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兵制改制(下)

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大宋禁廂軍隊共計達到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其中禁軍兵馬、步軍爲八十二萬六千人。加上地方鄉軍,總數竟高達一百六十餘萬,即使是扣除一些空額,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每年需要數千萬貫錢才能維持軍隊的龐大開支。然而軍隊人雖衆,但戰鬥力卻每況愈下,西夏的李元昊正是在這個時候經過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呰三戰,都大敗宋軍,才趁機坐大成勢。

南渡之後,爲了抵抗金軍入侵,朝廷不得己,纔給諸將自主組軍的權力,嶽韓張劉吳諸將,也是在這個時侯,自各獨立成軍,而這段時間也是大宋戰鬥力最強的時候。只是趙構一心苟安,秦檜秉承聖意,主政求和,殺害岳飛,收隴諸將兵權,使得宋軍素質又大幅下降。

雖然經過孝宗的着意整頓,大宋軍隊的素質稍有好轉,但冗軍之勢,也有漸烈之勢。至孝宗乾道年間,全囯的總兵力以經接近八十萬了。其中主力軍爲御前駐軍和三衙禁軍,總兵力在四十萬以上。每年的總軍費達到近四千萬慣,超過正常年份大宋財政收入的六成。

而在去年,爲了打敗金軍南侵,大宋也大規模擴軍,因此雖然幾番大戰,陣亡十數萬人,但兵力總數卻沒有多少削減。可以說冗兵的問題不解決,大宋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富強起來。因此兵制改制,首先就要從消除冗兵做起。

楊炎認爲,目前來說,大宋的常規兵力,只宜保持在五十到六十萬左右爲好。其中御前駐軍和三衙禁軍的兵力依然保持四十萬左右不變。其餘十萬至十五萬左右廂軍,守衛其他各地方。那後再徵集十到十五萬的鄉軍,以補充地方的兵力不足。等到有戰事發生時,再慢慢擴大。

首先整頓現有的軍隊,必須將老弱無用之兵,沷皮無懶之徒全部都淸除出去,兵額不足,在招募新兵。而且在招募新兵時,一定要嚴格挑選,決不能濫竽充數。同時也要嚴格訓練,嚴肅軍紀,建立一支戰鬥能力強的宋軍。

同時楊炎在目前大宋的兵力分佈安排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岳飛遇害,韓世忠和張俊被罷除兵權之後。大宋沿長江設立十支御前駐軍,一方面保衛大宋的邊境,另一方面也分散邊將的兵力。這十支御前駐軍自西向東,依次爲興州、興元府、金州、襄陽府、荊南府(後改爲江陵府)、鄂州、江州、池州、建康府、鎮江府。主將官職爲御前駐軍都統制。

孝宗繼位之後,也完全沿用此舊制。目前大宋的邊境兵力分佈,也大致如此。只是遷都建康以後,建康府的御前駐軍取消。防禦暫時由建康府的禁軍付責。並由劉復先和張師顏兩人分別駐守豪州和盱眙軍,保衛建康府的前沿。

但楊炎認爲,這十支御前駐軍基本是沿長江分佈,除了四川的三支御前駐軍之外,長江中下游的七支御前駐軍的位置整體太過靠後,除了襄陽府和江陵府外,其他五支竟都在長江以南。顯然這樣的安排是太過消極保守了。而且十支御前駐軍的兵力分佈也及不平均,兵力最多的是興元府、鄂州、建康府、兵力分別爲六萬、五萬三千、五萬,而兵力最少的是江州御前駐軍,只有一萬人,而金州和池州御前駐軍也只有一萬二千人,差異竟可以達了五六倍。吳曦敢在四川公然造反稱王,正是因爲興元府御前駐軍是兵力最雄厚的一支。

因此楊炎認爲,應該將大宋的防線整體前提,並分爲五個大防區,由西向東,依次爲利州西、東路,荊湖北路、淮南西、東路,同時在西北地區,大宋取得了臨洮府等七郡,設爲臨兆路,併入利州西路,將京西南路併入荊湖北路。並且在每個防區內應設立兩支御前駐軍,即:利州西路的臨洮府、成州,利州東路的興元府、金州,荊湖北路的襄陽府,徳安府,準南西路的光州、濠州、淮南東路的盱眙軍、楚州。

而每支御前駐軍的兵力在兩萬至兩萬五千人之間,仍設都統制來管理全軍,並在每個防區設立一名御前兵馬都總管,節制兩名御前駐軍都統制,但御前兵馬都總管和御前駐軍都統制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調換。如果出現大規模戰爭,則由朝廷直接任命將帥,集中兩到三個防區的兵力,統一指揮。並從建康調集三衙禁軍,補充各防區兵力的不足。

