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方略

呂大防大急:“熊尚書是我朝兵家,當知耀武數千裡,可期必勝?若喪師覆將,所失不比綏靖爲大?”

章惇說道:“黑汗王如此作爲,目的何在?就是要一專號令,動靜使指,其志非小。”

“若待其屠滅反對之聲,上下同心,衆志一城,而我在數路人心大失,河西利鈍之機,從此翻轉!”

“到那個時候,禍患更勝於今日。”

“既然火患可見,何不提壺而息之?非待烈焰焚樑,方徒呼愴悔邪?”

鄧潤甫說道:“詩云:‘採葑採菲,無以下體?’禍患需滅其根本,而非只掃枝葉,遇時又發。”

“如韓嘉彥、晁補之所言,黑汗帶甲十五萬,重騎比我朝尤多,非爲小國。且改教乃其國內政,又素非蕃臣,無故加兵,與禮不合。”

“臣恐兵連禍結,易起而難解,則從此西疆不寧。”

“而韃靼諸部,更是遼國藩屬,西路弘傳活佛慫恿其用兵黑汗,更是不智,只怕河中之事未平,河北之事又生也!”

章惇說道:“救萬民於水火,此曰行仁,乃天下最大之禮。而禮制,不能只靠語言去維護。”

劉摯說道:“以唐之盛,尚有河中怛羅斯之敗,況今河西兵力,遠不如唐時。”

章惇說道:“唐河中之敗,乃之前高仙芝屠滅石國,喪盡西域人心,與我今日河西羣情振奮,截然不同。”

“且唐所控安西都護府,不過三十萬帳,全兵不過二十萬,而我大宋在河西的軍力民力,遠非高仙芝可比。”

呂大防說道:“右相是將青唐人、党項人和韃靼人也算進去了吧?”

章惇立刻反擊:“左相慎言,青唐寧夏,皆大宋國土,其上族羣,皆是我大宋子民。”

“唐安西都護府,若不算當地部族,輪戊的漢軍不過,兩萬而已。按左相的算法,則唐比我大宋如今,更是差了老遠。”

劉摯說道:“那遼國的反應,我們不考慮嗎?”

章惇說道:“遼國在西部控制力極弱,黑汗距上京遠達萬里,韃靼如今普遍崇信佛教,一定會遮斷路途,隱藏消息。”

“遼人要得知,至少也得半年時間,章楶劉昌祚只需要速戰速決,完全可以在遼人反應過來之前,底定大局。”

蔡京說道:“其實遼人的反應倒是不用擔心,有司徒坐鎮河北,加之如今大宋與遼國交往日漸加深,遼人也不敢輕易和我們鬧僵。”

劉摯問道:“我河西不過五部新軍,要分守二十六郡,一旦出關,當地怎麼辦?這是關撲,我不同意。”

蔡京說道:“因此需要所有力量都按比例調動,除去九原防遼的三萬五千新軍和五萬舊軍不能動以外,河西除了兩萬五千新軍,還有高姓八路軍八萬,劉昌祚重騎五千,輕騎一萬,還有圖幹部部落軍六萬、仁多部部落軍兩萬。”

“合計下來,也是二十萬之多,這還沒有計算願意參與的青唐、韃靼、于闐、高昌各地僕從軍。”

“只需要從河西各部各抽一半軍力,就不會影響到平衡,十萬大軍,加上附從軍,黑汗其實不足平。”

劉摯說道:“那軍需供應?”

熊本說道:“這個倒是無需擔心,河西物產豐饒,尤富精鐵,兵部今年才按核過軍倉,都是滿的,足支五年。”

蔡京說道:“蘭州鐵橋未通之前,河西因產鐵過多,司徒與呂相才規劃了沙蘭鐵路,對於河西大部分舊軍來說,所需不過弩箭、刀盾、人馬覆甲而已,至於馬匹,各部自己都可以提供。”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甘州、肅州、涼州,十年生聚,十年免稅,如今已經是大糧倉,風力加工磨坊尤爲發達,就算軍倉不足,戶部也可以向民間購進。”

“而且據臣所知,漢家在西域行兵,從來都是召集諸國僕從爲主,如此都能獲得大勝,今我朝能夠調出十萬精銳,再召集諸部,情況應當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好得多。”

