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

bookmark

第五百五十章論《青苗法》

蘇油說道:“我支持介甫公的想法,但是並不支持他的方法。”

“《均輸法》其實並無大謬,不過存在瑕疵,完全可以更加完善,算了,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

說道這裡突然想起來這是元人的句子:“不說了不說了,誰跟我喝一杯?”

蘇轍和他碰了一杯:“關於《青苗法》,小幺叔有何建議?”

蘇油搖頭,直接定性:“惡法。”

所有人都非常驚訝,這不符合蘇油中庸的性格。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蘇油後世從很多渠道學來的知識,都是頌揚青苗法的。

後世中二時期的蘇油就覺得奇怪,如果青苗法真的那麼好,爲什麼會引來如此大的非議,最後遭到慘敗?

諸多書本一言以蔽之——因爲青苗法侵犯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進行了打擊和限制,最後招致反撲,這就是失敗的原因。

然後,青苗法是如何侵犯了利益,當時大地主大商人是如何非法漁利的,非法漁利到了何種程度,隻字不提。

蘇油翻了很多教材和專家教授們的授課內容,大約知道青苗法,將農民承擔的利率,從民間借貸的近一倍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十,這當然是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這讓那時候的蘇油恨得牙癢癢,反對者通通是蠢貨,全部應該掘墳鞭屍。

直到穿越過來,親自深入研究這個問題之後,纔不由得搖頭苦笑,原來歷史,還特麼真是個任人裝點的小姑娘。

名義上是王安石,實際由呂惠卿主筆的青苗法,絕沒有描述中那麼好。

蘇油說道:“章大哥,子由,我想請你們幫我問問介甫公,我關於《均輸法》的建議,哪裡不對?爲何不予採納?”

“現在朝中對於《青苗法》是否出臺,議論的聲音很大,介甫公一一辯駁,搞得沸沸揚揚。”

“我認爲朝堂諸公,都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所在。但是我不願意與介甫公在朝堂上公開相爭,希望私下裡先溝通交流意見,請你們幫我問問,有沒有這個機會?”

“我知道安石公是根據自己早年在鄞縣任官時的經驗,結合某些人在陝西的做法,春日借貸糧食給老百姓,秋後計算利息以償還,認爲此係良法,可以達到所謂‘昔之貧者舉息之於豪民,今之貧者舉息之於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的目的。”

“不細說別的,我先問第一條,參政之法,一年中兩次進行,一次在正月三十日以前,稱爲‘夏料’,一次在五月三十日以前,稱之爲‘秋料’,借貸戶隨二稅交納貸款,即五月、十月之前交納。”

“一次借貸,利息兩分,可是別忘了還有進出兩次手續費,合計利率爲百分之三十,記住這是半年利率,換成年利率,其實是百分之六十。”

“如今民間借貸,耕人之小民,犁牛稼器無所不賃於人。”

“男女耘耕,力不百畝,樂歲之收五之。”

“也就是說,豐年種地,收益是投入的百分之五十。”

“其後田者取其二,牛者取其一,稼器者取其一,食僅其一。”

“五歲之耕,必有一年之兇,豐歲衣食尚不足,凶歲難免於飢寒。”

“也就是說,小民借貸,利息是種田收益的百分之八十,收益又是投入的百分之五十,所以換算成實際利率,應爲總投入的百分之四十。但是得田耕,得牛犁,得稼器用。”

“用參政之法,理論上小民僅僅可以減去了百分之十的利息,可是耕田牛犁稼器這些後續呢?還不是得將借來的錢,轉手從富戶手裡租用?”

“遇到凶歲,民間還可以緩交租欠,可一旦事情交給胥吏之手,他們會同意嗎?”

“又多少小民會因爲這百分之十利息的好處,去得罪提供耕田牛犁稼器給他們的富戶?”

“還有富戶們提前收了錢,將耕作的風險轉嫁給了政府,小民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情況?名爲抑兼併,而實爲助兼併!”