這樣一來,可以使邊境的兵力分佈更加均勻,而且各支御前駐軍的兵力大至相當,也就不會出現一軍獨大成勢的局面,解除了地方武將擁兵自重的可能。而且也能應付各種的戰爭需要。

同時楊炎對守衛京師的三衙禁軍,除了嚴格挑選,嚴格訓練之外,在建制上也提出一些修改建議。在孝宗乾道年間,三衙禁軍的核定總兵力爲十二萬八千人,俱體爲殿前司七萬三千人,馬軍司三萬人,步軍司二萬五千人。因爲臨安遇處一隅,背山依海,這樣的兵力守衛也基本足夠了。

但現在大宋定都在建康,雖然也有長江天險爲塹,但位置卻北進了數百里。離邊境最近的地方竟不足五百里。而且需要隨時能夠抽調兵力支援其他防區,因此楊炎認爲,現在的兵力,以經完全不足了,三衙禁軍後規模禮擴大到十八至二十萬人,並且還應該増設水軍,一方面是控制長江流域,取得水上優勢,另一方面一但有大規模戰事,可以利用長江水域來運送士兵物資,儘快支援其他各防區。而且一但邊境有叛亂髮生,也可以迅速出兵鎮壓。

按楊炎的設想,三衙禁軍的兵力分配是,殿前司爲十二萬人左右,釆用步騎混編,其中包括二至三萬的水軍和相應的戰船裝配。馬軍司爲三萬人左右,但恢復爲全騎軍編制,並將象軍編入馬軍司中,單獨成爲一軍。步軍司爲四至五萬人,並在步軍司中增設一支專以火器爲武器的軍建制。而且三支禁軍的主將均甴忠誠可信,資歷深厚的老將出任,一但發生大規模戰事,朝廷並不直接控制,而是由三支禁軍的主將組成都督府,劃歸樞密院之下,付責制定作戰計劃,進軍方略,選拔將帥,然後上報給中書省,做爲朝廷的參考。真正做到各付其責,各行其道。

可以說這一部份是楊炎寫得最多,也最詳細的部份。不僅儘量糾正以前兵制、建制,兵力分佈的種種憋病,而且也儘可能從維護朝廷的統治穩定角度考慮,也制定了一些防止武將專權,擁兵自重的措施。同時也對許多細節,如選撥士兵的各頂標準,以及訓練士兵的方法,考覈,還有軍器製造等等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說明。可以看得出,楊炎對這次兵制改制,是經過了精心思考,並且結何了自己的實際經驗,同時又和楊沂中等人反覆商討研究,花廢了大量心血,才寫成的。

雖然趙忱年紀並不大,而且當上皇帝還不足兩年,但剛一登基就一直戰事不斷,因此對軍事也有些熟悉,而且也對大宋的兵制弊病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看了楊炎的上書之後,由其是聽了楊炎對“重文仰武,將從中御”毫不忌諱的批評之後,趙忱也對目前大宋的兵制弊病也有了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對楊炎的這些建議,趙忱也感到非常高興,立刻道:“好,朕明日下詔,改革兵制。”

楊炎笑道:“陛下,你又心急了,且不說現在不是馬上實施變革的時候,而且至少也要讓樞密院看看,討論一下是否還有紕漏之處,在實施也不遲啊。”

聽楊炎這麼說,趙忱也有些不好意思,道:“朝廷的事,千頭萬緒太多了,朕恨不能馬上就全部處理完纔好呢?”

楊炎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施行新法是如此,變革兵制也是如此。而且變革兵制,還要更爲小心,因爲要裁減一部份將士,就意味着裁減下來的將士將失去俸祿職位,自然會有人不滿意,因此稍不注意,勢必會造成變故,一但造成營嘯,如當年的淮西兵變,那可就會動搖大宋的基礎了。”

趙忱聽了,也不由心中一凜,道:“姐夫說的是,那麼依姐夫看,變革兵制應然怎麼進行呢?”

楊炎道:“先改三衙禁軍,再改御前駐軍,最後在改全國駐軍。”然後又進一步解釋道:“先改禁軍,可以保證建康朝廷的安全和有足夠的兵力,一但再改各地御前駐軍時發生意外,也可以有所準備,從容出兵鎮撫。等三衙禁軍和御前駐軍都改完之後,其他各地駐軍就容易多了。”

趙忱點點頭,道:“還是姐夫想得周到,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變革禁軍的兵制呢?”

