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

bookmark

第八百八十三章相州案

蔡確上前:“陛下,此風萬不可長。”

“南海遠隔萬里,難於節度,所謂鞭長莫及者也。縱然得利,其利也轉運煩困,難入中國。”

“再者,如邊臣紛紛效仿,交趾之事,若發生在雄州,延安,渭州,則當如何?”

“陛下,聖人全謀而遠計,不當視一時所得失。故臣認爲,不當重賞。”

吳充最近正在被御史臺黑整,這時候聞言出列:“陛下,朝廷制度,重罪之官,最遠逐貶至澹耳。而蘇油,李舜舉,王韶,皆朝中一時之重,可謂國之幹翰。”

“爲了皇宋的安泰,三人橫滄海,赴絕域,折衝萬里,方開創出此番局面。”

“按事以來,三司未與其一文支持,而前後交趾輸貢來易,不下數千萬貫。拓地萬里,振興海貿,恩威並重,四境仰崇。”

“巨億之舟,蟻行於海,貢進之書,絡結於途,豈可以擅興邊事喻之?”

“冶州之鐵,入國用三分;廣源之金,過都下泰半。其餘銀,錫,珍珠,玉貝,香木蛟皮,犀象玳瑁之屬,不計其數。”

“湄洲之利,蠻夷所不能及,而我大宋可笑而收之。”

“其地廣方千里,一季三熟。於今不過數月,已得漊港圩田兩萬餘畝,收穫兩季,蓄米數萬石,且兼利魚鹽,海貿,是我大宋又有一兩浙路也。”

“此戰乃應諸國所請,因時局而生,大宋乃是爲了護佑諸國蕃船而戰。”

“這哪裡是興邊事而啓戰端呢?這明明是自衛啊,難道強盜殺至身前,我大宋還要開門而揖之?”

“大宋處處佔理,從諸國的國書,陳述,皆可一目瞭然,蘇明潤,李舜舉處置政務,可謂細緻周祥,在這件事情上,大宋哪裡有一點瑕疵?”

“王全斌平西蜀,未見此功;曹魯王滅南唐,差獲其利。”

“蘇明潤此舉,乃宰執才度,所見者自非一時,而利足萬世!”

“御史臺風聞奏事,固然是其事權。然一旦交趾有事,就以爲必定是邊臣構釁,頗加臆想揣測之後,深構彈章,詆譭重臣。我朝臺諫,自歐陽文忠公後,日漸驕橫,此非朝廷設御史臺,糾核制衡羣臣之衷!”

首相直接向御史臺開炮,殿中頓時大譁,吳充是不想當這個宰相了?!

事情的起因,是蔡確操作的一起大案。

韓琦判相州時,有三個盜賊在鄉里打家劫舍,其後被他們的鄰居趕出了居住的地方。

團伙老大很生氣,認爲打劫不成,主要是被保甲們聯合起來打亂了搶劫步驟,於是老大給倆徒弟下了一個指令:“今後劫人,有救者先殺之!”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劫盜團伙又去搶劫另一戶人家。那戶主是一位單身的老嫗,三劫盜將她縛起來,“榜棰求貨”,嚴刑拷打,逼她交出財物。

老嫗哀號,鄰居聽到哀號之聲,心中不忍,便過去勸說劫盜:“這老人家也沒什麼財產,你們這麼將她打死了也沒有用。”

盜魁的徒弟牢記師父的命令,轉身先將這位“多管閒事”的鄰居,幾刀刺死了。

官府很快就將三名劫盜抓獲,籤書相州判官陳安民,相州法司官員潘開,按《宋刑統·賊盜律》的規定:“強盜不得財,徒二年;……傷人者,絞;殺人者,斬;殺傷奴婢亦同;雖非財主,但因盜殺傷,皆是。”判三名劫盜死罪。

