錢,假如這套書五百五十五卷,都印了一千,那他這一成加起來就是五千多貫錢。

另一個方案,則是武家負責印、售、租,最後拋除成本所得利潤,再來跟李泰分成。

大唐長安高級手抄書價格很貴,千文一卷打底。但版印書籍就要便宜許多,跟高級手抄書相比,甚至能相差十倍。

但就算百錢一卷,對於大唐貞觀年間的百姓來說,也是很貴重的,兩百錢就能買一匹絹,一百錢在前兩年甚至能換兩石米。

括地誌的最終定價,肯定也還要綜合各種情況,但大抵可能是會在百錢左右,

李泰最終選擇了一個最省心的分成辦法,

他要求印兩千套括地誌,他提供書稿,武家則負責其它印售等等,至於分成,他要一萬貫錢。

小胖這是還給武懷玉打了個九折,如果按書售價一成給他分成,這兩千套,他應當分到一萬一千一百貫的。

現在他只要一萬貫。

在小胖看來,這是他給武懷玉這個老師的尊重。

武懷玉笑納了,

一千一百貫錢,現在的他其實根本不放在眼裡。

說好這一萬貫,是先付兩成,然後等到書發售後,每年再付兩成,四年付清,以後再版的話,仍按此法分成給李泰。

李泰感慨,當初他費時五年,才修成這套書,而且動用了那麼多人抄錄校對,最後也纔得到兩套書,前後耗費數萬貫。

而如今武懷玉卻能在一年內輕鬆就版印兩千套,這可是一百一十一萬卷啊。

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1012章 宣戰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625章 晉國公第795章 父慈子孝第763章 獨孤第104章 共赴黃泉第58章 門神驚世第539章 狼尾山下金狼汗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502章 剪辮易服歸大唐第476章 武半聖第330章 譴責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58章 門神驚世第1127章 都護第382章 武氏豈能任宰割第946章 兄弟謀第726章 躁動的武將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鐵獸第927章 老鄉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469章 黑龍堡第10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910章 長樂軍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233章 四絕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882章 鬧登州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14章 烏雲踏雪第111章 夜叩宮門第728章 南巡第651章 試點第126章 千金不換第224章 窮進士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404章 鼻子被打歪了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1057章 姬夫人第886章 降龍伏虎第1123章 赤心第333章 金殿拜相封國公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629章 入相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280章 認栽第469章 黑龍堡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1013章 呂宋侯有令第953章 三頭六臂第785章 臣妾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273章 邀約第1096章 丁憂第5章 戰神鄰居第744章 談條件第729章 老狐狸第961章 驚之以威武第1129章 雨夜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492章 逃人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719章 親家第580章 鳥賊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659章 大膽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472章 慶餘年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1130章 駕崩第917章 邀戰第762章 佳人第247章 清河崔氏的邀約第929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247章 清河崔氏的邀約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377章 太白晝現女主昌第8章 萬壽長鳥第182章 戰神吐血第539章 狼尾山下金狼汗第617章 進擊的具裝甲騎第782章 玄武門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93章 不敗神話第15章 牛刀小試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973章 一鳴驚人鄭公子
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1012章 宣戰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625章 晉國公第795章 父慈子孝第763章 獨孤第104章 共赴黃泉第58章 門神驚世第539章 狼尾山下金狼汗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502章 剪辮易服歸大唐第476章 武半聖第330章 譴責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58章 門神驚世第1127章 都護第382章 武氏豈能任宰割第946章 兄弟謀第726章 躁動的武將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鐵獸第927章 老鄉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469章 黑龍堡第10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910章 長樂軍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233章 四絕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882章 鬧登州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14章 烏雲踏雪第111章 夜叩宮門第728章 南巡第651章 試點第126章 千金不換第224章 窮進士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404章 鼻子被打歪了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1057章 姬夫人第886章 降龍伏虎第1123章 赤心第333章 金殿拜相封國公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629章 入相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280章 認栽第469章 黑龍堡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1013章 呂宋侯有令第953章 三頭六臂第785章 臣妾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273章 邀約第1096章 丁憂第5章 戰神鄰居第744章 談條件第729章 老狐狸第961章 驚之以威武第1129章 雨夜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492章 逃人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719章 親家第580章 鳥賊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659章 大膽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472章 慶餘年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1130章 駕崩第917章 邀戰第762章 佳人第247章 清河崔氏的邀約第929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247章 清河崔氏的邀約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377章 太白晝現女主昌第8章 萬壽長鳥第182章 戰神吐血第539章 狼尾山下金狼汗第617章 進擊的具裝甲騎第782章 玄武門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93章 不敗神話第15章 牛刀小試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973章 一鳴驚人鄭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