楊炎笑道:“這眼看就要到年底了,怎麼樣也要等到官家大婚之後啊!開年之後,我爺爺就會遞上辭呈,然後就把李招撫調回建康,接管殿前司,就可以開始了。”

六十勸降(三)五誓師出發2二十六殺盡高於車輪者十一聖旨4十六掃平海盜5六十一勢不可轉(上)九 黃河 中二十八塔塔兒姊妺(下)六苛政2二出使南宋十一征戰塔塔兒2一一四乃蠻的結局(上)六十六再勝西夏(上)二海上突襲3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十五徐海心服5五十四議和(一)六十一意外的援軍(下)六摩尼教的滅亡7十七擁立新君1一一七最後一戰(下)一百九出兵乃蠻一 返回臨安4一二七宋蒙之戰(上)六十五圍城打援十棄守建康府4一雙懸日月6一 返回臨安4十一圍城打援6十一交趾臣服2三完顏長之的決定(上)五十三通風報信(下)七十三勝利之後的建康(一)九十七汴梁攻防戰(二)一一四小插曲九十四撤退十烏合之衆2九出使金國七十五勝利之後的建康(三)十六掃平海盜2十一聖旨4四尚武院七 黑陽山 上四征戰山東1十六轉攻江淮十一結案2一百八乃蠻四 再上征途2一 返回臨安4六摩尼教的滅亡3十五白河伏擊七夜襲成都4十四 海上大捷 下三臨危受命7三十四整編禁軍五誓師出發4五 形勢突變 中四十西北報捷七宗教的力量3二 張浚病故4十一結案4六公主傾情6六 馳援宿州十四出川八 杞縣解困 上三完顏長之的決定(上)一百一奇襲黑林(下)九十二西線戰事一二零小淩河之戰三十二任氏聚議五十五建康之變(下)十一聖旨3十三鶴蚌相爭2十八臨安的流言7十四兵變2十一結案2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十金國的陰謀(四)七出兵大理6二十四榷場(下)二完顏雍架崩(下)二十二兵制改制(下)九十六汴梁攻防戰(一)五十六議和(三)十三宋軍出兵3三廣東之行5九楊炎歸來7十五分兵兩路2三新年4十八臨安的流言2十四漁人得利1九濮議之爭(上)三十六建康決議十五分兵兩路4六重返廣南2十大破西夏軍6十濮議之爭(下)六摩尼教的滅亡3三十九挑畔金軍十五徐海心服3
六十勸降(三)五誓師出發2二十六殺盡高於車輪者十一聖旨4十六掃平海盜5六十一勢不可轉(上)九 黃河 中二十八塔塔兒姊妺(下)六苛政2二出使南宋十一征戰塔塔兒2一一四乃蠻的結局(上)六十六再勝西夏(上)二海上突襲3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十五徐海心服5五十四議和(一)六十一意外的援軍(下)六摩尼教的滅亡7十七擁立新君1一一七最後一戰(下)一百九出兵乃蠻一 返回臨安4一二七宋蒙之戰(上)六十五圍城打援十棄守建康府4一雙懸日月6一 返回臨安4十一圍城打援6十一交趾臣服2三完顏長之的決定(上)五十三通風報信(下)七十三勝利之後的建康(一)九十七汴梁攻防戰(二)一一四小插曲九十四撤退十烏合之衆2九出使金國七十五勝利之後的建康(三)十六掃平海盜2十一聖旨4四尚武院七 黑陽山 上四征戰山東1十六轉攻江淮十一結案2一百八乃蠻四 再上征途2一 返回臨安4六摩尼教的滅亡3十五白河伏擊七夜襲成都4十四 海上大捷 下三臨危受命7三十四整編禁軍五誓師出發4五 形勢突變 中四十西北報捷七宗教的力量3二 張浚病故4十一結案4六公主傾情6六 馳援宿州十四出川八 杞縣解困 上三完顏長之的決定(上)一百一奇襲黑林(下)九十二西線戰事一二零小淩河之戰三十二任氏聚議五十五建康之變(下)十一聖旨3十三鶴蚌相爭2十八臨安的流言7十四兵變2十一結案2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十金國的陰謀(四)七出兵大理6二十四榷場(下)二完顏雍架崩(下)二十二兵制改制(下)九十六汴梁攻防戰(一)五十六議和(三)十三宋軍出兵3三廣東之行5九楊炎歸來7十五分兵兩路2三新年4十八臨安的流言2十四漁人得利1九濮議之爭(上)三十六建康決議十五分兵兩路4六重返廣南2十大破西夏軍6十濮議之爭(下)六摩尼教的滅亡3三十九挑畔金軍十五徐海心服3