經河北西路提刑司覈准,死刑被執行。

好像很簡單,然而就在三年之後,去年,這案子又被翻了出來。

行中書刑房堂後官事周清,對此案的判決提出質疑,認爲適用的法律條款,存在瑕疵。

因爲按照熙寧間修訂的新法,“凡殺人,雖已死,其爲從者被執,雖考掠,若能先引服,皆從按問,欲舉律減一等”。

周清認爲,如果根據這條條文,那麼在本案中,通過之前團伙老大對徒弟“有救者先殺之”的教唆,可以斷定,這個團伙裡,老大才是首領,是這個殺人案的主犯。

而動手殺人的兩個徒弟,只是執行團伙老大的命令,應屬從犯。

另外他們被捕後,三人“至獄先引服”,這就屬於自首。

因此依照熙寧新法,使用新法的減刑條款。

而相州當地的地方法院,卻判他們死刑,之後刑部也沒有駁正,是存在瑕疵的,這屬於“皆爲失入死罪之錯判。”

失入死罪,就是官府錯判,殺了不該殺的人,這屬於重大失職!

周清之所以這麼上心,是因爲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搞了一個激勵措施。

“若刑房能較審刑院、大理寺、刑部斷獄違法得當者,一事遷一官。”

周清原爲江寧府的司法官,很有才幹。

王安石一直很欣賞他,做了宰相之後,便提拔他拔進了中書刑房。專門負責抽查往年的刑事判決檔案,檢查是否有錯判、誤判或者疑點,提出反駁。

在一事遷一官的激勵下,周清“吹毛以求其失”,四年內升遷至供備庫使、行中書刑房堂後官事。

這不是什麼毛病,因爲從律法上來說,只要周清的質疑是站得住腳的,那就會起到糾正枉法的良好作用。

所以趙頊便將案子交給大理寺複覈。

負責複覈的大理評事竇平、周孝恭認爲,盜魁固然交待過徒弟“有救者先殺之”,但這裡的“救者”,顯然是指“執兵仗來鬥者也”。

而本案中,被殺死的鄰人只是“以好言勸之”,因此並不能算作盜魁前提中的“救者”。

也就是說,盜魁教唆這個前提,在此案中並不成立。

因此盜徒出手將他殺死,是此案的主犯,不可認定爲從犯,依律當然應該判處死刑。相州的判決沒什麼差錯。

兩人商議之後,又去請示周清的上司、中書刑房檢正公事劉奉世。

劉奉世聽取了兩人的解釋,問道:“你二人是法官,自己拿好主意,回覆陛下就可以了,何必來告訴我?”

竇週二人又說:“然則此案,實不可認定爲‘失入死罪’。”

劉奉世說:“那你們就當堅持判斷,從來沒有人指示過,此案必須裁定爲‘失入死罪’。”

於是大理寺作出對相州案的複覈裁決——相州案不存在“失入死罪”的錯判,周清的請求予以駁回。

周清不服,堅持相州案判決不當,要求再議。

於是趙頊又將案子交刑部審議。

刑部的法官最後卻認爲,周清的質疑有道理,相州案的判決有失誤。

大理寺對此裁定當然不服,就在大理寺,刑部,中書刑房對此案展開大辯論之時,皇城司一封報告,讓事件徹底改變了走向——“相州法司潘開,齎貨詣大理行財枉法”,“齎三千餘緡,賂大理寺”!

賄賂法司,妨礙司法公正,敗壞大宋法度。趙頊當然不能容忍,勃然大怒,立即指示開封府,詳查潘開行賄一事。

案情重大,事關朝廷司法,開封府領命之後立即審訊了相州現任法官潘開及相關證人。

到此,相州劫盜案,性質發生了徹底改變。

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四十章 生計第三章 程家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三百九十四章 變化中的渭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九章 風投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橋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五百章 女騎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
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四十章 生計第三章 程家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三百九十四章 變化中的渭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九章 風投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橋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五百章 女騎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