“因此說,青苗法,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這條,並沒有實質內容。這個法,對小民也並沒有任何好處。就是打着救民的旗號,打擊了民間借貸,讓富戶沒有了風險,由國家直接接盤,從小民身上刮油而已。”

“其餘的問題還有很多,國家這麼做風險很大。如果介甫公能夠正視這一條,願意與我展開討論,蘇明潤隨時恭候。”

後世專家們一番偷換概念支支吾吾,讓大家在印象裡,將宋代民間農業借貸,利息從收益的百分之八十,換成了本金的百分之八十;然後模糊了年利率的概念和手續費的概念,讓大家以爲,青苗法的利率真的只有百分之二十。

還有就是,北宋借貸乃是普遍現象,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利息翻倍的非法高息借貸,也是普遍現象?

其實文獻資料就擺在那裡,之所以被騙了這麼多年,以前怪信息不暢,之後只能怪自己不主動學習研究,也算是活該。

商品經濟發展到宋代,其實民間借貸已經非常普遍。

宋人筆記中提到過,“大賈之室,捻散金錢,以逐十一之息,出納百貨,以收倍稱之息,則其居必卜於市區。”

就是說進行貨幣兌換,短期借貸,收息一分,做生意,利潤一倍。

關於農業借貸,也有很多規定,太宗朝就有規定:“富民出息錢不得過倍稱,違者沒入之。”

“有取富人家谷麥貸息不得輸倍,未輸稅不得先償私負,違者加罪。”

“民負息錢,無得逼取莊土,牛畜以償。”

一直髮展到“諸路州縣約束人戶,放貸米穀,只備本色交還,取利不過五分,不得作米錢算息。”

最高百分之五十,超過部分法律不予保護。

當然最後這條是南宋才明文規定。

自唐井田制崩潰之後,“縣官失養民之權,轉歸於富人。”帶來了民間借貸的繁榮昌盛。

所謂“今之農者,舉非天子之農,而富人之農也。”“巨室者,一鄉之望也,齊民之所依賴者也。”

掌握了巨大財富的富民,樂衷於在土地兼併的同時,也熱愛從事放貸活動,成爲主要的放貸羣體。

宋人袁採對借貸的利潤有個大略的判斷:“若以百千金銀計之,用以買產,歲收必十千。用以典質營運,三年而其息一倍。”

這裡將土地投資年回報率定在百分之十,而將典質運營的回報率定在百分之三十三。可見將資金用於放貸的收益比投資土地高出許多。

凡事都有兩面性,到了宋代,已經發展到“鄉間無典肆,民必無以春耕;城市無典肆,命案即將增多”的程度。

到如今甚至從“官不爲理”,發展到了“官爲理索”,政府還要幫富人管理貸款回收。

其結果就是官商勾結。

該不該治理,當然該治理。

土地兼併的案例裡,欠租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爲有法律規定鄉村欠款不能奪土地耕牛作爲賠償。

雖然執行肯定不到位,但是那是監督問題,不是立法問題。

欠逋,農人欠朝廷的每年應納的賦稅,那才絕對是一大幫兇。

但是王安石的《青苗法》,並沒有減少農人多少負擔,因此也就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雖然能夠替國家充實國庫,但是帶來了極大的負面效應,反而會導致兼併加劇,農人負擔更重,生產效率降低,社會矛盾激化,反對聲音過大等諸多問題。

如果這麼幹值得那也好說,可問題是,真的值得嗎?

在蘇油這個有着後世金融觀念的人眼中,這麼幹相當不值得。

後世所有人都知道,金融行業的一大作用,就是吸納閒散資金,將儲蓄和收入變爲資本,形成貸款投放到社會生產當中去。

富人是天下最有錢的團體,他們的錢加起來,比內庫加國庫還要多出無數倍,這部分的錢財不去想辦法掏出來加以利用,反而堵死他們的投資渠道,將國家用於糧食儲備和糧價調控的常平倉、廣惠倉做本拿去投資,還有比這更加拙劣的理財之道嗎?

只要是金融行業出來的人都知道,貸款是有風險的!貸款風控是每家銀行的生存之本!

幾乎所有銀行,都是吸金巨獸,但是可以說幾乎每一家銀行的倒閉,都跟風險控制有關!

而最大的風險,就來自不良貸款!

國家來坐這個莊,出了風險怎麼辦?唯一的解決之道,在後世有一個非常貼切的形容——割韭菜。

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死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蘇油的家事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烏龍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戲精聚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醬油的羊蠍子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九章 風投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
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死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蘇油的家事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烏龍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戲精聚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醬油的羊蠍子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九章 風投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