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處暑(三)

bookmark

自金陵城去往天長縣,路途不過兩三百里,縱是扶棺而行,至多十日亦可達。

貞儀伴着祖母,橘子跟着貞儀,在處暑之末抵達了天長。

每逢處暑,橘子總會想到一道湯菜——處暑時節,王錫琛總愛燉鴨湯——當然,金陵人有事無事有節無節都愛燉鴨湯就是了,金陵鴨子的命運酷似北方的餃子。

只是處暑時的鴨湯裡會多添上一味百合,據聞是民間有着“處暑百合鴨”的飲食風俗。

百合鴨湯醇香清潤,用王錫琛的話來說,可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最適宜處暑時節進補飲用。

今歲處暑,王家上下皆在守喪,自是沒有百合鴨可燉了。

橘子掐爪一算,今年金陵城中至少有三隻鴨子倖免於難。

鴨子燉不了,百合卻管夠,可加上玉竹、蓮子一同煮水。一路上,王錫琛便將這百合玉竹蓮子湯分給家中族人,以及僕從車伕飲用,用以消減大家趕路途中的秋燥疲乏。

此次扶靈迴天長下葬,王錫琛兄弟三人自是務必跟隨的,孫輩中跟隨而來的則是王元與貞儀。

王介留在了金陵。

同爲秀才,王錫琛爲父守喪無法參加今年的秋試,但守喪丁憂之制僅是子女爲父母守喪,除非家中已無子女,纔會由長孫代替丁憂,故而從道理上來說,王介今年的秋闈並不受影響。

可從感情上來說,王介今年無心再考,只想跟隨迴天長爲祖父送葬。但族人們反而主張讓他留下,只說已在金陵治喪罷,身爲孫輩孝心已然盡到了,迴天長便是他父親和叔伯們的事,讓他只管安心準備考試,不會有人苛責的。

科舉乃是頭等大事,在這樣的共同利益面前,即便是滿口規矩的古板之人,也會很樂意將無傷大雅的底線挪上一挪。

王家族人們對王介抱有極大的希冀,期盼着王家可以再出一個王者輔——說的是官居一州府尹的官途履歷,斷不包括被貶官流放這一茬。

同爲孫輩的貞儀,原也是可來可不來的,是老太太做主要帶上孫女。

王家族人們聽說此事,又聞這位二姑娘是家中最合王者輔眼緣的孩子,又得王者輔親自教導,詩文算學不亞於王介——

族人們只是多看了這位二小姐兩眼,點了點頭,以示認可,並無多作過問的興致——他們也不認爲所謂“不亞於王介”之言會有多麼符合實際,畢竟世人誇讚女子才學時,總會在放低標準的前提下誇大其詞,卻沒什麼可探究較真的。

王者輔的棺槨抵達天長,即被移放安置在設下的靈堂中,等待七日後下葬。

王家在天長縣雖不算大富大貴,只世代耕讀爲生,但因家中陸續出了做官的子弟,雖清貧卻很得人敬重。

王者輔雖已故去,但金陵王家的秀才一抓就是三個,王錫璞這位縣太爺雖在丁憂中,但在這樣的縣鄉之地,卻也很夠看了。

故而前來弔唁者絡繹不絕,其中也不乏攀交情長見識的。

老宅外左右搭起了靈棚,棚下襬放長桌長凳,桌上擺着涼茶瓷碗,招待往來弔唁的親友和鄉鄰。

吆喝交談聲,知客安排聲,哭喪寬慰聲,嗩吶吹打聲,諸聲交雜,從早到晚不絕於耳。紙紮的馬、轎,以及僕婢紙人等滿堆在靈堂外。

來弔唁的人太多,王家可用的下人很少,上上下下都在忙活着,還是支應不過來。貞儀見了,便帶着桃兒跑去幫忙。

起初那些個管事的堂嬸們並不敢使喚貞儀,也沒指望這位從金陵來的二小姐能真的幫什麼忙,只想着不添亂便是好了。

但兩三日下來,卻見這位二小姐雖年少,做事卻很有秩序章程,搬搬擡擡也不含糊嬌氣,記性又好,忙忙亂亂間,竟將她們還有見過的親戚姊妹們都認全了,張口時一喊一個準,半點不帶認錯喊岔的。