“何況這一次,不是他們爲大宋打仗,而是大宋爲他們打仗,是去拯救他們的共信,士氣方面,想來也會不同於往日。”

“戰爭優勢,不外乎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就算天時平分,地利上我有富足之地供應軍需,火車能從蘭州直到沙州;人和上更不用多說,因此這場仗,也不當如左相、侍郎所想那般難打。”

大家都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其中呂大防、劉摯、鄧潤甫主和;

章惇、晁補之、熊本、蔡京主戰;

韓忠彥、王存、畢仲遊、曾布表示中立。

最後蘇轍建議:“數千裡之外,情狀難明,是否當聽聽方面帥臣、監軍的意見?”

“可不可以這樣,請大家提出各自關心的問題,由晁補之彙集整理,之後通過電報發往河西,命其解釋,然後上呈方略,再供中書參詳?”

晁補之取出筆記本和鋼筆:“不用下去再彙集,大家儘管說,我一邊記錄一邊整理,散班後便可發報。”

章楶提出的國家戰略,如今基本只有軍方、軍機處、高滔滔、趙煦少數人知道,蘇油當時上奏,要求嚴加保密。

不過關心軍事的文官如熊本,心細如髮的蔡京,還有章楶的叔叔輩兒章惇,心中卻是早已知曉的。

河西事發之初,趙煦興奮地給蘇油發報,認爲機會來了。

然而蘇油一封電報將之澆得透心涼,機會來了,那也得說服朝中重臣才行,所謂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種時候,更是要多聽意見,詳察利弊。

如果章楶連朝中衆臣都說服不了,如果蘇元貞沒有備足後勤,如果劉昌祚和童貫沒有將軍士操練得宜,那這機會,錯過也罷。

然而寧夏與河西的主官們,沒有讓趙煦失望,章楶看樣子在河西這一年多一直都在思考與準備,當晚就發了電報回來,一一回答了大佬們所關心的問題。

首先,大宋應當站在道義的一邊,拿穩大旗。

信仰應當任人選擇,而不應當強迫,更不應當成爲殺人者的工具,這一條大宋無論如何都要堅決反對。

在這一條的基礎上,大宋就應當站在河西佛徒的一邊。

其次,是要爲黑汗受煎逼的百姓提供幫助,發動力量救援他們。

這一點活佛已經在做了,但是如果讓赤手空拳的民衆進入黑汗,面對黑汗王精悍的武裝,這是使民就死。

如今佛民入黑汗的情勢已經不可避免,大宋即便不出兵相助,那也得儘量讓民衆裝備上武器,使之有一搏之力。

大宋軍隊中,也有不少信佛的軍將,他們如今也在向都護府請願,不如以之爲骨幹,命其編練教民,疏導民情。

名義上這些並不是大宋的軍隊,他們最多隻能叫做非正規志願軍,大宋可以由慈善基金撥發“救難專款”,凡是願意去黑汗救人的勇士,發給五貫賞給。

當然這些賞給不會直接發放到他們的手裡,而是由志願軍的高層用於接濟難民,向寧夏都轉運司購置軍器、糧秣。

之後志願軍便可爲王前驅,而大宋河西正軍則全員戒備,視戰局變化,再相定行止。

佛教在遼國也是國教,如此一來,大宋與遼國就非常好交涉了,而且之後進可攻,退可守。

這些只是讓大宋在道義之上不落人口實,其餘的戰爭方略,另有奏聞。

蘇元貞則送上了寧夏三路農業、工業、商業產值報表,如今三路日出鐵十萬五千斤,儲備良多,製作軍器不過九牛一毛。

沙州、肅州地下灌溉管線發達,北面三個大湖和幾條河道之間的河谷,開發出了三十萬頃良田,河西地廣人稀的局面依舊沒有得到解決,但是萊山一號小麥和棉花早就普及。

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瘋狂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四百七十六章 誰也改變不了誰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幫助遼國(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三百四十八章 軍靴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三百章 再見張方平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四百六十九章 神機銃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五十四章 學習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
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瘋狂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四百七十六章 誰也改變不了誰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幫助遼國(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三百四十八章 軍靴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三百章 再見張方平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四百六十九章 神機銃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五十四章 學習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