一羣堂嬸們便交相稱讚,只說金陵養大的小姐到底是不一樣,又將自家姑娘都趕去貞儀身後當小兵,叫她們多跟着學一學,一羣姊妹們一同忙進忙出,貞儀與她們很快也熟識了。

橘子趴在屋脊上,眯着眼睛姿態伸展閒適,看着貞儀像個小管事一般帶着姊妹們進出忙活,也看着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影。

第四日時,前來弔唁的人逐漸少了,附近鄉鄰該來的都來過了,再登門的便多是百里外的遠路人了。

外頭沒那麼忙了,貞儀便陪着大母守在靈堂內棺槨旁,侍奉大母左右。

一對父子帶着家僕進了靈堂,在棺槨前上罷香,行了跪拜大禮。

拜罷亡者,那中年男人來到董老太太面前,含淚深深施禮:“老夫人……”

他身側的少年人也向董老太太執禮,寬大衣袖隨着施禮的動作垂下。

貞儀扶着祖母起身,董老太太向父子二人點頭回禮,貞儀則向那中年男人福身:“詹世叔。”

貞儀認出了詹父,自然也認出了那身形頎長的青衫少年:“詹家兄長。”

又是數年未見,自吉林歸來的貞儀變化極大,詹枚回過神,仍像往常那樣稱呼貞儀:“二妹妹,還請節哀。”

宣州與天長雖同屬安徽地界,卻相隔五百里遠,詹家父子顯然是提早留意詢問過王者輔的下葬事宜,才能趕在此時出現。

詹家與天長王家族人也多有往來,王家上下待父子二人都很親近熱情。

長貞儀兩歲的詹枚,今年十七,正是少年朝氣蓬勃時,據橘子觀察,王家的子弟們都很愛圍着他轉,王家的長輩們也很喜歡他。

少年人如木如竹,枝葉蓬勃舒展,卻也紮根穩固,只見輕盈朝氣而無浮躁氣,若叫橘子來說,便是這棵樹苗長得十分穩當直溜,妥帖漂亮。

這樣的少年自然人緣極好,包括久未相見的王元也拉着詹枚說了好半天話。

靈堂中紙錢燒料香燭不曾斷過,與秋燥之氣兩相烤灼着,這些時日未曾歇息過的貞儀守了兩日,只覺口鼻裡都是香灰煙塵,嗓子幹疼,嘴脣也起皮開裂。

橘子見了,只覺貞儀乍一看,就要成了泡麪桶裡被烘乾脫水的蔬菜包。

董老太太看在眼中,便讓桃兒帶着貞儀去歇息:“聽大母的,回去歇着……明日出殯乃是正禮,可不能病倒了去。”

貞儀也不逞強,只道可以自顧,讓桃兒留下陪着祖母,她自行回去即可。

剛出靈堂不遠,貞儀遇到了詹枚,他帶着小廝,主僕二人手中提着好些東西,分給院中的王元等人,也分給了貞儀。

貞儀手中捧着詹枚遞來的雪梨陳皮水,隔着竹筒尚是溫熱的。

水裡不知是加了蜂蜜還是冰糖,用切得平整筆直的細細蘆管吸入口中,清甜生津,滋潤熨帖。

手中捧着東西,貞儀便也不急着走了,和兄弟姊妹們一起坐在院中的小竹凳上喝甜水。

衆人喝水說話間,詹枚在井邊淨罷手,剝了兩把烤栗子,一把先給王元,另一把遞到貞儀面前:“二妹妹嚐嚐這個。”

貞儀先道謝,才捏了一顆送入口中,整顆栗子面乎軟糯,無一點硬塊苦味,香甜細膩。

“甜不甜?”詹枚問。

貞儀誠實點頭:“比往常在金陵吃到的炒栗子都要甜。”

詹枚便露出一點笑意:“秋日單吃栗子易生燥熱,配這陳皮雪梨甜水,二妹妹卻可放心多食幾顆。”

他想再給貞儀剝一些,貞儀不願麻煩他,遂抓了一把栗子自己剝,卻將慄肉剝得零零碎碎,不由道:“詹家阿兄倒是剝栗子的高手,剝出來的顆顆乾淨完整。”

一旁坐着的王元嚼栗子的動作一頓:“?”

等等,顆顆完整?怎麼他方纔吃得全是碎的?

王元慢慢嚼着慄肉,若有所思的眼神飄向屈一膝蹲在那裡,拿捏得碎碎的慄肉喂橘子的詹家小子。

少年看似心無旁騖地喂着貓兒,服侍着尊貴的橘子大人吃栗子。

第十四章 清明(二)53.第52章 寒露(三)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47章 秋分(一)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49章 秋分(三)第37章 大暑(三)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41章 處暑(一)第47章 秋分(一)第二章 立春(二)寫在上架前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八章 穀雨(三)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二章 立春(二)57.第56章 立冬(一)第40章 立秋(三)第39章 立秋(二)第三章 立春(三)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51.第50章 寒露(一)寫在上架前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34章 小暑(三)第39章 立秋(二)第五章 雨水(二)第二十章 立夏(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55.第54章 霜降(二)第47章 秋分(一)52.第51章 寒露(二)第四章 雨水(一)第44章 白露(一)53.第52章 寒露(三)第十六章 穀雨(一)寫在上架前第二章 立春(二)第45章 白露(二)55.第54章 霜降(二)第十八章 穀雨(三)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二十二章 小滿(一)第34章 小暑(三)第40章 立秋(三)第42章 處暑(二)第34章 小暑(三)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55.第54章 霜降(二)第一章 立春(一)第44章 白露(一)第十四章 清明(二)第45章 白露(二)第二十章 立夏(二)第九章 驚蟄(三)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49章 秋分(三)第三章 立春(三)第41章 處暑(一)51.第50章 寒露(一)第一章 立春(一)第49章 秋分(三)第六章 雨水(三)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31章 夏至(三)第二章 立春(二)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35章 大暑(一)第十一章 春分(二)第34章 小暑(三)第一章 立春(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46章 白露(三)第九章 驚蟄(三)55.第54章 霜降(二)楔子54.第53章 霜降(一)第六章 雨水(三)第二章 立春(二)第十章 春分(一)51.第50章 寒露(一)第40章 立秋(三)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一章 立春(一)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41章 處暑(一)58.第57章 立冬(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48章 秋分(二)第四章 雨水(一)第二十章 立夏(二)57.第56章 立冬(一)第二章 立春(二)
第十四章 清明(二)53.第52章 寒露(三)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47章 秋分(一)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49章 秋分(三)第37章 大暑(三)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41章 處暑(一)第47章 秋分(一)第二章 立春(二)寫在上架前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八章 穀雨(三)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二章 立春(二)57.第56章 立冬(一)第40章 立秋(三)第39章 立秋(二)第三章 立春(三)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51.第50章 寒露(一)寫在上架前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34章 小暑(三)第39章 立秋(二)第五章 雨水(二)第二十章 立夏(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55.第54章 霜降(二)第47章 秋分(一)52.第51章 寒露(二)第四章 雨水(一)第44章 白露(一)53.第52章 寒露(三)第十六章 穀雨(一)寫在上架前第二章 立春(二)第45章 白露(二)55.第54章 霜降(二)第十八章 穀雨(三)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二十二章 小滿(一)第34章 小暑(三)第40章 立秋(三)第42章 處暑(二)第34章 小暑(三)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55.第54章 霜降(二)第一章 立春(一)第44章 白露(一)第十四章 清明(二)第45章 白露(二)第二十章 立夏(二)第九章 驚蟄(三)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49章 秋分(三)第三章 立春(三)第41章 處暑(一)51.第50章 寒露(一)第一章 立春(一)第49章 秋分(三)第六章 雨水(三)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31章 夏至(三)第二章 立春(二)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35章 大暑(一)第十一章 春分(二)第34章 小暑(三)第一章 立春(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46章 白露(三)第九章 驚蟄(三)55.第54章 霜降(二)楔子54.第53章 霜降(一)第六章 雨水(三)第二章 立春(二)第十章 春分(一)51.第50章 寒露(一)第40章 立秋(三)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一章 立春(一)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41章 處暑(一)58.第57章 立冬(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48章 秋分(二)第四章 雨水(一)第二十章 立夏(二)57.第56章 立冬(一)第二章 立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